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丙泊酚、力月西、芬太尼复合全麻诱导的体会

刘相军;刘学斌

关键词:丙泊酚, 力月西, 芬太尼, 全身麻醉诱导
摘要:目的 探讨丙泊酚、英诺弗、安定和丙泊酚、力月西、芬太尼,两组复合配方在全身麻醉诱导中的比较及体会.方法 本组180例,丙泊酚、英诺弗、安定为A组90例,丙泊酚、力月西、芬太尼为B组90例,两组年龄、病情、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用药后,A组意识消失时间为(39.2±6.6)s,B组为(35.5±2.8)s.A组明显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P<0.05).诱导后2 min,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下降正常水平以下及插管后5~ 10 min回升超过术前水平的异常病例,A组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丙泊酚用量2 mg/kg,B组用量为1~1.5 mg/kg,B组明显低于A组,生命体征各参数的改变B组低于A组.结论 实践证明,B组配方优于A组,用于全身麻醉诱导更具合理性.
河南外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2种脐型不同清洁方法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切口渗血渗液的影响

    目的 探讨改变传统备皮清洁剂,不同脐型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方法 将病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于手术前一天分别用消毒棉签蘸取不同的清洁剂对不同类型脐孔进行皮肤清洁准备.结果 松节油清洁深型脐孔易引起切口不良反应.结论 该方法对减少腹腔镜手术患者脐部不良反应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戚艳丽;李军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 评价7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AO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54例7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进行AO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其中AO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2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34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8年,分别比较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和Harris评分.结果 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后优良率76.5%显著高于内固定术组65.0%(P<0.05),术后并发症少、关节功能好.内固定组麻醉时间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均P<0.05).结论 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术式选择应结合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全身状况等综合考虑,70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优先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作者:许连勇;杨颖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丙泊酚、力月西、芬太尼复合全麻诱导的体会

    目的 探讨丙泊酚、英诺弗、安定和丙泊酚、力月西、芬太尼,两组复合配方在全身麻醉诱导中的比较及体会.方法 本组180例,丙泊酚、英诺弗、安定为A组90例,丙泊酚、力月西、芬太尼为B组90例,两组年龄、病情、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用药后,A组意识消失时间为(39.2±6.6)s,B组为(35.5±2.8)s.A组明显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P<0.05).诱导后2 min,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下降正常水平以下及插管后5~ 10 min回升超过术前水平的异常病例,A组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丙泊酚用量2 mg/kg,B组用量为1~1.5 mg/kg,B组明显低于A组,生命体征各参数的改变B组低于A组.结论 实践证明,B组配方优于A组,用于全身麻醉诱导更具合理性.

    作者:刘相军;刘学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子宫肌瘤围术期的护理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至12月份96例子宫肌瘤手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96例病人术后均治愈出院,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子宫肌瘤手术病人不仅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精心的术后护理,同时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术后如期康复.

    作者:董凤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糖尿病患者并发深Ⅱ度烧伤的治疗

    目的 探讨解决糖尿病患者并发烧伤后创面难以愈合的问题.方法 我们对糖尿病并发深Ⅱ度烧伤局部早期清除坏死组织、改善微循环创面应用湿润烧伤膏与对照组磺胺嘧啶锌对照研究,全身治疗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系统治疗.观察第8、12、16、20天创面愈合率及各组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应用烧伤膏组比磺胺嘧啶锌组创面愈合时间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第12、16、20天两组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糖尿病并发深Ⅱ度烧伤的治疗关键在于控制血糖,改善局部微循环,早期清除创面坏死组织,为创面生长创造一个生理性的修复环境.

    作者:杨洪;郭蕾;李志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贲门癌胸内淋巴结清除的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贲门癌患者胸内淋巴结转移率.方法 总结1999年至2006年5月期间51例贲门癌手术术中常规清除胸内淋巴结癌转移率.结果 胸内淋巴结癌转移率为29.4%(15/51),转移度为19%(51/268).结论 贲门癌患者清除胸内淋巴结也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宋清荣;周福有;王卫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手术室临床护理教学方法探讨

    根据手术室护理教学的特殊性,本文通过正确认识护理教学、授课、临床带教和不同时期与学生沟通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强调了带教教员应转变护理观念,具有为手术病人提供高质量护理所必需的知识、经验、信心和技能.传授准确而科学的护理知识,帮助学生从丰富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专业护理知识和实践技能.

    作者:宋会娟;姚秋敏;李丽红;王淑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钢丝环扎联合镍钛聚髌器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30例

    目的 探讨采用钢丝环扎联合镍钛聚髌器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8月至2005年7月,对30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钢丝环扎联合镍钛聚髌器治疗.结果 3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均达骨性愈合,6~13个月后去除内固定物.膝关节功能按胥少汀评分法优23例,良7例.结论 钢丝环扎联合镍钛聚髌器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可解剖复位,固定牢固,术后可以早期行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陈鹏涛;蒋百川;王强;王静成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双吻合器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应用35例

    目的 探讨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6年9月应用双吻合器技术行低位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吻合口漏2例,吻合口狭窄2例 ,无手术死亡,均吻合满意,两切缘病理无癌残留.结论 双吻合器技术的应用可顺利实现手法难以完成的低位吻合,提高了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根治率和保肛成功率.

