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急腹症病人急症手术后呼吸道的护理

王玉兰

关键词:老年人, 外科急腹症, 高龄病人, 急症, 手术后, 呼吸道, 人口老龄化, 排痰困难, 肌力减弱, 肺顺应性, 呼吸肌, 肺活量, 胸廓, 社会, 老化, 咳嗽, 弹性
摘要: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而老年人外科急腹症的手术率同样也在逐渐增加,由于高龄病人年老体弱,胸廓弹性下降,呼吸肌老化使肌力减弱,肺活量减少,肺顺应性降低,易发生咳嗽无力,排痰困难.
河南外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尿管源性尿道损伤的预防及护理

    导尿并留置尿管在临床工作中十分常用,属于诊疗过程中的基础操作.由于部分病人泌尿生殖系疾病因素导致局部解剖变异或术者操作方法不当,容易发生尿道损伤.笔者总结2000年2月至2007年3月收治因留置气囊尿管致尿管源性尿道损伤23例.现就其发生原因,预防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李巧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120例护理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病,在妇科急腹症中居首位[1].近年来,其发病率日趋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2].异位妊娠中90%以上为输卵管妊娠.输卵管妊娠的腹腔镜手术治疗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逐渐兴起的一种新方法,它兼有诊断和治疗的作用.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痛苦轻、术后恢复快,大大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日.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1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阎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外伤性气管支气管断裂误诊误治分析

    目的 通过对外伤性气管支气管断裂病例特点的分析,提高对该病诊治的正确率.方法 对7例外伤性气管支气管断裂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5例为钝性胸部挤压伤,2例为高处坠落伤,年龄7~56岁误诊为肺不张的1例,按外伤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5例,1例因延误诊断呼吸衰竭死亡,其余6例经手术治愈.结论 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或重视不够是导致误诊误治的主要原因.

    作者:邹刚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特殊性感染围术期安全问题的探讨

    目的 探讨特殊性感染患者围术期的安全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南阳市卧龙区第一人民医院自1998年2月至2008年2月112例特殊性感染患者围术期的处理.结果 所有患者均无院内感染发生.结论 充分认识到特殊性感染的危害性,做好术中、术后处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大限度地减少职业危害和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白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老年急腹症病人急症手术后呼吸道的护理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而老年人外科急腹症的手术率同样也在逐渐增加,由于高龄病人年老体弱,胸廓弹性下降,呼吸肌老化使肌力减弱,肺活量减少,肺顺应性降低,易发生咳嗽无力,排痰困难.

    作者:王玉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后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72例报告

    腹股沟疝后入路修补术又称腹膜前修补,由腹直肌后直接进入腹膜前间隙,不打开腹股沟管,不强调游离精索,修补主要利用髂耻梳和耻骨梳韧带即可作缝合修补,亦可用单层网片进行修补.我院2004年4月至2006年10月行后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72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邹宏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救治特大烧伤面积98%TBSA患者1例

    患者男,40岁,于2007年3月2日被热煤渣烧伤全身后2 h收入本院.查体:患者意识清楚,四肢冷,口渴,烦躁,体温35.2 ℃,脉搏120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90/70 mm Hg(1mm Hg=1.133 kPa),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咽腔有黑色烟尘颗粒,两肺呼吸音粗糙.烧伤创面分布于全身,除右肩背部有约2%正常皮肤外,发迹部、面部、四肢躯干均为深度烧伤创面,外观呈黄褐色皮革样改变.诊断:①特重烧伤,烧伤面积98%,其中Ⅲ度88%,深Ⅱ度10%TBSA.②重度吸入性损伤.③烧伤休克.

    作者:张志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72例分析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方法.方法 对7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除了5例中转开腹治疗外,67例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治愈率为93%.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方法疗效较好,能明显降低阑尾周围脓肿的死亡率及并发症.

    作者:卢鹏亮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先天性巨结肠围术期护理

    先天性巨结肠是由于结肠远端神经节细胞缺乏引起局部长期痉挛,粪便郁滞于近端结肠以致近端肠管扩大肥厚.另由于肠管内脏感觉运动神经系统的缺陷,不能产生正常的反射性直肠收缩和肛门内括约肌松弛,致使粪便不能排出.

    作者:庞明珠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反应与防范措施

    护士在医院这一特定的服务场所,难免因各种原因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在纠纷中护士的心理应激反应千变万化.作为护理人员怎样学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纠纷的发生,积极寻找主、客观因素,认真反省及检查工作中的过失与不足,从中吸取经验及教训,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今后的护理工作,是每位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

    作者:李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增高的因素

    目的 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增高的因素.方法 对112例PCI术后4~20 h,平均(12±5)h的患者常规检测CK和CK-MB.如果测定值在正常范围者,则不再检测,如超过正常范围则次日连续检测,直至正常.以CK值≥正常上限的2倍为增高组(n=12),在正常范围为正常组(n=89),介于两者之间者(n=11)为轻度增高组.结果 组间平均年龄、血压、糖尿病、心绞痛分级、吸烟史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20 min的胸痛、冠状动脉分支闭塞、冠状动脉内膜撕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病变复杂程度在增高组较为明显,而正常组病变较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I术后部分患者CK、CK-MB增高与术中复杂病变、冠状动脉撕裂、分支闭塞、微血栓及微栓塞形成等因素有关.

