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肌)皮瓣治疗褥疮的护理体会

葛梅菊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VSD), 肌皮瓣, 褥疮护理
摘要: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肌)皮瓣治疗褥疮的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运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肌)皮瓣治疗2例Ⅲ度以上褥疮,加强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术后细致观察和精心护理:及时清理创面和更换负压引流护创材料,保证有效的引流,注意观察术后(肌)皮瓣颜色、血运情况.结果:2例褥疮愈合.结论:对于Ⅲ度以上褥疮,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肌)皮瓣治疗,加强术后护理,能有效、快速的修复褥疮.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纠纷存在的隐患与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律的健全,人们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疗质量、护理质量、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容易引发各种医疗纠纷.作为护士应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医院的正当权益.所以,护士应努力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防范护理工作中的各种隐患,尽可能避免纠纷的发生.

    作者:杨汝娟;吴德香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肌)皮瓣治疗褥疮的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肌)皮瓣治疗褥疮的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运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肌)皮瓣治疗2例Ⅲ度以上褥疮,加强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术后细致观察和精心护理:及时清理创面和更换负压引流护创材料,保证有效的引流,注意观察术后(肌)皮瓣颜色、血运情况.结果:2例褥疮愈合.结论:对于Ⅲ度以上褥疮,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肌)皮瓣治疗,加强术后护理,能有效、快速的修复褥疮.

    作者:葛梅菊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1例多发性创伤的护理体会

    多发性创伤是指同一伤因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2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受到严重损伤,即使这些创伤单独存在,也属于较严重者[1].并且有死亡率高、休克发生率高、伤后并发症和感染率高等特点.我科于2005年4月17日收治1例多发性创伤患者,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治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炳菊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联合检测血清AFP、CEA和CA125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为提高对肝癌的早期诊断,我院在2010年1月-2011年5月期间联合检测患者血清AFP、CEA和CA125,探讨其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原发性肝癌组:选取本院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住院患者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55±15)岁,肝硬化组: 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48±19)岁,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0±18)岁.1.2 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清晨空腹采血3ml,分离血清,判断标准:AFP>20μg/L,CEA>5μg/L,CA125>35U/ml作为阳性界值.

    作者:欧阳胜利;吴群辉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带蒂大网膜填塞术治疗严重肝外伤15例体会

    严重创伤性肝外伤基层医院常见,约占腹部损伤10%~15%,且多伴有合并伤,易延误诊断,处理复杂,仍有较高死亡率,约10%~25.6%[1].回顾我院2000年1月-2010年6月共收治肝破裂87例,其中采用带蒂大网膜填塞治疗严重肝外伤(serious liver trauma,SLT)15例.死亡2例,死亡率13.3%.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边明星;崔海潮;周玲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男,39岁.因左足大拇指皮肤红肿热痛伴同侧腹股沟淋巴结疼痛来我所就诊.体检:体温37.6℃,脉搏79次/min,呼吸率19次/min,血压133/83mmHg(1mmHg=0.133kPa),左足大拇指及同侧腹股沟淋巴结有压痛,其他未见异常.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诊断:左足大拇指皮肤炎症.给予0.9%氯化钠250ml加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1.2g及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2mg静脉滴注,qd.约10min后,患者出现头晕,视物不清、胸闷心慌、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畏寒、脉搏微弱、血压为0.考虑为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迅速给予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1mg,皮下注射,同时,更换液体为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快速静脉滴注.经抢救后患者神志转清,呼吸、心跳恢复正常,血压逐渐正常.

    作者:陈芳芳;罗永祥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1例先天性无阴道伴始基子宫阴道成形术的护理体会

    先天性无阴道是因双侧副中肾管发育不全,几乎均合并无子宫或仅有始基子宫,极个别患者有发育正常的子宫,卵巢一般正常[1].女性生殖器官在胚胎发育形成过程中如受到某些内在或外来因素干扰,均可导致发育异常,并且常合并泌尿系统畸形.始基子宫是因双侧副中肾管会合后不久即停止发育造成.临床常表现为小子宫无宫腔,多数合并无阴道.但双侧卵巢,输卵管发育正常,而双始基子宫是双侧副中肾管融合障碍发育不良导致,少见报道[2].1 临床资料患者,女,28岁,系青春期无月经来潮就诊,查体:一般状况良好,身高155cm,体重45kg,女性体态,双侧乳腺发育正常,丰满对称,毛发女性分布.妇检:外阴:女性型,发育正常,阴道前庭相当于阴道口处见阴道外口,呈一长约2cm的盲端,无处女膜.尿道口发育正常,肛检:未及子宫及异常包块.辅助检查:B超显示泌尿系统无异常.于2010年3月26号在我院行腹膜带阴道成形术,术后病理显示:始基子宫.

