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蕾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原发性高血压并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原发性高血压3级患者(危险分层均达到高危和极高危组),根据有无合并脑梗死分为脑梗组,无脑梗组,健康体检者30例作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血清C反应蛋白、血脂、FBG 等指标.结果:脑梗组血清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无脑梗组(P<0.01),无脑梗组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患者中明显高于对照组,炎性反应可能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相关.
作者:施建锋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本地区小儿麻痹后遗症病人的医疗需求、手术类别及外科治疗的有关问题,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我院1991年10月-2002年5月之间手术治疗的小儿麻痹后遗症1 565例,实施手术2 265次.从患者手术部位、患肢瘫痪情况、术前步态及手术类别等进行归类.结果:下肢髋部手术占总手术的16.30%,膝部占29.31%,踝部占54.09%,上肢占0.3%.结论:对遗留的小儿麻痹后遗症进行系统的现代矫形外科治疗,是骨科界的一项艰巨工作.
作者:付伟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笔者于2007年10月-2008年10月应用肤疾洗剂(江西杏林白马药业有限公司)外洗合并复方间苯二酚乳膏(唐山红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涂搽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120例,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政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2例NS患者的甲状腺素水平,与20例正常对照组的甲状腺素水平比较.结果:观察组甲状腺功能中TT3、TT4、FT3、FT4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以TT3及FT3为明显,且随患者病情恢复而改善.结论:测定血清甲状腺功能可作为NS的临床疗效动态观察指标之一.
作者:张乐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右上腹间歇性疼痛3年入院.查体:T36.8℃,P88次/min,BP15/10.7kPa.肥胖体型.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及剑突下有压痛,无胆囊肿大.B超示胆囊内有大小2.3cm×1.9cm结石,胆总管正常,脾不大.化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5.5×109/L,嗜中性粒细胞56%,淋巴细胞44%,肝功能各项正常,尿常规及血生化均正常.胸腹透视未见异常,入院诊断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择期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呈浅蓝色,囊壁上见数个紫黑色静脉曲张点,门静脉周围布满蚯蚓状曲张的血管,肝脏色泽灰暗,无结节,质硬Ⅱ°,脾略肿大.
作者:马青如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尿石症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结石.临床表现多为腰及腹部绞痛并向下放射,可有血尿及尿路刺激症状,常伴恶心与呕吐等表现.笔者自2006年3月-2008年9月期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380例,体会如下.
作者:王振华;于万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鞘内应用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初产妇150例,随机分为5组:S2组、S3组、S4组、S5组、S6组.各组镇痛方法均采用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硬膜外留管产妇自控镇痛.鞘内镇痛药物为舒芬太尼,各组剂量分别为2.0μg、 3.0μg、4.0μg、5.0μg、6.0μg;各组硬膜外维持用药相同.观察记录鞘内给药后5、10、15、30、60、90min时的VAS评分;维持时间、运动阻滞、各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1min和5min Apgar评分及全程分娩镇痛的满意度;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S2组、S3组在各时间点镇痛效果均比S6组差, 90min时S4组的镇痛效果明显差于S6组.维持时间和满意度比较,S2组、S3组的维持时间明显短于S5组、S6组(P<0.05),满意度差,而S5组、S6组比较基本相似(P>0.05).各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瘙痒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纯舒芬太尼鞘内4.0~6.0μg均可提供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效果,但综合评估国人鞘内舒芬太尼分娩镇痛剂量以5.0μg更佳.
作者:邹家平;曹少珍;温冬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糖耐量减低(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作为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前期,阐明其机制,有助于揭示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针对其发生机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以阻止其向2型糖尿病发展,对预防糖尿病发病意义重大.现就目前发生机制、流行病学特点及对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预报价值等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尚晓静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对比研究舒利迭治疗稳定期严重程度Ⅲ~Ⅳ级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对140例确诊为COPD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吸入舒利迭,对照组口服长效氨茶硷疗程1年,测定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诱导痰细胞计数分类,评价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舒利迭组较对照组肺功能改善显著.结论:长期吸入舒利迭能改善COPD肺功能,抑制非特异性炎症.
作者:孙文龙;王学忠;李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部分病例以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症状的病例,从而提高神经内科医师的首诊确诊水平.方法:对3例AD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症状的主动脉夹层首次就诊于神经内科,临床表现为偏瘫、精神症状(躁动、谵妄)、截瘫.结论:对疑及AD者应尽早行B超、CT或磁共振检查,以便及时明确诊断,化验检查有助于了解病情严重程度、累及脏器情况及观察治疗疗效.
