罗泽芳
目的:对全程分期健康教育沟通卡在眼科病房护理中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抽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治疗的100例眼科手术患者,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开展口头式健康教育,研究组开展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并利用全程分期健康教育沟通卡,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相关疾病知识、自我护理知识、合理用药知识以及日常预防知识掌握情况分别是82%、82%、84%、78%,对照组分别是58%、56%、60%、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全程分期健康教育沟通卡在眼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与专业知识掌握率。
作者:程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吸氧、抗感染、祛痰和支气管扩张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O2和SpO2均高于对照组(P<0.05),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纠正呼吸衰竭,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庄慧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耳廓形态学分类方法,用于指导自体肋软骨外耳再造过程中肋软骨的雕刻,以期使再造耳的形态更加逼真、生动。方法:通过对200例单侧正常耳廓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研究,结合自体肋软骨外耳再造的雕刻过程,寻找对雕刻过程有指导意义的不同耳廓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建立一种新的耳廓形态学分类标准并在自体肋软骨外耳再造过程中系统指导肋软骨的雕刻细节,观察再造耳的表现效果。结果:根据外耳轮、对耳轮及对耳轮上、下脚的形态和层次,共将正常外耳分为9个类型,在新的分类标准指导下再造耳结构更加生动、逼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新的正常外耳分类,可以更好的应用到自体肋软骨外耳再造中去,可以将不同类型外耳的解剖细节在再造耳中表现出来,使其外观更加逼真、个性化。
作者:贾献磊;刘祥厦;许澍洽;许扬滨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10例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且于产前、产时、产后采取相关综合性护理措施,同时对分娩结局、出血情况以及新生儿相关情况进行观察。结果:10例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者阴道分娩2例、剖宫产8例,产后出血2例(出血率20.00%),未发生难治性产后出血和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为0%;新生儿存活率达100.00%。结论:产前、产时、产后各项完善的护理措施是保证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者母婴安全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何琼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积极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9例,在联合用药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中阴转55例,阴转率91.67%,而对照组为41例、68.33%,观察组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中有4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10例、16.67%,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显著,并且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新灿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分析系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系统康复护理,于干预前及干预6、12周后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定,分别采用Fugl‐Meyer和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6、12周后观察组Fugl‐Meyer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系统康复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吴昌群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经口入路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9月-2014年6月确诊的96例腺样体肥大患儿,按知情同意原则分为观察组48例,行鼻内镜下经口入路腺样体切除术,对照组48例行传统开放性腺样体刮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较对照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经口入路腺样体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低等优点,与传统开放性腺样体刮除术比较,临床疗效明显。
作者:王军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抵抗素、皮质醇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则加用吡格列酮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胰岛素抵抗情况及血清抵抗素、皮质醇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结果:治疗4、12周后观察组2hPBG、HbA1c、Homa IR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抵抗素、皮质醇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格列酮能改善2型糖尿病的症状,降低血清抵抗素、皮质醇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作者:谭淑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居家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模式在学龄期儿童过敏性鼻炎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过敏性鼻炎儿童共93例为观察对象,按随机原则将入组患儿分为对照组( n=42)和观察组(n=51)。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给予居家自我护理行为干预。实施干预6个月后,分别采用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和居家自我护理行为调查问卷评价患儿生活质量和居家自我护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和居家自我护理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居家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模式可显著提高过敏性鼻炎儿童居家自我护理水平和生活质量,对改善过敏性鼻炎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晓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究胃镜下钛夹联合药物保守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消化科住院治疗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3例,所有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后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7例行胃镜下钛夹联合肾上腺素注射的方法治疗,对照组16例单纯行胃镜下肾上腺素注射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11%,对照组为81.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出现发热、感染、周围循环衰竭分别为18.3%、10.8%、2.1%,对照组分别为40.1%、38.6%、17.5%,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胃镜下钛夹联合药物保守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肾上腺素注射治疗,止血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蔡方宙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分析LEEP刀对重度宫颈糜烂患者宫颈微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2例重度宫颈糜烂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微波治疗组)51例和观察组(LEEP刀治疗组)51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2周的宫颈微循环指标中血管清晰度及红细胞聚集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的血管清晰度及红细胞聚集评估结果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LEEP刀对重度宫颈糜烂患者宫颈微循环状态的影响明显优于微波治疗,LEEP刀的临床应用效果更好。
