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葵好;李文杰;张力;缪映香
目的:观察肝局灶性病变在超声造影的时相及回声变化规律,并与增强CT/MRI对照,探讨其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新型造影剂Sono Vne对62例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对比研究.结果:20例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6例,肝血管瘤28例,3例为肝内局灶性结节增生,2例为肝硬化结节,3例为局灶性肝内脂肪缺失.通过造影还可明确:(1)肿瘤内坏死区;(2)在延迟期发现了肝内小转移灶;(4)门静脉内栓子的鉴别诊断.结论:新型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可极大地提高超声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姜伟;王海燕;刘颖;郭志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保留股骨颈型人工全髋关节假体(C,F,P)是由意大利Pipino于1983年设计[1,2],经过20多年临床应用获得良好效果[3,4].
作者:蔡文理;吴鲤霞;黄燕凤;尤瑞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随着科学的发展,对学习医学科学知识的要求更高,更深入,更全面.但在解剖教学中许多内脏管道实质的立体内部结构见不到,只用平面图解或理论讲解,而且没有新鲜内脏标本,医学生学习起来困难,费时间,容易误解.
作者:陈胜利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高发病率、死亡率、致残性极高的脑血管疾病,笔者2003年对部分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头颅亚低温配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娟;韦日松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近3年本科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成人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4例,回顾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结果:4例行手术治疗,完整切除肿瘤.病理结果均为囊性淋巴管瘤.结论:超声和CT对成人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手术切除是唯一治疗方法.
作者:唐金林;吴军;方德根;丁银满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和比较不同剂量芬太尼和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骨科下肢手术的效果.方法:60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ASAⅠ级或Ⅱ级,年龄22~60岁.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Ⅰ组:为0.75%左旋布比卡因10ml+生理盐水2ml(对照);Ⅱ组:为0.75%左旋布比卡因10ml+芬太尼50μg+生理盐水至12ml;Ⅲ组:为0.75%左旋布比卡因10ml+芬太尼75μg+生理盐水至12ml(观察).结果:芬太尼两组分别能够增强硬膜外左旋布比卡因的镇痛效果,同时明显改善患者术中不适反应.50μg和75μg芬太尼组镇痛效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50μg芬太尼可明显增强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效果,改善术中患者不适和提高麻醉质量,75μg芬太尼未见明显优势.
作者:姚敏;张兆平;顾美蓉;孙国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是指在一次手术同时实施官腔镜及腹腔镜两种术式,以完成对疾病的诊治,与单一内镜诊治相比.联合手术实现了两种微创术式的优势互补,解决了以往单纯宫腔镜或腹腔镜治疗不能同时诊治的宫腔内与腹腔内病变.
作者:盖炼炼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糖尿病(DM)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介入术后应用西洛他唑(Cilostazol CS)的疗效.方法:DM合并下肢ASO患者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联用)及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CS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后患者的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发生率、血管踝臂指数(ABI,足背动脉的收缩压与肱动脉的收缩压之比)、截肢率.结果:CS明显降低DM合并下肢ASO患者介入术后半年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发生率和截肢率,提高ABI.结论:CS在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血管再堵塞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卢冬喜;张建东;于常英;吴颖;朱海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僵人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2例病例.结果:本组病例年龄43~51岁,急性或慢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四肢肌肉僵硬伴痉挛,肌电图示肌肉呈持续运动单位电位,应用安定后消失.结论:诊断僵人综合征需结合临床表现及特征性的肌电图改变.用安定类药物治疗有效.
作者:李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多年来,人们已熟知了长QT间期综合征易发生心律失常和猝死.1993年Algra等[1]分析了6 693份动态心电图,发现QT间期的缩短也增加猝死危险.
作者:刘庆利;于慧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我院经过积极抢救和护理,成功将1例异烟肼中毒者转危为安.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孝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40mg加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连用14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连用14d.14d后判定两组的临床疗效和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3.5%和91.2%,优于对照组的50.0%和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以观察组下降明显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承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傣族婴儿维生索B1缺乏症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对50例傣族婴儿维生素B1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傣族婴儿维生素B1缺乏症多见于6月内的农村小婴儿,均出现消化、神经或心血管系统症状,应用维生素B1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结论:傣族婴儿维生素B1缺乏症多见于以精白米为主食的母乳或以自制米糊喂养的婴儿,对可疑患者可给予实验性治疗,重在预防.
作者:匡竹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24岁,因咽痛、发热2d,抽搐1次入院.患者入院前2d开始出现咽痛、发热,无头痛、呕吐及神志障碍,次日在个体诊所就诊,测体温38.5℃,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予青霉素GNa 640万U+NS 30ml静脉推注,约0.5h后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四肢抽搐,持续约1min后抽搐停止,神志恢复清醒,急诊入院.
作者:赵必座;闫欣欣;曾国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顺应医院管理现代化的要求.方法:投入使用以病案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由单机首页管理向以全病案网络为主体的电脑管理模式转化.结果:避免了手工管理带来的漏洞,同时实现病案资料信息共享,减少了诸多重复性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该软件达到了病案管理和统计的规范化、标准化、自动化的目的,弥补了病案单机管理的不足.
作者:陈宏尤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的医学基础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判断、分析综合能力,提高了病理生理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崔芳芹;陈前芬;张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随着介入医学的不断发展心脏介入治疗也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目前世界上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比较先进的技术,经皮穿刺桡动脉具有并发症少,无需卧床制动,大大缩短住院日,节省住院费用等优点,已被病人广泛接受[1].
作者:丘瑞;高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入白介素-10(hIL-10)转基因对大鼠同种异体移植血管IL-2、TNF-a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Wistar大鼠为供体,SD为受体,采用颈动脉显微外科原位吻合技术,将经直接浸泡法转染腺病毒介导hIL-10的离体供血管植入受体血管.随机分为3组:Ⅰ组(空白对照组,n=9),Ⅱ组(空载体组,n=10),Ⅲ组(基因转染组,n=10).移植后5d,观察移植物病理组织学变化及免疫排斥级别;RT-PCR、ELISA、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移植血管hIL-10基因产物;免疫组化染色检测IL-2、TNF-a.结果:基因转染组移植血管有效地表达特异性hIL-10基因产物.与对照组比较,急性排斥级别降低(P<0.01);IL-2、TNF-a的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结论:腺病毒介导入白介素-10转基因能有效地下调IL-2、TNF-a表达,诱导移植血管局部免疫抑制状态,抑制同种异体移植血管的急性排斥反应.
作者:刘海波;吴伟平;杨顺章;陈宏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又称咳嗽性哮喘,是指慢性刺激性干咳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哮喘.本文就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王文元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将68例儿童哮喘患儿随机分2组,治疗组38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特布他林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氨茶碱静滴,观察2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5%,两组疗效比较,P<0.05,存在显著差异.临床症状、体征平均消失天数及给药天数比较,P<0.01,亦有显著差异.结论: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满意,可以取代静脉给药法.
作者:李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