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英
目的 探讨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及疗效.方法 2003年8月至2006年11月共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患者19例,取肩关节背侧手术入路(Judet 切口),重建钢板进行固定.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复位满意,随访14例,随访时间6个月~3年2个月,平均1年2个月.评定肩关节功能根据Neer标准:优11例(79%),不满意3例(21%),无失败病例.结论 对不稳定肩胛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能大限度的恢复肩关节功能,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房体刚;白云飞;韩亚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我院自2001年5月15日至2006年8月共开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1]100例,无任何并发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增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无切口、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老年人乐于接受.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肺部疾病等.
作者:张成敏;吴学英;李元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患者出现血红蛋白尿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探讨减少或避免其发生的灌注技术和方法.方法 选取2002 年10月~2006年6月331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中出现肉眼血红蛋白尿的患者作为血红蛋白尿组(n=72),其余未出现血红蛋白尿者为对照组(n=259),比较两组病程、体外循环时间、转流中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分析其与血红蛋白尿出现的关系.结果 331例研究对象中:72例术中出现肉眼血红蛋白尿.结论 体外循环时间长,转流中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较高的患者易于出现血红蛋白尿.
作者:范书润;詹明;李瑞枝;杨再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髓内扩张自锁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以来采用髓内扩张自锁钉治疗股骨干骨折96例 .结果 96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8个月,按Klemm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95.8%.结论 髓内扩张自锁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理想办法.
作者:谢宗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工髋关节假体来替换有病变的髋关节,以达到纠正畸形、恢复功能、解除患者痛苦的目的.其临床应用广泛,接受髋关节置换术者多为老年人或长期受疾病所困而体质较弱者,如护理不当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如:压疮、肺炎、肺不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泌尿系感染、假体脱位等.我科自2005年3月至2006年11月对38例患者施行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较完整成功的护理计划,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爱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六种手术方法的比较.方法 自1990年至2005年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158例,分别采用六种内固定器材手术治疗并比较疗效.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5年,并发症少的是采用重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结论 股骨重建交锁髓内钉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并发症少.
作者:张银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分析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6年4月收治的64例60岁以上,经手术证实的腹股沟斜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方法及时间、切口疼痛、并发症及复发率进行观察.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35 min(25~100 min,包括双侧疝手术用时),术后6 h下床活动,术后3 d 恢复活动.术后13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40个月(中位时间跨度28个月),在术后2个月内二次手术至随访未再复发.结论 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较传统疝修补术更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和疝的病理生理的手术方法.手术操作简便,损伤轻,术后恢复快.
作者:高付顺;程丽芳;高喜格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理疗是一种刺激疗法,是利用物理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各种反应以调节生理功能影响病理过程和克制病因,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大多数理疗因为都有消炎、镇痛、止痛或兴奋活跃神经系统及组织器官司功能的作用而缓解症状.
作者:姚秋敏;宋会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报告了96例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术前护理重点:首先要正确评估病情及手术耐受力,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进行术前心肺功能训练及体位锻炼,加强患者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及术后伤口愈合力,做好术前常规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手术切口情况,保证功能体位,心肺功能有效训练,下肢功能康复训练.结果 9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本组未发生皮肤压疮、肺部感染、栓塞性静脉炎、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10年,髋关节活动功能良好.结论 合理而周密的围术期护理是保证患者获得良好治疗顺利康复的重要医疗环节.
作者:郜继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儿童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特征.方法 1995年至2005年共收治4例患者,男1例,女3例,平均年龄5岁,部位:股骨颈1例,髂骨1例,胫骨上段2例,均为单发.结果 3例行病灶刮除植骨,1例行病灶刮除植骨内固定术.经病理检查为骨嗜酸性肉芽肿.均在术后3个月愈合,功能完全恢复.结论 本病为郎格罕氏细胞增多症,病灶刮除植骨加内固定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董学亮;李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开胸手术后围术期呼吸道管理与术后康复的关系 .方法 针对高龄患者开胸术后呼吸功能减退、咳嗽排痰无力等特点 ,对108例高龄开胸病人围术期加强呼吸道管理:术前加强呼吸功能训练、术前戒烟及术后采取正确的体位,湿化呼吸道,有效咳嗽、咳痰,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措施.结果 除2例病人术后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3~12 d外,其余病人全部顺利康复,全组病人无死亡.结论 加强高龄病人围术期的呼吸道管理,可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保障病人顺利康复.