    作者:刘兵;王伟涛;崔文娟;金国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的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3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不同术式的治疗结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3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均手术成功 ,其中37例治愈,1例死于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出现胰瘘2例,胆瘘1例,术后出血2例,肺部感染2例.术后阻塞性黄疸患者胆红素明显下降,消化道功能恢复平均10 d左右.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三种胰肠吻合没有一种是完美的,但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是安全的.

    作者:范志明;任红亮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弥漫性脑损伤患者血钠、血钾、血浆皮质醇、醛固酮水平变化及意义

    目的 评价弥漫性脑损伤血清钠、血清钾、血清皮质醇与醛固酮水平的变化,及其对伤情判断与预后的作用.方法 选择弥漫性脑损伤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20例,治疗组据GCS评分又分GCS 3~5分与GCS 6~8分两个亚组,据患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两个亚组,测定各组不同时期血钠、血钾、血浆皮质醇、醛固酮浓度.结果 GCS 3~5分与GCS 6~8分组血浆皮质醇、醛固醇的浓度入院后第1天均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GCS 3~5分组血浆皮质醇、醛固酮的浓度高于与GCS 6~8分组(P<0.05).死亡组和存活组第1天血浆皮质醇、醛固酮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入院第7天死亡组血浆皮质醇、血钾、血钠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 弥漫性脑损伤患者血浆皮质醇、醛固酮水平与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经治疗后出现血钠、血钾的升高提示预后不良.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张士中;胡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几种小儿镇静用药方案的对比观察

    目的 比较小儿镇静与镇痛操作中几种用药方案的效果及作用时间.方法 100例需实施镇静与镇痛诊疗的小儿,年龄6个月~10岁,ASA Ⅰ或Ⅱ级,根据需要镇静或镇痛的不同要求分为四组,观察不同药物的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实施效果情况.结果 不同的诊疗要求选择不同用药,起效时间不同,产生的镇静与镇痛效果也不同.结论 应根据小儿在治疗中的需要选择用药方案,以减少患儿及家长在治疗中的焦虑.

    作者:邱红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儿童骨嗜酸性肉芽肿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特征.方法 1995年至2005年共收治4例患者,男1例,女3例,平均年龄5岁,部位:股骨颈1例,髂骨1例,胫骨上段2例,均为单发.结果 3例行病灶刮除植骨,1例行病灶刮除植骨内固定术.经病理检查为骨嗜酸性肉芽肿.均在术后3个月愈合,功能完全恢复.结论 本病为郎格罕氏细胞增多症,病灶刮除植骨加内固定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董学亮;李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24例分析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尿道狭窄的原因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59例TURP术后24例出现尿道狭窄的病因和治疗资料.结果 14例经尿道扩张和7例经尿道内切开治愈,术后排尿满意,疗效满意.结论 尿路感染、操作损伤、术后留置尿管过粗、置管时间过长、腺体残留均是尿道狭窄的常见原因.尿道内切开及尿道扩张是治疗尿道狭窄的首选方法.

    作者:齐德军;靳建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持续腰部引流治疗脑脊液漏

    目的 探讨持续腰部引流治疗脑脊液漏的原理、方法和疗效.方法 30例脑脊液漏患者,入院后均经过保守治疗7 d,脑脊液漏不能自愈 ,随后行腰椎穿刺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 持续引流治愈23例,7例引流无效.无效患者均行修补手术治疗.结论 腰部持续引流治疗脑脊液漏具有疗效好、创伤小、简单、安全等诸多优点,且容易被患者接受.

    作者:程振国;孙来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无脱垂子宫阴式切除78例观察

    阴式手术因其微创、经济、不影响美观而受到广大医师和患者的青睐[1].我院致力于阴式子宫切除手术10余年,近年来用改良式阴式子宫切除治疗无脱垂子宫病变收到以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兰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患者的护理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是一项新的神经显微外科技术.其原理是:选择情形切断脊神后根部分纤维,阻断引起痉挛的r-环路,从而解除肢体痉挛.我科自2004年7月至2006年10月采取此法治疗6例病人,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春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硬膜外麻醉腹部手术发生寒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腹部手术发生寒战的原因.方法 对594例硬膜外麻醉下腹部手术患者发生寒战的原因进行描述性研究,给予评估分析,然后分类总结.结果 通过对寒战患者对症护理,起到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硬膜外麻醉腹部手术患者极易发生寒战,手术室护士,应体现以人为本理念,提供高水平的护理质量.

    作者:喻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工髋关节假体来替换有病变的髋关节,以达到纠正畸形、恢复功能、解除患者痛苦的目的.其临床应用广泛,接受髋关节置换术者多为老年人或长期受疾病所困而体质较弱者,如护理不当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如:压疮、肺炎、肺不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泌尿系感染、假体脱位等.我科自2005年3月至2006年11月对38例患者施行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较完整成功的护理计划,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爱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重型颅脑损伤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 .方法 选取我院ICU病房住院时间>48 h的连续患者为研究对象,每日常规体格检查,并检查血常规、胸部X线等,同时抽取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是53.74%;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是 73.42%,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65.53%,革兰氏阳性菌占26.72%;四种常见的致细菌占65.53% ,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四种常见病原菌除肺炎克雷伯菌外对临床常用抗菌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

    作者:刘耀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河南外科学杂志

河南外科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