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 CT 对胰腺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

杨振中

关键词:胰腺, 假乳头状瘤, CT诊断
摘要:目的:应用CT观察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特有影像表现及CT 特有诊断价值。方法:根据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例病人均为女性,年龄17~40岁,平均年龄26.7岁。2例位于胰腺头部,1例位于胰腺体部,1例位于胰腺尾部,肿瘤长径3.2~16.3cm ,平均8.8cm ,4例均有完整包膜;2例以实性成分为主,1例囊性成分为主,1例囊实性成分相仿。CT增强扫描门静脉期肿瘤强化略高于动脉期,呈渐进性强化,但其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胰腺组织。结论:胰腺囊实性乳头状瘤具有一定的X线影像特异征象,仔细分析,这些征象能改进胰腺囊实性乳头状瘤的定性诊断准确性。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救治体会

    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 ,NPE)通常是指在无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情况下继发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一种急性肺水肿[1],该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的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等,临床死亡率较高,且具有起病急、治疗困难等特征,应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注意。我院2012年成功救治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效果满意,体会颇深,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谈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预防与管理方法

    目的:探讨和分析检验科中医源性感染的预防与管理方法。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同时还要建立检验科医务人员的健康登记表。添置一批新的设备和检验仪器,对医疗废弃物进行及时的处理和消毒。医务人员要及时对检验科的环境进行消毒和对报告单进行消毒处理,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强化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结果:经采取一系列措施和相关的管理方法,使检验科的医源性感染大大地得到控制和减少,进而使得检验科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安全得到保障。结论:通过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能够有效的减少和避免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起到了非常好的预防作用。

    作者:邓丽梅;刘征彦;陈小芳;杨游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手术治疗及术后抗感染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及术后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3年7月来自普外科的24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行抗感染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2例,肠梗阻0例,患者出院4周后随访无腰背部不适;对照组切口感染4例,早期肠梗阻2例,患者出院4周后随访腰背部不适感遗留26例。余各项化验指标,观察组预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后依据药敏结果,行全程规范的抗感染治疗,可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疗效。

    作者:李云涛;兰梅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关于药理学教学改革实践的探讨

    药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医学基础课程之一,作为医学和药学的桥梁学科,要求医学生和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药理学相关知识和实验技能。因此在药理学教学改革中,不断地进行具体改革措施和效果的探讨及总结,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正确的科研思路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刘慰华;刘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MPR)和表面遮盖显示(SSD)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M SC T扫描资料经重建重组后得到冠、矢状二维图像和相应的三维图像,大限度显示骨折情况。结果:MSCT、MPR、SSD重组技术能全面、立体、直观、准确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劈裂和移位,评估平台塌陷的范围,骨折线的走行和骨折片的移位方向,从而更准确地显示骨折分型。结论:利用M SC T多平面重组及表面遮盖显示诊断膝关节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钧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延续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焦虑抑郁的影响

    目的:观察延续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 )、抑郁自评量表(SDS )对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测评,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的出院指导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焦虑抑郁情绪较重,延续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焦虑抑郁情绪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18,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采取延续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复发率。

    作者:徐小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9例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价值。方法:将1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辛伐他汀三种药物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当(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建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切开复位嵌顿性掌指关节脱位1例报告

    掌指关节是由近节指骨基底、掌骨头、掌板、侧副韧带及关节囊所组成的双轴关节。简单的脱位通常患指处于过度背伸状态是可以复位的,此类脱位为半脱位,即近节指骨基底部与掌骨头仍保持连接,掌板仍支撑掌侧或背侧掌骨头,通过简单的屈曲关节就可以完成复位。复杂性脱位为嵌顿性掌指关节脱位,示指多见,小指及拇指次之,其他指罕见,大多数此类脱位由掌板嵌入造成。2013年4月我科收治1例嵌顿性示指掌指关节脱位,并发掌骨头骨折,籽骨也出现在关节腔内,经及时手术切开复位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陈昌胜;徐明勇;徐众华;王东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CT 在泌尿系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 T在泌尿系肿瘤检查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泌尿系肿瘤患者45例,采用多层螺旋C T进行检查,采取平扫+三期增强扫描的方式对肾脏进行扫描,同时在三期增强扫描后分别进行图形重建,层厚为2mm ,层间距1mm ,进而重组尿路成像以及肾动脉成像、肾静脉成像等。结果:通过CT扫描和图像重组,全面掌握尿路成像以及肾动脉成像、肾静脉成像资料,图像诊断与患者的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均符合。其中,肾癌12例,肾盂癌9例,输尿管癌10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6例,膀胱癌8例。结论:在泌尿系肿瘤的检查及诊断中,通过CT扫描检查可以了解静脉、动脉以及尿路的三维图像资料,为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提高了诊断的符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飞鸿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版权声明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相关因素临床分析(附810例报告)

