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精神病药致急性肌张力障碍相关因素分析

林伟光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 急性肌张力障碍, 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抗精神病药引起急性肌张力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4年我院全部出院病历,选取其中应用抗精神病药者,对发生急性肌张力障碍和未发生者诸多因素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肌张力障碍发生率为22.8%.年龄小,男性,病情严重.既往有锥体外系副反应病史,应用高效价药物,剂量大,用药早期危险性大;合并抗胆碱能药物者发生率低.结论:精神科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时适当参考以上指标,对预防急性肌张力障碍的发生可有裨益.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优化急诊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急诊科足医院医疗工作的前沿,是实现医院救死扶伤使命的第一线,急诊科的布局是否合理,急救流程是否规范,医疗护理与服务的工作水平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整体形象、综合实力等多方面的集中反映.

    作者:张龙妹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212例分娩方式探讨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佳分娩方式.方法:选取我院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212例,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106例,对照组106例,治疗组在严格掌握阴道试产指征及禁忌证的基础上,于孕妇入院后均由医生与孕妇及家属分析阴道试产及再次剖宫产的利弊.共同商量决定分娩方式,如无阴道试产禁忌证,均给行阴道试产;对照组虽

    作者:廖秀毬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断指再植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断指再植足指失去血液供应的离断肢体,通过骨科与显微外科手术重建其血液循环使肢体获得再生的手术.其术后护理在临床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上颌单颌拔牙矫治成人AngleⅡ1错(牙合)的硬软组织变化

    目的:研究成人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采用上颌单颌拔牙正畸治疗前后牙颌面硬软组织变化,评价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5例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正畸患者,男11例,女14例,年龄16~28岁,平均18.08岁,上颌拔除第一前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和上颌强支抗进行矫治,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矫治前后硬软组织的变化进行测量,分析其测量结果.结果:25例Angle Ⅱ类1分类错牙合成人患者,治疗完成后均达到理想的侧貌外形,磨牙为远中尖窝锁结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上切牙明显内收,下切牙位置基本不变或轻微唇倾,上下唇突度明显减小,鼻唇角增大.结论:成人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经过单颌拔牙掩饰性治疗,面型明显改善,取得理想的矫治效果.

    作者:宁振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应用生物蛋白胶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了解医用生物蛋白胶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2002-2007年295例采用甲状腺次全切手术治疗的患者分成两组,其中第Ⅰ组94例在手术创面喷洒医用纤维蛋白胶5ml.同时对照201例术中不用医用纤维蛋白胶,两组均放置引流管.两组进行多指标对比.结果:第Ⅰ组多指标优于或等于第Ⅱ组.结论:应用医用纤维蛋白胶可有效地减少甲状腺术后创面渗液渗血,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张蕾;肖莉;梁小燕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外科护理文件缺陷分析及对策

    护理文件是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等资料的总称,是护理人员工作行为记录的文字材料,也是各项护理活动及病情观察的客观记录[1]]

    作者:毛永玲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隐裂牙临床治疗的观察

    目的:探讨隐裂牙在不同的牙髓状态时期采用何种治疗方法适宜.方法:将60个隐裂牙分为4组,A组:可复性牙髓炎;B组:不可复性牙髓炎早期;C组:不可复性牙髓炎中晚期;D组:不可复性牙髓炎合并根尖炎.将4组牙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观察效果.结果:A组与B组隐裂牙采用保存活髓治疗效果好.C组与D组隐裂牙采用根管治疗保存患牙治疗效果好.结论:临床上根据隐裂牙的不同牙髓状态时期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是较为适宜的.

    作者:吉祖琴;崔菊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中高压注射器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时高压注射器的应用.方法:对986例螺旋CT增强扫描患者应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对不同年龄、不同患者及不同检查部位的注射速度、总量及扫描延迟时间作综合分析.结果:986例患者中选择不同注射参数,强化效果佳者913例,强化效果一般者67例,强化差者6例.结论:CT增强扫描合理的选择高压注射器注射参数,可获得优质的增强图像,为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洪敏昌;袁梅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30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某部位的动脉管壁局限性扩大的脑血管疾病.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大,以囊性动脉瘤为常见,其它还有梭形动脉瘤,夹层动脉瘤等,多见于成年人,多于40~60岁之间发病[1],仅仅2%动脉瘤见于儿童.

    作者:朱芹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改良新式剖宫产腹腔粘连87例分析

    近10年来新式剖宫产术在我国各级医院广泛展开,因为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少、术后疼痛轻等特点而受到广大产妇及其家属的欢迎,但再次开腹手术的腹腔粘连问题一直是其一大缺点.