作者:马承东;曹维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总结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的诊疗护理措施,提高专科护理水平.方法:及早诊断,在手术治疗的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呼吸道、消化道及各种管道的护理.结果:4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早期确诊,精心的专业化护理在治疗自发性食管破裂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崔安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奥林巴斯Au640是一款智能、性能良好、使用方便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日常工作中,笔者发现:在双试剂测试项目中总是R1液尚多而R2液却已用完,随着检验次数的累积,这种效应越加明显,使检验人员很困惑,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经仔细分析原因后,笔者采取了以下解决办法,收到良好的成效,愿与同行交流.
作者:康晓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治疗偏头痛要坚持药物治疗与积极预防相结合的原则,用麦角胺制类药物要慎重,预防偏头痛要注意环境诱因,特别要注意寒冷等因素对头部的刺激.偏头痛是阵发性的一侧头痛,由头部血管舒缩障碍所引起.临床观察偏头痛的症状,分析、探索和研究偏头痛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积极治疗偏头痛病,解除患者痛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商书霞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临床护理技术规范的应用,促使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化、程序化.方法:2008年度我院护士采用PDCA循环模式学习临床护理技术规范.结果:PDCA循环模式培训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合格率大幅提高.结论:PDCA循环法通过计划、实施、检查、评价不断完善培训程序,使护士能够较好掌握规范的护理操作技术,大限度保障病人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阮文乐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一名术者在双侧输卵管结扎中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4月-2008年4月在本站门诊自愿行腹式双侧输卵管女扎对象3 020例为观察组.回顾2002年1月-2005年3月3 02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为单名术者完成手术.对照组为术者和助手两名术者完成手术.观察两组完成的手术的操作时间、术中出血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邻近脏器的损伤的对比.结果:两组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单名术者在腹式双侧输卵管中的方法应用是可行和安全的.
作者:叶秋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在尸体标本上暴露睫状神经节、翼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耳神经节,对其位置和形态进行比较分析,为口腔科和眼科医生提供基础解剖学资料.方法:取解剖实验室10%福尔马林固定头部尸体标本30例,对头颅进行矢状面切开,在局部剔除副交感神经节毗邻结构,充分暴露睫状神经节、翼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耳神经节,观察其位置和形态,测量其与相关神经的近距离,并观察与神经节相连神经的数量和大小.结果:下颌下神经节与舌神经之间的近距离以及与下颌下神经节相接神经的数量和大小在不同标本上存在差别;下颌下神经节与舌神经之间的近距离范围是1.9~6.1mm;与耳神经节和翼腭神经节相连神经的数量和大小也有差别,耳神经节与下颌神经前部之间近距离是0~4.1mm;翼腭神经节和睫状神经节分别与上颌神经及动眼神经之间的距离没有变化差异.结论:在形态学方面,本观察结果与以前对这些副交感神经节的经典描述相一致,但耳神经节与下颌神经之间的近距离存在着差别;与下颌下神经节、耳神经节和翼腭神经节相连的神经纤维的数量和大小存在着差别.
作者:王海鑫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评价腹腔镜保守性手术两种方法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persistent ectopic pregnancy,PEP)的临床效果.方法:腹腔镜下胚胎清除术同时行黄体剥除术72例为A组;胚胎清除后口服米非司酮150mg,未行黄体剥除56例为B组.比较两组术后第2天、第4天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幅度、降至正常所需时间、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率.结果:术后第2天、第4天血β-HCG降幅,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血β-HCG值降至正常所需时间、PEP发生率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口服米非司酮预防PEP的效果优于黄体剥除术.
作者:尹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经鼻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应用护理程序,对61例经鼻胃镜检查患者进行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系统护理.结果:61例病人一次性顺利完成检查,几乎无恶心、呕吐,痛苦非常小,检查图像清晰,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经鼻胃镜检查痛苦少、风险小,护士除掌握常规的配合技术外,还要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张岖;吴雪飞;邹群招;郑燕平;杜泽园;李浩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长期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COPD病情缓解出院后患者随机分为长期家庭氧疗(LTOT)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未做氧疗;氧疗组用双腔鼻导管家庭氧疗每日吸氧15h.对两组患者进行3年随访,并且每半年定期复查血常规、血气分析.结果:家庭氧疗组半年、1年后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Hb、HC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氧疗组每年平均住院次数及3年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家庭氧疗能降低COPD患者远期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农彩梅;邓惠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灯盏花素是从菊科飞蓬属植物灯盏花中提取出来的,主要成分是灯盏乙素,结构式为4,5,6-三羟基黄酮-7-葡聚糖酸甙.基础研究发现其有改善心、脑血管血流量、抗血小板凝聚、抗氧自由基、增强肝脏解毒功能,保护糖尿病性肝脏、肾脏等作用.本文就近几年来对其药理作用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姜秀娥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