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梅英;李志明;万建华;徐玉琴
目的 观察针灸结合肌肉力量技术对颈椎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40例颈椎病患者给予针刺、温针灸及肌肉力量技术治疗,以观察疗效.结果 其中痊愈者17例,占42.5%;好转22例,占55%;总有效率97.5%.结论 针灸结合肌肉力量技术对颈椎病的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陈泰文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依达拉奉联合豨红通络口服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应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豨红通络.结果 治疗前,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两周后,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奥扎格雷、依达拉奉联合豨红通络治疗脑梗死明显改善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孙瑞红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与胆舒胶囊,对照组单用胆舒胶囊,疗程为3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83.3%,B超显示胆总管直径均较前明显缩小,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试验组有1例患者出现了腹胀,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了皮肤瘙瘁,1例患者出现了反酸.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与胆舒胶囊治疗胆囊切术术后综合征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徐立金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评价“中医学探究式实践教学”教学方法运用于西医院校中医学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基础背景相同的两个班级分别为试验班和对照班,试验班采用“中医学探究式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对照班运用传统实践教学法.通过课后调查问卷及病案分析能力进行试验班与对照班的实践教学效果比较、评价.结果 在实践教学中,试验班对临床病案各项分析能力等级数据比较均显著高于对照班,各项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践教学结束后试验班对中医学诊治方法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及运用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班,组间有较显著差异(P<0.05).结论 实施“中医学探究式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正确构建中医学诊治理论体系及诊治方法,提高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其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广大同学的高度认可和喜爱.本项目的教学改革方法能在其他综合院校/西医院校的中医学实践教学中得到持续性的推广和发展.
作者:王华楠;毛兵;刘雪梅;马建昕 刊期: 2014年第16期
本文以病案举例说明张老运用自拟经验方如化痰升清汤、吴萸温胃汤、经方半夏泻心汤的辨证思路及用药经验.
作者:陈伟;张宝军 刊期: 2014年第16期
本文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探讨了中医郁证的辨证论治.广义的郁证是指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等诸多因素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痰火食湿等壅塞郁滞等气机不得发越的一系列病证.郁证的主要病因是七情失调,病机关键是气机郁滞.调畅气机、调和气血是治疗郁证的主要方法.
作者:翟兴红 刊期: 2014年第16期
中医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独立从事临床工作的中医医务人员,在中医临床课教学中,医案是连接课堂和临床的重要环节,合理、恰当地使用医案能有效发挥教师在临床课上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临诊判断能力.
作者:李改非 刊期: 2014年第16期
近年来,随着经济生活的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呼吸系疾病已经发展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的主要疾病之一.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面对这一难题,特别是如何运用中医的特色疗法去解决,是一项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课题.本文通过在综合医院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经验,结合运用中医特色医疗法的临床实践体会,对当前中医特色疗法的现状及面临问题做了讨论和思索,以期对肺系疾病的中医药特色治疗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作者:周海珍 刊期: 2014年第16期
活血化瘀是中医的治疗原则之一,在周围血管病的临床中运用了12种活血化瘀法,得到了满意的疗效,本文凝结着许多周围血管病老专家的经验,通过病案说明活血化瘀法是治疗周围血管病的重要临床手段.
作者:郭伟光;李凤男 刊期: 2014年第16期
本文以“和法”为线索,从经方小柴胡汤之和法以及对中成药小柴胡冲剂之和剂,谈跟师孙光荣教授的学术思想以及个人心得体会.小柴胡汤为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名方之一.笔者首先从对小柴胡汤的来源、临床适应症、主治病症、药物组成、煎服法、临床应用体会谈个人心得,提出“和法之中,百法兼备”.其次对目前临床有效应用小柴胡类的中成药之和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后,在对和法理解的基础上对孙光荣教授的学术思想“天人和”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张志敏 刊期: 2014年第16期
开放式办学是一种灵活、广阔的社会化办学方式,是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建设的有效手段.开放式办学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六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根据本校实际对开放式办学模式进行有益地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地效果.