    作者:罗贤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1例重症新生儿破伤风的抢救护理

    新生儿破伤风是接生过程中,断脐器械消毒不彻底,由破伤风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破伤风潜伏期短、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临床上以全身各部的骨骼肌肉发生强直性痉挛,特别是牙关紧闭,为其主要特征,死亡率较高.

    作者:许斐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早期胃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早期胃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57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B组57例,早期肠外营养.比较两组入院第1、7、14天的血清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同时观察两组胃肠道功能紊乱、院内感染发生率及GCS恢复情况.结果:A组在以上3个时间点的各项蛋白、免疫功能及GCS等指标明显优于B组,且A组胃肠道功能紊乱及院内感染发生率较B组明显减少.结论:早期适量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康复治疗有一定疗效,并且可以降低胃肠道功能紊乱及院内感染发生率.

    作者:张小燕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培朵普利组和缬沙坦组.每组各30例.在接受强心、利尿、扩血管的基础上每天分别口服一次培朵普利4mg和缬沙坦80mg,共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测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6个月后培朵普利组和缬沙坦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5),LVEDD无明显扩大(P>0.05),LVEF增加显著(P<0.05).培朵普利组和缬沙坦组间血压、LVEDD、LVEF无明显差异(P>0.05).缬沙坦组出现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味觉异常等副作用者明显少于培朵普利组.结论: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培朵普利相似,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陆亚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硝苯地平加谷维素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分析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内科常见病,笔者从2005年以来采用硝苯地平加谷维素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0例,收到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水新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及AFP对卵巢畸胎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经腹及经阴道联合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及AFP对卵巢畸胎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08例卵巢畸胎瘤(其中成熟畸胎瘤100例,未成熟畸胎瘤6例,成熟畸胎瘤恶变2例)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血流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部分患者予以血清AFP测定.结果:100例成熟畸胎瘤超声诊断符合94例,诊断符合率94%;8例术前经超声及AFP甲诊断为恶性畸胎瘤及恶性肿瘤5例,诊断符合率62.5%;6例未成熟畸胎瘤血清AFP测定呈阳性4例诊断符合率66.7%;部分成熟畸胎瘤及成熟畸胎瘤恶变的患者AFP测定均阴性.结论:以经腹及经阴道二维超声图像特征为基础.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及血清AFP检查,有助于提高卵巢畸胎瘤良恶性的术前诊断率.

    作者:王桂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4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术同时行肌瘤剔除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6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同期45例单纯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对照.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病率.结果: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术后病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手术时间肌瘤剔除组与单纯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同时行肌瘤剔除是安全的、可行的、同时也避免了因再次手术增加患者的痛苫和经济负担.

    作者:张桂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尿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UA)水平与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测定10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血清肌酐(Cr)、血尿酸(UA)、空腹血糖(FBG)、血脂水平,按颈总动脉平均IMT将患者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比较各组间UA水平.分析颈总动脉IMT和血UA、空腹血糖和血脂的关系.结果: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血UA含量依次增高,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脉粥样硬化组中血UA和颈总动脉IMT呈正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颈总动脉IMT呈正相关关系,血尿酸增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在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中应重视对血尿酸的调控.

    作者:周冬梅;温洁;卢永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含量,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者(对照组)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脂联素水平检测.结果: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提示:血清脂联素测定,可作为Ⅱ型糖尿病的辅助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

    作者:蔡旭;苑冀蓉;邓正华;杨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较单纯西医治疗的优势.方法:对6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使用了中药汤剂灌肠,其中38例(61.3%)同时使用中药散剂脐部外敷治疗.结果:全组病人均治愈,平均住院18.3d.并发症1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方法简单,能缩短病程,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吴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超声引导下自凝刀射频治疗子宫肌瘤及功血32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自凝刀射频治疗子宫肌瘤及功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经我院妇检及B超检查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18例,行子宫内膜诊刮病检确诊无生育要求的功血患者14例进行自凝刀射频治疗.结果:14例功血患者10例无出血,4例出血明显减少,无阴道不规则出血.18例子宫肌瘤患者15个肌瘤消失,其余不同程度的减小.无一例增大,无复发现象.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治疗子宫肌瘤及功血疗效好,并发症少,安全可靠,保留子宫的完整性,无痛苦.

    作者:杨玲巧;史明娟;王紫娟;张亚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