    目的:探讨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10例药物流产妇女的临床资料,观察药物流产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810例中流产失败70例(8.64%),药物流产失败组实施剖宫产为32.86%、后倾屈位子宫40.00%、孕囊直径≥2.5cm占36.00%、孕产次≥3次占27.14%、停经≥42d占44.29%,高于药物流产成功组的17.70%、14.39%、13.92%、12.97%、15.68%( P<0.05),是引起药物流产失败的相关因素;两组年龄≥35岁分别为17.14%、14.05%,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药物流产过程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失败,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实施药物流产时要掌握适应证,药流后要做好随访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作者:颜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精神科人性化护理的实践与体会

    目的:在“以人为本”的精神指导下,开展人性化护理,并探讨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和康复上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将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入住我院的100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精神科专科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专科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心理护理。结果:两组医患之间的关系均明显改善,患者服从管理和接受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满意度提高,但治疗组护理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性化护理的实施,可明显减少护理意外及护理差错事件,降低患者暴力倾向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永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改良盆底重建术联合 TVT-O 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改良盆底重建术联合TVT-O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ED)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010年3月-2011年9月收治的18例盆腔脏器脱垂(POP)伴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行改良盆底重建术联合TVT-O,回顾性分析术后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95min;平均手术出血量为100ml;平均住院时间12d,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以POP-Q评分为疗效的客观评价指标,手术有效率达100%。结论:改良全盆底重建术联合TVT-O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治疗的有效方法。改良盆底重建术作为一种新术式,能更好地修补缺陷、实现结构重建和组织替代,其复发率低、短期疗效稳定,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承莉;俞小元;侯岩峰;程晓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输卵管结扎术银夹法2400例的效果分析

    目的:本文比较了输卵管绝育术银夹法和Pomeroy法术后失败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输卵管绝育术银夹法2400例和Pomeroy法1500例,术后随访观察5年。结果:银夹法和Pomeroy法的失败率均低于1%,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并发症的发生率,如月经失调、盘腔淤血症、神经官能症,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银夹法手术创伤小、速度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孕成功率高,更容易被广大育龄群众接受,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女性绝育术。

    作者:刁文强;袁丽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临产后剖宫产手术时机与新生儿、婴儿并发症发病率的关系

    目的:分析临产后孕妇剖宫产手术时机对新生儿、婴儿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以132例临产后6h内时行剖宫产的产妇为A组,以99例临产6h后行剖宫产的产妇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婴儿情况。结果:A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低于B组,新生儿、婴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临产后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剖宫产手术时机对新生儿、婴儿的健康影响极大,医护人员一定要把握好手术时机,以降低新生儿、婴儿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曹惠桃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创伤性自体小关节移植在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我院成功进行创伤自体小关节移植手术,拟文探讨手(足)小关节组织缺损情况下的创伤性自体小关节移植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于2004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24例急性手外伤多指损伤合并关节损伤缺损患者行创伤自体小关节移植手术,方法:常规手外伤清创后,采取开放性手术治疗,移植修补缺损关节面,采用克氏针固定法对小关节移植区进行固定。回顾性总结分析24例患者临床资料及远期疗效。结果:24例患者病例跟踪调查6个月以上,其中采用创伤性自体小关节移植患者(观察组)治愈10例,明显好转10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治疗有效率为95.8%,术后观察无死亡或并发症。并且与传统带血管蒂游离移植手术治疗的患者(对照组)对比,在存活率、性别、年龄等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的情况下,恢复优良率较高且简单易行。结论:创伤自体小关节移植手术应用于急性手外伤多指损伤合并关节损伤缺损患者能够在足部供区的组织代价也相对较轻的情况下,取得满意的手部小关节修复,因此可以为患者所接受[1~3]。