    作者:代永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寰枢关节不稳(脱位)致高位颈脊髓损伤在基层医院的漏诊分析

    目的 通过对寰枢关节不稳(脱位)疾病的认识,减少或杜绝在基层医院的漏诊,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或避免致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通过对2007年5月至2008年1月病人的门诊检查及其他相关医疗单位进行检查,终在北医三院获得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结果 行手术治疗的15例病人中,除1例因长期漏诊,病程较长,脊髓损伤较重,效果一般外,其余14例均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 对寰枢关节不稳(脱位)引起的高位颈脊髓病,在基层医院漏诊的主要原因是对寰枢关节不稳(脱位)的认识不足;其次是对上颈椎影像学的典型表现模糊不清或未对其加以重视,若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就能减少致残率,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张保权;张卫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对比

    目的 对比研究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胆囊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 将沈丘县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00例胆囊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50例,采用四孔法引入腹腔镜器械切除胆囊;开腹手术组50例,采用用经右上腹直肌切口切除胆囊.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镇痛药物应用、切口感染情况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P<0.01).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

    作者:李玉录;王贺洪;陈鑫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人体患病是一处生理机能紊乱的现象,它是有机体与自然的、社会的和文化的环境不相协调的一种表现,是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结果.它不仅是机体细胞或器官的自我调节机能发生障碍引起的,而且和病人的心理因素有着重要关系.

    作者:赫卫红;胡光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做好急诊分诊护理质量管理的体会

    急诊是医院诊治急症病人的场所,是抢救病人生命的第一线,其服务质量的优劣,不仅体现和反映了医院的综合服务水平,而且也给患者以直观和深刻的印象.急诊分诊工作是急诊服务的重要环节,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急诊医疗服务质量.因此,提高急诊分诊工作质量,对提高医院的信誉和社会认知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在不断改善就医环境的同时,切实加强了急诊分诊的护理质量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做法如下.

    作者:张玲玲;尤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参附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将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参附治疗组24例及对照组26例.对照组予以脱水、激素、止血、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参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伤后早期给予参附注射液3 ml/kg,分3次,连续使用10 d.所有患者行颅内压监测.观察两组患者的高颅内压、觉醒天数,甘露醇使用天数及剂量,并发症并对预后评估.结果 参附治疗组颅内压控制更为良好,觉醒时间缩短,并发症降低,预后明显改善.结论 参附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李锋;钟宏;陈喜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宫腔镜电切治疗宫颈良性病变80例

    目的 评价宫腔镜电切宫颈良性病变的疗效.方法 应用宫腔镜电切宫颈炎性增生组织及良性赘生物,切除组织送病检.治疗80例,随访1~12个月.结果 手术时间5~20 min,出血量5~25 ml.6.25%患者结痂后出血量如月经量,对症治疗止血.一次治疗有效率为100%.94.0%患者宫颈组织恢复正常.随访12个月无复发.结论 宫腔镜电切治疗宫颈良性病变,具有创伤轻、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孔笑楠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新生儿经口留置胃管的护理观察

    危重新生儿由于吸吮、吞咽反向减弱,甚至消失,不能直接喂哺.为保证及时供给患儿足够能量,增强抗病能力,常需留置胃管注入奶液.通过对我院2002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86例患儿的观察,经口留置胃管不涉及鼻腔,易于操作,对患儿影响较小.总结如下:

    作者:丁利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食管贲门癌术后急性心肌梗死防治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手术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可能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通过对我院食管贲门癌患者围术期检查、生命体征监测及心肌酶谱测定确诊的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经过进行回顾分析,认为术后早期一旦发现心电异常或临床上有胸闷、呼吸困难、心前区压榨样痛、烦躁、心慌、心律失常甚至休克等情况,均应行心电图检查及心肌酶谱测定以明确诊断,明确诊断后给予激化液、扩张冠脉血管、营养心肌等药物以及纠正低氧血症等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5例患者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均在3 d内好转或转变为正常而临床治愈.结论 食管、贲门癌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原因主要有高龄、基础心脏病存在、手术创伤刺激、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等,提出医务人员应增强责任心,术前充分评估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术中力求麻醉平稳,轻柔操作,防止大出血,防止术中术后长期低血压和低氧血症发生等均是关键措施.一旦确诊,及早正确治疗,预后较好.

    作者:孙培军;李宏宾;马尚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套囊尿管在成人PDA术中的应用

    自2000年7月至2006年7月,我们采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带套囊尿管封堵动脉导管,手术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5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组共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小18岁,大49岁;导管直径<7 mm者25例,8~10 mm 23例,>11 mm 2例;均有相应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心脏杂音,心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大心胸比率(C/T)达0.7.术前全部经超声心动图予以确诊.

    作者:孔建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河南外科学杂志

河南外科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