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抽搐106例临床与脑电图分析

韦素梅;韦立功

关键词:儿童, 高热抽搐, 临床诊断, 脑电图, 意识障碍, 意识清楚, 年龄, 临床资料, 阵发性, 图分析, 钙离子, 收集, 发烧, 癫痫, 低钙
摘要:本文对106例儿童临床抽搐原因及脑电图、脑电地型图分析.1临床资料 本文收集106例,年龄1~14岁.第一组:42例,抽搐呈阵发性发作,伴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临床诊断为癫痫;第二组:38例,年龄1~6岁,抽搐于发烧时发作,临床诊断为高热抽搐;第三组:26例,抽搐时意识清楚,血钙离子降低,临床诊断为低钙抽搐.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扁平疣5例

    扁平疣又叫青年扁平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表皮良性赘生物,主要侵犯青少年,好发于颜面,手背及前臂.临床表现:双手背部、面部散在或密集分布粟粒至高粱米大小圆形或椭圆形扁平丘疹,呈皮色或浅褐色,表面光滑,有的丘疹呈串珠样排列.治疗方法甚多,而效果参差不齐,笔者用西药内服,针剂注射,中药外洗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扁平疣患者5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伟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儿童HBsAg携带者与其家庭成员的相关性

    为了探讨儿童HBsAg携带者与家庭成员的相关性,笔者对677名儿童及其同胞与父母进行了HBV感染流行病调查.结果表明,儿童携带HBsAg与父母关系为密切,父亲HBsAg阳性不仅与母亲阳性一样对子女感染构成威胁,而且同样也是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

    作者:陈茂余;韩勇;华棠;何佳;衡德芳;宋培钦;鄢利梅;李亚一;陈立;王远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肝炎肝硬变腹水并发原发性腹膜炎的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变腹水并发原发性腹膜炎应用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31例肝炎肝硬变腹水并发原发性腹膜炎患者应用头孢三嗪或头孢氨噻肟静脉滴注治疗.疗程10~14d.结果:治愈20例(64.5%),死亡11例(35.5%),其中死于感染性休克3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肝性脑病5例,肝肾综合征2例.结论: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三嗪和头孢氨噻肟是治疗肝炎肝硬变腹水并发原发性腹膜炎的理想药物.

    作者:何文艳;王国锋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廊坊地区3岁计划免疫健康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调查

    目的:了解廊坊地区3岁计划免疫健康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从而对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检测1998、1999、2000年3年间经过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计划免疫的廊坊地区3岁健康儿童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测定其吸光度值(CO),CO/阴性对照的CO>2.1为阳性,当抗-HBs为阳性且CO/阴性对照的CO>10时,则说明体内已有免疫力可预防HBV的感染,如抗-HBs<10则保护力减弱甚至不能防止HBV感染.结果:1998年共检测542名儿童,其中免疫成功的占42.4%;1999年检测602名,其中免疫成功的占45.7%,2000年共检测410名,免疫成功的占40.2%.经过酵母乙肝疫苗计划免疫的廊坊地区3岁健康儿童整体免疫成功率与其它文献报道比较,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讨论:机体的免疫应答与疫苗的种类、质量有关,并且健康儿童中有一部分群体肝细胞对酵母重组乙肝疫苗处于不应答状态.

    作者:张小梅;王文红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30例安置永久型人工心脏起搏器病人的护理及健康指导

    我科1996~2000年共安置永久型人工心脏起搏器30例.针对起搏器的特性,围绕整体化护理工作,笔者开展了安置起搏器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晓辉;李丽;李洪芝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呋喃硫胺在甲亢治疗中的应用

    笔者自1997年元月~1998年元月,采用改良常规治疗的同时辅以较大剂量呋喃硫胺治疗中度甲亢(Graves或Basedow病),其中病程在4年以下者35例均治愈,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淑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儿科护理学教学方式的探讨

    在儿科护理学实行目标教学过程中,贯彻新大纲要求,把培养实用型人才作为首要任务.把握好课堂教学关,认真设计课时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及时进行反馈矫正引导达标,使目标教学的各种教学方式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达到预期目的.

    作者:柴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提高护生情商,增强心理素质

    当前护理事业的蓬勃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国内外护理交流的日益增进、护理工作范围的不断拓展以及护理工作者视野的不断开阔等,都为护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生毕业后要面对病人、解决较日常生活更为复杂的护理问题、护患关系,要与患者有效地沟通并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这样要求护理人员只掌握高超的操作技能及相关的医学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相当的心理素质.培养护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应从医学素质教育的基础来抓,必须从提高护生的情商(EQ)入手.

    作者:张旭;梁椰林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符合条件的异位妊娠病例予MTX+Ru486杀胚胎治疗,同时予抗生素静滴抗炎,后继予中药肖除包块治疗.结果:32例中30例治愈,2例治疗失败转剖腹探查术,治愈率93.7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是一种有效的值得推广的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方法.

    作者:郭剑锋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儿童抽搐106例临床与脑电图分析

    本文对106例儿童临床抽搐原因及脑电图、脑电地型图分析.1临床资料 本文收集106例,年龄1~14岁.第一组:42例,抽搐呈阵发性发作,伴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临床诊断为癫痫;第二组:38例,年龄1~6岁,抽搐于发烧时发作,临床诊断为高热抽搐;第三组:26例,抽搐时意识清楚,血钙离子降低,临床诊断为低钙抽搐.

