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忠红;左军
目的 通过测定通络逐瘀丸的阿魏酸的含量,建立通络逐瘀丸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反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通络逐瘀丸中的阿魏酸进行测定.结果 通过实验通络逐瘀丸中的阿魏酸的含量在0.0189~0.377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回收率为99.42%,RSD为1.64%.结论 该方法操作易行,稳定可靠,可以用于通络逐瘀丸质量控制.
作者:刘家海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规范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针刺、理疗等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及规范化护理.结果 治疗组患者关节疼痛及关节僵硬、肿胀的症状明显改善甚至消失,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规范的护理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金艳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选择疏肝消脂方+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NASH患者14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NASH患者分为D1组(观察组72例)与D2组(对照组72例).针对D1组与D2组NASH患者,给予基础治疗(饮食指导以及运动指导等).针对D2组患者,配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治疗;针对D1组患者,配合中药疏肝消脂方+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治疗.对比D1组与D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以及相关指标的情况.结果 D1组与D2组患者完成治疗后,在肝功能指标、TC指标以及BMI指标等方面,低于治疗前(P<0.05).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D1组高于D2组患者(P<0.05).结论 选择疏肝消脂方+多烯磷脂酰胆碱,在促进临床疗效以及改善临床指标等方面,应用意义显著.
作者:郑惠 刊期: 2014年第16期
活血化瘀是中医的治疗原则之一,在周围血管病的临床中运用了12种活血化瘀法,得到了满意的疗效,本文凝结着许多周围血管病老专家的经验,通过病案说明活血化瘀法是治疗周围血管病的重要临床手段.
作者:郭伟光;李凤男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前,斑马鱼模型的使用正逐渐拓展到生命体多个系统的发育、功能和疾病的研究中,其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中药毒理研究、代谢研究和重大疾病中药成分活性筛选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将就斑马鱼在筛选模型、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中医中药研究相结合的新型模式等应用情况进行探讨,以期有益于中医药事业的现代研究的迅速发展.
作者:邢学锋;马钦海;徐成贺;许文学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综合性医院脑血管病后焦虑抑郁状态的治疗与研究.方法 根据入选条件选取所在综合性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住院的350例脑血管病患者.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1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3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口服常规药物如帕罗西汀片,观察组采取综合治疗,疗程两个月.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14项版本)评分.结果 两组各自在治疗后比治疗前抑郁焦虑状态明显改善,同时治疗后观察组HAMD、HAM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说明疗效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治疗有效率为99.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综合性医院采用综合干预治疗对于脑血管病后焦虑抑郁有治疗效果良好,安全有效,有利于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副反应少,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卢海 刊期: 2014年第16期
中华文明史从有纪年记录至今约有五千年的历史.五运六气学说系统见于《内经·素问》七篇大论中,集中国古代天文、传统文化、历法、医学之大成,是对天象、气象、物候、人体、疾病、防病治病王理论融会贯通的系统论述.
作者:邹勇 刊期: 2014年第16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中医治未病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医院护士的需求量也逐年增高,中医院校护理实习生数量不断增加,目前中医院招聘中医院校护理人员,对其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中医院护理实习生中医操作技术水平,使其毕业之后,能够走向社会进行独立工作,有能力面对招聘和临床实际情况,是所有实习中医院护理部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作者:刘颖 刊期: 2014年第16期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且趋向年轻化.笔者经过大量的门诊观察分析发现,糖尿病治疗不能单一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较好.
作者:朱长保;马鸿祥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自拟温阳通滞方药对可乐定所致大鼠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温阳通滞胶囊高、低剂量组、心宝组及模型组.用温阳通滞胶囊等效量、二倍量灌胃给药,以心宝做对照.观察给药前和给药后0.5h、1h、1.5h、2h心电信号,统计分析大鼠心率、心率每搏间变异系数、房室传导阻滞变化情况,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温阳通滞胶囊高、低剂量组给药后心率显著提高,心率变异系数明显降低,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有降低趋势(P<0.05).高剂量组作用更为突出,个别时段优于心宝组(P<0.05).结论 温阳通滞方药能够通过提高心率、降低心率变异系数、降低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达到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满意干预效果.
