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炎支原体肺炎9例

史成华;李艳菊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 肺炎, 诊断, 治疗, 大环内酯类
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诊治措施.方法 9例发热、咳嗽患儿,行胸片检查,发病10~14 d检测MP IgM,入院后均予静脉点滴阿齐霉素10 mg/kg,1次/d,连用5~7 d,之后改为连服3 d,隔4 d治疗,总疗程3周.结果 9例患儿均确诊为MP肺炎,用阿齐霉素治疗后均痊愈,用药5~14 d胸片完全吸收.结论 MP肺炎胸片表现重,体征表现轻,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结合MP IgM,对MP肺炎治疗和预后十分重要.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孕期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预防乙型肝炎病毒垂直传播的预防作用

    目的探讨孕期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乙肝表面抗原及e抗原双阳性孕妇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预防作用.方法外周血HBsAg阳性孕妇291例,HBsAg、HBeAg双阳性83例,分为HBIG(A组,59例)及非HBIG(B组,24例)组;所有新生儿在出生24 h内,1、6个月分别注射乙肝疫苗并检验乙肝两对半.结果 1.HBeAg阳性孕妇的外周血HBV-DNA阳性率为76.56%,显著高于HBeAg阴性孕妇(8.22%),P<0.01;2.孕晚期应用1,2次或3次HBIG的新生儿各月龄HBsAg阳性率及HBsAb阳转率无显著差异;3.A组新生儿出生当天外周血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B组,P<0.05;B组乙肝疫苗免疫后的6个月龄婴儿外周血HBsAb阳转率仅37.5%,显著低于A组(81.4%),P<0.001.结论孕晚期应用HBIG可有效降低乙肝宫内感染率,提高6个月龄婴儿HBsAb阳转率.

    作者:肖小敏;何明娇;肖昕;陈新;叶志海;孟钊;徐玉苑;李耘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健康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儿童中输血传播病毒感染状况

    目的探讨输血传播病毒(TTV)在新疆体检健康和HBV携带儿童中的感染情况,评价TTV的致病性.方法采用套式PCR方法,对230例体检儿童(HBsAg阴性儿童160例,HBV携带儿童70例)血清进行TTV-DNA检测.结果体检儿童230例中共检出40例TTV-DNA阳性,检出率为17.4%,其中HBV阴性健康儿童TTV-DNA阳性22例(13.7%),HBV携带儿童TTV-DNA阳性18例(25.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疆儿童中存在TTV感染,HBV携带儿童中TTV感染率较高.

    作者:雷新莉;丁剑冰;王俨;阿曼古丽·牙生;王晓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国产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患儿的疗效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特发性矮小(ISS)患儿促生长的疗效及对ISS患儿免疫功能影响.方法 ISS患儿16例均采用r-hGH治疗,0.12 U/(kg·d),每晚睡前0.5 h皮下注射,注射部位在脐周、大腿外侧及上臂外侧等,总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患儿身高、体质量、骨龄、骨龄预测身高、生长速率及免疫球蛋白改变.结果 16例生长速率由(1.5±0.4) cm/6个月提高到(6.5±1.7) cm/6个月,骨龄增长小于生活年龄增长,治疗前后通过骨龄预测身高由(150.0±11.7) cm提高到(156.0±8.9) cm,r-hGH治疗后患儿IgA显著提高(P<0.01).结论国产r-hGH对ISS治疗安全、有效,不仅有促生长作用,同时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杨美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婴儿幽门螺杆菌感染3例

    例1,男,10个月,因腹泻、阵发性哭闹3 d,血便5 h,以可疑肠套叠收入院.入院查体:发育营养可,心肺腹无殊.肛诊指套涂有红色稀便.气灌肠检查未见肠套叠征象.胃镜示十二指肠球溃疡.血HP-IgG阳性,CagA(+),病检HP(-).其母HP-IgG抗体未测.予头孢噻肟静滴80 mg/(kg·d),西咪替丁静滴(0.2 g/次),双八面体蒙脱石口服.症状明显好转出院.

    作者:史学;李歆;王静;张克青;苏文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儿童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10例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IAHS)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方法对10例IAHS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小儿IAHS主要表现为高热,肝、脾、淋巴结大,多脏器损伤及快速进展的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涂片可见吞噬血细胞的组织细胞.结论 IAHS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类似于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组织细胞形态学特点及细胞遗传学检测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作者:贺立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存活儿生命质量的随访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救治存活的危重新生儿2~3岁时的生命质量.方法对积极抢救存活的60例危重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及非干预组各30例,并与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进行对比分析.干预组予干预训练,并由专人对小儿进行定期的体格检查、智力及精神运动发育指数测定,2~3岁时对小儿进行心理卫生、行为、气质及家庭情况调查.结果干预组智力及精神运动发育指数明显高于非干预组(P<0.05,<0.001),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非干预组心理卫生及行为问题较干预组均明显增多(P均<0.05).结论经积极抢救存活的危重新生儿给予早期干预,可明显提高其生命质量.