作者:史美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贲门癌患者胸内淋巴结转移率.方法 总结1999年至2006年5月期间51例贲门癌手术术中常规清除胸内淋巴结癌转移率.结果 胸内淋巴结癌转移率为29.4%(15/51),转移度为19%(51/268).结论 贲门癌患者清除胸内淋巴结也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宋清荣;周福有;王卫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静脉术后镇痛远不如硬膜外普遍,对于一些全麻病人,大多数病人对术野疼痛难以忍受.我们采用不同的镇痛药物进行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对其各自的特点进行比较,以期达到佳镇痛效果.
作者:汤瑞昌;魏小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2004年7月至2006年2月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12例,其中手术中行腹腔引流47例(42%) .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7例,男11例,女36例,年龄35~63岁.术前诊断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41例,急性胆囊炎1例,胆囊息肉样病变5例.
作者:张玉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诊行门奇断流联合食管下段横断钉合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0年2月至2006年2月,对10例门静脉高压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EVB)急诊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及食管下段横断钉合术(EST).结果 1例Child C级肝功能者术后10 d死于肝肾综合征,5例术后出现少量腹水,经补充血蛋白、利尿剂后消失.术后未发生吻合口并发症和腹腔感染,10~15 d顺利出院,9例均在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复查,胃镜示曲张静脉消失,肝功能有所改善 ,未发生再出血.结论 EST是治疗EVB的一种有效的术式.
作者:王志军;翟国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提高肾损伤的诊治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71例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血尿147例(86.0%);B超检查132例,其中103例(78%)有异常表现;CT检查130例,阳性表现107例(82.3%);静脉肾盂造影(IVU)检查65例,其中肾穿透伤7例(占10.8%),肾钝挫伤2例(占3%).本组患者手术治疗46例(26.9%),非手术治疗125例(73.1%).死亡12例(7%),治愈159例 (93%),93例(54.4%)随诊1~3年,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正常.结论 尿液检查和B超检查快速安全,无损伤;对于有血尿的肾穿透伤患者,或虽无血尿,但高度怀疑肾损伤的患者,如生命体征平稳,IVU检查是必需的;CT检查明确率高,可同时了解其他脏器受损程度.如果损伤严重,尤其是合并腹腔内脏器受损者,宜适时探查肾脏,做出相应的外科处理.
作者:苗晋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的心脏直视术后呼吸道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对77例心脏直视术后老年患者,合理调整呼吸机参数,加强气管插管期间的呼吸道管理,做好心理护理,重视拔管后的观察和护理 .结果 77例患者中一例因呼吸功能不全行二次插管,延长机械通气时间60 h,余均顺利恢复.结论 注重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李凤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癌症放疗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以便针对性实施治疗.方法 选择住院7~14 d的167例病人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方式进行调查 .结果 需法语依次为感情交流98%,检查用药97.6%,保健知识94.7 %.结论 癌症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针对病人需求,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病人更好的配合治疗,达到放疗目的.
作者:贾桂荣;周文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12例十二指肠损伤病例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治愈11例,死亡1例.结论 由于十二指肠独特的解剖位置,损伤后症状、体征都不典型,难以诊断,当合并腹腔内脏器损伤时,常掩盖十二指肠损伤征象,诊断更困难;当遇有:①右上腹严重创伤,伴腹膜刺激征;②右上腹有明显的固定压痛和肌紧张,右侧腰大肌内缘压痛者;③诊断性腹穿或灌洗,抽出黄色胆汁样液;④B超、腹部X线、CT或MRI检查发现膈下游离气体,腰大肌阴影模糊,右肾旁间隙积气或积液;⑤血清淀粉酶升高,白细胞升高,应高度怀疑十二指肠损伤.此外,对穿透性损伤和非穿透性损伤应提高认识,以利及时诊断.治疗上以手术治疗为主.
作者:高国宝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