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支气管闭合器在肺切除术的应用-附397例经验总结

冯世军;徐刚;牛义民

关键词:闭合器, 肺切除, 支气管胸膜瘘
摘要:目的 探讨器械缝合法在肺切除术中闭合支气管残端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638肺切除术患者用器械缝合法闭合支气管残端的疗效.结果 全组无支气管胸膜瘘发生,均顺利恢复.结论 采用器械缝合法闭合支气管残端省时、安全,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明显提高手术疗效.
河南外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术后随访在手术室的应用体会

    随着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患者的满意度越来越受到医疗服务机构和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作者:曹喜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急性胃黏膜病变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胃黏膜病变的病因、表现及诊治情况,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120例急性胃黏膜病变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急性胃黏膜病变约占同期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23.8%,其病因依次是药物因素、严重疾病、酒类及其他.确诊方法为诱发因素及急诊胃镜检查.治疗方法:消除诱因,治疗原发病,降低胃内酸度,保护胃黏膜.结论 急性胃黏膜病变主要是应用了损害胃黏膜的药物和严重的内外科疾病及大量饮酒所致,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及生长抑素治疗有效.

    作者:刘菊;冯国红;王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老年人空腔脏器穿孔性急腹症的诊治体会

    急腹症系外科临床常见病,其临床特点是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一旦延误诊治,将会造成严重后果.空腔脏器穿孔性急腹症属急腹症中的一种较重类型,尤其易发生于老年人,因其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往往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难度.

    作者:陈宗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颅脑损伤后急性肾功能损害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并发急性肾功能损害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2001年以来收治41例颅脑外伤并发急性肾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1例患者中死亡5例,3例死于脑疝,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均恢复正常.结论 颅脑外伤可因各种原因导致肾功能损害,在治疗过程中强调整体观念,减少一切导致肾功能损害的因素,对发生肾功能损害患者治疗上应遵循急性肾衰的治疗原则.

    作者:王文宜;张海春;李翔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双侧全髋关节同时置换的护理体会

    我病区对2000年2月至2007年8月进行的28例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进行评估和总结.由于我们制定了较完善的护理措施,有效地预防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手术的预期效果.

    作者:朱俊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轻比重罗哌卡因连续腰麻在老年前列腺电切及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轻比重罗哌卡因连续腰麻用于老年病人前列腺气化电切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药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择60~98岁前列腺气化电切和人工关节置换术病人15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采用24G导管针于L3~4椎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置管2.5~3 cm.三组依次应用0.3%、0.4%、0.5%罗哌卡因(1.001~1.002)轻比重腰麻液1.2~1.5 ml,观察疼痛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痛觉阻滞平面,麻醉持续时间,运动阻滞程度,痛觉及运动恢复时间、阻滞完全病人比例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镇痛起效时间,痛觉阻滞平面,完全阻滞病人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Ⅲ组比Ⅰ组短(P<0.01),麻醉持续时间改良Bromage评分、痛觉和运动恢复时间Ⅲ组>Ⅱ组>Ⅰ组(P<0.05,P<0.01).结论 0.45罗哌卡因4.8~6 mg腰麻用于老年前列腺气化电切和股骨头置换可达到完善的镇痛效果,对呼吸、循环干扰不,较为安全.

    作者:刘相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经皮穿刺微波刀治疗肝癌的临床护理

    目的 总结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微波聚能刀治疗肝癌的临床护理.方法 术前帮助训练患者在呼气或吸气过程中学会较长时间屏气,解除紧张恐惧的心理,使患者主动配合医生的操作,提高穿刺成功率,术后做好疼痛发热等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19例患者术后1~2周B超显示肿块血流信号消失,随访2~9个月20例存活患者的肿瘤未复发.结论 术前帮助训练患者在呼气或吸气过程中学会较长时间屏气,提高术后护理质量,对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秀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方法 对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术后用尿激酶溶解深部残留血肿.结果 术后存活16例,占80%,死亡4例.结论 该手术时间短且创伤小、直视下止血、清除血肿,能有效降低颅内压,保护有功能的脑组织,能提高临床救治存活率及减少致残率.

    作者:李东儒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应用DHS/DC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23例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我院2001年12月至2007年2月,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23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磊;郭健;张福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护理工作中潜在的纠纷隐患及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公民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疗护理服务要求不断提高,医疗纠纷呈逐年增多趋势.护士作为医疗工作的主体,有时也难免成为医疗纠纷的主体.

