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斌
目的:探讨B超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情况对再次分娩的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12月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妊娠晚期孕妇共132例,通过B超对子宫下段瘢痕情况进行检测,同时对再次分娩结果进行记录,其中包括术中出血量、缩宫素用量以及产后出血情况等。结果:B超检测结果显示子宫下段瘢痕大小对临床分娩具有不同的影响,其中瘢痕<3mm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宫素用量以及产后出血情况与≥3mm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再次分娩孕妇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情况的检测,有利于全面掌握孕妇的身体特征,从而选择适合的分娩方式,提高分娩的安全性。
作者:王涓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反应停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4月间在我院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28例采用小剂量反应停联合治疗,视为观察组,选取此时间内的实施常规化疗的2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案总体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体有效率为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57%( P<0.05)。结论:小剂量反应停能够有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且其在小剂量时,副作用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文添;陆森;陆粤就;龙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及超声弹性成像在评估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观察组,20例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通过测定肝动静脉渡越时间及肝脏剪切波速,对比其检测效果以及准确性。结果:超声造影肝能够反映肝脏微循环变化情况,有效区分无纤维化肝、纤维化肝及肝硬化。超声弹性成像剪切波速的检测值能够直观反映肝脏质地硬度(即弹性)参数指标。结论:两种检测方式均能够有效地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均可作为诊断及指导治疗的可靠动态监测指标。
作者:刘娟娟;孙健;罗明;陈湘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第三大疾病[1]。为了解青田县城东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糖尿病综合防治模式,为糖尿病社区干预提供依据,2013年12月份对青田县城东社区糖尿病患病情况进行基线调查。
作者:邹伟军;赖碎丽;周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胎盘早剥的防治方法及对母婴结局改善的重大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胎盘早剥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抗休克治疗,比较两组母婴结局及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早产儿、新生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死亡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DIC、产褥病及严重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胎盘早剥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能显著改善母婴结局,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钟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此次所收治的6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显效36例,占60.0%;有效22例,占36.7%;无效2例,占3.3%;治疗有效率为96.7%。患者的平均退热时间为(2.2±0.5)d、皮疹平均消退时间(3.1±0.3)d、溃疡平均愈合时间(3.7±0.6)d、平均住院时间(5.5±1.1)d。结论:对重症手足口病患者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其具有免疫调节和替代等双重效果,能够加速患者的退热,促进患者皮疹的消失和溃疡的愈合,加速患者的康复,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梁盈盈;詹亚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烟雾病是一种罕见的脑血管病,烟雾病患者妊娠系极高危妊娠。我院在行剖宫产术后发现1例烟雾病患者,该患者是育龄期妇女,平素体健,孕期无高血压病史,剖宫产术后第3天,不明原因出现抽搐1次,经行头M RI+头M RA检查诊断为烟雾病。1病例报告患者孙××,女,31岁,因“停经40+2个月,咳嗽10+ d”于2013年9月19日入院,患者为已婚育龄妇女,月经规律, G4 P0,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孕8+个月出现双下肢水肿,程度轻,休息后可缓解,产前检查10+次,自诉无特殊。入院前10+d患者无诱因开始出现咳嗽、咳痰,无畏寒、发热,无头晕、乏力,无胸闷、气促及呼吸困难等不适,未重视,入院当天患者无腹痛、腹胀,无阴道流血、流液,于我院产检,做彩超提示无羊水暗区故入院。入院查体:T 36.8℃,P 72次/min ,R 20次/min ,BP 96/64mmHg (1mmHg=0.133kPa),心肺阴性,下肢Ⅰ度水肿。