作者:齐建兴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验证炙甘草汤配合针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了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住院和门诊患者,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32人.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给予炙甘草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电针.观察两组的血流动力学、运动耐量试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反应指标的变化,并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治疗前后以及各个疗程指标变化的统计学分析,并根据疗效评定标准,进行总有效率的计算.结果 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愈后随访半年到一年内无复发,统计学分析表明血流动力学、运动耐量试验、超敏C反应蛋白等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司春婴;曹志娜 刊期: 2014年第16期
医学生物学是中医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理论性强、知识量大等.PBL是国内外学者广泛应用的一种优秀教学方法,本文结合作者在医学生物学中的教学体会,提出了PBL教学法在中医院校医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并与案例教学法有机结合,突出课程教学的知识点与重点,有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记忆,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夏金婵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王万林教授是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导师,王老师从事中医外科临床50余年,有丰富临床经验,尤其在乳腺疾病方面,学验尤丰.我等在跟师期间,临诊抄方学习,聆听导师的谆谆教诲,感悟导师独到的诊疗经验,收获颇多.现将其临床治疗乳癖、乳痈、乳岩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吴峰;梁鹤;马海涛 刊期: 2014年第16期
“肝者,罢极之本”出自《素问·六节脏象论》,对于罢极二字的含义,历代医家说法不一,存在多种解释.结合临床验证,笔者倾向认为罢极二字当作疲劳、劳困解.此句当理解为肝脏是耐受疲劳的根本.且对此举病案以佐证.
作者:王文革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白扁豆,首载于《名医别录》,又名藊豆,南扁豆(《滇南本草》).白扁豆来源于豆科植物扁豆的Dolichos lablab L.的成熟种子;其性微温、味甘,归脾、胃经.具有化湿和中、补脾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脾胃气虚证以及夏月暑湿吐泻转筋,常生用或炒用[1].自古以来的多数本草都记载其能补中益气,健脾化湿,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暑湿内蕴,恶心呕吐,腹痛泄泻等,但却很少有本草谈及白扁豆具有解毒的作用.而贵州一带的苗族民间医生却用白扁豆来治疗毒蛇咬伤以及疔疮痈肿均能获得奇效,说明其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作者:鲁利民;陆锦锐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中药配方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中药配方颗粒口服,对照组给予脂必要片口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8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药配方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玉春;郝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苦参汤加减联合龙珠软膏对低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82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龙珠软膏治疗,治疗组采取苦参汤加减联合龙珠软膏治疗,观察术后创面愈合面积,愈合率和愈合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在缩小创面面积,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苦参汤加减联合龙珠软膏在治疗肛瘘术后创面临床应用中,可缩小创面愈合面积,提高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
作者:叶道冰;宋红旗;冀春丽;魏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对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72例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为36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观察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的SBP、DBP、BUN、Scr观察指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针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提高预后,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邹秋林 刊期: 2014年第16期
中药鲜品与干品功效明显不同,鲜品保持了药品的全部活性成分,故一般而言其药效应强于干品.药物经过炮制,干品药与鲜品药成分变化和功效上有质的不同.本文主要概括了中医鲜药应用历史及炮制、鲜药的临床应用、鲜药的传统用法、鲜药的保鲜和储藏法、发展前景及展望以唤起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对鲜药应用的重视.
作者:叶再青 刊期: 2014年第16期
为改变《中药学》教学中存在的学生被动学习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尝试在《中药学》教学中引入拓展性教学,引导和鼓励学生探索新知,并将之融入学习考核,探索过程评价体系.经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升《中药学》的教学效果.结果表明拓展性教学的应用有积极意义,后续教学中应进一步深化拓展性教学的应用.
作者:袁颖;金素安;何世民;朱国福;汪文娟;潘颖宜;杨柏灿;王海颖 刊期: 2014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