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捂热综合征患儿心肌肌钙蛋白Ⅰ测定及其意义

李霞;薛海蓉;惠晓霞;宋雪民

关键词:捂热综合征, 婴儿, 心肌, 肌钙蛋白Ⅰ
摘要:捂热综合征存在心脑并发症对其预后有重大影响.本文对31例捂热综合征患儿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进行测定,同时还测定了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CK-MB),以探讨CTnI与捂热综合征预后的关系.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白百破疫苗致癫癎1例

    患儿,女,1岁6个月,因反复抽搐1.5年,流涕3 d入院.系足月顺产,有脐带绕颈,生时窒息5 min,生后因颅内出血住院治疗1个月后好转出院,住院期间无抽搐发作.

    作者:邓亚仙;高宝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穿琥宁致血小板减少1例

    患儿,男,6个月,因发热、咳嗽伴气促3 d入院.查体:体温38℃,体重10 kg,呼吸36次/min,神清.无发绀,皮肤黏膜无出血点,无黄染,咽充血,双肺背底部闻及细湿罗音,心音有力,腹软,肝脾不大.

    作者:高俭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预防方法

    目的探讨预防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佳方案.方法检测预防组1(乳母口服维生素K)20例、预防组2(婴儿口服维生素K)20例和对照组脐血及1、2个月时血浆维生素K缺乏诱导蛋白(PIVKA-Ⅱ)阳性率(酶联免疫法)、预防组1在1、2个月时母乳维生素K含量(高压液相层析法加荧光法).结果预防组1在1、2个月时母乳维生素K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1个月时血浆PIVKA-Ⅱ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X2=1.762 P>0.05);预防组2在1、2个月时血清PIVKA-Ⅱ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X2=6.695 P<0.01).结论婴儿口服维生素K是预防维生素K缺乏症的佳方案.

    作者:冯红旗;杨静丽;樊栓妮;高清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婴幼儿泌尿系结石29例

    目的了解婴幼儿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特点,以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方法总结29例婴幼儿泌尿系结石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男25例(86.21%),女4例.年龄小4个月,婴儿17例,幼儿12例:上尿路结石16例(55.17%),男12例,女4例,临床主要表现无尿、排尿困难、血尿,占93.75%;下尿路结石13例(44.83%),均为男童,临床以排尿困难为主要表现,占84.61%;婴儿临床上以排尿困难和无尿为主要表现,占82.35%,而幼儿则以排尿困难为主要症状,占66.67%;结石可以血尿为首发症状(13.79%),反复出现;7例肾功能减退(24.14%),均为上尿路结石.结石检出率腹部B超90.5%,腹部平片72.2%,静脉肾盂造影44.4%.结论小儿泌尿系结石可早期形成及发病,以男童多见,无尿、排尿困难和血尿是婴幼儿泌尿系结石的主要表现,上尿路结石易并肾功能减退,腹部B超是泌尿系结石简便的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孟繁英;刘玉容;孟群;张毓文;吾尔尼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新生儿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进展

    新生儿心力衰竭(心衰)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其临床表现常受原发病的影响,往往不能在早期得到确诊和治疗.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深认识,现就近年来该领域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柳国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惊厥患儿血清S-100蛋白与脑损伤的关系

    随着惊厥发病率的增多,判定惊厥脑损伤的程度和预后、早期予以干预治疗,显得尤其重要.我们研究了各种原因的惊厥患儿治疗前后血清S-100的含量变化,并对预后进行随访,总结如下.

    作者:任善香;薛波;李府;刘焕贞;王耀珍;刘秀红;杨志英;顾艳;何恒霞;岳松梅;张燕;王海琴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一氧化氮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一氧化氮(NO)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病毒性脑炎60例脑脊液中NO的含量,与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5例惠儿作对照组,用t检验进行时比分析.结果病毒性脑炎惠儿脑脊液中NO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应用地塞米松治疗者脑脊液NO含量明显低于未用地塞米松治疗者.结论1.NO参与病毒性脑炎脑损伤的过程;2.在病毒性脑炎的早期治疗中,若能应用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使NO调控在一个适当的范围,既能抑制病毒复制,又不引起脑损伤,将是一种新的治疗措施;3.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也应予以重视.

    作者:朱风华;朱凤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肝脏损害37例

    轮状病毒(RV)是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近年来RV引起肠道外感染也渐引起重视,对我院收治的389例RV肠炎患儿肝脏受损情况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珊;卢中朝;张晶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63例

    1990~2001年我院共收治小儿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163例,现就其诊断、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李建华;杜太平;王慧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睾丸肿瘤60例

    目的探讨小儿睾丸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小儿原发性和继发性睾丸肿瘤60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10例卵黄囊瘤作免疫组化染色.回顾分析国内小儿睾丸肿瘤类型文献资料共203例.结果60例小儿睾丸肿瘤生殖细胞起源占85.0%,均为单一成分的生殖细胞起源肿瘤,恶性率70.0%,卵黄囊瘤占55.0%.初次就诊时大多数病例为一期.6例有转移者均为卵黄囊瘤.卵黄囊瘤病理形态多样,以内胚窦、网状、玻璃样小体、微囊及腺样结构较为多见.免疫组化染色10例中6例显示甲胎蛋白+、抗胰蛋白酶+、细胞角蛋白+、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增殖细胞核抗原+、波形蛋白-,p53+.结论小儿睾丸肿瘤与成人不同,3岁以内多见,占85.96%.恶性率较成人低,以卵黄囊瘤和成熟性畸胎瘤多见,预后较成人好.

