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起对硫磷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鲁军

关键词:对硫磷, 食物中毒, 黄瓜, 发病, 曲周县, 个体户, 制作, 馒头, 副食, 夫妇, 报告
摘要:1情况报告2002年6月2日晚8时许,曲周县个体户李某家中发生一起食物中毒.该户用从街上购买的黄瓜用蒜调制作为副食,主食为自家蒸的馒头.李某家中有4口人:李某夫妇,一子,一女.其子因未吃黄瓜而未发病,其余三人食后均发病.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氟喹诺酮类药物致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

    氟喹诺酮类药物如培氟沙星、诺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等,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副作用大多轻微,出现严重精神症状者极少见.1998年6月~2002年6月本院内二科及外一科住院病人中应用此类药物者共926例,用药期出现严重精神症状者7人.经精心医护,均痊愈出院,现报告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戴艳丽;孙换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60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为常见,临床表现为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减退等症,通常为对称性,下肢较上肢严重,病情进展缓慢.近年来学者认为,血管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起很重要的作用[1].本人在农村基层工作中,用尼莫地平改善微循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谷艳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视网膜海绵状血管瘤合并玻璃体积血

    视网膜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在临床上较罕见的视网膜血管错构瘤,现将我院1例视网膜海绵状血管瘤合并玻璃体积血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周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介入疗法的护理

    股骨头无菌坏死是髋关节的多发病,与服用激素、外伤和长期大量饮酒等因素有关,主要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其主要症状是跛行、髋部和下肢疼痛麻木.我科从2000年5月~2002年8月共收治11例,均采用介入疗法并辅以中医辨证治疗,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孙晓玲;宋克俭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症状导向式病例讨论在耳鼻咽喉科教学中的实践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临床医学实践的思维方式有其特有的规律,医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对临床实习及医疗实践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要完成从学生到临床医生的过渡仍有一个过程.耳鼻咽喉教学又有其特有的规律,主要表现为发病部位深在、解剖结构细小,耳、鼻、咽、喉互相联系又复杂多变,往往一个症状可涉及多个器官的病变,所以,我们以症状为主线,来引导各种疾病的发生演变,以提高学生的临床逆向思维及多相思维能力,收到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永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七氟醚、氟烷分别用于小儿麻醉恢复期谵妄发生率的临床观察比较

    目的:探讨七氟醚氟烷用于学龄前儿童麻醉效果及谵妄躁动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进行较小的泌尿科手术的儿童116例、ASA均为Ⅰ级、年龄3~5岁63例、6~10岁53例.随机分为氟烷组和七氟醚组,共分4组:学龄前儿童氟烷组(n=32)、学龄前儿童七氟醚组(n=31)、学龄儿童氟烷组(n=27)、学龄儿童七氟醚组(n=26).麻醉诱导用氟烷或七氟醚混合氧气吸入,并在整个手术期间维持麻醉吸入IMAC浓度.术中、术后止痛用0.25~1.0mL/kg实施骶麻,1%利多卡因3~5mL实施局麻.比较4组之间恢复的特点和谵妄躁动的发生率.结果:学龄前儿童氟烷组的两位患者,学龄前儿童七氟醚一位患儿,学龄儿童氟烷组一位患儿,由于止痛不充分和诱导前哭闹,从此比较中排除,在两个年龄组,七氟醚麻醉苏醒比氟烷苏醒快(约30min),学龄前儿童七氟醚苏醒恢复期谵妄躁动发生率(40%),比其他几组均高(学龄前儿童氟烷组是10%,学龄儿童氟烷组是15.4%,学龄儿童七氟醚组是11.5%).结论:七氟醚苏醒快,恢复快,但学龄前儿童七氟醚麻醉后恢复期谵妄躁动发生率高.

    作者:苑江;李学仁;张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各型肝病患者血清抗-HCV检测分析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甲、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研究各地已有报道[3],而HCV在各种肝病患者中感染状况,报告陆续增加.近年来笔者对该地区515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抗-HCV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检测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文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胆囊息肉样病变96例临床分析

    胆囊息肉样病变(PCG)是胆囊粘膜局限性隆起病变的总称.随着B超、CT等技术发展,发现率明显增高.我院1993~1999年采用胆囊切除治疗PCG96例.现就本组资料对PCG的病理分型与胆囊癌的关系及手术指征进行探讨.