    作者:韦素梅;韦立功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及其改进措施

    目的:为提高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效果,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旨在探讨消除障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方法:以医疗本科97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实验成绩及实验课题测试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分析.结果:通过授课老师的努力和作者在教学改革的不断探讨和实践,针对特点,因材施教,大限度的发挥教与学的潜力,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袁玉华;罗文海;曲巍;宋汝峰;赵拥军;高永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脑梗死并发高血糖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并发高血糖对脑梗死的临床影响.方法:对136例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梗死并发高血糖28例(20.6%),高血糖组与正常血糖组比较,高血糖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治愈率低.结论:血糖升高与脑梗死临床病情密切相关.检测血糖可作为观察脑梗死病情及判定预后的一项客观指标.

    作者:章云鹤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脑卒中患者甲状腺激素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为讨论脑卒中患者甲状腺激素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对42例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及20例正常人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脑卒中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脑卒中组随着病情加重,T3逐渐降低.结论:提示甲状腺激素变化对脑卒中患者的患病程度和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郭树清;王双;刘满堂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湿润烧伤膏致顽固性迟发性过敏性皮炎1例

    1病例资料患者男,20岁.因右小腿摩托车排气管烫伤10d,全身红斑伴瘙痒3d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烫伤后在院外应用头孢噻肟钠2g/d全身抗感染治疗,创面涂以湿润烧伤膏,伤后第8d四肢、躯干出现红色斑丘疹、小丘疹、伴瘙痒,尤以创周为重,以后逐渐加重,全身出现红斑,躯干、四肢红斑部分融合成片,均伴瘙痒.因创周红肿,瘙痒难忍而入院治疗.查体:体温37.8℃,脉搏92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10/70mmHg,神志清楚,急性病容,全身均有红斑、丘疹、四肢、躯干见大片红紫色斑,压之褪色,部分有皮损,系搔痒所致,右小腿内侧见烫伤创面约2%TBSA,上涂有湿润烧伤膏,创面潮红,有黄白色分泌物,有臭味,创周表皮呈紫黑色海绵样环形坏死,宽达1.5cm基底部有点状出血.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异常.诊断:①右小腿烫伤2%(浅Ⅱ度)TBSA并感染;②全身迟发性过敏性皮炎.

    作者:冯勇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浅谈老年患者胃镜检查的心理护理

    虽然胃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性大、痛苦少、准确率高的检查方法,但对进行检查的老年患者,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仍存在一些不同的变化.我们在多年的护理实践中,充分认识到人们对任何疾病都有心理因素存在,传统的躯体护理,早已不能满足病人的要求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因此我们对老年患者在胃镜检查中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进行了如下探讨.

    作者:张坚娟;饶秀红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老年住院病人临床死因分析

    目的:通过对1136例老年住院病人死亡病例的病因分析,探讨老年死亡的病因,以期提高其防治水平.方法:对1136例老年住院病人死亡病例进行年龄、性别及死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常见致死病因依次为肺部感染、肺癌、脑梗塞、急性心肌梗塞、多器官衰竭、脑出血.老年人的死因顺位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变化.结论:威胁老年人生命的疾病主要是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针对性地加强防治工作可降低病死率.

    作者:富晶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100例断指(趾)再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断指(趾)再植术后血管危象一般发生于术后1~3d,据报道总发生率为24%,救治成活率为63.8%[1].我科1999~2000年共收治断指再植病人100例,160指,成活140指,部分坏死15指,完全坏死5指,成活率87.5%.33指出现血管危象,发生率为20.7%,其中术后1~3d发生26指,术后4~7d发生7指.经积极治疗,总危象解除率为8%.现就危象发生原因谈谈其临床观察及护理.

    作者:曹淑娟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产妇口服米索前列醇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择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健康孕产妇共24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于胎儿娩出后立即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与肌注缩宫素针20U,观察至产后24h内阴道的出血情况等.结果:研究组的产时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后2h内及2~24h内的阴道出血量亦少于对照组.结论:米索前列醇有明显的子宫收缩作用,在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中有显著的疗效,可替代催产素用药.

    作者:秦应花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浅谈基层护理管理者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交感互动时产生的相互关系.一般分为3种:①两人之间的关系;②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③个人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护理管理者的人际关系一般指与护理人员之间、与患者之间、与上级之间、与医生之间及与其他相关科室人员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护理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笔者仅就基层护理管理者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谈一些看法和体会.

    作者:景秀绒;高玉红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尿毒症患者头孢菌素脑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头孢菌素脑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方法:对31例尿毒症头孢菌素脑病患者使用的头孢类药物及发病后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头孢菌素治疗尿毒症合并感染可引起脑病.第1、2、3代头孢菌素脑病有不同特点.第1代头孢菌素脑病多发生于用药剂量未作适当调整且未规则血透病人,发病后血透效果好.第3代头孢菌素脑病在血透病人也会发生,发生后血透疗效差,但停药后可自行缓解.第2代头孢菌素引起脑病,血透效果差,且不能自行缓解,预后差.结论:尿毒症患者使用头孢菌素时应注意药物选择及剂量调整,发生脑病后应根据药物药理特点治疗.

    作者:郑东辉;陈菊花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