    作者:朱英;李志斌;张敏;闫伟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儿童三种肺炎支原体检测法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 P)咽拭子快速液体培养法和血清M P-Ab法(IgG、IgM )等方法在儿童M P感染诊断中的敏感性。方法:采用3种M P检测法对231例临床拟诊为呼吸道(非细菌性)感染患儿的咽拭子和血清标本进行配对研究,每个患儿取咽拭子做快速培养,同时取血清做M P-Ab检测(IgG、IgM ),对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确诊M P感染患儿88例,M P快速培养法检出阳性49例,阳性率为21.21%,病程为(4.0±2.5)d;Ig G检测出阳性31例,阳性率为13.41%,病程为(8.0±3.5)d;Ig M检测出阳性28例,阳性率12.12%,病程(5.5±2.0)d。结论:咽拭子快速液体培养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3种M P检测法的敏感性与病程有相关性,临床医生应根据患儿病程选取检测方法,以提高阳性检出率和敏感性。

    作者:戴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二甲双胍联合能量摄入限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能量摄入限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将7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和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易善复)治疗,观察两组每月治疗效果及疗程结束后所有生化指标及肝脏B超。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好转上、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血脂下降和肝B超改善率有差异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能量摄入控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疗效、安全性好,且在降血脂方面有一定效果。

    作者:张文茹;吕霞;庞春梅;聂丽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肝癌及乙肝患者近5年空腹高血糖发病状况对照研究

    目的:以乙肝患者为对照,对近5年来肝细胞肝癌(HCC )空腹高血糖发病状况作对照研究。方法:HCC的男性患者468例(①HCC组,其DM先于 HCC确诊者25.9%),对照人群1046例分为慢乙肝/肝硬化(②CHB/LC)组、③脂肪肝组和B超提示肝“正常”图像组(④肝“正常”组)。以常规方法进行 HBV标志物、抗-HCV、空腹血糖、身体质量指数(BM I)、血压检测等。结果:HCC组中:HBV阳性者空腹血糖受损阶段(IFG )和糖尿病(DM )发病率17.2%和17.0%;HBV阴性者抗-HCV均为阴性,其IFG和DM分别为15.4%和17.9%,两者间IFG和DM 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HCC的DM发病率与 HBV相关性 r=-0.007。各组中:IFG发生率在各组间均相似,(P>0.05);DM发病率在①~④组分别为17.3%、16.7%、26.2%和9.1%,①组与②组、③组和④组相比 P>0.05、P=0.008和P=0.001。BM I均值:①组、②组和④组在23.0~23.7kg/m2之间,显著低于③组(30.3kg/m2);血压均值:①和②组相似,显著低于③组和④组(P<0.005)。在各组内未显示有明显的IFG高发年龄段(P>0.05);DM在各组高发年龄段:①组、③组和④组均为60~69岁(26.4%、35.1%和12.2%);②组为50~59岁(22.5%)。结论:HCC患者发生DM与 HBV感染无关,与慢乙肝、肝硬化密切相关。乙肝伴脂肪肝者发生DM的风险较高,超重或肥胖为主要因素;HCC和CHB/LC患者的病情严重性可能加速了IFG阶段发展为DM 的过程。

    作者:倪正平;陆玲玲;袁佳平;薛学峰;尹燕慈;黄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新疆昌吉地区哈萨克族冠心病人群指长比分析

    目的:通过直接测量的方法,对新疆地区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哈族人群的指长比进行分析,并探讨哈萨克族指长比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抽取新疆昌吉地区50名通过冠脉造影证实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哈萨克族人群,同时选择50例排除冠心病的哈萨克族健康人群,采用人体测量学方法测量左右双手第2~5指长度,并对指长比进行分析。结果:新疆昌吉地区哈萨克族人群指长比均呈现2D∶3D<2D∶4D<3D∶4D<2D∶5D<4D∶5D<3D∶5D的趋势,冠心病组左手2D∶4D及3D∶4D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左手2D∶4D和3D∶4D可能是新疆哈萨克族冠心病早期筛查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柴文慧;张元;杨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