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磷中毒作为临床常见的农药中毒,目前抢救治疗措施较为成熟,但临床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合并基础疾病的病人,对疾病的救治带来一些干扰,而甲亢危象作为一个内分泌危重症,对于非内分泌专科医师较为陌生,特别是有机磷中毒的病人合并甲亢危象较为少见,下面结合我科收治的1例病人,讨论一下在诊治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作者:张鑫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介入造瘘取石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3年6月我院经影像学明确诊断为肝外胆管结石17例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造瘘,经瘘道送入取石篮套取碾碎结石,再将结石碎粒推送入肠腔。首次未能碾碎结石或结石多者保留胆道外引流导管,隔5~7d重复操作。结果:所有患者均1~2次操作后将肝外胆管内结石清除,解除胆道梗阻症状,其中8例患者肝内小胆管仍有小结石残留。结论:经皮肝穿刺介入造瘘取石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有效解除肝外胆管结石所致的梗阻性黄疸,改善肝功能。
作者:彭寿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安尔舒创面修复生物胶局部应用治疗糖尿病足浅表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2年9-12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浅表溃疡患者35例,给予安尔舒创面修复生物胶局部应用治疗,3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结果。结果:治愈18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71%。结论:安尔舒创面修复生物胶局部应用治疗糖尿病足浅表溃疡不良反应少、治愈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玉容;方向明;叶文春;高莉;黄婧;刘小英;漆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本刊是反映交流医、药、护、卫、管人员的科技成果和临床经验以及医药卫生教学战线人员教学经验的理想园地,是评定、晋升职称及竞争上岗的有效依据媒体。本刊自2011年1月变更为半月刊后,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管理、全新的编排,为你提供更加完美、优惠的服务。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探讨小儿腹股沟疝治疗有效的方法。手术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基本方法,以传统开腹切口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术。近10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技术亦日趋成熟,产生了各种手术方法[1]。然而,腹腔镜手术在降低疝复发率与开腹手术无明显区别,而且对其禁忌证的突破及并发症的预防尚待进一步研究。近年国内部分学者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加自体组织覆盖内环口的方法治疗小儿疝,既充分展示了腹腔镜微创技术的优势,亦明显降低了疝的复发率。
作者:祝华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临产后孕妇剖宫产手术时机对新生儿、婴儿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以132例临产后6h内时行剖宫产的产妇为A组,以99例临产6h后行剖宫产的产妇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婴儿情况。结果:A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低于B组,新生儿、婴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临产后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剖宫产手术时机对新生儿、婴儿的健康影响极大,医护人员一定要把握好手术时机,以降低新生儿、婴儿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曹惠桃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 P)咽拭子快速液体培养法和血清M P-Ab法(IgG、IgM )等方法在儿童M P感染诊断中的敏感性。方法:采用3种M P检测法对231例临床拟诊为呼吸道(非细菌性)感染患儿的咽拭子和血清标本进行配对研究,每个患儿取咽拭子做快速培养,同时取血清做M P-Ab检测(IgG、IgM ),对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确诊M P感染患儿88例,M P快速培养法检出阳性49例,阳性率为21.21%,病程为(4.0±2.5)d;Ig G检测出阳性31例,阳性率为13.41%,病程为(8.0±3.5)d;Ig M检测出阳性28例,阳性率12.12%,病程(5.5±2.0)d。结论:咽拭子快速液体培养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3种M P检测法的敏感性与病程有相关性,临床医生应根据患儿病程选取检测方法,以提高阳性检出率和敏感性。
作者:戴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多维度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术中常规护理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多维度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补液干预、体位干预、内关穴按揉干预、应对行为干预。结果:观察组术中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维度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轻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呕吐的发生,改善产妇舒适度,提高手术安全性。
作者:陆宏伟;樊俭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及术后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3年7月来自普外科的24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行抗感染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2例,肠梗阻0例,患者出院4周后随访无腰背部不适;对照组切口感染4例,早期肠梗阻2例,患者出院4周后随访腰背部不适感遗留26例。余各项化验指标,观察组预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后依据药敏结果,行全程规范的抗感染治疗,可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疗效。
作者:李云涛;兰梅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直接测量的方法,对新疆地区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哈族人群的指长比进行分析,并探讨哈萨克族指长比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抽取新疆昌吉地区50名通过冠脉造影证实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哈萨克族人群,同时选择50例排除冠心病的哈萨克族健康人群,采用人体测量学方法测量左右双手第2~5指长度,并对指长比进行分析。结果:新疆昌吉地区哈萨克族人群指长比均呈现2D∶3D<2D∶4D<3D∶4D<2D∶5D<4D∶5D<3D∶5D的趋势,冠心病组左手2D∶4D及3D∶4D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左手2D∶4D和3D∶4D可能是新疆哈萨克族冠心病早期筛查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柴文慧;张元;杨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CDM )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在我院入院的7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编入妊娠期糖尿病组,对该组患者进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观察他们的母婴结局。并选取同期入院的正常产妇78例作为对照组,将妊娠期糖尿病组的母婴情况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的患者并发高血压的例数多于对照组,并发羊水过多的例数多于对照组,进行剖宫产的例数多于对照组,并发早产的例数多于对照组,并发产后出血的例数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妊娠期糖尿病组妊娠后的新生儿与对照组相比,患有高胆红素血症、呼吸困难、窒息及巨大儿等新生儿的常见疾病的例数均明显偏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合并症发生概率高,并且会影响胎儿的健康,增加胎儿的发病率,对于该病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作者:苏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系统评价丙酸氟替卡松喷雾剂和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80例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0例采用丙酸氟替卡松喷雾剂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经过1周的治疗,观察疗效。通过χ2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对两组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80例患者中,丙酸氟替卡松喷雾剂治疗组有效率92.5%,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0.00%。经χ2检验两两比较,丙酸氟替卡松喷雾剂治疗组的有效率均高于单独用布地奈德混悬液,P=0.031。在两组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丙酸氟替卡松喷雾剂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效果明显好于单独外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的有效率。同时,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少,患者无不适或者过敏反应的发生。