    作者:武海燕;陈大庆;唐英姿;刘向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手术期处理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新生儿期常见的出生缺陷,发病率为活产婴儿的7‰~9‰,未经治疗者1/4于新生儿期死亡[1],是新生儿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谢宗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激素大剂量短程疗法治疗重症肌无力远期疗效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激素大剂量短程疗法治疗小儿重症肌无力(MG)的远期疗效.方法MG患儿45例作为甲基泼尼松冲击治疗组(简称治疗组),17例作为泼尼松长程治疗组(简称对照组).结果两组比较,近期疗效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平均疗效出现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类固醇副作用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随访2~5年,两组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激素大剂量冲击短程疗法与长程疗法近期疗效相似,但短程疗法起效快,类固醇副作用小,复发率低.

    作者:李颖;孔祥芝;李红;曹德志;杜士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抗癫癎药物对维生素D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3种小儿常用抗癫癎药(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及丙戊酸钠)对癫癎患儿维生素D代谢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癫癎服药患儿及对照组儿童血清25-(OH)D3水平.结果各抗癫癎药组与对照组相比,25-(OH)D3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上述小儿常用3种抗癫癎药物,均可影响患儿体内雏生素D的正常代谢.

    作者:卢艳;郭卓平;张会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诊疗进展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早产儿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若未及时诊断与处理,常可诱发或促进充血性心衰、慢性肺疾病、颅内出血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等的发生发展[1],是影响早产儿存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的主要原因之

    作者:农绍汉;谢衍铭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室间隔缺损并二尖瓣返流的病因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室间隔缺损(VSD)并二尖瓣返流(MR)的病因及预后.方法应用HP-500或2000型超声心动图常规探查,明确有无VSD.确诊后应用二维超声、脉冲多普勒叠加彩色血流多切面探查二尖瓣口有无异常返流信号.结果1787例单纯VSD患儿中233例并MR,其中82.0%有反复呼吸道感染,且感染次数越多,MR程度越重;9.9%VSD患儿二尖瓣存在先天性发育异常;VSD越大,重度MR者越多;手术者MR消失率(78.3%)较非手术者(37.4%)明显提高(P<0.001).结论反复感染、瓣膜先天性病变、大的左向右分流与VSD和并发MR密切相关;适时关闭VSD或修补瓣膜可改善患儿预后.

    作者:徐学翠;李自普;石秀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血液病患儿血培养检出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特点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儿血培养检出茵的菌种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收集1995~2000年我院血液病痛房住院病人血培养结果,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610份血培养标本中,阳性标本93份,2份为复数茵,共检出病原茵95株,阳性率为15.2%.其中大肠埃希茵占首位共31株,占32.6%.大肠埃希茵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00%;对头孢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大肠埃希茵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产生率为66.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茵居第2位,共19株占20%,对苯唑青霉素耐药率为70.6%;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为10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菌株.结论血液病患儿血培养的病原茵主要以低毒力的条件致病茵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茵占首位,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普遍较高,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茵,对苯唑青霉素耐药率达70.6%.

    作者:金芳;张美和;周萱;王艳;甄景慧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增生症(HLH),是一种反应性单核吞噬系统疾病,常见于小儿,临床酷似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易误诊.

    作者:李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捂热综合征患儿心肌肌钙蛋白Ⅰ测定及其意义

    捂热综合征存在心脑并发症对其预后有重大影响.本文对31例捂热综合征患儿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进行测定,同时还测定了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CK-MB),以探讨CTnI与捂热综合征预后的关系.

    作者:李霞;薛海蓉;惠晓霞;宋雪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儿童颅内肿瘤CT诊断与误诊分析

    本文对儿童颅内肿瘤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漏诊、误诊原因进行探讨分析.

    作者:李梦周;王琳;陈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亚临床癎样放电对大鼠认知行为的影响

    目的观察亚临床癎样放电(SED)对大鼠情感行为及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脑区惊厥阈下电刺激,观测实验大鼠认知行为改变.结果不同脑区电刺激停止后1 d SED大鼠旷场活动性明显减少,3 d海马阈下刺激组大鼠仍明显减少;1周内拒俘反应性均显著增强.大鼠Morris水迷宫选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空间定向能力测试中重复阈下再刺激大鼠在水迷宫的四个象限中无目的漫游.结论SED可引发实验大鼠活动习性改变、警觉水平增高、环境适应能力下降,以及短暂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受损.

    作者:王庆松;蔡方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