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西药联合臌胀汤治疗肝硬化腹水40例

钟玮平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 臌胀汤, 臌胀, 中西医结合疗法
摘要:目的:探讨西药联合臌胀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螺内酯进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臌胀汤(水蛭、三七、白术、黄芪等)进行治疗。2个月为1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的TBIL、 ALB、 ALT等各项指标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TBIL、 ALB、 ALT等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 驥0.05。结论西药联合臌胀汤治疗肝硬化腹水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现代网络通讯日益走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笔者前后从事四年网络教学,认为借助网络通讯工具从事教学是对常规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可以有效扩展教学课堂资源,实现师生有效互动、探讨,且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不失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值得深入探索。

    作者:何磊;车志英;樊尊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医药相关专业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情况调查

    本文以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数据为参考,对毕业生就业流向、层次、形式、就业变动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反馈等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促进高职毕业生更充分、更广泛就业的工作思路层面进行思考,对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探索。

    作者:白冰;宋岩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胃炎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及辨证分型研究

    目的:通过收集整理慢性胃炎的现代文献,探索辨证及证候分布规律,为中医证候的客观化与规范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设定检索策略,将符合标准的合格文献纳入,建立文献数据库,提取相关的证候要素,同时规范证名,运用统计软件SPSS对慢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和证候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胃炎的常见证型为脾气虚弱、肺脾气虚、湿热内蕴、气阴两虚等;病位主要涉及脾、肝和胃;病性以湿、热、痰、气虚、阴虚为主。结论慢性胃炎的辨证诊断标准和相应的证候名称目前缺乏规范,成为学术交流和临床应用的瓶颈,“证候要素”的引入很有必要且为实现中医辨证的量化、客观化奠定基础。

    作者:王永治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内经》教学围绕中医各家学说展开的探讨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探讨了《内经》教学中围绕中医各家学说授课的一些措施,认为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不能忽视《内经》自身的各家学说性质,展现出中医药学形成的学术背景,另一方面,需要适当援引一些历代中医各家学说的医家学习阐发《内经》经文的案例,总结出中医药学发展的研究思路,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学生领悟到《内经》作为中医药学理论源头的重要性,并可以借鉴古代医家学习运用《内经》的思路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作者:陈子杰;张银柱;翟双庆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从伤寒六经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临床应用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出自《伤寒论》第16条:“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条文中“坏病”,坏者,自败之义,言历经误治而正证自坏,柯韵伯云:“坏病者,即变证也”。在这一条文中,指出患太阳病已有数日(病变部位、患病时间),已用过发汗之法,再或曾用涌吐、攻下、温针治疗,不仅病证不愈,而且病情复杂化。由于变证已不属太阳表证,故桂枝汤一类的辛温解表方剂,已不能再使用。由于坏病变化多端,故对坏病救治之法,只能示之以原则,应该仔细观察、分析现有的脉证,全面了解诊治经过,辨明因何种原因引起的,然后按证立法选方,即进行辨证论治。这不仅是治疗坏病的原则,也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精神的体现,对指导临床有普遍的意义。从认识论角度看,“观其脉证,知犯何逆”,指导我们要想认识疾病的本质,必须全面采集与诊断相关的所有证据,把握疾病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一因一果,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避免西医认识疾病只注重特异性病因、病理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造成不少疾病迁延不愈的状况。本文试通过《伤寒论》的六经提纲及相关条文来阐释仲景先师是如何“观其脉证”,并且“随证治之”的。

    作者:李劲松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PBL和LBL教学模式在针灸科护理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索PBL和L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针灸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至2014学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临床实习的120名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名,对照组沿用本科室的护理临床实习带教方法,实验组在本科室临床带教方法基础上采用PBL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结果实验组出科理论、技能操作成绩优于对照组( P 驥0.05);实验组学生学习积极性、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护理临床实习带教中应用PBL和LBL相结合的教学法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郭思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药药剂学双语CBI教学理念的探索

    在CBI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中药药剂学双语教学的探索。旨在通过中药药剂学双语教学的实施,提高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并将专业学科内容与语言教学目标相结合,更好地适应目前社会对高层次中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以 CBI教学理念为基础,通过借鉴CBI课程模式的特点和优势,紧密结合中国双语教学的现状,探索如何合理、有效地确保中药药剂学双语教学模式的实施。

    作者:马燕;陈晓;张颖颖;林荣锋;陈秀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儿科呼吸道感染38例

    目的:观察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75例,其中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抗炎、抗病毒治疗。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有效率78.3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甄兴刚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8例

