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咽管瘤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赵忠伟;高冬玲;王新军;刘泉;张云汉

关键词:颅咽管瘤,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凋亡
摘要: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受体(tumor necorisis factor related apoptosis induced ligand receptor,TRAILR)在颅咽管瘤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颅咽管瘤细胞及正常脑组织中TRAILR蛋白的表达.同时,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颅咽管瘤中诱骗受体(Decoy receptor,DcR)在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24例颅咽管瘤均大量表达死亡受体(Death receptor,DR)DR4和DR5,7例(29.2%)表达DcR1,5例(20.8%)表达DcR2,而16例正常脑组织普遍表达DcR,7例(43.8%)表达DR4,5例(31.3%)表达DR5.颅咽管瘤组织中DR的高表达以及DcR的低表达不同于正常脑组织中DR的低表达及DcR的高表达,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1).原位杂交显示24例颅咽管瘤组织分别有19例(79.2%)DcR1和15例(62.5%)DcR2在mRNA水平呈强阳性表达,DcR在转录水平的表达明显高于翻译水平(P<0.01).结论颅咽管瘤细胞中普遍存在DR的高表达和DcR的低表达,DcR在颅咽管瘤中限制性表达的调控位于转录后水平.这可能为颅咽管瘤的凋亡诱导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新的策略.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脑缺氧缺血对葡萄糖转运蛋白1基因和葡萄糖转运蛋白3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从分子水平研究脑缺氧缺血(HI)损伤后脑内能量衰竭的发病机制,为今后建立安全有效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 SD新生大鼠100只,分为HI组及正常组,各组新生大鼠分别于HI后2、24、48、72 h及7 d在无菌操作下断头取脑,分取右侧脑组织、皮质及海马组织,应用RT-PCR方法,探讨各组各时段新生大鼠脑内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T3)基因表达情况,以研究脑HI对GLUT1基因和GLUT3基因表达影响.结果正常情况下GLUT1和GLUT3基因均随日龄增加而表达增高,海马部位表达普遍高于皮质部位.HI可致GLUT基因表达明显增高,皮质部位表达普遍高于海马部位.HI后24 h达高峰,至HI后7 d则显著低于正常组.结论GLUT基因表达上调对于维持脑组织能量供给、延迟由能量衰竭引起的级联反应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王争);陈惠金;蒋明华;钱龙华;陈冠仪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针孔式切口治疗腹股沟斜疝180例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外科微创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针孔式切口行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180例,其中128例术后得以随访,并进行总结.结果 180例患儿手术顺利,手术操作时间平均20 min.术中血少,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住院时间平均3 d.1例术后1周内复发,2例术后0.5年内复发,无切口感染、出血及阴囊积液、积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孔式切口行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适合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尤其是2岁以下患者治疗.

    作者:李韶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分析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的变化,了解其在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15名确诊为再障的患儿取外周血作淋巴细胞表型分析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再障组CD4+%,CD8+%,CD4/CD8分别为29.53±8 94,34.25±10 38,0.96±0.53,对照组为35.25±5.16,25 08±4 34,1.48±0.46,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5),而重型再障的细胞表型CD4/CD8、γδT细胞百分率、HLA-DR+%则更高于慢性再障,两者有显著差异.CD3+%两组分别为69.53±24.35和69.98±5 79,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再障患儿存在严重的免疫异常,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临床可行免疫抑制治疗.

    作者:王美娟;何海龙;廖健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的外科治疗.方法对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11例在全麻及体外循环下修补.结果 11例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妥善修补缺损和二尖瓣裂,避免传导束损伤.

    作者:杜德禄;李俊杰;张长江;刘罡;李树斌;朱继先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COALL-97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及实验室研究

    目的引用德国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协作组(cooperative ALL study group,COALL)的COALL-97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从临床疗效防治及目前国内外选用有效治疗ALL的药物,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的药代动力学方面,探讨在我国治疗儿童ALL的佳方案及L-Asp的佳给药方式.方法 ALL患儿12例自愿接受COALL-97方案在我院完成早期强化治疗后,回当地继续口服巯基嘌呤(6-MP)/硫鸟嘌呤(6-TG)加甲氨蝶呤(MTX)持续治疗,每隔3个月、半年来院复查,总疗程1.5~2.0年.结果诱导治疗后d14做骨髓检查8例呈缓解骨髓像,治疗28 d后12例均完全缓解(CR),CR率100%,HR-ALL患儿1例CR后10个月时骨髓复发并重症感染死亡.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技术(HR-HPLC)检测1次注射40 000U/m2 L-Asp后能使血清和脑脊液(CSF)中门冬酰胺(ASN)浓度降低,并持续至第5周后回升.结论 COALL-97方案可被我国ALL患儿所接受;在治疗ALL的临床实践中,该方案确有可借鉴之处;1次/2~6周静脉注射40 000 U/m2 L-Asp联合化疗的用药方式不仅作用强、持续时间长,耐药性小、不良反应少,且避免患儿每天或隔天静脉注射痛苦及患儿家长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作者:孙黎明;支文靖;武万水;唐泓;张蕾;王起风;李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水肿蛋白尿高热肝脾大

    患儿,男,12岁,入院前4 d受凉后出现眼睑及双下肢水肿,尿蛋白(+++),入院前2 d出现发热、腹泻、腹痛.查体:体温38.6℃,脉搏90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110/80 mmHg.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眼睑轻度水肿,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咽充血,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无脓栓.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入院后予抗感染治疗,4 d后体温降至正常.

