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晶
血液常规检查中的血涂片的显微镜检查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且对疗效及预后观察有一定的作用,随着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白细胞分类的血片镜检随之减少了,但血细胞分析仪的分类计数只能达到筛选的目的,观察不到白细胞的形态变化,血液病漏诊或误诊是不可避免的.下面,将本院1995年至今的38例初诊时白细胞数低于20×109/L的血液病患者的外周血象及临床诊断作如下统计及分析.
作者:冯向英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梗阻性黄疸病人具有病程迁延,手术复杂、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等特点,对病人生理机能及心理损害较为严重,其护理特别是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对促进病人身体及心理康复具有重要作用.笔者自1996年开展整体护理以来,对每个病人建立护理病历,提出护理诊断,针对不同病人的不同特点,采用合理的护理程序,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与医疗措施有机衔接,使病人得到全程全方位的治疗和健康指导,,收到良好效果.现就70例梗阻性黄疸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讨论如下.
作者:于绍平;王京芬;李志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冠心病在老年人各类心脏病患病率中高居首位,致死率也居前位.老年冠心病发病隐袭,症状不典型,因而给诊断及治疗带来一定难度,并影响预后.为加深对本病认识,笔者对300例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其中74例患者动态心电图特点结合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磊;李翔;周洪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交感互动时产生的相互关系.一般分为3种:①两人之间的关系;②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③个人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护理管理者的人际关系一般指与护理人员之间、与患者之间、与上级之间、与医生之间及与其他相关科室人员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护理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笔者仅就基层护理管理者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谈一些看法和体会.
作者:景秀绒;高玉红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测定了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阳MC)培养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按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将其分为IS>0.6及IS≤0.6两组,经与正常对照比较,发现糖尿病患者TNF-α水平升高,IS≤0.6组升高更明显(P<0.01),相关分析发现,TNF-α与IS呈负相关(r=0.39),从而提示TNF-α可能参与胰岛素抵抗的形成.
作者:周尊海;李荣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头孢菌素脑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方法:对31例尿毒症头孢菌素脑病患者使用的头孢类药物及发病后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头孢菌素治疗尿毒症合并感染可引起脑病.第1、2、3代头孢菌素脑病有不同特点.第1代头孢菌素脑病多发生于用药剂量未作适当调整且未规则血透病人,发病后血透效果好.第3代头孢菌素脑病在血透病人也会发生,发生后血透疗效差,但停药后可自行缓解.第2代头孢菌素引起脑病,血透效果差,且不能自行缓解,预后差.结论:尿毒症患者使用头孢菌素时应注意药物选择及剂量调整,发生脑病后应根据药物药理特点治疗.
作者:郑东辉;陈菊花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比较单用低浓度布比卡因,或与吗啡联用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和副作用.方法:105例ASAⅠ~Ⅱ级剖宫产手术病人,硬膜外导管均留置于L1-2间隙,2%利多卡因维持术中麻醉.将上述病人随机分为4组:0.15%布比卡因(Ⅰ组,30例);0.25%布比卡因(Ⅱ组,25例);0.15%布比卡因+0.01%吗啡(Ⅲ组,25例);0.15%布比卡因+0.02%吗啡(Ⅳ组,25例);药液中均加入氟哌利多10mg和地塞米松10mg.病人回房后先经硬膜外导管推注2%利多卡因7mL,随即开启PCEA.并于36h内观察VAS及恶心呕吐、瘙痒、嗜睡、排气时间延长等副作用;并记录4组病人首次24h用药量.结果:4组病人首次24h用药量、对PCEA总体满意度及在36h内任何点的VA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恶心呕吐发生率:Ⅳ组分别高于Ⅰ组、Ⅱ组和Ⅲ组(P<0.01,P<0.01,P<0.05),Ⅲ组高于Ⅰ组(P<0.05);瘙痒发生率:Ⅳ组分别高于Ⅰ组、Ⅱ组(P<0.01),Ⅲ组高于Ⅰ组(P<0.05);嗜睡发生率:Ⅳ组高于Ⅰ组(P<0.05);Ⅲ组、Ⅳ组分别有3、4例病人排气时间延长,超过正常范围24h.结论:低浓度(0.15%)布比卡因用于术后PCEA是一种简单实用、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少的镇痛方法.
作者:邹伟;王瑞;陈海玲;张彩虹 刊期: 2001年第10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56岁,既往无药物及其他过敏史.术前诊断为胆囊炎,肝内胆管结石.术前检查:心肺阴性,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均正常.呈急性病容,T37.6℃,P72次/min,R20次/min,BP14.7/9.8kPa,血常规WBC12.6×109/L,中性82%,其他无特殊情况.于2000年11月30日在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左肝外叶部分切除术.
