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天亮;刘艳莉;徐向东;郑立;回艳梅;孙和民;李艳春;金艳蕊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是社会进步、医院管理及档案管理改革的必然选择,档案管理创新要顺应新时期发展形势积极在变革中寻求发展,以促进档案管理质量与效率的提升,走上规范化、科学化轨道。本文分析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必要性,从管理理念、管理手段、服务方式、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素质五个方面探讨了创新的有效途径,希望能为医院档案管理创新提供参考。
作者:门淑兰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预防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1月我院行七氟醚麻醉的100例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七氟醚喉罩吸入麻醉+右美托咪定静脉泵入,对照组采用采用七氟醚喉罩吸入麻醉+生理盐水静脉泵入,比较两组患儿苏醒时、苏醒后5min、拔喉罩后1min平均动脉血压(MAP)和心率(HR)水平,比较两组患儿苏醒时间、躁动评分及镇静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苏醒时、苏醒后5min、拔喉罩后1min MAP和HR各值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各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苏醒时间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躁动发生率和镇静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可维持血压、心率稳定,镇静效果显著,可降低躁动发生率,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汝建芬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对临床药师在糖尿病患者用药教育中的作用以及教育体会进行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5年3月56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对照组患者不进行教育。对所有患者教育后的结果进行调查,并对教育体会进行讨论。结果:实验组患者评价结果优秀13例,良好10例,教育有效率为82.1%;对照组患者评价结果优秀5例,良好8例,有效率为46.4%,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用药教育能够提升患者对药物知识的了解程度,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孔令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提高基层医院对小儿肠套叠诊治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5年6月所诊治的41例小儿肠套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均经B超检查,37例诊断为肠套叠,4例疑诊。所有病例均经空气灌肠确诊为肠套叠。41例空气灌肠40例整复成功,1例整复失败,成功率达97.56%。结论:B超应作为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检查,空气灌肠复位是首选治疗方法,使用遥控空气灌肠仪进行复位治疗更方便、有效。
作者:朱云炜;张名忠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研究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小儿肺炎的患儿耐受性及安全性。方法:依据我院儿科收治的32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肺炎恢复期患儿的临床前安全资料并结合患儿体质状况,按照Dollry法给予患儿初始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剂量为0.3μg · kg -1,并限制高剂量为2.0μg · kg -1。采用单次、连续多次肌内注射给药的方法,动态观察用药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并记录患儿试验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23例单次给药以及9例多次给药受试患儿在应用不同剂量药物后呼吸、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未见异常症状,波动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给予病毒性肺炎患儿肌内注射0.3~2.0μg·kg -1重组人干扰素α‐1b,临床疗效高、耐受性高、安全性高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焦爱萍;秋艳萍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亲属陪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对老年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有患者家属进行陪护。对照组患者及家属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通过给予亲属陪护人员相应的健康教育,较对照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改善,睡眠障碍、误吸、坠床、跌倒、压疮、烫伤等护理安全问题明显减少,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进行亲属陪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健康安全问题。
作者:刘庆林;张化民;王淑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联合高频电波刀(LEEP刀)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度宫颈糜烂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给予湿润烧伤膏联合LEEP刀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LEEP刀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术后创面愈合时间、阴道排液时间及阴道出血量。结果:研究组治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6.7%( 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及阴道排液时间短于对照组,阴道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联合LEEP刀治疗重度宫颈糜烂效果确切,治愈率高,创面愈合快,出血少。
作者:王翠萍;李曼;冯玉珍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宫颈TCT、HPV联合阴道镜及宫颈锥切术,在宫颈病变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福清市医院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各类宫颈病变患者。经宫颈TCT筛查,结果均为AS‐CUS及以上者;经HPV检查分流,均为HPV高危型者。其中465例有指征者行阴道镜+活检,其中118例CIN均行阴道镜+LEEP术的联合诊治。结果:465例患者中,TCT阳性302例,检出率64.95%;HPV阳性260例,检出率55.91%。阴道镜活检病理阳性406例,病理阳性率87.31%。LEEP术118例,病理阳性112例,病理阳性率高达94.92%,宫颈早期浸润癌4例,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清扫术。3个月后经再次TCT,阴道镜复查,84.4%的CIN患者转为慢性炎症,宫颈锥切术后总有效率94.38%,18例CINⅢ患者3个月后经再次TCT和阴道镜活检复查,提示CINⅢ病变2例,复发率1.11%,该2例持续CINⅢ患者自愿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同前。结论:采用宫颈TCT筛查、HPV分流筛查,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及宫颈锥切术联合诊治,可显著提高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并及时、有效治疗,进而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生,保障女性宫颈健康。
作者:施珲;庄月珍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用于全麻状态下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尤其在用于合并Ⅰ、Ⅱ期高血压基础疾病患者全麻气管拔管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右美托咪啶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拔管后即刻及拔管后各时间段患者的心率、血压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组各时段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拔管后即刻及拔管后3min、5min、10min与拔管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出现3例低血压,1例心房颤动,1例躁动,1例高血压,均较轻微;治疗组无不良反应。结论:患者处于围拔管期,其血流动力学方面会有较大波动,尤其在有基础高血压的患者表现明显,右美托咪啶用于Ⅰ、Ⅱ期高血压患者全麻气管拔管可以起到稳定血流动力学作用,且临床用药安全性较高。