    作者:刘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川崎病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川崎病(KD)及KD并冠状动脉损伤(CAL)之间的关系.方法以ACE基因第16内含子的一个287bp的Alu片段插入/缺失(I/D)型为多态性标志,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别检测KD患儿28例(其中并发冠状动脉扩张10例)和正常对照儿童35例ACE基因I/D多态性频率;并同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血清ACE浓度.结果 1.KD患儿血清中ACE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儿童血清中ACE浓度(P<0.05);两组内DD基因型ACE浓度高,DI基因型次之,Ⅱ基因型低;DD基因型与Ⅱ基因型ACE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K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基因频率DD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3.KD组中,发生冠状动脉扩张患儿血清ACE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患儿血清ACE浓度(P<0.05).结论 ACE基因DD型与KD的发生有关,并可能通过影响血清中ACE浓度导致CAL.

    作者:刘东海;王秀英;许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胎盘组织中瘦素及瘦素受体表达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目的探讨胎盘组织中瘦素及其受体表达水平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87例胎盘组织瘦素及瘦素受体mRNA的相对水平.同时测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皮下脂肪厚度,并采用体脂含量[F%=0.8848×SFT4+0.022]估测新生儿营养状态,分析33例小于胎龄儿和54例适于胎龄儿营养状态与胎盘组织瘦素及瘦素受体表达的相关关系.结果 1.胎盘组织中瘦素受体mRNA表达水平为0.894±0.291,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体脂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r=0.651,0.581 P<0.001).其中SGA组瘦素受体显著低于AGA组(t=6 425 P=0).2.胎盘组织中瘦素mRNA表达水平为0.937±0.281,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体脂含量亦呈正相关(r=0.453 0.417 P=0,0.001).其中SGA组瘦素mRNA,明显低于AGA组(t=4.393 P=0).3.胎盘瘦素mRNA表达水平和瘦素受体mRNA表达水平均与脐血瘦素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与胎盘瘦素分泌减少及受体表达低下密切相关.胎盘分泌的瘦素可能通过与受体结合影响胎盘功能而发挥对胎儿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

    作者:田鸾英;陈实;高武红;张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AML 84例患儿多种因素与3年长期无病生存率(EFS)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年EFS为47.6%,统计学分析包括性别、FAB分型中M3型和M5型、ETO阳性M2、PML-RAR阳性M3型、1个月时骨髓未缓解、复杂异常型染色体等,其3年EFS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儿童AML的EFS与发病时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男童、M5型、1个月时骨髓未缓解、复杂异常型染色体为预后差的相关因素.ETO阳性M2、PML-RAR(+)的M3型预后好.

    作者:柳彩凤;刘桂兰;张乐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小儿横纹肌肉瘤

    起源于中胚层、间叶的横纹肌母细胞(rhabdomyosar-coma),为小儿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小儿颅外肿瘤中位于神经母细胞瘤、Wilm′s瘤后,居第3位.在美国15岁以下年发病率为4~7/100万,其中6岁以下占2/3,男女比例为1.3~1.4:1,并与家族、种族有关[1,2].发病部位、病理类型与年龄有关,发生于头、颈部横纹肌肉瘤常见于8岁以下儿童,多属于胚胎型;发生于四肢多见于青春期,病理类型多为腺泡型;而发生于膀胱、阴道则主要属于胚胎型中的葡萄状型,多见于婴幼儿.我国尚缺乏此类统计数据.

    作者:王建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晚期神经母细胞瘤的日本综合疗法

    目的探讨日本治疗方案:强烈诱导化疗、自体骨髓移植及维A酸对晚期神经母细胞瘤疗效.方法观察5例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1岁1例,为筛查出病例,年龄大5岁,发病时间7 d~4个月;原发于肾上腺4例,腹膜后1例;均有多处转移;尿中3甲-4羟-苦杏仁酸/肌酐升高2例,5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均升高,MYCN致癌基因扩增>10倍3例.均采用诱导化疗、手术、放疗、自体骨髓移植及维A酸综合治疗.结果所有患儿于诱导化疗结束后均达完全缓解.随访4~33个月,5例均持续完全缓解状态,其中,3例无病生存,2例轻度肾功能不全.结论以强烈诱导化疗、自体骨髓移植及维A酸为主综合疗法是治疗晚期神经母细胞瘤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春风;ShitaraT;ShimadaA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西咪替丁治疗水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治疗水痘的疗效.方法将56例患儿随机分2组,均行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32例加西咪替丁静滴5~7 d,并与对照组24例比较,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好转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疗效显著(P<0.05).结论对水痘患儿早期应用西咪替丁加常规综合治疗,可明显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作者:贾鲲鹏;赵琳;高春燕;刘振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Wiskott-Adrich综合征1例