    目的:观察和探讨中西医结合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19例。针对观察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方式,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中药治疗。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变化情况、心电图监测情况和硝酸甘油停减率。结果经对比分析得出,试验组患者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3%;试验组患者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8.9%,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的57.8%,且试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观察组;试验组患者硝酸甘油停减率为78.9%,观察组停减率为57.9%;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驥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运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取得确切疗效,具有广泛的运用价值。

    作者:陈斌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西药联合臌胀汤治疗肝硬化腹水40例

    目的:探讨西药联合臌胀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螺内酯进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臌胀汤(水蛭、三七、白术、黄芪等)进行治疗。2个月为1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的TBIL、 ALB、 ALT等各项指标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TBIL、 ALB、 ALT等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 驥0.05。结论西药联合臌胀汤治疗肝硬化腹水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玮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药名戏与《牡丹亭》

    在戏剧艺术中,“药名戏”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艺形式。它巧妙地把中药名称和药物性能及疗效,运用戏曲中的“生、旦、净、末、丑”等角色加以编排,使药物人性化。

    作者:《中国中医药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养心汤改善冠心病心绞痛30例

    目的:评价养心汤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养心汤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93.3%,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86.7%,硝酸甘油停减率88.2%,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驥0.05)。结论养心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翟颖;刘淑荣;周淑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胃炎临床用药分析

    目的:通过调查昆山中医医院门诊处方中胃炎治疗用药情况,来分析用药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临床工作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胃炎治疗处方492张,对处方中药物的适应症、相互作用和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主要治疗药物为质子泵抑制剂,抗酸药,胃粘膜保护剂等,其中不合理处方25张,占5.1%。结论我院门诊胃炎疾病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临床医务人员应了解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避免出现不合理用药。

    作者:陆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黄芪对药功效高

    黄芪味甘,性微温,色黄入脾,心白入肺,入手、足太阴经,具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之功。临床上,将黄芪与其他药物配对使用,可提高疗效。

    作者:《中国中医药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五运六气入门专题系列讲座(四)--五运六气的天文学和文化背景

    1天文学背景我国自有文字记载,就有对天象的观测记录。《尚书·尧典卷一》:“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古代先秦时期-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并研制了早的天文学测量仪--“圭表”。五运六气学说就是这些古代天文学成就应用于医学之中的典范。

    作者:邹勇;刘济跃;田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常晒太阳缓解严重哮喘

    据《印度时报》5月6日报道,英国一项新研究发现,适当晒太阳可增加体内维生素D水平,进而帮助控制严重哮喘症状。研究中,为调查了维生素D水平对哮喘治疗效果的影响,伦敦国王学院一个科学家小组展开了以类固醇疗效不佳的哮喘患者为对象的“阳光疗法”实验。结果发现,维生素D可以抑制哮喘患者的免疫系统过度反应,体内维生素D不足,有可能使哮喘病情加重。维生素D也称“阳光维生素”,主要通过皮肤接受阳光照射而产生。研究指出,人体免疫系统里存在一种有助于对抗呼吸道发炎的化学物质。如果该物质过份活跃,哮喘反而会更严重。研究小组发现,维生素D对这种化学物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中国中医药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治疗落枕的特殊穴位

    落枕又称“失枕”,常见发病经过是入睡前并无任何症状,晨起后却感到项背部明显酸痛,颈部活动受限。笔者在临床中发现,针对不同类型落枕,采用不同穴位针灸,常可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有的甚至针进即愈。

    作者:《中国中医药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古代中药招幌胜“酒旗”

    幌子,原称“望子”,也叫“招旗”,是悬挂在店铺门前的简明易懂、一目了然的经营标志物,目的是让人知晓其所卖商品的形式或服务的内容。

    作者:《中国中医药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变异型心绞痛45例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90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消心痛或静脉滴注硝酸酯类药物,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葡萄糖和黄芪注射液。比较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驥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变异型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改善心肌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洪日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坤泰胶囊治疗子宫切除术后卵巢功能损伤40例

    目的:探讨坤泰胶囊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卵巢功能损伤的作用。方法选取未绝经进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4例,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术后第七天开始口服坤泰胶囊,每次4粒,3次/日;对照组术后避免服用任何对卵巢功能有影响的药物。比较两组术后3月的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术后1年再次复查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并进行Kupperman 评分。结果治疗组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驥0.05), FSH、 LH水平及Kupperman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驥0.05)。结论坤泰胶囊可改善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卵巢功能,降低术后卵巢功能损伤,缓解围绝经期症状。

    作者:董金菊;李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