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隐裂牙临床治疗的观察

吉祖琴;崔菊萍

关键词:牙隐裂, 牙髓, 保存活髓, 牙髓炎
摘要:目的:探讨隐裂牙在不同的牙髓状态时期采用何种治疗方法适宜.方法:将60个隐裂牙分为4组,A组:可复性牙髓炎;B组:不可复性牙髓炎早期;C组:不可复性牙髓炎中晚期;D组:不可复性牙髓炎合并根尖炎.将4组牙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观察效果.结果:A组与B组隐裂牙采用保存活髓治疗效果好.C组与D组隐裂牙采用根管治疗保存患牙治疗效果好.结论:临床上根据隐裂牙的不同牙髓状态时期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是较为适宜的.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上颌单颌拔牙矫治成人AngleⅡ1错(牙合)的硬软组织变化

    目的:研究成人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采用上颌单颌拔牙正畸治疗前后牙颌面硬软组织变化,评价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5例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正畸患者,男11例,女14例,年龄16~28岁,平均18.08岁,上颌拔除第一前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和上颌强支抗进行矫治,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矫治前后硬软组织的变化进行测量,分析其测量结果.结果:25例Angle Ⅱ类1分类错牙合成人患者,治疗完成后均达到理想的侧貌外形,磨牙为远中尖窝锁结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上切牙明显内收,下切牙位置基本不变或轻微唇倾,上下唇突度明显减小,鼻唇角增大.结论:成人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经过单颌拔牙掩饰性治疗,面型明显改善,取得理想的矫治效果.

    作者:宁振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培朵普利组和缬沙坦组.每组各30例.在接受强心、利尿、扩血管的基础上每天分别口服一次培朵普利4mg和缬沙坦80mg,共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测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6个月后培朵普利组和缬沙坦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5),LVEDD无明显扩大(P>0.05),LVEF增加显著(P<0.05).培朵普利组和缬沙坦组间血压、LVEDD、LVEF无明显差异(P>0.05).缬沙坦组出现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味觉异常等副作用者明显少于培朵普利组.结论: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培朵普利相似,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陆亚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及AFP对卵巢畸胎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经腹及经阴道联合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及AFP对卵巢畸胎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08例卵巢畸胎瘤(其中成熟畸胎瘤100例,未成熟畸胎瘤6例,成熟畸胎瘤恶变2例)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血流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部分患者予以血清AFP测定.结果:100例成熟畸胎瘤超声诊断符合94例,诊断符合率94%;8例术前经超声及AFP甲诊断为恶性畸胎瘤及恶性肿瘤5例,诊断符合率62.5%;6例未成熟畸胎瘤血清AFP测定呈阳性4例诊断符合率66.7%;部分成熟畸胎瘤及成熟畸胎瘤恶变的患者AFP测定均阴性.结论:以经腹及经阴道二维超声图像特征为基础.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及血清AFP检查,有助于提高卵巢畸胎瘤良恶性的术前诊断率.

    作者:王桂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急性胰腺炎是急腹症中常见的一种,常常是发病急,腹痛难忍,发病率高,并发症多.我科自2005-2007年共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38例,保守治疗36例,转外科2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冲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隐裂牙临床治疗的观察

    目的:探讨隐裂牙在不同的牙髓状态时期采用何种治疗方法适宜.方法:将60个隐裂牙分为4组,A组:可复性牙髓炎;B组:不可复性牙髓炎早期;C组:不可复性牙髓炎中晚期;D组:不可复性牙髓炎合并根尖炎.将4组牙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观察效果.结果:A组与B组隐裂牙采用保存活髓治疗效果好.C组与D组隐裂牙采用根管治疗保存患牙治疗效果好.结论:临床上根据隐裂牙的不同牙髓状态时期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是较为适宜的.

    作者:吉祖琴;崔菊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药师、护师联合摆药、送药的探讨

    目的:探讨药师和护师联合摆药、送药到病房,保证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及提高病人用药的依从性.方法:中心摆药室从按处方领药到发放至病人床头,全程由药师和护师联合完成,克服了由护师单一摆药、送药的一些不足之处.结果:实践证明,中心摆药由药师和护师全程为病人服务可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病人用药依从性.

    作者:许青云;秦扬;李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4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术同时行肌瘤剔除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6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同期45例单纯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对照.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病率.结果: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术后病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手术时间肌瘤剔除组与单纯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同时行肌瘤剔除是安全的、可行的、同时也避免了因再次手术增加患者的痛苫和经济负担.

    作者:张桂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宫颈肌瘤23例个体化手术治疗方式的探讨

    目的:对宫颈肌瘤采取个体化手术方式,可避免手术副损伤,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23例直径大于5cm宫颈肌瘤均进行经腹手术治疗,其中4例行单纯性宫颈肌瘤剥除术,保留子宫,19例行全子宫切除术.结果:通过术中采取适应性手术操作方式,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盆腔器官的副损伤,术中出血控制满意,无术后盆腔血肿.结论:为避免手术副损伤,尤其是输尿管的损伤.对直径5cm以上的宫颈肌瘤,无论是否施行全子宫切除术,宜先行宫颈肌瘤剥除术,遇盆腔粘连时,可施行逆行子宫切除术.

