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丽萍
目的:观察痛点阻滞联合膝关节短期制动治疗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患者70例,按患者治疗意愿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首次痛点阻滞予以石膏托外固定膝关节于伸直位2~3周;对照组常规口服药物治疗4周。结果:观察组在关节疼痛、运动功能等方面改善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痛点阻滞联合膝关节短期制动方法可缩短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治疗时间,有效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治愈率。
作者:苏天亮;刘艳莉;徐向东;郑立;回艳梅;孙和民;李艳春;金艳蕊 刊期: 2015年第24期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于儿童中的疾病,可由多种因素导致,并且可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带来不小的影响,需要有效的诊断及治疗。但目前 ADHD的诊断非常依赖对患儿特异性症状的观察以及医师的经验,综合诊断也难以把握患儿病情,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均十分常见,因此尚需要更加有效的临床检查手段。并且目前对患儿的治疗还以药物治疗为主,不得不考虑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并且长期用药的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因此更加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式的开发势在必行。
作者:蒋艳云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调查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情况。方法:随机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228例,采用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表,调查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对血糖水平的影响。结果:在228例患者中,服药、饮食控制、血糖监测、坚持运动、健康教育的依从率分别为80.26%、72.81%、26.32%、39.91%、25.00%。治疗依从性好组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依从性差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本院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监测、服药、运动、饮食控制、健康教育方面依从性较差,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何宇涵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3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来治疗胸腰椎骨折。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比值、脊柱后凸Cobb角等资料。术后指导患者腰背肌功能锻炼,1周后戴腰围下床活动。结果:手术平均时间94.5min;术中平均失血量139.2ml;术后平均切口引流量82.5ml。术后36例患者均获得了随访(6~1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3个月。术后VAS、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比值、脊柱后凸Cobb角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骨折均得到复位,后凸得到矫正,无内固定失败、腰痛等并发症。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减轻对椎旁肌肉软组织损伤,增加伤椎椎体的骨量及椎体的抗压稳定性,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魏东;唐雪彬;刘征;刘加元;李华;岳喜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为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S H EL模式对2013年1-12月全院发生的53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及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结果:整改后2014年1-12月共发生不良事件30例,与2013年发生率比较显著降低,改进前后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运用S H EL模式分析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所制定的改进措施更有针对性,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确保护理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燕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丹参川芎嗪静滴联合重复高频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NIHSS评分、BI指数以及FM A评分的变化,评价该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入选标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进行高频重复rTMS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10ml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滴,统计两者患者在治疗结束后NIHSS评分、BI指数以及FM A评分变化,并观察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2.2%,治疗后NIHSS评分、BI指数、FM A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丹参川芎嗪静滴联合重复高频经颅磁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作者:陈以卫;刘少宾 刊期: 2015年第24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44岁,10d前开始出现胸闷、心慌、气喘症状,常在活动时发作,不能平卧,休息后能自行缓解,伴腹膨隆,于当地医院就诊,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出现双下肢肿胀,稍动即有胸闷气喘症状,后转我院治疗。心电图示:(1)窦性心动过速;(2)Ⅱ、Ⅲ、avF导联异常Q波;(3)V1~V4 R波递增不足;(4)心肌缺血。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心增大(左房前后径46mm ,左室前后径62mm ),左室下壁心肌变薄,呈瘤样向外膨出,范围约50mm ×30mm(图1),呈矛盾运动,其上可见回声中断约6mm。彩色多普勒示回声中断处探及室水平收缩期高速左向右分流(图2、3);三尖瓣见轻度反流;估测肺动脉收缩压约56mmHg(1mmHg=0.133kPa)。超声诊断:左室下壁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伴穿孔,三尖瓣轻度反流;中度肺动脉高压。实验室检查示:心肌酶谱增高,肌钙蛋白(cT nI)0.198ng/ml。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正常,前降支之第一对角支近段闭塞,回旋支近段及远段60%~70%狭窄,血流T IM I 3级;右冠中段闭塞,血流T IM I 0级。
作者:于海迪;陈勇;马勇;陈银花;袁静;杨菲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对抑郁症药物治疗患者实施不同停药方式后疾病复发状况进行调查,了解不同停药方式对疾病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54例抑郁症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在疾病治疗缓解后采用药量递减方式停药,对照组患者则在病情缓解后直接停药,对两组患者停药后疾病复发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停药1周后复发6例,停药2周后复发9例;对照组停药1周后复发12例,停药2周后复发18例,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P<0.05)。结论:逐渐递减药量的停药方法能够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作者:侯占岭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基因与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80例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都未使用过射线、放射线以及致基因突变的药物。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将患者分为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180例和高血压组100例,同时选取120例健康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血管紧张素原基因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的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的心肌梗死危险因子明显多于健康对照组,两组的数据与健康对照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中,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形态的多样是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的重要遗传性危险因素。
