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观察

王天才;王云涛;赵岩

关键词:脂肪液化, 切口, 电刀
摘要: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腹部手术病例,其中发生切口脂肪液化47例为观察组,并对同时、同期手术未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腹部手术病例中随机抽样47 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及早发现及时挤压切口排除渗液等方法治疗.结果 通过统计学分析表明,腹部脂肪厚、应用电刀、手术时间长、切口长等均增加了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结论 适当的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时可采用及时挤压切口排除渗液等方法治疗 .
河南外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甲磺酸罗哌卡因在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无切口、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老年人乐于接受.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肺部疾病等.

    作者:张成敏;吴学英;李元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宫腔镜检查及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无痛宫腔镜检查及手术160 例的麻醉应用效果.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RR诱导后比诱导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意识消失及清醒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用量显著多于观察组(P<0.01),且观察组镇痛效果好,苏醒迅速;两组术中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维持在安全范围.结论 两组麻醉方法用于宫腔镜手术均取得满意效果,且观察组镇痛效果好、苏醒迅速,丙泊酚芬用量明显减少,可供临应用 .

    作者:陈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重型颅脑损伤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 .方法 选取我院ICU病房住院时间>48 h的连续患者为研究对象,每日常规体格检查,并检查血常规、胸部X线等,同时抽取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是53.74%;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是 73.42%,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65.53%,革兰氏阳性菌占26.72%;四种常见的致细菌占65.53% ,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四种常见病原菌除肺炎克雷伯菌外对临床常用抗菌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

    作者:刘耀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曲马多、吗啡、芬太尼用于静脉术后镇痛的对比观察

    静脉术后镇痛远不如硬膜外普遍,对于一些全麻病人,大多数病人对术野疼痛难以忍受.我们采用不同的镇痛药物进行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对其各自的特点进行比较,以期达到佳镇痛效果.

    作者:汤瑞昌;魏小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药物流产后蜕膜残留非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我院对药物流产术后蜕膜组织部分残留者,采用药物性刮宫配伍益母草颗粒冲剂进行临床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新菊;仝留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B超在妊娠晚期子宫瘢痕缺陷中的应用

    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瘢痕子宫妊娠也随之增多,剖宫产后阴道分娩虽已被证实安全、可行 ,但瘢痕子宫破裂尤其妊娠晚期的隐性子宫破裂因不易被发现,仍是威胁母婴安全的严重并发症.

    作者:陈忠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老年急性胆道感染病人的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胆道感染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90例老年急性胆道感染病人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70例,好转17例,未治3例.结论 老年急性胆道感染病人病情重、临床症状与体征不典型,诱发因素中以高脂肪餐者占首位,其次是劳累、风寒、过度忧伤及焦虑.应合理安排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做好心理护理.

    作者:冯香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脾切除断流术后胃瘘9例

    目的 探讨脾切除断流术后致胃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1984年至2006年以来我院行脾切除断流术684例中发生胃瘘9例的资料,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本组9例病人,手术治疗6例,治愈5例 ,治愈率83.3%;非手术治疗3例,治愈1例,治愈率33.3%.结论 脾切除断流术后发生胃瘘,早期可以保守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病情加重时应果断进行手术探查,以免延误手术时机,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后果.

    作者:李培亮;仝麟龙;李红普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羊水栓塞的处理及护理

    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肺栓塞、休克和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一系列严重症状的综合征.其发病急,病情凶险,是造成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生在足月分娩者病死率可高达80%.也可发生在中期妊娠引产或钳刮术中,但情况较缓和, 极少造成产妇死亡.

    作者:赵泓;王聪;史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创伤性骨科急危重病人的急救及护理

    目的 探讨创伤性骨科急危重病人的急救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85例创伤性骨科急危重病人的急救与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85例经抢救治疗及护理,均达到预期效果.结论 良好有效的救护措施,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吕爱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甲强龙冲击疗法用于急性脊髓损伤的护理

    脊髓损伤常由外伤引起,是颈脊柱骨折脱位的严重并发症,脊髓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人体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引起四肢截瘫.

