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咪唑安定在电子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钟连英;黄鹤;侯俊;黄志红;古筱茹;姚晖;梁若玲

关键词:咪唑安定, 镇静, 胃镜检查
摘要:目的:探讨咪唑安定在电子胃镜检查中的镇静作用,评价其可行性、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 462例准备行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镇静组)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后1min开始检查,过程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耐受程度,并进行镇静分级与评分,记录不良反应,术后对患者进行遗忘率调查及医生和患者满意度的调查.结果:镇静组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操作,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无明显改变,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患者的满意度达91.9%.结论: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在电子胃镜检查过程中是安全可靠的,可使患者更好地与医生配合,同时可使患者遗忘不良记忆.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异丙酚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对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II级,年龄21~74岁的行择期LC患者48例,监测气管插管后气腹前10min(T0)、气腹后10min(T1)、30min(T2)及放气后10min(T3)时的心率(HR)、血压(SBP、DBP)、气道阻力(Raw)及PETCO2.结果:与T0时比所有患者T1、T2、T3的HR、BP、Raw、PETCO2明显升高(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气腹对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影响较大,应引起重视.

    作者:康锐;赵子清;冯艳春;闫利春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糖尿病胃轻瘫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通过对近年来有关糖尿病性胃轻瘫(DGP)治疗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认为中西医治疗DGP的方法较多,可针对不同临床表现对症治疗,但各种治疗均存在一些问题,缺乏大样本临床研究, 多数文献仅限于小样本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何海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术后镇痛的进展

    近年,随着麻醉学的不断发展,术后疼痛的治疗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病人自控镇痛的使用,得到了迅速普及[1].术后镇痛减轻患者疼痛,有利于伤口恢复减轻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等许多优点,已日益被临床所接受[2].

    作者:丁光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在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Seldinger技术对15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行经皮双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超选择插管术,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术明确出血部位,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1)15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经TAE治疗后迅即止血13例;1例第二次栓塞后止血;1例行子宫切除.手术时间30~75min,平均(53.67±11.56)min;止血时间5~18min,平均(9.40±2.75)min.(2)应用DSA发现:出血源于单侧或双侧子宫动脉,表现为宫腔内弥漫性或局灶性出血、单侧子宫动脉分支出血.(3)并发症:1例右股动脉血栓形成,1例并发严重的DIC抢救一月死亡.结论:TAE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具有止血快、可重复、可保留生育功能等优点,有条件的医院值得推广应用.如发现栓塞术后出血仍不止,休克无法纠正,则应果断行子宫切除.

    作者:周信芳;王晓艳;蒋创;丰川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肘前外侧切口并外侧进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57例

    2000年7月~2006年2月,我院采用肘前外侧切口并外侧进针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57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7例中男41例,女16例,年龄4.5~13岁,平均6岁.伸直型55例,屈曲型2例,开放性骨折10例,闭合性7例.正中神经损伤7例,桡神经损伤6例.伤后手术时间2h~7d.

    作者:卢书峰;赵延雷;郑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重度烧伤病人的临床护理干预体会

    笔者通过应用护理程序确定护理实践干预方法,解决了重度烧伤病人在创面上气管切开后气道护理,休克期病人体液不足的观察指标等问题,取得良好效果,认为正确有效的护理可提高烧伤护理质量.使患者受益,密切护患关系.进一步提高了对重度烧伤护理的科学性、专业性、技术性和有效性.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屠凤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新式徒手经口气管插管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评价新式徒手经口气管插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新式组采用新式徒手经口气管插管术,传统组使用Macintosh喉镜行经口明视下气管插管.观察两组病人气管插管的时间、首次操作成功率、粘膜损伤程度及相应的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插入气管导管,与传统组比较,新式组气管插管时间缩短(P<0.05),首次插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诱导后即刻相比,两组气管插管后即刻SBP和DBP均升高,新式组气管插管后即刻SBP低于诱导前即刻,传统组气管插管后即刻SBP高于诱导前即刻(P<0.05).两组均无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结论:新式徒手经口气管插管术在操作上无需传统麻醉喉镜及特殊器械,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心血管反应小,为临床人工气道的建立提供了新的选择.

    作者:祝力群;秦凤明;赵民;邬明;王红霞;刘伟;胡凤蕴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甘露醇致新生儿头皮静脉损伤的防护

    目的:对40例接受20%甘露醇头皮静脉用输液泵推注的新生儿进行静脉损伤的防护.方法:观察组20例,采用严格选择和使用静脉,局部持续热敷以及提高20%甘露醇推注时的温度和穿刺的成功率,与对照组20例使用传统方法滴注的新生儿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两组间静脉的刺激程度、静脉炎的发生率及静脉的使用次数有显著性差异.结论:20%甘露醇推注时采取综合性防护措施对减轻静脉刺激,减少损伤和提高静脉的使用率有显著效果.

    作者:王运姣;陈宏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Barrett's食管内镜检出率及临床分析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病,而Barrett's食管是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一个并发症,也是食管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内镜检查是有效的诊断方法,以往由于对Barrett's食管重视不够,Barrett's食管内镜检出率的报道不多,现将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月内镜诊断的Barrett's食管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唐爱国;谢颖宏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86例肺炎性假瘤的诊断及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肺炎性假瘤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对1976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86例肺炎性假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女57例,男29例,年龄23~72岁,平均47.2岁.肺叶切除50例,楔形切除21例,肺段切除13例,探查活检2例.术中冰冻病理切片15例:肺炎性假瘤13例、错构瘤1例、可疑腺癌1例,术后病理考虑恶性变9例.结果:9例恶性变者,5例已生存8年,4例术后5年内死于复发、转移,余77例预后良好.结论:肺炎性假瘤术前诊断较困难,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中冰冻病理切片检查对决定术式有帮助.

