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侧全髋关节同时置换的护理体会

朱俊

关键词: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并发症, 护理措施, 围术期, 总结, 预防, 手术, 评估, 病人, 病区
摘要:我病区对2000年2月至2007年8月进行的28例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进行评估和总结.由于我们制定了较完善的护理措施,有效地预防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手术的预期效果.
河南外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体积前列腺增生致膀胱出口梗阻电切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所致膀胱出口梗阻的电切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例小体积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电切术(TURP)和膀胱颈纤维环切开术(TUIBN)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随访,患者IPSS评分及大尿流率(MFR)均有明显改善,无出血、尿失禁及后尿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小体积前列腺增生开放手术较难剥离,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和膀胱颈纤维环切开术是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所致膀胱出口梗阻的较理想的术式.

    作者:刘行峰;刘中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关于胆囊切除后胆道动力障碍的护理

    胆囊切除后胆道动力障碍(PCBD)是胆囊切除术后症状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往曾归纳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自80年代以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大多数PCS都可以发现具体的器质性病变,因而PCBD一直未受重视.

    作者:许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12例胫骨平台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均为Ⅴ型骨折,给予手术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结论 胫骨平台双髁骨折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作者:刘睿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肝海绵状血管瘤剥除术36例治疗体会

    目的 评价肝海绵状血管瘤剥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1997年7月至2007年7月,我院对36例需要治疗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实施了剥除术,对直径>10 cm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同时采用了肝门间歇阻断的方法.结果 全部肝海绵状血管瘤均被成功剥除,无手术死亡,手术平均失血320 ml(130~700 ml),术后发生右侧胸腔积液2例,膈下积液1例,切口感染1例,经随访36例,无一例复发.结论 通过与文献中的肝切除术组进行比较,我们的体会,剥除术是手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更安全更有效的方法.

    作者:马荣龙;孙培春;张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剖宫产术后施行输卵管绝育术的体会

    近年来,由于目前有剖宫产史者再要求行输卵管绝育术的绝大部分是出于政策因素,因此受术者及其家属不但对二次开腹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而且对术中遇到的困难并不给予理解,他们常拒绝扩大手术和延长切口及住院时间,这使得剖宫产史者的再开腹绝育成为计划生育手术中的棘手问题,因为近乎的小切口操作对于处理在盆腔粘连情况的输卵管绝育十分困难.

    作者:周淑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股浅静脉带戒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8例

    目的 探讨股静脉带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经彩超证实的18例(18条肢体)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在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交通支结扎术同时行股静脉带戒术.结果 均痊愈出院,随访3~36个月,下肢水肿消失或明显减轻,色素沉着明显减退,酸胀感消失,无一例形成血栓,术后复查彩超,深静脉通畅,无反流或较术前明显减少.结论 股静脉带戒术有助于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缓解,值得推广.

    作者:吕凤根;袁鑫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下消化道出血6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60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方法、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给予纠正休克、输液、补血、应用止血药物的基础上,58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手术治疗,57例出血停止,1例出血坏死性肠炎患者手术切除病变肠段,术后因肠坏死死亡.2例病因不明者保守治疗出血停止.治愈率98.3%,病死率1.7%.结论 对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应立即输液、补血,纠正休克,应用止血药物等非手术治疗.对有手术指导的下消化道出血,及时手术行肠切除或肠系膜血管结扎术等,可有效的控制出血.

    作者:鞠现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颈椎骨折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护理

    颈椎骨折患者住院期间应严格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搬动,但从患者入院、检查、治疗、手术到出院,常常会涉及转运患者,颈椎骨折患者住院期间的转运不同于其他患者的转运,做好颈椎骨折患者的安全转运,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凡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颅内血肿患者的瞳孔观察和呼吸道护理

    目的 连续准确观察颅内血肿患者瞳孔变化是早期发现脑疝,及时手术抢救病人生命的重要环节,同时指出颅内血肿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性、必要性,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通过36例患者的瞳孔观察及呼吸道护理措施的实施,达到了临床效果.结果 36例患者瞳孔改变者19例,在护理观察中发现瞳孔变化者12例,占64%;有明显呼吸道感染者10例,占27%,无死于肺部感染者.结论 及早发现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瞳孔变化,及时手术处理和认真正确采取有效的呼吸道护理措施,是降低患者病死率和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李秋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去骨瓣减压术33例临床应用体会

    随着交通事故、建筑意外等造成外伤增多,颅脑外伤病人也增加,重型颅脑损伤约占颅脑损伤20%,死亡率很高.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8年5月收治了33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去骨瓣减压术,现将救治及预后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健;黄峰;雷东;杜炜明;张永华;韩新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外科住院病人健康教育及存在问题

    目的 探讨外科住院病人健康的技巧及存在问题,以期指导临床护士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采取责任护士定期座谈交流和随机询问住院病人的方法,对入院、出院、住院期间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忽视沟通对象的年龄、文化层次、社会背景;忽视沟通对象的心理、疾病所致的感知能力的下降;忽视健康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忽视沟通者的知识更新与提高;忽视沟通者的语言表述能力与健康教育技巧能力的培养[1],均可造成低效能的健康教育,不能有效的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 住院患者采取不同时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健康教育方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匹配的健康教育计划,不断更新和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注重培养护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沟通技巧.能达到护患双方和谐满意的工作效果.

