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嘉善县1987~2000年肺癌流行趋势

吴明权;李其龙;马新源;姚开颜

关键词:肺癌, 发病率, 流行趋势
摘要:目的:了解嘉善县1987~2000年肺癌的发病情况,为肺癌的防治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嘉善县刎肿瘤登记系统掌握的肺癌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嘉善县1987~2000年肺癌的粗发病率为32.2/10万,中调率为20.0/10万,世调率为26.9/10万,构成比17.2%,居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第2位,平均年龄为63.9岁,高峰年龄为70岁~年龄组,经统计学分析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嘉善县肺癌的发病尽管呈波浪式起伏,但总体来说是呈上升趋势的,这可能与吸烟、环境污染、职业接触、膳食结构的变化等有关.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无血切肝术的护理体会

    无血切肝术是指通过阻断肝的出入血管血流,使肝脏处于完全无血状态下,进行手术操作的一类技术方法的总称[1].它在肝门区,即Ⅰ、Ⅳ、Ⅴ、Ⅷ段肿瘤的切除中有着特别的价值.由于无血切肝术创伤大,术中术后患者的血液动力学、酸碱平衡、血氧饱和度和肝肾功能的变化较常规切肝手术复杂,故加强术前准备和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提高治愈率有重要意义.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杨秀木;陈永侠;韩复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晚期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

    心力衰竭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晚期的共同表现,也是心血管病死亡的常见原因.心力衰竭的治疗不仅仅在于纠正血流动力学障碍和缓解症状,而要以延长病人的寿命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1].针对严重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差、死亡率高的特点,笔者着意加强了有关的护理工作,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高云;侯艳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体会

    目的:评价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5例HIE进行CT回顾性分析.结果:135例HIE患者中脑水肿120例,脑实质内出血27例,脑室出血1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外部性脑积水15例.结论:CT有助于明确HIE的脑损伤程度,对于预后的评估有价值.

    作者:周远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浅谈颅内肿瘤的临床综合征

    颅内肿瘤出现颅内压增高综合征广为人知,但其他综合征(特别与内分泌有关的综合征)被临床医生忽视.现将颅内肿瘤的综合征分别概述如下,供诊断时参考.

    作者:俞云文;裴的善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中药治疗复发性口疮27例报告

    复发性口疮为临床常见多发病,笔者自1998~2000年采用中药治疗本病,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葛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7例有窒息史且有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表现的足月新生儿,使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701研究所生产的婴儿透明高压氧舱以纯氧加压治疗,另设33例作为对照.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两组等级资料秩和检验,u=5.47,P<0.01,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能直接纠正脑缺氧,减少毛细血管渗出,纠正酸中毒,降低颅内压,减轻脑组织的损伤,促进苏醒,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吴修英;鲍秀英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巨大儿的诊断和产程监护(附88例临床分析)

    我院1999年1月~2002年12月间收治单胎分娩1540例,其中巨大儿88例,发生率为5.71%,且有逐年增加趋势.异常产程发生率高达67%,剖宫产率50.2%,且母婴并发症亦较高.因而提示我们应加强对巨大儿的认识,分娩中严密观察产程,提高诊断率,以防治母婴并发症.

    作者:吴彩琴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知情权下的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随着200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患者享有对自己疾病的知情权,了解自己疾病的性质、发生、发展,预后等情况,在这个新形势下,对于癌症患者的护理模式也随之发生新的变化,改进护理方法,达到提高癌症病人护理结果的目的,对癌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高燕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外耳道活性昆虫异物取出及护理

    外耳道昆虫异物在耳鼻喉科诊疗中常可见到.在成人及儿童均可发生,特别是家住农村或家中有花园者更易遭到侵害,当活动性昆虫钻入外耳道后,可在耳内爬行骚动,引起剧烈耳痛和噪声,至使患者紧张、焦虑、坐卧不安,如在鼓膜外活功,可引起眩晕及耳鸣.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常招致外耳道发炎,鼓膜损伤、穿孔、中耳感染,听力障碍等.于1996年5月~2002年12月,本人对56例外耳道活性昆虫异物患者在作好治疗前护理后,采用了1%地卡因溶液滴耳,10min后再行外耳道冲洗法,使昆虫顺利冲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痛苦,此法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月彩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目的:分析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有效的诊疗方法.方法:对手术治疗2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27例破入椎管患者的临床特点结合CT、CTM、MRI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早期扩大开窗或半椎板切除.结果:27例手术随访时间短6个月,长5年,平均2年,27例腰腿痛均消失,恢复工作,1例仍有尿频,排尿不尽感觉.术中切除物病理检查均为髓核硬化组织.结论: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重为其特点,一旦诊断明确,应早期进行扩大开窗或半椎板切除术.