血常规:WBC 7.9×109/L , W-LCR 0畅734,RBC 3.66×1012/L ,HGB 111g/L ,PLT 160×109/L , PT 10.8s ,TT 13.8s ,APTT 24.4s ,血型AB型、RH阳性,随机血糖7.1mmol/L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HIV、梅毒均阴性。尿生化:U-WBC (-)、U-PRO (++)、U-GL U (-)、U-BLD (-),肝功、肾功、血糖、丙肝未见异常,血脂示 TG 3畅83mmol/L ,TC 6.17mmol/L。彩超:BDP 9.0cm、PL 7畅1cm、PIII级、无羊水暗区,提示晚孕单活胎,脐带绕颈1周,无羊水;心电图示正常心电图。入院诊断:(1)G4 P040+2周宫内孕单活胎头位待产;(2)脐带缠绕;(3)羊水过少;(4)上呼吸道感染。入院后因“无羊水”积极术前准备后急诊行剖宫产术顺利娩出一女婴,重2950g ,手术顺利,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予以头孢硫脒抗感染,盐酸氨溴索止咳祛痰,缩宫素促子宫收缩,一般情况好,子宫收缩好,阴道流血少,腹部切口敷料干燥,切口无渗血、渗液。患者剖宫产术后第2天,出现轻微头痛,未予重视,考虑上呼吸道感染加重,给予对乙酰氨基酚口服,傍晚时因家庭琐事与丈夫、母亲及婆婆发生较为激烈争吵,头痛有所加重,未予重视,于夜间1:30时出现全身抽搐、牙关紧闭、口吐白沫、角弓反张持续1min好转,于1:40查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对答不切题(患者自诉仅5岁),给予地西泮10mg镇静,于2:15出现烦躁不安,伴呕吐1次,给予硫酸镁首剂5.0g解痉治疗后,给予硫酸镁20g静脉滴注,患者逐渐平稳,神清,对答切题,安静休息,患者自述无头痛,眼花等不适,查体:T 37℃,P 90次/min ,R 20次/min ,BP 124/84mmHg ,氧饱和度98%,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射灵敏,颈软,脑膜刺激征阴性,心肺阴性,神经系统检查:左足巴氏征可疑阳性,四肢肌力正常,急查血常规:WBC 12.3×109/L ,W-LCR 0.898,RBC 3.49×1012/L ,HGB 106g/L ,PLT 211×109/L ,PT 12s ,TT 14s , APTT 30.1s ,肝肾功未见明显异常,电解质Ca稍降低,镁稍增高,D2聚体3.16mg/L ,考虑抽搐待诊:(1)产后抑郁症?(2)癫痫?(3)栓塞性疾病?(4)脑出血?并请神经内科医生会诊,建议:(1)行头M RI+头M RA、脑电图,必要时行脑脊液检查;(2)密切监测血压,必要时心内科会诊;(3)暂不抗癫痫治疗,避免诱因,保持情绪稳定,适当镇静改善睡眠。于术后第3天下午行头M RI示:左侧额、顶叶、右侧顶叶、双侧脑室旁、双侧胼胝体压部,双侧小脑半球多发异常信号,性质待定,考虑颅内多发性病灶。术后第4天转入神经内科治疗,患者出现血压升高,阵发性头痛,给予硝苯地平口服降压及苯巴比妥钠口服镇静。于术后第5天转入华西附一院神经内科治疗,行头M RA ,诊断为:烟雾病。给予降压及血管扩张剂药物治疗,患者血压降至正常,头痛缓解,建议可行手术治疗,患者因经济原因拒绝手术治疗出院。患者于产后20d因阴道少量血性恶露来我院就诊,查看患者 BP 130/80mmHg ,一般情况好,精神好,对答切题,行走自如,自诉偶有头痛以双侧颞部为主。
作者:张琼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产褥期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期提高治疗满意度,促进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方法:选取56例产褥期感染者给予支持疗法、切开引流、胎盘胎膜残留处理和抗生素的应用以及辅以远红外线照射等强化综合性措施,对其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满意度加以观察,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56例产褥期感染者临床受益率94.64%,总有效率100.00%,治疗前、后临床满意度存在明显差异( P<0.05)。结论:及时、有效的综合性治疗措施能显著促进产妇机体生理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作者:梁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前瞻随机对照研究旨在评估骨折围手术期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12月60例骨折需手术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超前镇痛组)和对照组(因需镇痛组)。术后在不同时间点观察患者的疼痛评分以及围手术期吗啡消耗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6h、12h、24h、2d的静息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24h、2d、3d活动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围手术期实验组吗啡消耗量为(8.67 ± 8.50)mg ,对照组吗啡消耗量为(17.00±14.18)m g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超前镇痛在骨折围手术期镇痛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方案可有效控制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且具有操作简单、副作用少的优点。