    作者:蔡建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手术治疗特点与治疗对策.方法:对我院16例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行早期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13例,自动出院1例,转院1例,死亡1例.结论:把握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手术时机,规范手术方法,有效的引流,对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庄志兵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超声引导下自凝刀射频治疗子宫肌瘤及功血32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自凝刀射频治疗子宫肌瘤及功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经我院妇检及B超检查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18例,行子宫内膜诊刮病检确诊无生育要求的功血患者14例进行自凝刀射频治疗.结果:14例功血患者10例无出血,4例出血明显减少,无阴道不规则出血.18例子宫肌瘤患者15个肌瘤消失,其余不同程度的减小.无一例增大,无复发现象.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治疗子宫肌瘤及功血疗效好,并发症少,安全可靠,保留子宫的完整性,无痛苦.

    作者:杨玲巧;史明娟;王紫娟;张亚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低浓度去甲肾上腺素对髋关节局部组织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低浓度去甲肾上腺索对髋关节局部组织的影响.方法:40只2~3月龄的幼狗随机分为4组,分别在髋关节内注入2‰去甲肾上腺素,在不同时间用99m锝-亚甲基二磷酸盐(99mTC-MDP)三相骨显像,观察股骨头局部循环血流变化,同时测定关节内压变化、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整个髋关节引起的病理变化及发展过程.结果:去甲肾上腺索引起股骨头局部血流量下降20%.第4周恢复正常,导致髋关节滑膜一过性炎症反应.结论:低浓度去甲肾上腺素可导致髋关节滑膜一过性炎症反应,去甲肾上腺素在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发病机理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程锦珍;卢小虎;李江林;彭朝林;段贤斌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防治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对手术治疗乳腺癌72例病人观察,分析其术后的皮瓣坏死原因,并探索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预防方法.结果:72例患者中,4例皮瓣坏死(5.6%),皮瓣坏死与切口选择、皮瓣厚薄、皮瓣张力、真皮下毛细血管网的完整性具有明显的相关联关系,与疾病本身、手术方式以及游离皮瓣的方式、方法无明显的关联.结论:切口选择、皮瓣厚薄、皮瓣张力、真皮下毛细血管网的完整性均为术后皮瓣坏死的重要因素,但所有这些因素均是直接影响了游离皮瓣的血液供应,从而引起游离皮瓣的坏死.因此,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保护游离皮瓣的有效血液循环,对预防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正业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改良新式剖宫产腹腔粘连87例分析

    近10年来新式剖宫产术在我国各级医院广泛展开,因为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少、术后疼痛轻等特点而受到广大产妇及其家属的欢迎,但再次开腹手术的腹腔粘连问题一直是其一大缺点.

    作者:罗贤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较单纯西医治疗的优势.方法:对6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使用了中药汤剂灌肠,其中38例(61.3%)同时使用中药散剂脐部外敷治疗.结果:全组病人均治愈,平均住院18.3d.并发症1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方法简单,能缩短病程,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吴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A型肉毒毒素结合上田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状态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结合上田法在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61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26例.在理学疗法基础上,前者采用上田法和A型肉毒毒索治疗,后者采用Bobath法治疗.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进行评定,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肌痉挛均明显降低,但两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疗效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配合上田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能明显改善痉挛状态.

    作者:李雄斌;刘洪涛;张少敏;祝永康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运用护理程序对内镜下胆总管结石取石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内镜下胆总管结石取石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44例经内镜下胆总管结石取石术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体会.结果:244例患者中241例取石成功,放置鼻胆管105例,术后3例并发急性胰腺炎.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提高了对内镜下胆总管结石取石术患者的护理质量.

    作者:许崇武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含量,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者(对照组)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脂联素水平检测.结果: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提示:血清脂联素测定,可作为Ⅱ型糖尿病的辅助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

    作者:蔡旭;苑冀蓉;邓正华;杨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康复护理

    目的:介绍脑血管意外的康复护理措施.方法:对5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结果:5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无一例发生护理并发症,大多预后良好.结论: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康复护理是降低致残率及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可以促进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全面康复.

    作者:覃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妊娠高血压疾病并发HELLP综合征16例分析

    目的:分析妊娠高血压疾病并发HELLP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对母儿的影响.探讨积极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2月-2007年3月收治HELLP综合征1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13例发生在产前,3例发生在产后,平均孕周34.5周;并发症包括DIC2例,急性左心衰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重度贫血2例,胎盘早剥2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1例;剖宫产12例,阴道产4例;围产儿死亡3例.结论:HELLP综合征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及早发现、及时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可降低母婴死亡率,改善预后.

    作者:张冬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抗精神病药致急性肌张力障碍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抗精神病药引起急性肌张力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4年我院全部出院病历,选取其中应用抗精神病药者,对发生急性肌张力障碍和未发生者诸多因素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肌张力障碍发生率为22.8%.年龄小,男性,病情严重.既往有锥体外系副反应病史,应用高效价药物,剂量大,用药早期危险性大;合并抗胆碱能药物者发生率低.结论:精神科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时适当参考以上指标,对预防急性肌张力障碍的发生可有裨益.

    作者:林伟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