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莉;俞小元;侯岩峰;程晓伟
目的:应用CT观察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特有影像表现及CT 特有诊断价值。方法:根据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例病人均为女性,年龄17~40岁,平均年龄26.7岁。2例位于胰腺头部,1例位于胰腺体部,1例位于胰腺尾部,肿瘤长径3.2~16.3cm ,平均8.8cm ,4例均有完整包膜;2例以实性成分为主,1例囊性成分为主,1例囊实性成分相仿。CT增强扫描门静脉期肿瘤强化略高于动脉期,呈渐进性强化,但其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胰腺组织。结论:胰腺囊实性乳头状瘤具有一定的X线影像特异征象,仔细分析,这些征象能改进胰腺囊实性乳头状瘤的定性诊断准确性。
作者:杨振中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贯穿于肌内注射法的教学中,同时重点结合运用PBL教学法,设计了一套完整、有效的教学案例。望与护理教学同仁的们共享,取长补短,真正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作者:瞿世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多维度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术中常规护理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多维度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补液干预、体位干预、内关穴按揉干预、应对行为干预。结果:观察组术中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维度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轻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呕吐的发生,改善产妇舒适度,提高手术安全性。
作者:陆宏伟;樊俭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泪囊鼻腔吻合术在治疗慢性泪囊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近10年来应用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共338例(338只眼),分别对其手术时机、手术技巧、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以及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分析,随访时间均>6个月。结果:338例(338只眼)慢性泪囊炎患者中有2例球后出血(0.59%),5例鼻骨骨折(1.48%),29例泪囊穿破(8.58%),46例鼻黏膜穿破(13.61%),13例吻合口阻塞(3.85%),3例术后泪道阻塞并泪囊炎复发(0.89%),无切口不愈合、感染及术后出血不止的发生。结论:泪囊鼻腔吻合术目前仍是慢性泪囊炎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细节、技巧与熟练程度是决定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宝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免疫法、化学法、双联试剂法检测粪便隐血的差异。方法:分别用上述3种方法对130例门诊患者和50例确诊为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粪便进行检测。结果:以化学法阳性为参照,130例门诊患者中免疫法的首次检出率为83.8%,持续检出率为100%,双联试剂法一次检出率为100%;5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粪便,免疫法首次检出率62.0%,持续检出率为96.0%,双联试剂法的一次检出率为100%。结论:双联试剂法避免了免疫法、化学法造成的假阴性和假阳性,可有效地提高消化道出血及大肠肿瘤的阳性检出率。
作者:吕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回顾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失血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确保患者透析的安全性,提高透析质量。方法:将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中、后期发生失血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预防失血措施。结果:规范血液透析的各个环节后可降低失血的发生率,保障透析患者安全。结论:通过强化规范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失血,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玲;沈卫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10例药物流产妇女的临床资料,观察药物流产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810例中流产失败70例(8.64%),药物流产失败组实施剖宫产为32.86%、后倾屈位子宫40.00%、孕囊直径≥2.5cm占36.00%、孕产次≥3次占27.14%、停经≥42d占44.29%,高于药物流产成功组的17.70%、14.39%、13.92%、12.97%、15.68%( P<0.05),是引起药物流产失败的相关因素;两组年龄≥35岁分别为17.14%、14.05%,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药物流产过程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失败,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实施药物流产时要掌握适应证,药流后要做好随访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作者:颜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中英文检索词方式检索有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细胞因子相关性研究”方面的论著,整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ARDS患者BALF及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多数ARDS患者死亡组BALF及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细胞因子参与了ARDS的发病过程,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失衡导致了ARDS的发生与进展;部分细胞因子对患者的死亡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李玉叶;高占成;陈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汉阳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PTB-DM )流行病学情况,为制定相关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汉阳区结防所门诊登记2008-2012年肺结核登记的资料。结果:2008-2012年汉阳区结防门诊登记PTB-DM患者166例,占同期登记肺结核患者总数的比例5年平均9.1%。男性PTB-DM 占肺结核登记人数中男性患者的构成比11.1%,女性构成比5.2%(P<0.01)。PTB-DM患者以中老年为主,45岁后两病并发率大幅上升。在PTB-DM患者中,痰涂片阳性者82例(49.4%)、痰涂片阴性84例(50.6%)、出现空洞72例(43.4%)。PTB-DM患者的涂阳率和空洞率均高于无合并糖尿病的肺结核患者(P<0.01)。结论:PTB-DM 发生率较高,以中老年发病为主,涂阳率和空洞率均较高,给结核病控制带来一定的困难,要加强这一人群的防治工作。