    作者:王素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胆管残端双舌瓣空肠一层外翻吻合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比较胆管残端双舌瓣空肠一层外翻吻合与后壁一层内翻吻合前壁一层外翻吻合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方法 45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行胆管残端双舌瓣空肠一层外翻吻合术;对照组,21例,行后壁一层内翻吻合前壁一层外翻吻合术.比较两组间吻合口大小、吻合时间、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术后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吻合口大小、吻合时间、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术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胆管残端双舌瓣空肠一层外翻吻合术操作简单易行,手术时间短,术后效果良好,且安全可靠,是一种有效预防胆肠吻合口狭窄的理想手术方式.

    作者:张锋;王道岭;郑钧;周明银;余强;蒋胜昌;罗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用斜视钩烧灼治疗睑缘肿物

    目的 观察斜视钩烧灼治疗睑缘肿物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58例睑缘肿物行斜视钩烧灼治疗,观察疗效,随访3个月~3年.结果 50例痊愈,6例显效,2例有效.结论 用斜视钩烧灼治疗睑缘肿物手术时间短,取材容易,方法简便,痛苦小,无出血效果良好.

    作者:屈伸平;渠荣敏;刘杰俊;南中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鼻出血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鼻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00例鼻出血患者治疗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均治愈,随访6个月~1年,6例复发,复发原因为血压升高和上呼吸道感染.全组病例术后未见鼻腔粘连或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治疗鼻出血宜首先借助鼻内窥镜找出出血部位,再依据病情实际情况,选用鼻腔填塞、烧灼、电凝或血管栓塞、动脉结扎等方法,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于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轻比重罗哌卡因连续腰麻在老年前列腺电切及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轻比重罗哌卡因连续腰麻用于老年病人前列腺气化电切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药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择60~98岁前列腺气化电切和人工关节置换术病人15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采用24G导管针于L3~4椎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置管2.5~3 cm.三组依次应用0.3%、0.4%、0.5%罗哌卡因(1.001~1.002)轻比重腰麻液1.2~1.5 ml,观察疼痛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痛觉阻滞平面,麻醉持续时间,运动阻滞程度,痛觉及运动恢复时间、阻滞完全病人比例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镇痛起效时间,痛觉阻滞平面,完全阻滞病人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Ⅲ组比Ⅰ组短(P<0.01),麻醉持续时间改良Bromage评分、痛觉和运动恢复时间Ⅲ组>Ⅱ组>Ⅰ组(P<0.05,P<0.01).结论 0.45罗哌卡因4.8~6 mg腰麻用于老年前列腺气化电切和股骨头置换可达到完善的镇痛效果,对呼吸、循环干扰不,较为安全.

    作者:刘相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SDF-1及受体CXCR4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趋化因子是具有趋化作用的一类细胞因子,参与白细胞迁移的调控,在炎症中诱导性表达,与炎症过程密切相关,初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免疫系统.近几年来研究发现,趋化因子不仅参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炎症过程,而且在神经细胞成熟、发育、血管生成、肿瘤、艾滋病等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针对趋化因子SDF-1及受体CXCR4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成果予以综述,将有助于深入理解趋化因子与神经系统的关系,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范寿成;杨智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115例开胸术后心肺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开胸手术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尤以心肺并发症为多见,是导致围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必要的预防和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梁丽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漏的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漏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08年6月行胃癌根治手术的7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结果 756例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腹腔淋巴漏8例,占1.058%(8/756).发生时间为术后3~7 d,引流量为200~1000 ml/d,引流时间8~40 d,经非手术治疗后均治愈.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改善患者全身状态,术中选择合适的手术范围,提高手术技巧,可以减少术后腹腔淋巴漏的发生.术后一旦出现淋巴漏,保守疗法均可治愈.

    作者:赵万刚;张文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平片和CT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平片、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对70例AS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平片、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纽约标准分级.结果 70例中,0级0例;l级X线平片4例,CT 11例;Ⅱ级X线平片10例,CT 15例;Ⅲ级28例;Ⅳ级16例(Ⅲ、Ⅳ级病变X线平片和CT分级相同).结论 X线平片、CT在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CT在早期病变发现、分级和疗效判断方面优于X线平片.

    作者:闫庆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行开腹手术的原因、意义及其降低中转开腹率的措施.方法 对87例LC患者因不同原因中转行开腹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中转开腹手术的87例病例均一次性完成相应手术,术后恢复顺利,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LC中转开腹常见原因:急性胆囊炎炎症充血水肿、手术区的严重粘连、肝外胆道损伤及出血以及漏误诊等.严格掌握LC手术适应证、提高术前诊断水平及手术医生操作水平,可降低中转开腹率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夏刚;何建平;杨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河南外科学杂志

河南外科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