    作者:银萍;孙洁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葡萄糖酸锌佐治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葡萄糖酸锌在治疗儿童轮状病毒(RV)肠炎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09年1月、2009年9月-2010年12月笔者诊治的急性腹泻患儿180例.随机分为加葡萄糖酸锌组(观察组)及不加葡萄糖酸锌组(对照组).二组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加用葡萄糖酸锌冲剂治疗,其他治疗均相同.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和66.6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二组止泻时间分别为(5.10±1.05)d和(6.85±1.46)d,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葡萄糖酸锌佐治儿童RV疗效肯定,未发现明显副作用,依从性好.

    作者:张颖;贺建军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AcrySof ReSTOR人工晶状体植入临床观察与护理

    近年来, 随着超声乳化技术和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在临床的推广使用, 白内障患者术后的疗效及生活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1].Acrysof ReSTOR人工晶状体是一款新型的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能提供优良的远近视力,我院于2008年3月开始应用.在护理配合过程中,通过对Acrysof ReSTOR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相关原理的学习,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加强健康指导和个性化的心理指导,观察与护理,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功能调节适应期,获得了良好的全程视力,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现将临床观察结果与护理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彭正蓉;赵婷;王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和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其套管柔软,管径粗,易于操作和固定,静脉留置针是将套管、延长管、肝素帽整合为一体的密闭式静脉操作系统,该项操作使护士在整个操作中避免了与血液接触,从而避免了血液暴露而引起的疾病,静脉留置针主要用于静脉输液,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可实现多次输液.尤其与延长管和三通管连接,不仅方便了给药,而且在抢救大出血、休克等危重患者时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不当的使用静脉留置针也会给患者加深痛苦,如引起皮下血肿、静脉炎等并发症,穿刺不成功造成的经济损失等.那么如何合理应用静脉留置针,现将体会整理如下.

    作者:扈燕雁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肿瘤患者化疗中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进行化疗的常见并发症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78例肿瘤患者采用PICC导管进行化疗,对PICC置管和留置过程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干预进行分析.结果:PICC置管与留置过程并发症发生情况:机械性静脉炎12例(15.38%),导管异位8例(10.26%),渗血、血肿8例(10.26%),导管置入困难6例(7.69%),导管堵塞、导管滑出、皮肤过敏各4例(5.13%),穿刺点感染2例(2.56%).经过针对性预防护理后并发症得到有效缓解.结论:肿瘤化疗患者PICC 相关并发症不容忽视,及时有效的预防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痛苦,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作者:王位萍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护理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与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并发症与舒适度,对比经桡动脉、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优缺点.方法:391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按分为两组:桡动脉组(183例)和股动脉组(208例),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和舒适度的情况.结果: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术后局部血肿或伤口出血、血管迷走反射并发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组(P<0.05),动脉痉挛及闭塞发生率桡动脉组高于股动脉组(P<0.01);术后经桡动脉组腰背疼痛、尿潴留、便秘、平均卧床时间及换药次数明显低于经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可减少患者不适与痛苦,增加舒适度,同时减少护理工作量.

    作者:莫秀凤;杨海玉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舒适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病的终归宿,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随着人口老年化的加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慢性心衰的患病率为1.3%[1].舒适护理是一个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护理模式,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上达到愉悦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程度,以促进疾病康复[2].我院从2008年将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临床,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减轻其不舒适因素,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玲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上消化道疾病患者IL-1基因型分布特点

