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郭雄全;吴海凤

关键词:64排螺旋CT, 冠状动脉, CTA图像质量,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分析64排螺旋 CT 冠状动脉 CTA 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来我院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80例,对其进行64排螺旋 CT 冠状动脉 CTA 检查,分析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180患者中,冠状动脉显示为优秀的图像共计103例,良好55例,较差13例,检查失败9例,其中,心率因素2例,呼吸因素6例,心律因素1例。结论:呼吸、心率过快、心律不齐、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均可能影响到64排螺旋 CT 冠状动脉 CTA 图像质量,需要引起注意。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引起产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

    目的:探讨导致产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择50例产后焦虑抑郁情绪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同期无焦虑抑郁情绪的孕产妇作为对照病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产妇年龄、孕期保健、社会支持系统、家族精神病病史、学历、分娩方式、医疗费用支付等因素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年龄≥35岁、未定期孕期保健、缺少社会支持、家族史、小学以下学历均高于对照组,是导致产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结论:导致产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因素多种多样,可通过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减少产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

    作者:陈燕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二级预防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治疗和二级预防中的效果,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 TIA 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片20mg ,观察组应用辛伐他汀片40mg 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总有效89.83% VS 91.53%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个月观察组 TIA 复发次数为(0.89±0.39)次、进展为脑梗死5.08%均低于对照组的(1.43±0.56)次、16.95%(P<0.05)。观察组2例出现恶心、腹痛经对症处理缓解,能坚持完成治疗,1例 ALT 升高治疗恢复正常,无肌痛和有意义的肌酶升高,无因不良反应退出者。结论:TIA 治疗与预防中,较大剂量辛伐他汀调脂外的益处及总体获益大于风险,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杨国旗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术中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术中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为提高临床护理服务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前瞻性对照分析将68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术中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术中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强化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术后并发症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71%,对照组出现术后并发症1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2.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21 P=0.000)。结论: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在术中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小冬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86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病因及急诊心肺复苏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呼吸、心跳骤停的原因以及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6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疾病是导致呼吸心跳骤停的主要原因(59.3%,51/86),其中心血管疾病所占比例达到25.6%(22/86),中毒、溺水、电击等所占比例较低。心肺复苏成功22例,未成功64例,成功率25.6%;复苏成功的患者中心脑血管病所致的比例高,达到54.5%(12/22),但是不同疾病所致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率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1.328,P>0.05),4种主要病因之间比较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χ2=4.583,P>0.05)。年龄<60岁、复苏地点在院内、复苏开始时间≤5min 的患者,复苏成功率较高,和年龄≥60岁、复苏开始时间>5min 、不在院内复苏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疾病是导致患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主要原因,但是不论什么原因所致,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均较低,患者年龄、复苏地点以及复苏开始时间对复苏成功率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吴刚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目的:了解某院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方法,汇总分析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母婴同室发生医院感染的新生儿分离的常见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监测期间送检标本287份,分离病原菌163株,阳性率56.79%。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占70.55%;革兰氏阴性菌占28.83%。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占82.2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占11.63%;常见革兰氏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达100%。结论:通过开展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了解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有助于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周建平;陈远翔;沈文治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在子宫肌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在子宫肌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分析其应用价值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8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法治疗时,效果显著,并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杜平;杨春燕;沈洋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冠脉搭桥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冠脉搭桥手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operation ,CABO)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抽选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行 CABO 手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对照组(n=45例,予以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45例,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术前焦虑评分、血压、脉搏变化及术后恢复情况、问卷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患者术前焦虑评分、血压、脉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咳嗽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问卷调查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能减轻 CABO 患者术前心理应激反应,促进术后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磊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新型钼靶X线机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结节临床价值对比观察

    目的:分析新型钼靶 X 线机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结节诊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医生选择检查方法提供现实依据。方法:对经新型钼靶 X 线机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124例乳腺结节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在124例乳腺结节中,恶性病变24例,良性病变10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恶性乳腺结节准确率87.5%(21/24),良性乳腺结节准确率93.0%(93/100);钼靶 X 线诊断恶性乳腺结节准确率83.3%(20/24),良性乳腺结节准确率76.0%(76/100)。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性结节的诊断准确率高于钼靶 X 线(P<0.05),两者对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对乳腺结节的检查中,合理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钼靶 X 线进行检查,有利于提高乳腺结节的准确诊断率。

    作者:张红霞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首发为神经系统病变的33例艾滋病回顾分析

    目的:分析以神经系统病变为首发表现的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首发为神经系统病变的33例 AIDS 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33例 AIDS 患者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3例,脑血管病12例,不明原因颅内占位性病变4例,神经梅毒4例,带状疱疹2例,脊髓病变2例,多发性肌炎2例。结论:AIDS 临床表现复杂,可以多种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表现,在临床工作中应提高警惕,加强首次就诊时抗 HIV 抗体筛查。

    作者:罗映;李小刚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研究进展

    发展性照顾是20世纪80年代后新兴的一种新生儿护理理念,本文综述了发展性照顾的定义、基本理念、目标和实施方法,以及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指出发展性照顾应用中的不足,为进一步运用该护理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行为指导。