    作者:杜雪莲;刘凡;陈小舒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几种小儿镇静用药方案的对比观察

    目的 比较小儿镇静与镇痛操作中几种用药方案的效果及作用时间.方法 100例需实施镇静与镇痛诊疗的小儿,年龄6个月~10岁,ASA Ⅰ或Ⅱ级,根据需要镇静或镇痛的不同要求分为四组,观察不同药物的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实施效果情况.结果 不同的诊疗要求选择不同用药,起效时间不同,产生的镇静与镇痛效果也不同.结论 应根据小儿在治疗中的需要选择用药方案,以减少患儿及家长在治疗中的焦虑.

    作者:邱红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门奇断流联合食管下段横断钉合术急诊治疗曲张食管静脉破裂出血10例

    目的 探讨急诊行门奇断流联合食管下段横断钉合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0年2月至2006年2月,对10例门静脉高压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EVB)急诊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及食管下段横断钉合术(EST).结果 1例Child C级肝功能者术后10 d死于肝肾综合征,5例术后出现少量腹水,经补充血蛋白、利尿剂后消失.术后未发生吻合口并发症和腹腔感染,10~15 d顺利出院,9例均在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复查,胃镜示曲张静脉消失,肝功能有所改善 ,未发生再出血.结论 EST是治疗EVB的一种有效的术式.

    作者:王志军;翟国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我院护理记录存在的缺陷分析及对策

    护理记录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护士按照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过程中的客观、真实、及时、全面、准确、动态的记录,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活动的原始文字记载[1].

    作者:陈立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体会

    浅静脉留置针的出现,极大的改善了原有的普通静脉输液的弊端,方便了医护人员,同时也避免患者的诸多不便.浅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一种上世纪60年代在欧美国家普及应用的先进新型输液器材.

    作者:熊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IPS-Empress 2全瓷冠桥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IPS-Empress 2全瓷冠桥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美国公共健康协会的修正标准对45颗全瓷冠桥进行观察评价.结果 45颗全瓷冠桥修复体经6、12个月追踪观察,修复体折裂1例,颜色不协调1例,成功率为95.56%.结论 IPS-Empress 2全瓷冠桥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近期效果满意,是一种较好的全瓷修复材料.

    作者:张建成;赵献银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三踝骨折49例手术治疗体会

    三踝骨折是踝部骨折中较严重、较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其预后对患者的生活、工作能力影响较大.其治疗方法的选择越来越受到关注[1].我院从2000年2月至2006年2月收治58例三踝骨折,给予手术治疗,49例得以随访.现分析如下.

    作者:宋仁革;王德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拉力螺钉及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

    目的 探讨拉力螺钉及张力带钢丝治疗移位的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常规膝前弧形切口入路,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及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25~62岁,平均36.5岁.术后第1天开始膝关节被动锻炼.18例平均随访26个月.结果 18例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6±2.5)个月,没有发生内固定失败及术后感染.结论 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及张力带钢丝内固定适合于髌骨横形、纵形骨折,复位良好,固定可靠,能促进早期功能锻炼,康复快,并发症少,但不适合严重的髌骨粉碎性骨折.

    作者:时志松;张志韧;王大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21例临床治疗体会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是一种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在1.8%~8.9%[1],病死率为3.8%~30%[2].我科自2000年6月至2006年6月进行颅脑手术682例,发生颅内感染21例,死亡1例,现结合对21例感染患者的治疗体会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治疗方法.

    作者:孙二平;岳凯涛;王彦伟;李昕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手术中如何严防差错事故保证病人安全

    在手术室,病人无论在何种麻醉下,都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保护自己的能力,所以在麻醉、手术或抢救过程中,保证病人安全极为重要.1 防止错接病人及弄错手术部位:接收病人时须认真核对病室、病历号、病人姓名、手术间号,摆体位时与手术医生核对部位.

    作者:石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河南外科学杂志

河南外科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