    作者:万中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脊髓型颈椎病早期外科干预对脊髓功能恢复的重要性

    目的 通过对20例脊髓型颈椎病不同的临床时期,而采取手术干预,探讨不同病程时期行手术治疗,术后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根据JOA17分法).方法 通过回顾分析,总结在北医三院进修期间抽取年龄在45~55岁,均为单阶段病变,不伴有椎管狭窄患者均采取前路Peek材料Cage,填充刮除自体椎体后缘骨赘和松质骨,行椎间融合,前路钛板内固定.术前术后采用JOA评分标准评定,利用改善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7-术前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术前病程短的改善率明显提高,且脊髓功能恢复较好,病程长者术后改善率低,并且仍残留脊髓症状.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对脊髓功能的恢复非常重要.

    作者:张保权;张卫;魏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鼻出血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鼻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00例鼻出血患者治疗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均治愈,随访6个月~1年,6例复发,复发原因为血压升高和上呼吸道感染.全组病例术后未见鼻腔粘连或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治疗鼻出血宜首先借助鼻内窥镜找出出血部位,再依据病情实际情况,选用鼻腔填塞、烧灼、电凝或血管栓塞、动脉结扎等方法,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于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0例疗效分析

    胫骨平台骨折为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由于关节面的压缩、塌陷和劈裂,且常合并半月板、交叉韧带、侧副韧带损伤,若治疗不当,易于造成膝关节的疼痛、僵硬、不稳定和畸形[1].

    作者:徐俊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小儿肠套叠465例诊治体会

    目的 分析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465例小儿肠套叠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384例患儿空气灌肠治疗;81例手术治疗,并比较两种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结果 465例小儿肠套叠的主要症状以腹痛、血便、呕吐和腹部肿块为主.空气灌肠法,操作简便,复位率可达82.58%以上;空气灌肠不能成功,需手术治疗,如能行麦氏切口较行腹直肌切口有优越性.结论 小儿肠套叠早期诊断和治疗与预后相关.部分患儿手术可行麦氏切口.

    作者:汤劲松;肖兆勇;陈平;李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解剖标志及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治疗脑垂体瘤

    目的 总结解剖标志及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路径进行垂体瘤切除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42例经蝶内镜切除垂体瘤的手术经验.患者行磁共振成像(MRI)或CT扫描检查,显示鞍区肿瘤并压迫视神经与视交叉.均采用经单鼻孔-蝶窦路径、在神经内镜辅助下摘除.结果 肿瘤全切除38例,近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1例.手术无死亡病例.本组随访3~36个月,平均10个月.18例视力下降及缺损者中,16例(88.9%)视力迅速恢复,2例(11.1%)好转.视野缺损14例(77.8%)恢复,4例(22.2%)改善.19例术前异常增高的激素水平术后部分逐渐恢复正常,20例术前内分泌功能紊乱者术后症状缓解.结论 解剖定位及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路径切除垂体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侵袭手术方法.

    作者:吴建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一期肠切除吻合治疗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41例

    目的 探讨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外科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分析41例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1例患者均行一期结肠癌切除吻合术,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切口感染2例,应激性溃疡2例,后给予内科对症处理均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 一期肠切除吻合治疗结肠癌并发肠梗阻可行.掌握正确的手术适应证,做好围术期和术后的处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基础.

    作者:安国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横断伤18例处理体会

    胆道损伤多为医源性损伤.本文报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致肝外胆道损伤18例的处理体会.1 临床资料本组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52岁.

    作者:刘敬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预防静脉化疗外渗的护理措施

    目的 降低静脉化疗渗漏的发生率,早期发现和干预化疗药物渗漏,降低局部反应.方法 自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应用我院自行设计的静脉化疗局部反应观察表对1000例住院化疗患者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化疗药物渗漏发生率为1.1%,患者满意度在98%以上.结论 应用观察表能显著降低渗漏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李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

    目的 介绍应用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8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肿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新增脑神经损害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是切除主体位于后颅窝、同时累及中颅窝的岩斜区脑膜瘤的安全有效的改良入路,娴熟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熟练掌握入路的显微解剖可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有利于提高肿瘤切除率和疗效.

    作者:李爱民;刘希光;李宁;夏咏本;罗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小体积前列腺增生致膀胱出口梗阻电切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所致膀胱出口梗阻的电切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例小体积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电切术(TURP)和膀胱颈纤维环切开术(TUIBN)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随访,患者IPSS评分及大尿流率(MFR)均有明显改善,无出血、尿失禁及后尿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小体积前列腺增生开放手术较难剥离,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和膀胱颈纤维环切开术是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所致膀胱出口梗阻的较理想的术式.

    作者:刘行峰;刘中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河南外科学杂志

河南外科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