作者:闫忠红;左军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刮痧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口服治疗乳腺增生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患有乳腺增生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50例和实验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桂枝茯苓胶囊,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刮痧治疗.结果 实验组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3%,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2%,可以看出中医刮痧结合桂枝茯苓胶囊口服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结论 刮痧结合桂枝茯苓胶囊口服对治疗乳腺增生效果明显,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可以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汤菲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探讨清肺汤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行清肺汤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行左氧氟沙星治疗,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愈率为65.0%,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愈率为50.0%,总有效率为85.0%,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病症缓解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清肺汤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肺部感染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刘小波;朱虹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调查方庄社区中老年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发放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问卷进行调查.8个危险因素中,同时具有3个或以上者风险分级为高危;同时具有3个以下但患有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之一者风险分级为中危;同时具有3个以下且无慢性病者风险分级为低危.结果 有效问卷共230份,其中低危90人,中危108人,高危32人.结论 方庄社区中老年人具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庞大.
作者:吴瑕;薛武更;刘晓晖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消毒供应中心教学双评法的带教管理中作用.方法 消毒供应中心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的活动步骤,运用品管圈管理常用手法和工具对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选择2013年实习生94名为试验组,在消毒供应中心教学双评价法中应用品管圈管理手法;选择2012年实习生102名为对照组,在教学管理中采用教学双向评价法.比较两组的考核成绩.结果 实习生试验组理论和操作考试平均成绩比对照组平均提高10.3分和7.2分(P<0.01);带教老师理论考试平均成绩比实行品管圈之前平均提高9.2分(P<0.01).结论 品管圈在消毒供应中心教学双评法的带教管理中,能有效提高实习生的实习积极性及学习成绩,提高老师业务水平和专业知识,使科室的教学管理规范化.
作者:胡国风;李淑玲;黄自珍;徐带琴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房性心律失常采用稳心复脉汤联合西药心律平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用我院近几年来所收治的90例房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患者行稳心复脉汤联合西药心律平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服用稳心复脉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 稳心复脉汤联合西药心律平治疗房性心律失常重症患者具有显著疗效,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临床应用价值极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爱兵;罗俊;吴翔鹰;刘新举;王健;牛敏芬 刊期: 2014年第16期
小儿捏脊疗法为现今临床的一种常用推拿手法,其具有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等优点.其主要机理是通过调节经络,而达到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重在振奋阳气,次在调节气血.小儿捏脊疗法通过刺激脊背皮部、督脉、膀胱经、华佗夹脊穴等,而起到调节全身脏腑的功效.临床可以广泛运用,从而服务小儿的健康成长.
作者:刘应科;曹桂霞;石君慧;杜娟;梁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苦参汤加减联合龙珠软膏对低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82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龙珠软膏治疗,治疗组采取苦参汤加减联合龙珠软膏治疗,观察术后创面愈合面积,愈合率和愈合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在缩小创面面积,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苦参汤加减联合龙珠软膏在治疗肛瘘术后创面临床应用中,可缩小创面愈合面积,提高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
作者:叶道冰;宋红旗;冀春丽;魏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6期
“肝者,罢极之本”出自《素问·六节脏象论》,对于罢极二字的含义,历代医家说法不一,存在多种解释.结合临床验证,笔者倾向认为罢极二字当作疲劳、劳困解.此句当理解为肝脏是耐受疲劳的根本.且对此举病案以佐证.
作者:王文革 刊期: 2014年第16期
为改变《中药学》教学中存在的学生被动学习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尝试在《中药学》教学中引入拓展性教学,引导和鼓励学生探索新知,并将之融入学习考核,探索过程评价体系.经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升《中药学》的教学效果.结果表明拓展性教学的应用有积极意义,后续教学中应进一步深化拓展性教学的应用.
作者:袁颖;金素安;何世民;朱国福;汪文娟;潘颖宜;杨柏灿;王海颖 刊期: 2014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