作者:周祖秀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微小RNA(microRNA ,miR)在体液中可稳定存在,其表达谱和表达量的变化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相关,可以作为疾病诊断、病理分型、预后判断以及个体化治疗的生物标志分子。miR的检测手段和检验流程还需要标准化,以保证检测结果的重复性,达到较好的检验灵敏度、特异度和重复性。已有部分miR表达谱被证实可以作为各种恶性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有望应用于常规临床疾病诊断。
作者:尤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宫颈糜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制定护理方案提供借鉴资料。方法:将我院2014年1-6月诊治的120例宫颈糜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8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为93.3%,前者略高于后者,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SDS、SAS及QOL评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在宫颈糜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满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关注并加以推广。
作者:陶荣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定与丙泊酚降低IC U 老年术后谵妄发生的比较分析。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择105例老年全麻术后入IC U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4例为右旋美托咪定组,B组51例为丙泊酚组。A组手术结束前30min ,用注射泵静脉10min内给予右旋美托咪定负荷量0.5~1μg/kg ,继以0.2~0.7μg/(kg · h)调整持续泵注;B组术后以TCI丙泊酚靶控浓度1~1.5μg/ml持续输注,递增浓度0.3μg/ml;两组均以达到目标镇静为标准,输注时间至术后24h;两组均给予PCIA术后镇痛,舒芬太尼1.5μg/ml配置100ml ,持续泵注2ml/h。观察指标:入ICU后至术后24h ,以CAM‐ICU法评定诊断患者谵妄状态,并记录患者发生低血压(低于基础压30%)、心率缓慢(<50次/m in )、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次数。结果:与以往文献相比,两组均能有效降低谵妄发生率,A组术后谵妄发生率更低于B组(P<0.05);在发生低血压、心率缓慢方面,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B组出现呼吸抑制次数明显高于A组( 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均能有效降低IC U老年术后谵妄发生率,但右旋美托咪定效果要优于丙泊酚,且更为安全有效。
作者:唐伟红;李敬东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到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肝外胆管结石病人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开腹组各36例。微创组给予微创手术治疗方案,开腹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方案,分析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成功概率等资料。结果:相比开腹组而言,接受微创手术的微创组取得的手术成功概率更高,同时微创组恢复期间出现并发症状的概率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微创治疗肝胃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立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是面向国内外发行的综合性医学科技类期刊,创刊于1988年,由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河北省预防医学会、河北省药学会主办,“反映医药卫生战线科技成果,促进医、药、护、卫、管人员水平提高”是本刊的办刊宗旨,本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收录。本刊为半月刊,每月10日、25日出版发行,每期定价国内10元、国外8美元,大16开本,国际刊号ISSN1001‐7585,国内刊号CN13‐1122/R ,国内邮发代号18‐104,国际发行代号M 5998。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按国家标准GB 3358.1~3-1993《统计学术》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 x(中位数仍用 M );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 s;③标准误用英文小写 sx ;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 t;⑤F检验用英文大写 F;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 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写μ;⑨概率用英文大写 P( 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 t值、χ2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4年1-12月我社区内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手段,观察组给予社区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FPG、2hPG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FPG及2hP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并可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疾病认知程度,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潘晓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 G71R突变、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对黄疸新生儿光疗率的影响。方法:测定102例黄疸新生儿脐血的G6PD活性(四氮唑蓝定量法)及UGT1A1 G71R基因型(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点杂交法)并予分组比较。结果:G6PD缺陷同时合并有UGT1A1 G71R突变纯合子或杂合子的黄疸新生儿组的前3d光疗率(100.0%)高于G6PD正常且 UGT1A1 G71R为正常野生型的黄疸新生儿组(64.0%),(χ2=6.16,P=0.01)。单独存在UGT1A1 G71R突变纯合子或杂合子或单独存在G6PD缺陷的黄疸新生儿组的光疗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UGT1A1 G71R基因突变与G6PD缺陷共存时需光疗的黄疸新生儿增多,故对二者共存的黄疸新生儿应积极干预。
作者:傅雯萍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内窥镜室职业危害因素对护理人员的影响程度及如何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分析内窥镜室护理人员从业危险因素,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制定完善的科室管理制度,对内窥镜室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内窥镜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是多方面的,不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护理人员规范操作,内窥镜室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有了加强。结论:通过不断加强内窥镜护理人员的专业规范操作,强化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理念,科学管理,减少职业危害因素从而使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
作者:刘新春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