作者:谢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局部涂抹硝酸甘油软膏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2008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肛裂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实验组局部涂抹硝酸甘油软膏,对照组局部涂抹凡士林软膏。3次/d ,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肛裂愈合率、肛裂疼痛强度VAS下降率、肛管静息压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肛裂愈合率、肛裂疼痛强度 VAS下降值、肛管静息压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甘油软膏可有效缓解肛裂患者疼痛,促进肛裂愈合,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思广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肾内科病人临床护理要点,并从护理层面观察对病人的影响。方法: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老年肾内科病人80例,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基础护理模式,实验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肾内科病人而言,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有利于控制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也可有效缩短,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随之提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应予以推广使用。
作者:汤传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总结应用骨一方联合撕脱皮肤修薄后原位回植部分创面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修复四肢皮肤撕脱伤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骨一方联合撕脱皮肤修薄后原位回植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修复四肢皮肤撕脱伤33例,创面范围为5cm ×15cm~8cm ×50cm。结果:29例经8~10d VSD治疗后,撕脱皮肤基本全部成活;2例撕脱皮肤远端皮缘部分坏死,1例经换药后创面愈合,另1例经取自体中后皮植皮后创面愈合。患者术后随访时间6~12个月。创面外观满意,成活皮肤肤色接近正常肤色,肢体功能恢复基本正常。结论:应用骨一方联合撕脱皮肤修薄后原位回植闭式负压下引流技术(VSD)修复四肢皮肤撕脱伤的方法,操作简单,降低创面感染几率,提高了四肢撕脱皮肤的成活机会,较好的恢复肢体功能及外观,是一种治疗四肢皮肤撕脱伤的可靠方法。
作者:陈棉智;崔邦胜;张志辉;吴嘉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Ⅱ型糖尿病(T 2DM )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机体胰岛素抵抗,导致人体不能有效利用胰岛素,使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处于一种相对缺乏状态的新陈代谢紊乱性疾病[1]。目前我国有上亿人患有 T2DM ,在疾病后期由 T2DM 所引发的糖尿病肾病(DN )、心脑血管疾病等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磺酰脲类降糖药(S U )是临床应用早,种类多,临床应用也广泛的口服降糖药。SU 用于对饮食、锻炼控制无效,且身体消瘦的 T2DM 患者。SU 作用于胰岛β细胞上的磺酰脲类受体1(SUr1),与该类受体结合后,关闭胰岛β细胞表面的ATP-敏感型K通道(KATP ),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刺激胰岛素分泌。该类药物有一个共同的分子结构( R1-SO4 N HCON H-R2)。其中 R1和 R2被不同的基团取代,构成不同的降糖药物。第一代SU 如甲苯磺丁脲、氯黄丙脲副作用较大,已很少使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SU 为二代和三代,如第二代的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以及第三代的格列美脲。下面就这些药物的作用做简要介绍。
作者:杨冬梅;程景;丁伯平;黄帧桧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单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4月采用伤椎置钉单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的3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34.6岁;重物压砸伤6例、车祸致伤18例、高处坠落19例;T11椎体骨折2例、T12椎体骨折13例、L1椎体骨折10例、L2椎体骨折10例;10例合并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14例合并椎间盘损伤;A1型骨折9例、A2型骨折13例、B2型13例,所有骨折椎体的双侧椎弓根均完整。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内固定及植骨,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随访时间6~24个月。所有患者的植骨全部融合,未发生感染及内固定断裂。末次随访时按照从庆武等制定的胸腰椎骨折疗效标准评定,优13例、良17例、可5例。结论:伤椎置钉单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术可有效恢复骨折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缓解疼痛,对脊柱活动功能影响较小,并发症少,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世寨;区国集;陈友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运动干预对小儿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儿童康复科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小儿脑瘫患儿6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采用儿童康复科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的运动干预措施。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评定两组患儿步行能力、平衡功能及ADL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步行能力、平衡功能及 ADL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各项指标得到显著改善,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干预可明显改善小儿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提高患儿预后。