    作者:卢春燕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慢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基本病因及主要药物治疗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慢性重症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及用药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49例慢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电子病历资料,调查分析慢性重症心衰基本药物使用情况、靶剂量达标率以及慢性重症心衰改善预后基本药物的名称和使用剂量,并与同期全国基层医院慢性重症心力衰竭基本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为引发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其次为高血压性心脏病;与同期全国基层医院慢性重症心力衰竭基本药物使用率比较,我院 ACEI 使用率偏低,ARB 和螺内酯使用率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β受体阻滞剂和 ACEI 靶剂量达标率与同期全国基层医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重症心力衰竭临床治疗中需加强对改善预后药物 ACEI(或 ARB)、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联用的重视,注意对基本病因的控制。

    作者:房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双胎妊娠一胎阴道分娩一胎剖宫产诊治体会

    我科2012年12月收治1例孕38周双胎妊娠产妇,其分娩方式第1胎为经阴道分娩,第2胎为横位行剖宫产,母婴安全。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书梅;任翠玲;梁孔利;张淑萍;袁悦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我产科收治的110例重度妊高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和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患者(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张宏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SPECT肺灌注显像对肺血栓栓塞症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 )肺灌注显像对肺血栓栓塞(PE)症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4月72例 PE 患者,患者均实施肺灌注断层和平面显像,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及其与 CT 肺动脉造影(CTPA)的相符性。结果:72例 PE 患者中,SPECT 检出率(94.44%)明显高于肺灌注平面显像检出率(84.72%),肺灌注断层显像与 CTPA 相符性95.51%,肺灌注平面显像检查的相符性79.17%,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灌注断层显像可明显提高 PE 诊断率,在临床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李永刚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34例血型鉴定中血型结果正反鉴定不一致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血型结果正反鉴定不一致原因。方法:采集正反定型不一致的血样,并对 ABO 型各型进行血样血清的检验。结果:对于测定34例血样中,61.76%的患者因 ABO 血型亚型导致正反结果鉴定不一致;23.53%由于ABO 抗体含量不足导致正反结果鉴定不一致;其余原因占14.71%。结论:对于血型结果正反鉴定不一致的血样,必须采取其他辅诊手段对血型进行精确鉴定,以确保受血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张筠;陈洋洋;李丽红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健康管理对基层医院冠心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对基层医院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对我院99例冠心病患者制定个体化健康管理计划,给出临床用药,改变生活方式的科学指导,同时进行健康宣教及心理辅导。进行为期2年的健康管理,比较管理前后患者服药情况、危险因素控制情况、生活方式改善情况、心理状态改善情况以及患者对冠心病的认知及自我管理意识和近期心脏改善情况。结果:99例患者在2年管理期前、后以上各种情况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管理能改善冠心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和改善生活方式,更加正确合理地服用药物,从而降低医疗成本。

    作者:霍立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6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外剥内扎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外剥内扎术。观察两组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记录术后6h 、12h 、24h 视觉模拟评分(VAS 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h 、24h 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0%(P<0.05)。结论: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疗效优。

    作者:周方敏;冯强;姚勇;杨卫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经胫后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目的:初步探讨经胫后静脉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3年9月-2015年4月收治的79例混合型及中央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施行了经胫后静脉导管溶栓治疗,以术前、术后肢体的围径差以及静脉通畅情况评估疗效。结果:经胫后静脉置管行导管溶栓治疗患者,溶栓导管平均置放时间为(5.14±1.02)d 。术后静脉通畅率显著改善,置管溶栓术后小腿围径差显著改善,期间3例发生出血并发症,无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胫后静脉置管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李达;黄小明;张红刚;李保磊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非药物干预在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在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中应用非药物干预,观察认知功能障碍改善的状况。方法:通过在24例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中应用由音乐疗法、怀旧疗法、益智训练、叙事疗法组成的非药物针对性的干预,比较患者干预前后的MMSE 评分,进行 t 检验。结果:非药物干预后1个月患者 MMSE 评分无明显变化,而干预后3~6个月,患者MMSE 评分有明显提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药物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延缓痴呆进展,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晓慧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MTA与Vitapex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感染型畸形中央尖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 M TA 及 Vitapex 两种根尖诱导药物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患者50人,共62颗前磨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为32颗,使用 M TA 进行根尖诱导治疗,对照组为30颗,使用 Vitapex 糊剂进行根尖诱导治疗。分别术后3、6、12个月复查,根据临床检查和 X 片结果评价其疗效。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有效率、成功率差异。结果:术后3、6、12个月复查,M TA 有效率分别为93.8%、96.9%、96.9%,Vitapex 有效率分别为93.3%、90.0%、86.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6、12个月复查,M TA 成功率分别为28.1%、62.5%、68.8%,Vi‐tapex 成功率分别为20.0%、30.0%、36.7%,6个月和12个月 M TA 的成功率明显高于 Vitapex 。结论:应用 M TA 作为根尖诱导药物,就诊时间少且远程效果好。

    作者:于春梅;王洋;周璇;张子旋;严维 刊期: 2015年第22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