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鹏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疗效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2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有产后出血倾向的96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缩宫素,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比较两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2h出血量、2~24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黄晓霞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总结地震所致严重复合伤患者的抢救及护理经验,提高治疗和护理水平。方法:结合3例地震严重复合伤患者的抢救及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第1例患者救护经验对随后2例患者可快速明晰抢救及护理思路,找出抢救及护理关键。结论:本文经验对于地震所致严重复合伤患者的快速抢救及护理具有明显指导作用,对提高团队的救治及护理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何丽芬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并发症预防。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7年3月-2013年3月3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中转开腹,其余皆顺利完成LC ,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熟悉胆道系统的解剖结构及解剖变异,严格正确掌握LC 的手术适应证,把握手术操作要点,适时中转开腹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腹腔引流也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作者:谭学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多塞平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9例,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雷贝拉唑联合多塞平治疗,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29/35,82.9%)明显高于对照组(20/34,58.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多塞平参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较好的辅助作用,且疗效明显,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应用。
作者:徐立波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了解石楼镇儿童新增疫苗接种普及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村委会领导、居委卫生干部、乡镇卫生院及学校领导,了解石楼镇未掌握的儿童人数及石楼镇儿童二类疫苗(收费疫苗)的接种情况,分析影响接种率的因素。结果:番禺区石楼镇4岁以下儿童共975人,其中流动儿童371人,本镇儿童604人,两组5种疫苗接种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我镇流动儿童二类疫苗接种率明显低于本镇儿童。拒绝接种原因主要是认为其安全性差、认知不足、经济条件的制约。结论:积极的进行二类疫苗普及的调查,调动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科学指导,分析其拒绝接种原因,对于提高二类疫苗的接种率、减少各类传染病的发生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林雄司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罗氏Cobas E411与Cobas E601两台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EP9-A2文件,以E411为比对方法(X),E601为实验方法(Y ),检测患者样本中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的含量,并对实验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两系统之间的相关性好,在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倚均可接受。结论:使用不同检测系统检测同一项目时,应进行比对分析和偏倚评估,以保证系统间检测结果的可比性。
作者:唐妮娜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休克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提高临床认识、抢救成功率及改善预后。方法:对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院N IC U收治的48例新生儿休克的发生时间、类型、类型与日龄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休克发生于0~3d 36例(75.00%);3~7d 5例(10.42%),7~28d 7例(14.58%)。心源性休克30例(62.50%),低血容量性休克24例(50.00%),其中上述两种休克同时存在16例(33.30%),感染性休克10例(20.83%),无过敏性休克。早期新生儿以心源性休克多见,其次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晚期新生儿以感染性休克为主。治愈34例,治愈率70.83%,家长放弃治疗9例,占18.75%,死亡5例,病死率10.42%。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是预防休克的关键措施,早期诊断和及时呼吸支持是降低新生儿休克的主要方法。
作者:何敏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通过分析希恩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对2002-2011年出院确诊为希恩综合征的患者54例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54例患者平均年龄(53.63±6.86)岁,病程中位数17。(2)87%的患者有产后无乳,92.6%的患者有闭经或月经稀发,90.7%的患者有阴毛、腋毛脱落。(3)L H、FS H低下占98%,PRL低下占61.2%。结论:希恩综合征患者性腺轴受累较早且严重;少数有精神症状,在治疗过程中亦可出现精神异常,需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及甲状腺激素。
作者:王艳;张真稳;朱妍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及IL-6、8的影响。方法:51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35例)和无动脉粥样硬化组(16例)。动脉粥样硬化组中又分为治疗组(20例,二甲双胍治疗24周)和未治疗组(15例)。随访24周,治疗前、后均检测生化及MMP-2、IL-6、8等指标。结果:(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体重指数(BMI)和MMP-2和IL-6、8显著正相关(P<0.01)。(2)治疗前动脉粥样硬化组MMP-2和IL-6、8与无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与无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TG显著高,而HDL-C显著降低(P<0.05)。(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24周后MMP-2和IL-6、8明显下降(P<0.01),TC、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下降(P<0.01),HDL-C上升(P<0.0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MMP-2和IL-6、8明显升高。二甲双胍降低血糖、体重外,可以通过减低MMP-2和IL-6、8水平来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作者:田作蓉;王增军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2×4”矫治技术矫治替牙期前牙反中的机理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2×4”矫治技术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结果:“2×4”矫治技术矫治前牙反均成功。结论:“2×4”矫治技术矫治替牙期前牙反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作者:郭爱军;孔锐;芮菊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在2年的医保住院医疗费用总额预付实践中,通过合理的指标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有效控制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减轻了医保基金及个人的负担,大大提高基金保障绩效。