作者:赵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包括肱骨外科颈在内及其以上部位的骨折,占全身骨折的4%~5%,占肩部骨折的26%[1],以60岁以上老年人群多见。因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大多数学者主张对于不稳定及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应采取手术治疗。本文对2010年3月-2012年10月我院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粉碎性老年肱骨近端骨折1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申宪军;赵启;孟利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我院成功进行创伤自体小关节移植手术,拟文探讨手(足)小关节组织缺损情况下的创伤性自体小关节移植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于2004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24例急性手外伤多指损伤合并关节损伤缺损患者行创伤自体小关节移植手术,方法:常规手外伤清创后,采取开放性手术治疗,移植修补缺损关节面,采用克氏针固定法对小关节移植区进行固定。回顾性总结分析24例患者临床资料及远期疗效。结果:24例患者病例跟踪调查6个月以上,其中采用创伤性自体小关节移植患者(观察组)治愈10例,明显好转10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治疗有效率为95.8%,术后观察无死亡或并发症。并且与传统带血管蒂游离移植手术治疗的患者(对照组)对比,在存活率、性别、年龄等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的情况下,恢复优良率较高且简单易行。结论:创伤自体小关节移植手术应用于急性手外伤多指损伤合并关节损伤缺损患者能够在足部供区的组织代价也相对较轻的情况下,取得满意的手部小关节修复,因此可以为患者所接受[1~3]。
作者:朱英;李志斌;张敏;闫伟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应用CT观察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特有影像表现及CT 特有诊断价值。方法:根据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例病人均为女性,年龄17~40岁,平均年龄26.7岁。2例位于胰腺头部,1例位于胰腺体部,1例位于胰腺尾部,肿瘤长径3.2~16.3cm ,平均8.8cm ,4例均有完整包膜;2例以实性成分为主,1例囊性成分为主,1例囊实性成分相仿。CT增强扫描门静脉期肿瘤强化略高于动脉期,呈渐进性强化,但其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胰腺组织。结论:胰腺囊实性乳头状瘤具有一定的X线影像特异征象,仔细分析,这些征象能改进胰腺囊实性乳头状瘤的定性诊断准确性。
作者:杨振中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我院小儿致病菌的现状,并对细菌耐药性及多重耐药菌和院感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防治。方法:回顾性查阅病历,收集2012年3月-2013年2月间小儿肺炎痰培养阳性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小儿肺炎痰培养分离致病菌282株,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220株(78.0%),革兰氏阳性菌61株(21.6%),真菌1株(0.4%),其中肺炎克雷伯菌88株(31.2%)、大肠埃希菌79株(28.0%)为主要致病菌,两者均有较明显的耐药及多重耐药现象。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仅为79%、81%,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为69%、74%,主要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敏感率高为85%~96%,而对常用抗菌药物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敏感率为38%~59%,肺炎克雷伯和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比例为(43/88、41/79),ESBLs阳性菌株对三代头孢菌素均有>80%的耐药率。院感和多重耐药菌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小、存在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反复呼吸道感染、使用3种或3种以上抗生素、使用抗生素≥14d。结论:我院小儿肺炎致病菌主要为条件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致病菌对常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较高,对头孢曲松、β-内酰胺酶抑制、亚胺培南等高级抗生素敏感率不理想,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必须严格限制使用具有高潜在耐药性的一类抗菌药物。
作者:卢灵莉;董艳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本文比较了输卵管绝育术银夹法和Pomeroy法术后失败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输卵管绝育术银夹法2400例和Pomeroy法1500例,术后随访观察5年。结果:银夹法和Pomeroy法的失败率均低于1%,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并发症的发生率,如月经失调、盘腔淤血症、神经官能症,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银夹法手术创伤小、速度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孕成功率高,更容易被广大育龄群众接受,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女性绝育术。
作者:刁文强;袁丽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 T扫描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院2008年5月-2013年6月诊治的时龄相仿的肺透明膜病患儿40例,分为常规剂量和低剂量两组各20例,分别采用常规剂量和低剂量CT扫描;然后对两组图像进行对比,观察分析诊断结果。结果:两组在显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CT征象如肺透明度降低、磨玻璃样影、颗粒状影,含气支气管影;“白肺”及并发症如气胸、肺不张等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有效降低了X线辐射剂量,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很大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姚铁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 T在泌尿系肿瘤检查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泌尿系肿瘤患者45例,采用多层螺旋C T进行检查,采取平扫+三期增强扫描的方式对肾脏进行扫描,同时在三期增强扫描后分别进行图形重建,层厚为2mm ,层间距1mm ,进而重组尿路成像以及肾动脉成像、肾静脉成像等。结果:通过CT扫描和图像重组,全面掌握尿路成像以及肾动脉成像、肾静脉成像资料,图像诊断与患者的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均符合。其中,肾癌12例,肾盂癌9例,输尿管癌10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6例,膀胱癌8例。结论:在泌尿系肿瘤的检查及诊断中,通过CT扫描检查可以了解静脉、动脉以及尿路的三维图像资料,为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提高了诊断的符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飞鸿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