作者:余健成;殷志春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导课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同年级两个高职护理班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试验组则采用导课联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法。结果:两组学生理论和实践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对试验组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导课教学法认可度高,98.0%学生认为导课法能提高其学习兴趣。结论:导课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兴趣,值得实践并推广。
作者:崔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男性乳腺发育症(Gynecomastia ,GYN)是指男性乳腺组织异常发育、乳腺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一组疾病,该疾病在年轻男性中的发病率高达38%,占男性乳房疾病的60%~80%。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所以本文将从病因、诊断、治疗三个方面详细阐述男性乳腺发育症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希望对临床研究有所帮助。
作者:鲍旭;孙强;郭春利;孟祥朝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防己黄芪汤联合泼尼松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36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口服防己黄芪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浆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总胆固醇、24h尿蛋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0.05),治疗后总胆固醇、24h尿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 P均<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防己黄芪汤联合泼尼松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降低尿蛋白及提高血清蛋白水平,延缓肾脏损伤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高凝状态作用有关。
作者:张敏;岳宜寰 刊期: 2015年第24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围麻醉期应用不同类型液体治疗对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取羟乙基淀粉液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乳酸林格氏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h、4h、8h、12h和24h恶心呕吐发生程度和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1h、4h、8h、12h和24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其凝血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切除术患者在围麻醉期应用羟乙基淀粉液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症状,并改善其凝血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谢晓东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进行耳声发射听力筛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出生的新生儿10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0例。A组新生儿于出生24h后进行耳声发射听力筛查;B组新生儿出生72h后进行耳声发射听力筛查。对两组新生儿的初筛通过率、复筛通过率与整体筛查通过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B组新生儿初筛通过率高于A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新生儿的整体筛查通过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可于新生儿出生72h后进行耳声发射听力筛查,其整体筛查通过率将不受到影响。且于72h进行耳声发射听力筛查通过率高于24h初筛率,可减轻新生儿家属的心理压力,避免二次检查费用消耗。
作者:邓娣娣;魏晚霞;汪丽霞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养老护理人员岗前培训中的效果。方法:68例新聘养老护理人员中,实验组37例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岗前培训,对照组31例应用传统授课方法,比较两组培训效果。结果:实验组培训后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均优于对照组( P<0.05),且老人的满意度也得到提高。结论:运用 PDC A循环法对新聘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能有效增强培训效果。
作者:朱彩红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语言障碍早期行为疗法及语言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语言障碍患者100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药物、针灸理疗常规治疗,实验组采取除药物、针灸理疗外,同时进行心理疏导及语言康复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48,P<0.05),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结论:采取药物、针灸理疗并结合心理疏导、行为疗法及语言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语言障碍,患者治疗效果较好,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江长洪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肝癌细胞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治疗小鼠肝癌的作用。方法:取BALB/c小鼠胫骨和股骨的骨髓细胞,应用rmIL‐4、rmGM‐CSF、LPS、RPMI‐1640培养基制备DC。 H22小鼠肝癌细胞灭活后与DC按1∶3混合培养,制备肝癌细胞致敏的DC (DC‐H22)。实验分为DC治疗组、DC‐H22治疗组、生理盐水治疗组。各组分别腹腔注射后2周观察肿瘤体积的变化、抑瘤率及生存期。结果:(1)治疗前各组间的肿瘤体积基本相同,不同治疗2周后,DC治疗组、DC‐H22治疗组小鼠肿瘤体积较生理盐水治疗的对照组显著性减小,说明DC及DC‐H22治疗小鼠肝癌可以显著抑制皮下移植肿瘤的生长,而H22致敏的DC对肿瘤的抑制程度更大。(2)DC治疗组、DC‐H22组治疗2周后,其抑瘤率分别为31.08%、68.30%,小鼠的存活期亦较盐水对照组延长。结论:小鼠肝癌细胞致敏的树突状细胞能够更好地抑制小鼠肝癌的生长,对肝癌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艳平;马丽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2月-2014年10月住院的治疗前糖尿病患者128例(实验组)和同期门诊健康的体检者128例(对照组),两组分别采用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水平,并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结论:糖尿病患者治疗前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成正相关,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单忠奎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究不同的手术切口在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则分为2组。一组为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的实验组,另一组为经传统放射切口切除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平均出血量及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和并发症发生状况、所有患者对手术方式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实验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实验组患者对手术方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乳晕弧形切口的方式治疗乳腺纤维瘤,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较少且对乳房美观影响较小,更容易让患者接受,可以提高该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韩凯;魏有堂 刊期: 2015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