    患儿,女,4个月,因反复皮疹4个月,皮肤瘀点及咳嗽1个月入院.生后4 d患儿不明原因出现腰部、背部大片红色斑丘疹,继而波及头面部、臀部、四肢.皮疹伴有渗出及麸糠状脱屑,无色素沉着,经院外用艾洛松、百多邦局部外用后,症状有所减轻,以后皮疹呈反复发作并加重.

    作者:谷志勇;舒小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高温联合辐射致仔鼠神经行为异常研究

    目的探讨高温联合辐射对仔鼠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孕鼠在妊娠d8、9分别接受60Co-rays全身照射,于d10将孕鼠置(37±0.5)℃、(41±0.5)℃、(42±0.5)℃高温处理2、3、4、5min.自然分娩后观察分析各种仔鼠神经行为指标.结果高温组(41℃和42℃)仔鼠体格发育和反射感觉功能的达标天数及学习记忆能力达标时间与对照组及37℃组比较明显延迟(P<0.01),持续较长时间高温与辐射联合对仔鼠上述神经行为有复合作用,与单独高温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持续较长时间的高温与电离辐射联合可使仔鼠生长发育、学习记忆等神经行为发生异常.

    作者:贾德永;刘慧娟;丰慧根;李延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当归注射液对免疫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细胞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探讨当归注射液对免疫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AA)小鼠骨髓细胞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于d12每只小鼠采集尾静脉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后断颈处死小鼠,取出尺骨及股骨,计数骨髓单个核细胞.并行尺骨组织学切片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造血细胞明显减少,骨髓微环境受损,治疗组能明显改善骨髓增生程度,修复骨髓微环境,增加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当归注射液能通过促进骨髓造血细胞增生,改善骨髓微环境对免疫诱导AA小鼠进行保护作用.

    作者:石清照;徐之良;汪晖;江钟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胡桃夹现象的彩色血流显像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彩色血流显像(CDFI)对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CDFI对13例患儿行不同体位检查,观察左肾静脉(LRV)受压后内径变化,血流速度及狭窄处的峰值压差变化.结果 13例患儿均见左肾静脉受压现象.受压部位前可见扩张,扩张部位,内径(b)/受压部位内径(a)比值,Va/Vb比值及狭窄处峰值压差△P值随仰卧位、直立位、脊柱后伸位及俯卧位的体位改变而呈增高、再增高及下降的动态变化过程.5例表现为非肾小球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5例表现为直立性蛋白尿,2例表现为非肾小球性血尿伴直立性蛋白尿,1例表现为肾小球性血尿伴持续性蛋白尿.结论 CDFI可直接观察LRV受压征象,方法简单、无创伤,为临床提供准确信息.

    作者:曹渝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外周血WT1基因表达的意义

    目的建立realtime RT-PCR检测WT1基因表达方法,了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外周血WT1基因表达水平.方法建立realtime RT-PCR方法,采用PE ABI 7700 PCR仪检测ALL 37例患儿、非白血病13例和18例正常儿童外周血WT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ALL初发13例WT1基因的表达量为(105~106)拷贝/μg RNA,部分缓解12例ALL患者的表达水平为(102~104)拷贝/μgRNA,ALL完全缓解12例表达水平为(0~102)拷贝/μgRNA.结论 WT1基因在ALL外周血中有高水平表达,可作为疗效考核及监测微残留病指标.

    作者:李荣;聂常富;王建国;郭志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

    神经母细胞瘤是常见的外周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在儿童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占第4位,仅次于白血病、脑瘤、淋巴瘤.据估计我国每年新发病3000例.临床表现变异很大,1岁以内患儿大部分可自行痊愈,1岁以上患儿恶性程度高,诊断时大部分已为晚期,预后差.

    作者:唐锁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儿童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恶性淋巴瘤可分为霍奇金病(hodgkin disease,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占小儿恶性肿瘤的15%~20%,居第3位.其中HD:NHL为1:1.5~3.0.1992~1996年上海统计HD发病率为2.39/100万,NHL为8.94/100万,与国外报道一致,国内NHL发病率亦呈逐年增长趋势.

    作者:栾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积水型无脑畸形1例

    患儿,男,5个月,因头大畸形、前囟隆起3个月,加重伴哭闹不安、呕吐1周入院.系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出生时无窒息抢救史,头颅大小正常,2个月后进行性增大,无抽搐发作.1周前患儿出现哭闹不安,喷射性呕吐3~4次/d.母亲妊娠早期、中期曾患感冒,无服药物史.

    作者:苏军;常会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