作者:孙良仁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进一步阐明百草枯致中毒性肺纤维化的发病机理。方法:体外培养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通过ELISA法检测经过百草枯处理后的细胞CTGF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MRC-5细胞分泌少量CTGF ,经过不同浓度百草枯处理后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48~72h细胞CTGF浓度随时间变化而明显增加(P<0.05),在72h CTGF浓度有大幅度的提高。结论:百草枯中毒后人胚肺成纤维细胞表达CTGF明显上调,明显高于正常细胞,提示在百草枯中毒后肺成纤维细胞CTGF表达增加,进而导致肺纤维化。
作者:骆继业;张楠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分析留置尿管后病人尿液外渗问题的解决方法。方法:对48例病人留置尿管后发生尿液外渗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可行的护理措施。结果:留置尿管造成尿液外渗与病人的自身原因、尿管型号、导尿管引流不.和膀胱痉挛等因素有关。通过消除病灶影响,克服自身原因及生理因素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尿管,保持尿管引流通.,避免膀胱痉挛等护理措施后,33例尿液外渗者得到控制,15例尿液外渗者减轻。结论:根据病人疾病特点与年龄等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预防与纠正病人尿液外渗的发生。
作者:罗曦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卵巢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治疗组(观察组)和开腹手术治疗组(对照组),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临床疗效好、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胡鸣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联合泰利必妥和丽珠得乐治疗胃溃疡的临床体会。方法:对使用兰索拉唑和法莫替丁分别联合泰利必妥及丽珠得乐治疗胃溃疡的各4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1个疗程后两组在总有效率、溃疡愈合率、H p根除率、不良反应率、患者满意度和半年复发率等进行比较,P<0.05,兰索拉唑组明显优于法莫替丁组。结论:兰索拉唑联合泰利必妥和丽珠得乐治疗胃溃疡,疗效佳、疗程短、不良反应轻、依从性高、复发率低,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晓燕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不同痰液黏稠度吸痰适宜的负压。方法:选取重症脑血管病不能自主排痰患者81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适时吸痰指征,根据患者痰液黏稠度选择不同的吸引负压,测量每例患者负压下吸痰前1min血氧饱和度、吸痰后3min血氧饱和度、吸痰后5min血氧饱和度、痰液吸净时间、黏膜损伤情况。结果:Ⅰ度痰液在13.3~16.0 kPa、Ⅱ度痰液在24.0~26.7 kPa、Ⅲ度痰液在33.3~37.2 kPa负压吸引下,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幅度小,痰液吸净时间在15~30s ,且黏膜损伤小。结论:临床护理根据痰液黏稠度的不同选择适宜的负压吸引,保证吸痰效果的同时大限度降低吸痰导致的低氧血症和气道黏膜损伤。
作者:张洁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观察盆腔炎产妇于剖宫产后应用抗生素短程治疗,对其手术部位预防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11月-2013年3月,于我科治疗的45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预防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18例应用抗菌药物短程治疗,对照组236例应用抗菌药物长程治疗,观察两组孕程以及体质量的指数,观察术前的住院时间与白细胞数,并对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前的基本情况以及手术时间和术中的出血量,不具有差异性(P>0.05);并且两组均未发生手术部位的感染,其子宫内膜炎与产褥病率以及血象升高情况,不具有差异性(P>0.05);观察组费用与DDD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新生儿的评分以及发生感染情况等不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盆腔炎产妇于剖宫产后应用抗菌药物短程治疗,对其手术部位预防感染的临床效果与长程治疗相当,但费用以及用量均显著下降,应在临床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作者:吴志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原发性小血管炎是一类病因不明,以小血管壁炎症、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部分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关系密切,称为ANCA 相关性小血管炎(AAV )。 AAV 是西方国家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包括韦格纳肉芽肿病(WG )、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M PA )和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 )。随着对该病认识的提高,近来关于AAV的治疗取得显著的进展。目前国际公认的判断血管炎病情活动的指标是BVAS评分系统(见表1)。合理评估 AAV 有助于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减少长期大剂量免疫抑制治疗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AAV 治疗分为诱导缓解和维持缓解治疗。
作者:柳岚岚;吴彼得;连学坚 刊期: 2013年第21期
随着医院管理的日益规范,医院为了确保无菌用品及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均设立消毒供应室,全面负责医院医疗器材的回收清洗、灭菌及无菌物品的管理。灭菌时各项指标的控制对灭菌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同时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医疗安全,建立健全完善的灭菌质量监测管理制度,是降低院内感染,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
作者:陆凤连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调查分析学生肺结核防治知识现状,探讨健康教育措施。方法:随机抽样选取我县2009年4月-2012年6月间35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分析探究,调查肺结核防治知识现状,分析影响因素、知识来源。结果:学生了解肺结核防治知识程度较低,其中高中生了解程度>中学生>小学生。从高到低,学生了解肺结核防治知识的来源分别是肺结核防治宣传材料、电视宣传、广播宣传、学校宣传栏、在学校与人交流或听说。影响学生了解肺结核防治知识的主要因素分别为学生类别、家庭收入、父母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结论:健康教育要从影响学生了解肺结核因素入手,多种渠道并重,提升学生对肺结核防治知识的认识。
作者:郑国兴 刊期: 2013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