    作者:陈建丽;王鸿娟;文秋生;王多德;徐艳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儿童慢性肺病和睡眠

    阻塞性和限制性慢性肺疾病可导致儿童睡眠呼吸障碍.氧疗和非侵入性正压通气有助于改善症状.本文阐述慢性肺病的常见原因,及其与睡眠的关系和影响.

    作者:李朝霞;张睢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动态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脑性瘫痪预后康复评价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脑性瘫痪(脑瘫)儿预后康复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对128例脑瘫患儿分别在清醒、活动及睡眠状态下检测AEEG及入睡后用10%水合氯醛检测BAEP,并对AEEG、BAEP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AEEG正常48例(37.5%),异常80例(62.5%).BAEP正常25例(19.5%),异常103例(80.5%).并智力低下及癫癇患儿的AEEG异常率高于平均异常率.手足徐动型、混合型脑瘫患儿的BAEP异常率高于平均异常率.结论脑瘫类型不同,AEEG、BAEP异常率不同.AEEG与BAEP两者从不同的解剖径路发现脑瘫的并发症及判断预后,有助于脑瘫的全面康复.

    作者:尚清;孔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9例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诊治措施.方法 9例发热、咳嗽患儿,行胸片检查,发病10~14 d检测MP IgM,入院后均予静脉点滴阿齐霉素10 mg/kg,1次/d,连用5~7 d,之后改为连服3 d,隔4 d治疗,总疗程3周.结果 9例患儿均确诊为MP肺炎,用阿齐霉素治疗后均痊愈,用药5~14 d胸片完全吸收.结论 MP肺炎胸片表现重,体征表现轻,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结合MP IgM,对MP肺炎治疗和预后十分重要.

    作者:史成华;李艳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更昔洛韦对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急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GCV)对单纯疱疹病毒(HSV)性急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小鼠HSV急性脑损伤模型,比较GCV治疗前后小鼠生存状况、死亡率和电镜下脑组织结构变化;接种病毒后d7处死小鼠,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脑组织中HSV-Ⅰ DNA的拷贝数.结果电镜下感染模型组小鼠脑细胞胞浆水肿明显,核仁固缩,核内结构破坏,多数线粒体呈空泡样改变,核仁内可见病毒颗粒内脊破坏、髓鞘严重松解、破坏.GCV治疗后小鼠症状明显好转,体质量增加理想,死亡率明显降低,脑组织病理损害明显减轻,小鼠脑组织中HSV-Ⅰ DNA拷贝数也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 GCV能有效抑制HSV-Ⅰ复制,减轻临床症状、脑组织损伤,降低小鼠HSV急性脑损伤的死亡率.

    作者:许晓燕;唐久来;吴德;杨世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母乳性黄疸对肾功能的影响及其早期干预

    目的探讨母乳性黄疸(BMJ)患儿肾功能变化及早期干预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50例BMJ患儿入院后12 h 内血清胆红素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α1-MG、清蛋白(Alb)、IgG及出院前尿β2-MG、α1-MG、Alb、IgG,与20例足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对照组)对比.结果 BMJ患儿随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尿微量蛋白有升高趋势,血清胆红素205.2~256.5 μmol/L时尿β2-MG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血清胆红素>256.6~342.0 μmol/L,β2-MG、α1-MG显著升高(P均<0.01),Alb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出院前尿β2-MG、α1-MG、Alb恢复正常.结论 BMJ可引起暂时肾功能损害,予早期干预治疗后肾功能很快恢复正常.

    作者:杨军霞;王守芳;刘成军;郝长宏;陈维珍;庄永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性早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研究进展

    女童于8周岁前、男童于9周岁前出现性征,或女童月经初潮发生在10周岁前,即可诊断为性早熟.也可较当地人群开始青春发育的平均年龄低2个标准差以上作为判断标准.对性征过早出现的患儿,首先应确定是同性还是异性,其次确定性征发育程度及各性征是否相称,再区分真性还是假性,后则区分其病因系特发性还是器质性.应详细询问体格及性征发育史、家庭成员性发育史及摄取激素类药物、食物(尤其是误服避孕药)史.体格检查要记录身高、体质量及女童外生殖器官发育状况,男童睾丸大小(容积),并作乳房、外生殖器官、阴毛的青春发育分期.并选择下列实验室检查作出鉴别诊断.

    作者:郑意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胎盘绒毛组织及脐血中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对人胎盘造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检测胎盘绒毛组织多种造血细胞生长因子(HGF)含量,探讨其对胎盘造血的意义.方法分别取早孕(6~8周)、中孕(16~22周)、足月妊娠(37~42周)胎盘绒毛组织2 g各30份、脐血清30份,测定上清液中各种HGF含量.结果早期妊娠各种HGF均已产生;FL-T3、IL-3在胎盘绒毛组织中含量随着胎龄增加,各胎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7种HGF在胎盘和脐血中含量,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结论 F-T3配体(FL)、干细胞因子(SCF)、G-CSF等7种HGF均参与胚胎期造血,尤以FL、IL-3、SCF为重要.