    目的:探讨昆明市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IL-1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选取145例昆明市上消化道疾病患者(慢性非萎缩性胃炎5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7例、胃溃疡38例),用PCR-RFLP检测外周血的IL-1β-511、IL-1β+3954、IL-1RN的基因型,并结合文献进行不同地区间的比较.结果:IL-1β-511基因型中,C/C 25例(17.2%)、C/T 80例(55.2%)、T/T 40例(27.6%);IL-1β+3954基因型中,C/C 139例(95.9%)、C/T 6例(4.1%)、无T/T;IL-1 RN位点L/L与1/2基因型各占116例(80.0%)、28例(19.3%)、2/2基因型1例(0.7%).与其他地区研究结果相比,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昆明市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IL-1基因型分布特点与其他地区差异明显,可为该地区IL-1基因型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李丙生;许岸高;甘爱华;周曾芬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参麦注射液致广泛性丘疹伴会阴部水肿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女,76岁,因患老年瓣膜性心脏病、心房纤颤、肺部感染于2010年5月9日入院.测体温36.5℃,当天给予参麦注射液60ml+5%GS 250ml静脉滴注30滴/min,1次/d.2010年5月10日患者时有发热,体温38.3℃,给予0.3%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00ml,2次/d,30滴/min,参麦注射液60ml+5%GS 250ml静脉滴注1次/d,30滴/min.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后,接着滴注左氧氟沙星,约1h患者自觉眼睑、嘴唇增厚,查体眼周、口周出现散在红色丘疹,立即停药,更换液体和输液器.疑为左氧氟沙星所致的不良反应,遂停用左氧氟沙星.5月11日使用参麦注射液后患者面部、胸背部、腹部、会阴部及四肢近端皮肤出现广泛红色丘疹,会阴部丘疹融合成片状伴水肿,呈半透明状,余疹间皮肤正常,同时患者出现寒战,测体温39.6℃, 给予地塞米松10mg,10%GS 100ml+10%葡萄糖酸钙10ml静滴后好转.疑为参麦注射液所致的不良反应,遂于5月12日停用参麦注射液,5月16日皮疹完全消失.

    作者:何淑华;汪祖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人中、百会穴注射香丹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人中、百会穴注射香丹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组、香丹注射液组共4组,每组15只,均用药14d后,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30min后再灌注60min,测定脑匀浆中SOD活力、MDA含量、NO和NOS含量.结果:脑匀浆SOD活力、NO和NOS含量: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和香丹注射液组比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5).对照组与香丹注射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匀浆MDA含量: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和香丹注射液组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对照组与香丹注射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中、百会穴注射香丹注射液能够减轻再灌注期脑组织的损害,保护脑组织.

    作者:申艳红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终末病案质控缺陷分析与防范对策

    病历书写是临床医师诊疗活动中必须完成的一项基本工作,其质量主要体现在病历记录的客观、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及规范.病历质量的高低既可以反映出医务人员医学知识、分析能力、学术思想、医疗作风,也是医院管理的具体体现.随着医院改革的深化、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保险的崛起、医院服务功能结构的变化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对病历书写和病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避免由于病案原因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共同利益,对本院2009年度的出院病案进行病案质量控制分析,具体结果及防范对策如下.

    作者:李国玲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急诊科与病房、ICU护理交接单应用体会

    目的:完善急诊科与病房、ICU的交接,使急诊患者得到连续的治疗和护理,提高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方法:应用交接单,建立健全交接制度,促使急诊护士与病房护士进行详细的患者交接.结果:交接单的应用,使差错事故和护理缺陷得到很好的纠正.结论:交接单的临床应用,强化了急诊患者的护理管理,使急诊护理工作的程序更具科学性、有序性、规范性,从而提高急诊护理质量,避免了因交接不严引起的各种矛盾,减少了护患纠纷.

    作者:姜翠凤;杨登山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超声对胎儿肾积水的诊断及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对胎儿肾积水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8例可疑胎儿肾积水的孕妇进行追踪观察和总结.结果:28例孕妇有50个肾脏有肾盂积水,其中只是单侧肾盂积水的有6例,双侧均存在的有22例.结论:在产前诊断中对中晚期胎儿肾盂积水要反复对比,密切随访,有助于了解胎儿泌尿系统的发育状况,对出生后的随访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实际临床意义.

    作者:杨晓霞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我院10年剖宫产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近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9 年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2000年剖宫产率为31.4%,2009年上升至46.7%,剖宫产率明显升高.2000-2004年剖宫产指征以难产为第一位,2005-2009年社会因素占首位.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术增多所致.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宣教,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术.

    作者:刘志华;陶李苏;马瑞霞;庄娜 刊期: 2011年第19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