    作者:王宝生;蔡维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观察及护理

    我院自开设疼痛门诊1年多以来,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病人20余例,此项技术的显著特点是对异常机体功能有纠偏作用,激活机体维持恒态功能,并对神经、免疫、内分泌功能产生良好影响.因此,又称之为社会压力调节器.许多头痛、偏头痛的病人病程长达30年,每天必需口服止痛药才能入睡,经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任瑞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北京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定量检测与基因分型的研究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定量检测和HCV基因分型的相关性.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10例北京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标本,应用RT-PCR和型特异性引物法对310例标本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在310例标本中,HCV1b型有217例(70%),2a型74例(23.9%),2b型8例(2.6%),1b/2a混合型5例(1.6%),未分型6例(1.9%).对299例HCV单基因型患者的基因型与性别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没有统计学差异(χ2=0.028,P<0.978).299例患者的首次血清病毒RNA定量测定与基因型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F=16.525,P<0.01).结论:北京地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以1b型为主,基因型在性别上的分布没有差异.治疗前HCV基因型与体内病毒的含量密切相关.

    作者:严艳;李卓;郭向华;林尊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胃癌手术后患者舒适改变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术后舒适改变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79例胃癌患者护理,根据病人的言行及护士的观察进行研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胃癌患者在术后各阶段存在着舒适改变,其主要原因也有阶段性,在术后24h内主要来自伤口疼痛、体位不适、病房环境及监测仪器的影响;术后4d内(禁食水期)主要来自各种管道及生活不能自理;术后10d内(恢复期)主要来自相似病例的影响.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护理对策包括合理止痛;促进体位舒适;降低外环境对患者的影响;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告知家属相关的注意事项;做好心理护理.本组中79例患者均能针对舒适改变症状制定具体的护理对策,有效解决患者的舒适改变.

    作者:窦欣宇;杨彩云;潘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消毒隔离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目的:对消毒隔离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方法:对2006年各季度医疗质量检查中消毒隔离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消毒隔离尚存在诸多不足,将从完善制度、加强学习、强化管理等方面抓消毒隔离管理.结论:消毒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简单、行之有效的方法 ,为了预防、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重在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和管理质量.

    作者:朱永玲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羊水栓塞抢救成功1例

    我院于2003年2月10日成抢救1例羊水栓塞患者,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患者女性,27岁,主因孕足月,阴道流液20min于2003年2月10日16:20入院.入院后经过增加腹压,肛查上推胎头,窥器暴露阴道、宫颈未见羊水流出,pH试纸碱性,阴道内可见较多稀薄分泌物,内混有豆渣样物,经分泌物CTB检查:霉菌(+),白细胞(+).

    作者:邸会玲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及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胆囊癌的超声表现及其对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组38例胆囊癌均有完整的临床、实验室及超声资料并经病理证实.结果:胆囊癌的临床表现有:胆囊壁的不规则增厚,胆囊腔内乳头状结节;胆囊呈实质性肿块,直接侵犯肝、肝门及胰头部位淋巴结转移.结论:胆囊癌的超声表现对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建成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抗生素静脉改口服用药时机探讨

    目的:探索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ALRI)抗生素序贯疗法(sequential antimicrobial therapy,SAT)静脉改口服用药确切时机,提高其实施的成功率.方法:确诊ALRI患儿1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50例依据McCracken提出的静脉改口服用药临床标准,包括临床症状与体征得到改善或控制,白细胞计数和分类以及C反应蛋白正常等.实验组98例参照王岱明提出静脉改口服给药的临床标准,主要强调病情好转或稳定,体温恢复正常.两组治愈率进行χ2检验,两组治愈病例静脉用药时间、口服用药时间及总治疗时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治愈率经χ2检验无差异,疗效相当;两组治愈病例静脉用药与口服用药时间经t检验有显著差异性,而总治疗时间无差异.结论:小儿ALRI 实施SAT静脉改口服用药时机的选择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呼吸道及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有无明显改善是重要静脉改口服用药时机.

    作者:方海龙;陈启明;陈汉谋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对基础医学实验课教学重要性认识度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对基础医学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以延安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临床专业2003及2004级本科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进行调查.结果:86.82%的医学本科生认为实验教学非常重要,2.93%的医学本科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两个年级在对实验教学过程重要性的认识度上存在部分差异.结论:医学本科生对实验教学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不同年级医学本科生对实验教学过程重要性的认识有部分差异,需加强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

    作者:王艳梅;刘生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我院门诊病人抑郁、焦虑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病人抑郁、焦虑发病率.方法:随即抽取我院门诊病人500例,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总分大于等于8分为有抑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总分大于14分为有焦虑.结果:500例患者中,抑郁患病率为20.6%,焦虑患病率30.6%.结论:我院门诊病人抑郁、焦虑患病率较高,临床医生应重视对其识别及处理能力.

    作者:于英杰;钱文建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护理

    微创外科是外科学发展的方向之一,近十几年在我国蓬勃发展,前景十分广阔[1].该院外科自1994年引进电视腹腔镜全套设备,开展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完成近千例.这项新技术的引进,给护理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通过多年工作经验总结,笔者对LC护理有了独特的认识,现将2002年7月~2006年7月完成LC共800例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周素萍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