作者:文晓林;廖先怀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本文对106例儿童临床抽搐原因及脑电图、脑电地型图分析.1临床资料 本文收集106例,年龄1~14岁.第一组:42例,抽搐呈阵发性发作,伴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临床诊断为癫痫;第二组:38例,年龄1~6岁,抽搐于发烧时发作,临床诊断为高热抽搐;第三组:26例,抽搐时意识清楚,血钙离子降低,临床诊断为低钙抽搐.
作者:韦素梅;韦立功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胆汁酸的生成和代谢与肝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某些肝脏疾病时胆汁酸代谢发生紊乱,致血清中胆汁酸含量发生变化,因此它是反映肝实质损伤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诊断病毒性肝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文对我院1998年1月~2000年12月20日5例住院患者,进行了血清胆汁酸含量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云飞;卢积良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1136例老年住院病人死亡病例的病因分析,探讨老年死亡的病因,以期提高其防治水平.方法:对1136例老年住院病人死亡病例进行年龄、性别及死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常见致死病因依次为肺部感染、肺癌、脑梗塞、急性心肌梗塞、多器官衰竭、脑出血.老年人的死因顺位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变化.结论:威胁老年人生命的疾病主要是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针对性地加强防治工作可降低病死率.
作者:富晶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经肛门一期拖出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由于具备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好等优点而被小儿外科医师青睐,但该方法多局限于普通型巨结肠,而对于占20%的小儿长段型巨结肠,由于病变范围广泛,经肛门游离、拖出结肠十分困难,多需开腹手术.基于此,笔者应用电视腹腔镜技术游离结肠,解决了这一难题,已实施5例.现介绍如下.
作者:孙居胜;高桂香;蔡坤;吴瑞婷;方爱玲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笔者自1997年元月~1998年元月,采用改良常规治疗的同时辅以较大剂量呋喃硫胺治疗中度甲亢(Graves或Basedow病),其中病程在4年以下者35例均治愈,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淑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血液从破裂的血管直接进入脑组织称原发性脑出血.由于高血压伴发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破裂所致的原发性脑出血,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1].我院1995年1月~2000年5月共收治89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有62例发生再出血.现报告如下.
作者:运宁宁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羊水过多是指妊娠的任何时期羊水量超过2000mL者.据有关文献报道,占分娩总数的0.5%~10%.我院1999~2000年住院引产患者628例中,羊水过多患者36例,发病率为5.64%,胎儿畸形患者19例,占羊水过多患者53%.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高洪艳;秦玉秋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扁平疣又叫青年扁平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表皮良性赘生物,主要侵犯青少年,好发于颜面,手背及前臂.临床表现:双手背部、面部散在或密集分布粟粒至高粱米大小圆形或椭圆形扁平丘疹,呈皮色或浅褐色,表面光滑,有的丘疹呈串珠样排列.治疗方法甚多,而效果参差不齐,笔者用西药内服,针剂注射,中药外洗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扁平疣患者5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伟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哮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研究表明其致病基因与5、6、11、14号染色体相关,哮喘的基因治疗也在探索中.本文就这两方面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刚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为了解套管针在化疗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30例化疗输液患者采用套管针与头皮针输液方法的比较,观察其静脉穿刺率及各级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使用套管针输液在化疗输液1疗程不同时期内,其重复穿刺率仅为13%~26%,且Ⅰ级静脉炎发生率为13%,远低于头皮针输液.结论:套管针应用于化疗输液,能降低静脉穿刺率和Ⅰ级静脉炎发生率.
作者:黄梨花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我科1996~2000年共安置永久型人工心脏起搏器30例.针对起搏器的特性,围绕整体化护理工作,笔者开展了安置起搏器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晓辉;李丽;李洪芝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慢性阻塞肺病(COPD)晚期均发生肺心病和呼吸衰竭,临床治疗效果不佳,如合并巨大肺大泡更是雪上加霜.心肺功能进一步减退,患者十分痛苦,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而且肺大泡一旦破裂随时都有致患者于死亡的危险,每遇这种情况常常放弃外科处理,因为患者不能耐受传统的开胸手术的创伤,即是目前的胸腔镜手术,在无呼吸机等设备的条件下,也难过麻醉这一关.因而这种病例,只能内科保守至死.笔者近年来学习各种文献,结合我医院现有条件,摸索出一种创伤更小,几乎对患者无生理干扰的微创方法,彻底消灭肺大泡,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现介绍分析如下.
作者:方新社;王锋;杨德祥 刊期: 200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