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解决奥林巴斯Au640生化仪双试剂耗量不对等的办法

康晓军

关键词:解决, 生化仪双试剂, 耗量不等
摘要:奥林巴斯Au640是一款智能、性能良好、使用方便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日常工作中,笔者发现:在双试剂测试项目中总是R1液尚多而R2液却已用完,随着检验次数的累积,这种效应越加明显,使检验人员很困惑,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经仔细分析原因后,笔者采取了以下解决办法,收到良好的成效,愿与同行交流.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灯盏花素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灯盏花素是从菊科飞蓬属植物灯盏花中提取出来的,主要成分是灯盏乙素,结构式为4,5,6-三羟基黄酮-7-葡聚糖酸甙.基础研究发现其有改善心、脑血管血流量、抗血小板凝聚、抗氧自由基、增强肝脏解毒功能,保护糖尿病性肝脏、肾脏等作用.本文就近几年来对其药理作用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姜秀娥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去黄体与米非司酮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探讨

    目的:评价腹腔镜保守性手术两种方法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persistent ectopic pregnancy,PEP)的临床效果.方法:腹腔镜下胚胎清除术同时行黄体剥除术72例为A组;胚胎清除后口服米非司酮150mg,未行黄体剥除56例为B组.比较两组术后第2天、第4天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幅度、降至正常所需时间、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率.结果:术后第2天、第4天血β-HCG降幅,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血β-HCG值降至正常所需时间、PEP发生率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口服米非司酮预防PEP的效果优于黄体剥除术.

    作者:尹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专业敷料对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专业敷料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疗效.方法:糖尿病足溃疡患者31例在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抗感染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灶分级,血供情况,溃疡面积,局部加用专业伤口敷料换药.结果:治愈25例,好转5例.其中好转后经门诊换药,随访15~45d后均治愈.结论:在糖尿病足溃疡的患者中根据伤口不同分级,分期选择不同敷料,可以有效的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截肢机会.

    作者:李莎;钟晓卫;付徐泉;林南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明确诊断为SLE的42例有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42例SLE患者中16例有肝脏损害,占36.7%,多为轻中度肝损害;其中ALT升高12例, AST升高8例, TBiL升高3例, ALP升高6例, γ-GT升高11例.结论:SLE肝损害并不少见,多发生在病情的活动期,以肝细胞损害为主.临床表现不特异,易发生误诊和漏诊.

    作者:李凤贤;何敏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病理标本固定及脱水失败的补救

    在病理制片过程中,组织固定及脱水是关键的步骤,良好的固定脱水才能保证制片的顺利进行,现在几乎病理科都常规应用了组织自动脱水机,但有时因停电或电脑程序出现异常,导致脱水机计时功能紊乱或出现故障,以致组织的处理无法正常进行或标本染色发灰,直接影响病理诊断.对一些无法重新取才的标本,如何补救呢?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近几年做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较成功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巧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鼻窦硬结病2例探讨

    鼻窦硬结病是由鼻硬结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肉芽肿性疾病,临床少见,原发于鼻窦者更少.此病起病隐匿,发展缓慢,症状不明显,故易漏诊或误诊.2008年我院收治2例均误以鼻窦真菌收住院.鼻窦内窥镜手术后病理显示为鼻窦硬结病.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越颖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石症体会

    尿石症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结石.临床表现多为腰及腹部绞痛并向下放射,可有血尿及尿路刺激症状,常伴恶心与呕吐等表现.笔者自2006年3月-2008年9月期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380例,体会如下.

    作者:王振华;于万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基层医院治疗老年人上消化道穿孔28例的体会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治疗老年人上消化道穿孔的手术时机及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60岁以上老年人消化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穿孔17例(包括胃癌穿孔2例),十二指肠穿孔11例.28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单纯修补21例,胃大部切除5例,胃癌根治术2例,治愈26例,死亡2例.结论:及早诊断和积极采用手术治疗是提高老年人上消化道穿孔患者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江福章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功能性子宫出血50例疗效分析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此病收效良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张海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7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特点与治疗预后.方法:住院治疗的SAP患者共76例,收集整理患者所有住院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方法及使用药物、预后情况进行临床统计分析.结果:SAP好发于男性,30~60岁占69.7%;胰性腹水发生率69.7%,有腹水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3.39%)较无腹水者高(26.09%),有统计学差异(P<0.05);69例患者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7例行早期手术治疗,死亡率14.47%(11/76).早期手术治疗组与个体化治疗组病死率分别为14.3%与10.6%,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前者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后者(P<0.05).结论:SAP多发生于30~60岁,胆道系统疾病然是SAP主要病因;SAP中腹水发生率较高,腹水与并发症发生率相关但与病死率无关.SAP的非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与早期手术相比可减小住院时间和费用.