    作者:狄运成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与护理

    近年来肿瘤患者越来越多;晚期癌症患者承受着精神,肉体及经济的困扰和压力.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理所当然地成为临终关怀的主要对象.

    作者:朱慧燕;张虹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左颈部吻合16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上段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经原食管床行左颈部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1995年3月~2001年12月采用此术式治疗162例,进行临床分析对比,总结该术式优点并提出手术操作注意问题.结果:全组切除151例,切除率达93.2%,术后并发症14例(8.6%),术后死亡率1.2%.临床效果较其他术式满意.结论:该术式具有操作方便、暴露好,比较符合原有的解剖及生理功能,减少术后心肺并发症及术后死亡率等优点.宜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李凤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如何上好运动医学实验课

    运动医学是医学与体育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它既是医学的分科,也属于体育科学的范畴.运动医学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不断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应用能力,笔者在实验课的教学中,从组织安排、教学方法、考试办法,初步做了如下改革.

    作者:王明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护理

    肝硬化失代偿期引起脾大,肝功能亢进.栓塞一部分脾脏不但能减轻脾亢进引起的血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而且还能保留一部分脾脏功能,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和因脾脏功能亢进并发的各种感染.我科2001年1月~2002年5月对1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采取了脾动脉栓塞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希卫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新世纪赋予高校图书馆的新使命

    本文论述了新世纪信息化社会的主要特征,信息化社会给图书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阐述了新世纪高校图书馆的新使命.认为高校图书馆在新世纪信息化社会的环境中,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其得天独厚的大量丰富的文献资源优势,努力完成新世纪赋予高校图书馆的新使命.

    作者:章显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的有效方法,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病人可能出现许多心理障碍,从而影响治疗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针对49例病人分析及对症治疗,使他们能愉快接受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时玉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近况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报道指出早期治疗的重要性,特别在发病3~6h之内.因为及时的治疗可以防止疾病进展,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预后.

    作者:吴慧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误诊为支气管哮喘6例临床分析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由于临床上以反复发作性咳嗽、喘息和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故时有将症状性哮喘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现将我院近年来在哮喘门诊及住院病人中6例由其它疾病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报告如下.

    作者:杜萍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颈椎病X线平片诊断(附200例分析)

    颈椎病是指椎间盘,椎骨、椎关节及其连接组织的退变与增生.它的病理改变可以压迫脊髓,神经及血管而产生各种症状.虽然CT、MRI技术对颈椎病变的诊断日趋明确,但常规的平片检查仍不失为经济、方便的检查手段.在基层医疗单位至今还做为常规诊断颈椎病的首选方法,本文对200例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平片征象分析如下.

    作者:贾鸿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护理人员在偏瘫患者康复中的角色

    偏瘫患者的康复由相关科室人员共同合作,采用综合的治疗手段,协助患者在疾病允许的范围内大限度的恢复其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功能.而在患者的整个康复治疗过程中,与患者接触频繁、密切的是护理人员,因此护理人员为使患者早日康复,重返社会担任着重要角色,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留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药物学教学中如何加强护生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现代护理模式从单纯照顾病人的生活和疾病的护理即生物--医学模式,扩展为全面照顾病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需要,即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必然带来护理模式的转变,新的护理模式强调护理的独立功能,对病人进行佳护理,使病人得到佳治疗效果,因而对护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药物学是作为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关系,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课程,是护理专业知识结构与护理技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是药物治疗的直接实施者,也是用药前后的监护者,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药物治疗的效果及疾病的康复.在药物学教学中,如何加强护生素质,使之与临床整体改革相适应,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护理人才.笔者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尝试,不妥之处请同行们指正.

    作者:张世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36例

    小儿喘息性疾病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婴幼儿病死率较高的病种之一.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36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芝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