    作者:姚慧;徐海燕;沈柏均;白晓玲;蔡金光;时庆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小儿脑干脑炎

    小儿脑干脑炎较少见,现认为与Miller-Fisher综合征同属眼肌麻痹-共济失调-反射消失综合征.病理机制系脑干部位不同病原感染后的变态反应,临床以颅神经与锥体束、感觉传导束的交叉综合征为基本特点.本文结合部分文献对该病作一综述,以期对诊断及治疗有所认识.

    作者:王永清;孟平;胡国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癫癎大鼠大脑皮层、海马、乳头体中γ-氨基丁酸、谷氨酸、生长抑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目的探讨氨基酸类及肽类神经递质的关系及各自在癫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戊四氮(PTZ)制备大鼠慢性癫癎模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结合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大鼠额叶皮层、海马及乳头体组织γ-氨基丁酸(GABA)和谷氨酸(GLU)的含量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大鼠额叶皮层、海马及乳头体中生长抑素(SOM)含量的变化.结果 GLU在腹腔注射戊四氮15 d、点燃后0 h,7、30 d组额叶皮层、海马及乳头体组织中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GABA在腹腔注射PTZ 15 d、点燃后7、30 d组额叶皮层、海马及乳头体组织中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点燃后0 h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SOM在腹腔注射PTZ 15 d、点燃后0 h,7、30 d组额叶皮层及乳头体组织中的含量显著升高,而海马无明显变化.相关分析发现,GABA与GLU、GABA与SOM之间呈直线负相关,GLU与SOM之间呈直线正相关.结论 GABA、GLU及SOM三者之间的平衡失调可能是癫癎发生的重要原因及癫癎敏感性形成的机制.乳头体及额叶皮层中SOM与癫癎发作有关,可能参与了癫癎的播散过程.

    作者:李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肝素钙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婴幼儿哮喘并支气管肺炎56例

    目的探索肝素钙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婴幼儿哮喘并发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将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素钙雾化吸入,100 U/(kg·次),2次/d,连用3~7 d为1个疗程.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治疗.对两组的有效率、治疗后表现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5%,对照组总有效率61.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临床表现消失时间及总病程均短于对照组(P<0.01), 治疗组并发症纠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结论肝素钙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婴幼儿哮喘并发支气管肺炎,安全可靠.

    作者:陈正珊;杨康治;吴少华;项素素;钱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复方丹参滴丸佐治桥本甲状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佐治儿童桥本甲状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桥本甲状腺炎患儿62例,经正规治疗,FT3、FT4、TSH恢复正常,但甲状腺仍肿大,TGA、TMA仍未见明显降低,随机选择32例为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佐治,6~8丸/次,3次/d,疗程5个月.余30例为对照组,给予原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TGA、TMA、甲状腺长径自身对比:丹参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TGA:t=62.757 P<0.01;TMA:t=65.775 P<0.001;甲状腺长径:t=7.583 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减轻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肿,降低TGA、TMA水平有明显效果.

    作者:黄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其受体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可诱导脑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MCP-1通过趋化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调节细胞因子合成,参与脑损伤;其作用通过特异性受体来介导,CCR2是脑组织中MCP-1受体.探讨MCP-1和CCR2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有助于从免疫学机制方面探索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效的干预途径.

    作者:冯雪;张涛;姚裕家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血液灌流对毒鼠强中毒患儿心肝肾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对毒鼠强中毒患儿心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毒鼠强中毒患儿45例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HP组(26例)和非HP组(19例),HP组用HP装置,进行床边治疗,非HP组进行对症处理.测血清酶,比较治疗前后心肝肾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肝肾功能损害,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HP组心肝肾功能较非HP组患儿恢复好,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HP对毒鼠强中毒患儿心肝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叶璟;潘国权;何时军;严纯雪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新生儿糖代谢紊乱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新生儿糖代谢紊乱的相关因素,探讨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住院新生儿1783例进行血糖监测.所有患儿监测至2次空腹血糖正常为止.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发生糖代谢紊乱295例,其中低血糖症176例,高血糖症52例,二者兼有67例.血糖异常与胎龄呈显著负相关(P=0.001);与出生体质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小于胎龄儿(SGA)易发生糖代谢紊乱;轻度窒息组血糖紊乱以低血糖症为主,重度窒息组血糖紊乱以高血糖症居多(P<0.01);血糖恢复时间与窒息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糖异常与感染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9);糖尿病母亲婴儿易患低血糖症.结论对高危儿应尽早进行血糖监测,对血糖异常者及时处理,以减少或避免后遗症发生.

    作者:刘艳;常立文;罗小平;刘皖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