    作者:邓卫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围刺加TDP照射治疗肱骨外上髁肘炎32例疗效观察

    目的:寻找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佳方法.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 16例,对照组16例;治疗组采用围刺配TDP照射,对照组单纯使用 TDP照射.结果:治疗组治愈率 81.3%,对照组治愈率56.3%,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围刺TDP照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较单纯TDP照射治疗更为有效.

    作者:刘俐;刘明清;黄启嵩;黄金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应用宫腔镜切除子宫内膜的护理体会

    近年宫腔镜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我院自2005年12月-2006年12月共有28例实施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并进行有效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孟淑君;陈淑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直肠癌外科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直肠癌是乙状结肠-直肠交接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消化道癌的第二位.我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直肠癌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直肠癌的发病率以年均4.2%的速度上升[1].首先,从传统的根治肿瘤、挽救生命为终目标转变为力求兼顾彻底消除肿瘤和保肛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现代外科治疗模式;其次,随着上述的转变,手术方式和技术亦发生较大变化,例如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保肛手术、微创手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推广.本文对直肠癌的外科治疗的现状与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马洪生;王贺桐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呼吸衰竭临床分型初探

    呼吸功能衰竭(呼衰)在临床中是非常多见的,特别是老年人群的大量增加,发病率明显增高.呼吸功能衰竭根据发生的原因、发病原理和临床表现,可分为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外周性呼吸衰竭.

    作者:林永焕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4例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的诊疗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的诊疗护理措施,提高专科护理水平.方法:及早诊断,在手术治疗的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呼吸道、消化道及各种管道的护理.结果:4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早期确诊,精心的专业化护理在治疗自发性食管破裂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崔安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2 951例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开展妊娠期糖尿病(GDM)筛查的意义.方法:对2005-2008年在我所产科门诊行产前检查的孕妇常规进行妊娠期糖尿病(GDM)筛查,并对其产妇进行跟踪随访.结果:糖筛查阳性者164例,占5.56%,确诊为GDM 70例,占2.37%,确诊糖耐量受损(GIGT)94例,占3.19%.结论:开展糖尿病筛查可预防糖尿病所致的产科并发症的发生,对保证母婴安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沈菊英;杨瑞兰;顾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清心肌酶变化探讨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血清心肌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确诊的6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进行血清心肌酶检测.结果:60例MPP患儿中心肌酶升高32例(53.3%).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可导致心肌损伤比例较高.关键是早期诊断.故MPP的患儿应常规检查心肌酶,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作者:黄建萍;彭陈岑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介入治疗冠心病围术期临床护理模式的应用体会

    为了给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护理,笔者将围术期临床护理活动进行总结,归纳成统一的照护模式,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表格--即临床路径,应用于85例该类患者的护理.结果显示:护士的工作更加有序,能有效地观察到病情的动态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完善了护理记录,可以作为重要的法律依据.

    作者:曹国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1例食管癌切除伴胸导管结扎术后病人的护理体会

    胸导管是全身大的淋巴管,起始于第一腰椎附近的乳糜池,经后纵隔上行,在左颈根部注入左静脉角.胸导管的生理功能是递送乳糜液,使之流入血循环.乳胸导管损伤的临床表现是淋巴液外溢造成的乳糜胸、胸糜水肿和乳糜瘘.胸导管损伤的原因:外伤性和胸导管附近的手术,常合并乳糜胸的手术是食管癌切除术,伤后常有个潜伏期,数日或数周不等.临床表现:胸腔引流液异常增多,气短、呼吸困难甚至发绀、心率加快、脉搏变弱、血压下降等类似休克症状.

    作者:吴翠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双重癌存活30余年1例报告

    1 病例资料同一患者患两种癌较为少见,笔者于1968年和1976年发现有一患者分别患乳腺癌和结肠癌.该患者女性,左乳腺肿块2月余,查体左侧乳腺上项有一4cm×3cm×3cm,近圆形肿块同侧腋窝淋巴结增大.病理检查,肿块3cm×3cm×2.5cm,剖面灰白质脆,镜检:瘤组织细胞圆形,多角形,细胞核大浓染,排列成不规则的条索状和腺样结构,间质部分有坏死物,诊断乳腺腺癌,淋巴腺反应增生.

    作者:常福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