作者:周利;张建群;周美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药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医学基础课程之一,作为医学和药学的桥梁学科,要求医学生和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药理学相关知识和实验技能。因此在药理学教学改革中,不断地进行具体改革措施和效果的探讨及总结,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正确的科研思路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刘慰华;刘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将循证医学(EBM )教学法引入心内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效果。方法:入选60名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分批进入心内科实习1个月,按EB M的要求组织临床教学查房,针对具体的病例先由带教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检索文献,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后给予指导和评价。实习结束后用问卷的方式调查实习效果。结果:96.6%的学生认为该方法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将EBM教学法引入临床实习带教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对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胡建华;李华波;陈世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本文比较了输卵管绝育术银夹法和Pomeroy法术后失败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输卵管绝育术银夹法2400例和Pomeroy法1500例,术后随访观察5年。结果:银夹法和Pomeroy法的失败率均低于1%,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并发症的发生率,如月经失调、盘腔淤血症、神经官能症,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银夹法手术创伤小、速度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孕成功率高,更容易被广大育龄群众接受,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女性绝育术。
作者:刁文强;袁丽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 PA )对癫痫患儿体重及神经肽Y (N PY )的影响。方法:按照纳入标准收集我院神经内科门诊2011年5月-2013年5月首次诊断癫痫后V PA单药治疗的患儿48例作为实验组,于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检测患儿体质量指数(BMI)及血清NPY水平,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另选择健康儿童24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治疗后1、3、6个月BMI及血清NPY均呈现出上升趋势,且两者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PA能够使癫痫患儿血清NPY水平升高,导致患儿体重增加。
作者:何晓英;付华;刘永刚;李小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本刊是反映交流医、药、护、卫、管人员的科技成果和临床经验以及医药卫生教学战线人员教学经验的理想园地,是评定、晋升职称及竞争上岗的有效依据媒体。本刊自2011年1月变更为半月刊后,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管理、全新的编排,为你提供更加完美、优惠的服务。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丙基硫氧嘧啶(PTU)诱发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小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我院诊治的1例PTU引起的ANCA阳性小血管炎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例患者为女性,年龄23岁,服PTU时间1年半,出现发热、乏力、肾损害,cANCA阳性,PR3阳性,立即停用PTU ,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临床症状缓解。结论:PTU可诱发ANCA阳性小血管炎,应及时发现并停药,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作者:马红;游国平;林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临产后孕妇剖宫产手术时机对新生儿、婴儿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以132例临产后6h内时行剖宫产的产妇为A组,以99例临产6h后行剖宫产的产妇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婴儿情况。结果:A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低于B组,新生儿、婴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临产后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剖宫产手术时机对新生儿、婴儿的健康影响极大,医护人员一定要把握好手术时机,以降低新生儿、婴儿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曹惠桃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有机磷中毒作为临床常见的农药中毒,目前抢救治疗措施较为成熟,但临床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合并基础疾病的病人,对疾病的救治带来一些干扰,而甲亢危象作为一个内分泌危重症,对于非内分泌专科医师较为陌生,特别是有机磷中毒的病人合并甲亢危象较为少见,下面结合我科收治的1例病人,讨论一下在诊治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作者:张鑫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在治疗老年期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时的疗效差异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ICD-10标准的59例住院老年期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度洛西汀组(29例)和艾司西酞普兰组(30例),所有患者经2周清洗期,治疗剂量分别为30~60mg/d 和10~15mg/d ,共治疗8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不良反应症状量表于治疗0、1、2、4、8周时评估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经过8周治疗,度洛西汀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9.3%和96.6%,艾司西酞普兰组分别为80.0%和9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抗抑郁药治疗老年抑郁症均有效,且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度洛西汀和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期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疗效相当,治疗过程同样安全有效。
作者:陈新英;左津淮;王从辉;安旭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继发于剖宫产、子宫切除、羊膜腔穿刺术后,甚至继发于阑尾切除或腹股沟疝修补术后[1]。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妇营养过剩、胎儿体重过大、难产的发生率增高、选择时辰出生的增多等,剖宫产手术也越来越广泛,加之对腹壁切口保护意识的淡薄,临床上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瘢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越来越常见[2,3]。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尚不明了,其来源有几种学说,包括种植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免疫学说及血行-淋巴播散学说等。目前认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瘢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为手术操作将游离的内膜碎片种植至切口形成医源性内膜异位症。本文就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及预防报告如下。
作者:王淑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