作者:常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本院的尿路感染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医生合理选用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尿路感染患者标本分离出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菌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877份尿液标本共培养出316株细菌,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245株,占77.5%,245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146株,占59.59%,奇异变形杆菌20株,占8.16%,肺炎克雷伯菌19株,占7.76%,铜绿假单胞菌17株,占6.94%。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三种药物较为敏感,耐药率低于10.5%;发现3例大肠埃希氏菌对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为敏感,尚未发现耐亚胺培南菌株,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结论:由于细菌耐药性的增强,尿路感染患者应先留取尿标本进行培养,再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治疗,防止滥用抗生素。
作者:夏军辉;李晋;甘文斌;王怀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神经发育推拿法结合感觉统合训练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确诊为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随机抽取69名曾用神经发育推拿法、感觉统合训练治疗法和脑细胞营养药物者作为观察组,再随机抽取69名只进行脑细胞营养药物治疗的患儿作为对照组,30d为1个疗程,90d为1个评估阶段,平均治疗时间为3~6个月。结果:两组儿童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发育推拿和感觉统合训练相结合较单纯脑细胞营养药物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疗效显著。
作者:陈书香;李自岗;郭晨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卵巢恶性肿瘤在行切除术后,可能造成休眠状态的转移瘤加速生长,伴随着生长能力的增强,患者术后数年内可能面临局部复发或远端转移等不良结局。因此是一种十分棘手的恶性肿瘤,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而缓释化疗在近年的研究中,发现对于卵巢肿瘤患者,配合手术使用,有令人满意的效果。理论上在术中植入缓释化疗药剂可帮助手术清除微小病灶,降低局部复发率。药物经植入后,进行可控性释放,维持长期药效的技术称为缓释技术,该技术优势明显,长期的发挥作用可保证局部药效浓度。该技术目前处于持续研究中,随着对卵巢肿瘤的深入了解,该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会更加广泛,而对其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可以了解其不足之处,明确其发展方向,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麦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单纯型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患者颅脑M 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分析来自两个家系的6例已基因确诊为SPG6型HSP患者的颅脑M RI表现,并在正中矢状位层面测量胼胝体的面积及颅内大脑的面积。另选取400例曾在青岛同一台核磁共振成像机上做过颅脑M RI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测量方法同病变组。分别计算病变组与对照组胼胝体面积、颅内大脑面积、胼脑比值的均值,将二者的均值进行比较。结果:1例颅脑M RI表现未见明显异常,5例HSP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胼胝体变薄、脑萎缩表现,3例双侧半卵圆中心或放射关区出现异常高信号,其中1例年长者右侧顶叶还显示异常高信号。胼脑比值的均值病变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P患者的颅脑M RI可以表现出胼胝体变薄、脑萎缩、双侧半卵圆中心或放射冠区异常高信号的特点。单纯型和复杂型 HSP患者的颅脑M RI可具有相似的特点。
作者:高海玲;贾玲玲;孙美;刘吉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应用高压氧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85例,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42例)和高压氧治疗组(43例),药物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高压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改善情况,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对比分析及疗效评价。结果:高压氧治疗组患者睡眠症状改善明显好于药物组,且PSQI评分亦明显低于药物组(P<0.05)。结论:应用高压氧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疗效确切,并相对安全,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乔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