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芬;孙金豹;陈玲;庞艳阁;崔娜;张静;田园
目的:对我院的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单病种质量控制表治疗,为规范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筛选200例确诊为心力衰竭的患者根据单病种质量控制表治疗。结果:所有患者行 NYHA心功能分级、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住院后5例(2.5%)未应用β-阻滞剂,6例(3.0%)ACEI/ARBs未用。其余(94.5%)包括住院期间全部应用。出院带药的继续使用原来的药物。11例(5.5%)有指征,建议到三级医院行CRT 治疗。患者经治疗后全部出院,其中治愈出院56例(28.0%),好转142例(71.0%),未愈包括转上级医院2例(1.0%),198例(99.0%)接受健康教育。200例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0.9±6.1)d,平均住院费用为(7085.9±1826.5)元。结论:可以强化医生规范心力衰竭临床诊疗常规和质量控制指标,避免入院时治疗心衰使用药物的遗忘及其他相关必要措施,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规范单病种和临床医疗行为。
作者:赵玉红;关爽;杨浩;卢飞;金雅琼;钟梅芳;肖振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制是开展中医证候实验研究的一个必要条件,其中血淤证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一直是中医实验研究中的热点,血淤证动物模型的研制近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的造模方法主要包括中医病因造模、现代病理模拟以及病证结合模型等,本文就血淤证动物模型的造模和思路进行了综述。
作者:胡聃;洪芳;何建成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妇科肿瘤手术患者疼痛的护理效果。方法:所选的100例妇科肿瘤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病例,上述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根据常规的护理措施对其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除了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外,同时对患者实施疼痛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术后3d)的疼痛程度,并采用数字疼痛评定量表进行评定,对疼痛的严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重度疼痛和高度疼痛发生率(18.0%)低于对照组的术后重度疼痛和高度疼痛发生率(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妇科肿瘤手术患者中实施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护理借鉴。
作者:李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柳州辖区用血医院医生的输血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探讨促进医生提高输血相关知识的对策并为输血资质评审提供依据。方法:从42家医院中随机抽查了815名医生进行问卷答题调查。运用卡方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医生对所有问题的回答正确率为72.51%,各级医院医生平均得分为21.75分,各级医院得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机抽取经培训的35名医生答题的平均正确率为97.84%,平均得分为29.35分;随机抽取未经培训的41名医生对30个答题的平均正确率为73.90%,平均得分为22.05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输血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医生所在的医院等级无关,与医院领导重视程度、培训情况相关,输血质量管理及资质评审将促进医院重视输血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
作者:陈兴智;英健民;徐阳曦;韦海春;梁玉君;谢文英;黄伟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丹桃成骨汤联合介入方法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符合股骨头坏死诊断标准的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给予介入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桃成骨汤,每日1剂,水煎2次,煎取400ml ,早晚各1次,每次温服200ml;药渣煎汤,熏后洗患处。2组均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停药观察3个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组总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30例,痊愈16例,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30例,痊愈8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320,P=0.038)。结论:丹桃成骨汤联合介入方法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满意。
作者:赵长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早产儿可能发生的临床问题和并发症。方法:对108例早产儿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分析。结果:108例早产儿中治愈85例,好转20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1例。结论:综合管理、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晚期早产儿发生RDS比例有增多的趋势。
作者:谈健民;郑玉琼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双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康复训练中心2008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痉挛型双瘫患儿6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照组仅进行家庭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评定两组患儿双下肢痉挛评分(改良Ashworth量化分值)、踝关节活动度(ROM)以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改良Ashworth量化分值、踝关节活动度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各项指标得到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痉挛型双瘫患儿下肢功能,提高患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常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内镜治疗64例消化道息肉临床观察。方法:对2012年2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消化道息肉患者在内镜下行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例患者均在内镜下行消化道息肉手术顺利切除,均一次性完成,无1例发生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安全有效,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周斌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医用胶水在儿童微创手术伤口处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小儿外科2013年6-9月收治的60例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患儿均采用腹腔镜手术。实验组,术后切口采用国产医用胶水(康派特0.5ml/支)涂抹;对照组采用创可贴粘贴伤口。比较两组患儿伤口愈合程度、局部过敏情况、尿液浸湿对创面影响的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在伤口愈合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患儿局部无过敏、尿液浸湿对创面无不良影响,对照组部分患儿因尿液浸湿导致切口出现红肿,统计比较实验组患儿创面愈合优于对照组。结论:医用胶水应用于儿童微创手术伤口处理中安全可靠且操作简单方便,值得推广。
作者:何凤;敬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铁蛋白水平及尿铁蛋白肌酐比检测在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检验科2007年6月-2013年6月脑梗死患者59例(实验组)和健康患者59例(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血清铁蛋白水平及尿铁蛋白肌酐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外周血血清铁蛋白水平及尿铁蛋白肌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铁蛋白水平及尿铁蛋白肌酐比升高是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早期检测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及尿铁蛋白肌酐比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肖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产后抑郁症药物治疗对纯母乳喂养小儿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产后抑郁药物治疗纯母乳喂养的小儿作为观察组,选取60例正常纯母乳喂养小儿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小儿不良事件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小儿肝肾功能检测结果均正常,未见异常结果;两组小儿体重、身长、头围和胸围等体格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药物治疗对纯母乳喂养小儿的影响不明显。
