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志松;张志韧;王大鹏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是一种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在1.8%~8.9%[1],病死率为3.8%~30%[2].我科自2000年6月至2006年6月进行颅脑手术682例,发生颅内感染21例,死亡1例,现结合对21例感染患者的治疗体会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治疗方法.
作者:孙二平;岳凯涛;王彦伟;李昕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近年,随着对腹股沟区解剖、生理功能、疝发生机制认识的不断更新与完善,腹股沟疝修补术强调尽可能保存解剖功能,使其保留接近正常的腹股沟防御机制,旧的修补术式逐渐被无张力疝修补术所替代.
作者:李学民;顾书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的佳治疗方法.方法 全组30例进行手术治疗,包括空肠袢的浆膜修复胆管缺损、胆管端端吻合术、肝管空肠Roux-Y型吻合术等.术后进行随访.结果 术中发现胆管损伤 10例,即行修复或重建,术后优良率80.0%;术后发现胆管损伤20例,术后长期优良率75.0% .结论 术中发现的胆管损伤应即刻手术,早期发现胆管损伤以分期手术为主.重视保留胆道生理通道术式,提高对T型管引流和作用的认识.胆管重建时,高位肝管空肠Roux-Y型端侧吻合术是值得选择的术式.预防损伤更为重要.
作者:唐仲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瘢痕子宫妊娠也随之增多,剖宫产后阴道分娩虽已被证实安全、可行 ,但瘢痕子宫破裂尤其妊娠晚期的隐性子宫破裂因不易被发现,仍是威胁母婴安全的严重并发症.
作者:陈忠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 .方法 选取我院ICU病房住院时间>48 h的连续患者为研究对象,每日常规体格检查,并检查血常规、胸部X线等,同时抽取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是53.74%;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是 73.42%,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65.53%,革兰氏阳性菌占26.72%;四种常见的致细菌占65.53% ,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四种常见病原菌除肺炎克雷伯菌外对临床常用抗菌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
作者:刘耀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RP)治疗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价值,观察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60例临床资料,平均年龄78岁,有全身并发症和泌尿科并发症2例以上、前列腺测重>50 g的患者,经个体化围术期准备后行TUVRP.结果 全部病例均顺利承受手术,随访3~6个月,平均TPSS从30分降至7分,大尿流率(Qmax )从8 ml/s 上升至21 ml/s,剩余尿量从150 ml下降至45 ml.结论 TUV RP是彻底治疗高危重度BPH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永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CP)监护的作用.方法 选择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监护组患者入院或开颅手术后行ICP监护;对照组患者根据常规神经外科治疗,未行ICP监护.结果 监护组脱水剂应用时间和剂量均低于对照组.监护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连续性ICP监护,可及时发现颅内继发性病变,有利于指导和及时调整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改善预后.
作者:王小刘;李素玉;唐毅彬;赵晓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根据手术室护理教学的特殊性,本文通过正确认识护理教学、授课、临床带教和不同时期与学生沟通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强调了带教教员应转变护理观念,具有为手术病人提供高质量护理所必需的知识、经验、信心和技能.传授准确而科学的护理知识,帮助学生从丰富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专业护理知识和实践技能.
作者:宋会娟;姚秋敏;李丽红;王淑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 资料与方法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6年7月以来收治10例颈部巨大肿块患者,现将其麻醉处理报道如下:
作者:杨云;邓西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Pilon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001年2月至2006年4 月接受手术治疗的46例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Ruedi-Allgower骨折类型和软组织损伤程度将46例分成两组,A组17例,为Ⅰ型及Ⅱ型软组织损伤较轻者,采用切开复位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治疗;B组29例为Ⅱ型及Ⅲ型软组织损伤严重者,行两阶段分步治疗.结果 4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60个月,平均30个月.46例均骨性愈合.A组Ⅰ型、Ⅱ型优良率分别为85.7%、80%,B组Ⅱ型、Ⅲ型优良率分别为78.6%、60%.结论 根据骨折情况及软组织损伤程度选择适宜的治疗及手术时机是Pilon骨折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李跃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改良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使用神经刺激器,刺激频率为1Hz,电流强度为0.25~0.3 mA,所用局麻药为1%的利-布合剂30~40 ml,其中含吗啡2 mg,咪唑安定3 mg,地塞米松5 mg,氟哌利多2.5 mg.观察镇痛效果及其副作用.结果 镇痛优良率100%,副作用复发率低.结论 改良神经刺激器肌间沟臂丛阻滞确实为上肢手术的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杜明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是指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折,大多涉及桡腕关节或下尺桡关节面.治疗时无论是单纯钢板固定或单纯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结果均难令人满意.
作者:王述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健康教育是整体化护理的重要内容,是护士在自己岗位上对病人从生理、心理、文化、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种教育,恰到好处的健康教育是直接、简捷、效果好的办法,对促进病人心身康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魏金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以大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前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现就影响术后疗效的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王建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护理记录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护士按照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过程中的客观、真实、及时、全面、准确、动态的记录,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活动的原始文字记载[1].
作者:陈立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鼻内镜手术是微创手术在鼻科学的应用,2003年至2006年,我院对367例鼻息肉、鼻窦炎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90%以上的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原有症状消失,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宝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六种手术方法的比较.方法 自1990年至2005年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158例,分别采用六种内固定器材手术治疗并比较疗效.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5年,并发症少的是采用重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结论 股骨重建交锁髓内钉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并发症少.
作者:张银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阴茎硬结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对我院从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2例阴茎硬结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行体检及B超检查明确诊断 ,并行阴茎斑块切除+白膜折叠术,术后辅以口服维生素E胶囊,随诊1~5年,未发现复发.结论 斑块切除+白膜折叠术是阴茎硬结症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术后口服维生素E胶囊可预防其复发.
作者:张军民;刘中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46例利用电视胸腔镜治愈胸部疾患病例的过程和结果,总结电视胸腔镜手术前后的护理重点和注意事项.结果 全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无并发症 .结论 采取适当的临床护理是保障胸腔镜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付宁;张玉玲;朱建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英诺弗、安定和丙泊酚、力月西、芬太尼,两组复合配方在全身麻醉诱导中的比较及体会.方法 本组180例,丙泊酚、英诺弗、安定为A组90例,丙泊酚、力月西、芬太尼为B组90例,两组年龄、病情、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用药后,A组意识消失时间为(39.2±6.6)s,B组为(35.5±2.8)s.A组明显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P<0.05).诱导后2 min,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下降正常水平以下及插管后5~ 10 min回升超过术前水平的异常病例,A组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丙泊酚用量2 mg/kg,B组用量为1~1.5 mg/kg,B组明显低于A组,生命体征各参数的改变B组低于A组.结论 实践证明,B组配方优于A组,用于全身麻醉诱导更具合理性.
作者:刘相军;刘学斌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