作者:李虹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防己黄芪汤联合泼尼松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36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口服防己黄芪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浆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总胆固醇、24h尿蛋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0.05),治疗后总胆固醇、24h尿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 P均<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防己黄芪汤联合泼尼松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降低尿蛋白及提高血清蛋白水平,延缓肾脏损伤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高凝状态作用有关。
作者:张敏;岳宜寰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亲属陪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对老年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有患者家属进行陪护。对照组患者及家属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通过给予亲属陪护人员相应的健康教育,较对照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改善,睡眠障碍、误吸、坠床、跌倒、压疮、烫伤等护理安全问题明显减少,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进行亲属陪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健康安全问题。
作者:刘庆林;张化民;王淑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CT )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在其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40例S A P感染组、30例S A P非感染组患者和5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PC T和IL‐6水平,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C T 和 IL‐6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中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SAP感染组PCT和IL‐6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1)。结论:PCT 和IL‐6水平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严重程度和是否并发感染显著相关;密切观察PCT和IL‐6水平变化对SAP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阳海红;吕小元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阴道彩超检查在诊断妇科急腹症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我院收治的妇科急腹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腹部彩超检查,研究组患者予以阴道彩超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对照组误诊23例,研究组误诊8例,研究组患者的误诊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彩超检查妇科急腹症有操作方便、无创口以及误诊率低的优点,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在妇科急腹症的诊断过程中应作为辅助诊断方式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进;赵云 刊期: 2015年第24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联合高频电波刀(LEEP刀)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度宫颈糜烂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给予湿润烧伤膏联合LEEP刀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LEEP刀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术后创面愈合时间、阴道排液时间及阴道出血量。结果:研究组治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6.7%( 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及阴道排液时间短于对照组,阴道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联合LEEP刀治疗重度宫颈糜烂效果确切,治愈率高,创面愈合快,出血少。
作者:王翠萍;李曼;冯玉珍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宫颈TCT、HPV联合阴道镜及宫颈锥切术,在宫颈病变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福清市医院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各类宫颈病变患者。经宫颈TCT筛查,结果均为AS‐CUS及以上者;经HPV检查分流,均为HPV高危型者。其中465例有指征者行阴道镜+活检,其中118例CIN均行阴道镜+LEEP术的联合诊治。结果:465例患者中,TCT阳性302例,检出率64.95%;HPV阳性260例,检出率55.91%。阴道镜活检病理阳性406例,病理阳性率87.31%。LEEP术118例,病理阳性112例,病理阳性率高达94.92%,宫颈早期浸润癌4例,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清扫术。3个月后经再次TCT,阴道镜复查,84.4%的CIN患者转为慢性炎症,宫颈锥切术后总有效率94.38%,18例CINⅢ患者3个月后经再次TCT和阴道镜活检复查,提示CINⅢ病变2例,复发率1.11%,该2例持续CINⅢ患者自愿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同前。结论:采用宫颈TCT筛查、HPV分流筛查,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及宫颈锥切术联合诊治,可显著提高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并及时、有效治疗,进而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生,保障女性宫颈健康。
作者:施珲;庄月珍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予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FM A、BI评分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护理后FM A和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恢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且可及时缓解其不良情绪,值得积极推广。
作者:陈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 HBV感染相关的不同分化程度肝细胞癌患者实验室指标,协助临床判断病情和鉴别诊断。方法:以23例单纯肝硬化组作为对照,分析77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肝细胞癌患者术前指标ALT、TBIL、ALB、AFP和 HBV‐DNA。结果:(1)肝细胞癌各组ALT均高于肝硬化组(P<0.01),肝细胞癌不同分化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肝细胞癌组TBIL和ALB均与肝硬化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3)肝细胞癌各组AFP均高于肝硬化组(P<0.05),低分化组高于中分化组(P<0.05),中分化组高于高分化组(P<0.05);(4) HBV‐DNA值与ALT、AFP均无相关性。结论:AFP可作为辅助判断HBV感染相关肝细胞癌病理分化程度的指标;其他指标对于不同分化程度肝癌病情的判断和与肝硬化的鉴别价值不大,联合检测意义更大。
作者:林梅双;李开飞;吴茂锋;吴晓蔓;邓小燕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术后残余尿量的影响。方法:将4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尿管护理,治疗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葛栋云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分析环乳晕切开和传统放射状切开对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4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观察组采用环乳晕切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癌,不仅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也保证了乳腺的血液供应,增强了美观,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王加伟 刊期: 2015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