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宇;郑英斌;杨铁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死亡率高的手术.手术的成功直接取决于手术期间的技术操作,围手术期处理如营养支持,对于确保胰十二指肠切除的成功和达到预期治疗的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我院1991年~2001年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8例,围手术期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浩;任武;李维汉;赵玉亭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总结由结石引起的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输尿管镜配合气压弹道碎石机治疗由输尿管结石梗阻导致肾功能衰竭26例.结果:术后患者血清BUN、Cr均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结石排净率92.3%(24/26),尿量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输尿管镜配合气压弹道碎石治疗由结石引起的梗阻性肾功能衰竭有安全、微创、高效等特点.
作者:李建国;张雷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2例,分为常规组和神经节苷脂组.分析比较昏迷时间、死亡率、GOS等神经功能指标.结果:神经节苷脂组昏迷时间和GOS明显优于常规组,死亡率低.结论:神经节苷脂可缩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昏迷时间,有助于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是值得推广的一种神经保护剂.
作者:王利军;史耀亭;张新中;周文科;王仲伟;周国胜;梁宗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自1996年6月以来,我们采用开放性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99例,其中有16例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症,包括11例纤维增生型前列腺增生症(FBPH).针对FBPH术后易发生膀胱颈瘢痕挛缩的情况,我们采用膀胱粘膜贴附前列腺窝的方法加以预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长青;冯涛;赵永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总结42例肾脏损伤病人的护理经验.方法:用全面系统动态观察的护理方法,及时发现合并伤.结果:除1例入院时已休克晚期死亡外,其余均抢救成功.结论:用动态系统的护理方法,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合并伤,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
作者:马英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通过对十年来进行的椎弓根内固定手术的椎弓根进钉点的关节突与横突平分线的交点,以及近2年来的以人字嵴顶点作为进钉点共179例进行术中X线的定位进行对比,得出人字嵴顶点为进钉点的定位方法具有位置恒定,容易显露辩认,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准确性高的特点.但在腰椎滑脱的患者应用于术前仔细分辨X线片有无椎弓根断裂后移位.
作者:张士杰;王晓辉;刘培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胫前软组织缺损伴胫骨外露,创面难以愈合,实为创伤外一科棘手之事.我院自1998年11月~2002年11月双蒂筋膜蒂皮瓣治疗该伤23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郑怀仁;李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氯胺酮咪唑安定复合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先用咪唑安定0.2mg·kg-1肌肉注射,再复合氯胺酮1~2mg·kg-1静脉注射施术42例,并设同期及前期单用氯胺酮5~8mg·kg-1肌肉注射或单用表面麻醉40例作对照组,在满意率、并发症方面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满意率90.47%(38/42),并发症发生率16.67%(7/42).对照组满意率52.5%(21/40),并发症发生率47.5%(19/40).结论:咪唑安定、氯胺酮复合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安全、平稳,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小,不良应激反应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清醒期安静.
作者:徐国亭;王西娟;华勤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肾癌手术治疗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分析178例肾癌根治术患者资料,其中Ⅰ期99例,Ⅱ期63例,Ⅲ期10例,Ⅳ期6例;其中有淋巴结转移者13例.结果:单纯肾癌根治切除32例,肾癌根治切除加淋巴结清扫146例,随访146例,5年存活率:Ⅰ~Ⅱ期74.7%,Ⅲ期21.3%,Ⅳ期13.8%,区域淋巴结清扫和扩大淋巴结清扫两组间比较5年生存率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肾癌根治术仍是肾癌主要治疗方法,扩大淋巴结清扫不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黄志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肱骨远端粉碎骨折新方法及临床疗效和优点.方法:行肘关节后路鹰嘴截骨、带螺纹克氏针+双张力带固定法治疗肱骨远端粉碎骨折术式,并报告32例临床应用.结果:本法治疗肱骨远端粉碎骨折符合解剖学及生物力学要求,按Cassebauma标准,94%的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达优良标准.结论:本法适应症广、固定牢固、手术操作简便、术后无退针并发症及能早期肘关节功能锻炼,有利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优点
作者:赵年根;杨期稳;彭吉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感染性胆道大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调查了1997年5月~2002年8月收治的感染性胆道大出血病例26例.对一些少见的特殊类型的感染性胆道大出血(胆总管门静脉瘘,胆肠瘘,肝内胆道出血)的诊断、手术方法、治疗体会作进一步阐述.结果:26例感染性胆道大出血,4例未经手术治愈,22例经手术治疗的病例中,1例死亡,其余均经术后抗炎止血及胆道冲洗获愈.结论:胆道感染得到控制,胆道出血就会逐渐减少至消失.