    作者:宋世堂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出血性休克98例的麻醉处理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98例出血性休克手术患者选择麻醉方法和药物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98例出血性休克手术患者用不同麻醉方法和药物处理后病人在术中和术后MAP、HR、R的变化.结果:在术中和术后能有效的控制MAP、HR、R,无麻醉直接死亡.结论:应根据其出血部分和休克程度选择对呼吸、循环影响小又能符合手术操作要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其中选用低浓度、小剂量对心血管抑制作用小的药品,有利于尽早纠正休克,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张玉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儿童急性白血病28例的临床诊断及实验分析

    儿童急性白血病是儿科恶性肿瘤常见的疾病,有着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外周血及骨髓相检查分析,诊断并不困难,现将我院几年来收治的急性白血病28例分析如下.

    作者:边红放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阿糖腺苷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HBsAg、HBcAg表达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糖腺苷治疗后肝组织中HBsAg、HBcAg的表达.方法:选择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33±4岁),静脉滴注阿糖腺苷400mg/d(1次/d)×2M.治疗前、后分别行肝穿刺活检,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检测其肝组织中HBsAg、HBcAg.结果:阿糖腺苷治疗前患者肝组织中HBsAg、HBcAg分别检出20例、18例,治疗后分别减至12例、10例.阿糖腺苷治疗前后肝组织中HBcAg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阿糖腺苷治疗前后肝组织中HBsAg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阿糖腺苷可以有效促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HBcAg阴转.

    作者:孙祁岩;赵伟;罗婵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婴儿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22例分析及随访

    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病死率可达21.8%[1].颅内出血常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本文总结了本院自1988年9月~1999年9月收治的婴儿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22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唐青;邱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糖尿病足坏疽临床治疗及护理体会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主要导致病人血管病变致使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及糖尿病神经病变局部失去感觉而易于损伤,患者组织感染、溃烂、坏疽,严重者可并发骨髓炎,导致截肢.我科自1995年9月~2002年9月,收治糖尿病足患者21例,经过积极的临床治疗及护理,创面愈合者12例,大部分创面愈合附门诊治疗6例,截肢2例,1例因全身衰竭而死亡.现将临床资料及治疗、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明辉;宁金凤;张丽敏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新生儿破伤风187例治疗体会

    新生儿破伤风目前在我国仍不断有发病,具有潜伏期短、病情凶猛、并发症及病死率高的特点,我院1990~2000年间共收治新生儿破伤风187例,现将临床诊治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洪瑞真;郑瑞霞;施燕禧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4周妊娠疗效及护理

    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甾体抗孕激素药物,经过临床验证,它具有抗孕卵着床,阻止胚胎发育,使蜕膜和绒毛变性.米索前列醇具有刺激宫底收缩,软化宫颈的作用.两种药物配伍.使胚囊及绒毛球坏死,变性排出宫腔外.我院2001~2002年1月,对于310例10~14周妊娠的妇女,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方云霞;张爱东;李志英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血清雌激素水平对抑郁症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雌激素水平对围绝经期抑郁症影响的关系.方法:对245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血清雌激素(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雄激素(T)等指标测定;其中抑郁症95例,无抑郁症150例,分为2组进行比较.并予抑郁症组以雌-孕激素序贯治疗.结果:抑郁症患者雌激素水平明显低于无抑郁症患者,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组经雌-孕激素治疗后,血清雌激素水平有所上升,且抑郁症状有所改善.结论:雌激素极低值水平是导致抑郁症的可能;雌激素对缓解抑郁症可提高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

    作者:徐小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从血浆t-PA/PAI活性水平探讨药物流产后出血的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加味生化汤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药物流产后出血的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72例药流患者分为中药组(36例)、对照组(36例),药物流产后中药组加服加味生化汤,对照组不加用其他治疗手段.分别在流产前、胚囊排出后当天、胚囊排出后10d测量肘静脉血中t-PA、PAI.结果:中药组分别在出血量、出血时间优于对照组(P<0.01).药流后较药流前血浆中t-PA活性明显升高,PAI活性降低.药流后10d中药组较对照组血浆t-PA活性降低.结论:加味生化汤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有确切疗效.局部血液纤溶调节异常是造成药流后子宫出血的一个重要机制.

    作者:刘铭山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改进经皮锁骨下静脉插管定位方法

    1963年Uldall应用Sedinger技术在锁骨下静脉插管,并获得成功.目前这一技术已广泛用于临床,但多采用传统定位方法,部分患者由于穿刺定位不准确及特殊体位等原因常导致插管失败.现介绍一种经皮锁骨下静脉插管新的穿刺定位方法.

    作者:周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