作者:吴巧贤;郭义红;李巧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性便秘与结肠息肉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首次行结肠镜检查的60岁以上患者772例,其中便秘患者256例为病例组,其余516例无便秘症状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大肠息肉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病例组(便秘组)结肠息肉检出率高于对照组(非便秘组)( P<0.05),便秘病程大于5年者检出率远远大于5年以下患者(P<0.05),且便秘组息肉术后2年复发率也高于非便秘组(P<0.05)。结论:老年性便秘病例与结肠息肉相关,且便秘时间长,结肠息肉发生率更高,术后复发率亦高。老年便秘患者应早期、定期行肠镜检查,预防结肠息肉的发生。
作者:徐林照;丘苑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评价系统超声检查对孕中期胎儿畸形筛查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方法:对10450例孕妇进行产前筛查,检查出胎儿畸形123例,并追踪随访,引产后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3例畸形胎儿孕中期超声检出119例,漏检4例,漏检率为3.3%(4/123),检出率为96.7%(119/123)。产前超声检查情况与引产及产后结果其中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占30.9%,心脏畸形占13.8%,泌尿系统畸形占13.8%,头面部畸形占10.6%,骨骼系统畸形占8.9%,消化系统畸形占5.6%,其他占8.9%。心脏系统及颜面等精细部位畸形检出率明显提高。结论:孕中期系统超声筛查胎儿畸形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了缺陷儿的检出率,可有效降低胎儿出生缺陷的发病率。
作者:张云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骨折呈现上升趋势。老年人因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即使轻微的外伤也可引起骨折,加上其行动欠灵活容易摔倒,也增加了骨折的发生率。患者手术治疗后因卧床时间长等原因,极易发生感染、压疮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2010年10月-2011年11月对我科收治的100例老年骨折手术患者实施心理、疼痛、功能锻炼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小珍;戴国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耻骨联合分离患者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耻骨联合分离患者4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方法对降低患者疼痛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前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第1天疼痛评分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第2天、出院时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相比,对耻骨联合分离患者产生的疼痛降低作用更加明显,为一种效果确切的护理方法。
作者:罗进联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快速筛查治疗对控制梅毒效果研究及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江门市某镇已婚妇女3000例,研究筛查和治疗梅毒的效果和效益。结果:共有3000例纳入研究,其中2529例完成了本研究,成功率为84.3%。其中孕妇326例,有11例已经知道自己患有梅毒。30例后确诊梅毒。其中一期梅毒8例,二期梅毒12例,三期梅毒10例。治愈27例(90%),其中一期梅毒8例,二期梅毒12例,三期梅毒7例。江门市已婚妇女孕妇发病率为1.8%,非孕妇发病率为1.1%,两组之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治疗费用,孕妇高于非孕妇(P<0.05)。结论:快速筛查和治疗在江门市控制梅毒是极有效的,必将被病人所接受和重视,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冯志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液学指标MCV、MCH、MCHC、RDW-SD、HbA2在地中海贫血筛查中的价值。方法:以基因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189例地中海贫血患者(α地贫142例,β地贫47例)的血液学检测指标,建立相应的截断值,比较单独与联合应用血液学指标筛查地贫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地贫患者与健康人MCV、MCH、MCHC、RDW-SD有明显差异(P<0.01),MCV、MCH、MCHC、RDW-SD 筛查地贫的截断值分别为71.90fL、23.85pg、333.50g/L、37.65fL ,灵敏度分别为91.40%、86.30%、52.40%、78.60%;HbA2在α地贫患者与健康人之间无差异(P>0.05), HbA2在β地贫患者与健康人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HbA2筛查α地贫的截断值为2.45%,灵敏度为41.50%, HbA2筛查β地贫的截断值为3.25%,灵敏度为91.50%;MCV+MCH平行联合与MCV单独筛查α、β地贫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HbA2+MCV平行联合筛查α地贫的灵敏度明显高于 HbA2单独诊断α地贫(P<0.01),HbA2+MCV平行联合筛查β地贫特异度明显低于HbA2单独诊断β地贫(P<0.01)。结论:MCV筛查地贫灵敏度高;HbA2筛查β地贫的灵敏度高;HbA2+MCV平行联合可以提高筛查α地贫的灵敏度,减少漏检。
作者:林梅双;许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对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45例。实验组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疼痛情况、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疼痛状况较对照组显著改善,疗效显著提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用于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进行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更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减轻患者痛苦。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刘润璟;徐火荣;刘晓帆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强化饮食健康教育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5月在我院进行维持血液透析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予以一般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强化饮食健康教育。根据S F-36量表基础问卷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强化饮食健康教育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常规护理组患者明显提高,具有极显著的差异性(P<0.01)。结论:强化饮食健康教育能明显改善持续血透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病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何杏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8例缺血性脑卒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变情况、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CSS评分均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分别为89.06%和76.56%,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均无药物毒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早期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可有效保护脑神经,降低脑神经损伤,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药物副作用小。
作者:高小川;柯柳娴;吕剑豪;潘钰薇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