作者:贾怡维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报告10例嗜铬细胞瘤,详细完善的术前治疗、术中监护,使手术成功率达100%.讨论了围手术期及手术中监护抢救治疗的体会.①术前控制血压,纠正心律失常.②扩充血容量.③纠正生理生化紊乱.④术中建立动静脉通路.提出了术前及术中各项措施的完备比术后处理更有重要性.
作者:胡新生;郭国营;冀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病例资料例1,女,40岁.1983年3月15日因甲状腺瘤继发甲亢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双侧残留腺体均约拇指末节大小,保留甲状腺后被膜.术后次日,病人双手麻木,僵硬,第3天呈爪形手,并出现抽搐.查血钙7mg%,血磷6.5mg%,即给予静脉缓慢注射10%葡萄糖酸钙20ml,并口服葡萄糖酸钙片、鱼肝油.三月后每3~5天需静注葡萄糖酸钙20ml,其间出现严重抽搐并窒息二次,均给予静注钙剂后缓解.1984年4月12日硬外麻下将制备好的小牛骨埋藏于左腹直肌内.术后每日服葡萄糖酸钙片5~10g,每5~7天静注钙剂20ml.于5月11日停静注钙剂,查血清钙10mg%,血磷5mg%.随访至今未再抽搐,患者已能从事日常劳动.
作者:杜荣云;刘书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院从2000年1月以来采用硬膜外持续滴注麻醉的方法用于高血压患者的麻醉处理,对避免病人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具有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庄志刚;李树青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和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采取扩大的胸腺切除和纵隔脂肪组织清扫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89例,其中单纯重症肌无力48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41例,其中1例伴发甲状腺机能亢进,27例有肌无力危象发作史.Osserman分型:Ⅰ型21例,Ⅱa型17例,Ⅱb型31例,Ⅲ型15例,Ⅳ5例.1987年以前手术采用前胸二或三肋间横切口或右胸前外侧切口入路手术.1988年以后采用胸骨正中入路施术.术前均口服吡啶期的明每天180~600mg分次服用,Ⅱb型以上病加服强的松每天30~60mg或90mg隔日一次顿服.手术当日和术后抗胆碱酯酶药物给药的剂量、方法、时间不变.术日激素采用氢考300~400mg静滴.危重病人采取预防性气管切开或延迟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以帮助病人渡过手术创伤期和危象发生期.结果:全组13例术后12~22小时之间发生肌无力危象,死亡3例,死亡率3.4%.其余均治愈出院.对32例病人随访12个月~120个月,缓解6例,明显改善13例,改善4例,无效1例,差2例,失访6例.结论:正中入路施行扩大胸腺切除和纵隔脂肪组织清扫效果可靠,围术期合理抗胆碱酯酶药物和激素是手术成功的前提,适时的气管切开和延迟气管插管拔管行呼吸机辅助呼吸为病人提供了渡过手术创伤期的安全保证.
作者:李刚;胡向东;荣金明;林武英;梁宝成;柴文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总结重症胆管炎(ACST)病人手术时机及死亡原因.方法:对24例重症胆管炎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6例,其中手术死亡3例,病死率25%.结论:术前积极抢救休克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刘景达;王永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双J管在尿路手术中的置管方法、适应症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于1995年7月~2002年10月对138例上尿路疾病患者应用双J管作内支架内引流,留管时间1~8个月,特别是采用美蓝生理盐水充盈膀胱定位法能确定双J管是否置入膀胱.结果:双J管引流可靠,无漏尿、感染等并发症,切口均Ⅰ期愈合,缩短住院时间.结论:双J管具有使用方便,并发症少等优点,宜推广使用.
作者:贾岐高;荣慧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996年~2002年6月,我们在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施行耻骨上膀胱内前列腺摘除术时,对伴有腹股沟疝者同时施行疝修补术1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张秀成;祖林先;李春英;邵怀卿;白龙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乳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早施行手术是治疗乳癌的主要手段.而高质量充足的睡眠是保证机体尽早康复的重要条件.睡眠可促进精神和体力恢复[1],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睡眠障碍使患者内分泌功能紊乱,机体免疫力下降,延迟刀口愈合.据临床观察乳癌术后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达90%以上.通过对62例乳癌术后睡眠障碍患者进行原因分析,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高焕云;王艳冬;李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硬膜外阻滞下行上腹部手术时,如何充分镇痛并预防内脏牵拉反应的发生,一直是临床麻醉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本观察将咪唑安定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阻滞上腹部手术中的镇静及预防牵拉反应,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卫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