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楔形截骨加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21例

符孔龙

关键词:楔形截骨, 内固定, 儿童, 骨折
摘要:1997年3月~2000年12月我院采用切开复位桡侧楔形截骨加克氏针内固定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3例,随访21例,并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同类骨折20例比较,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早产儿胎粪性腹膜炎1例

    患儿,男,第2胎第2产,胎龄35周.因宫内窘迫行剖宫产,羊水I度污染,出生体重3250 g.Apgar评分(1 min)7分.生后哭声弱,呻吟2 h,吸氧无明显改善,以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湿肺、早产儿转儿科.查体:体温37 ℃,呼吸60次/min,脉搏140次/min,反应尚可,颜面轻度发绀,左下腹壁皮肤见一5 cm×5 cm的紫癜,双肺呼吸音低,心音可.腹略隆,肠鸣音弱,肌张力较差.予禁食水、吸氧,头孢曲松钠抗感染、纠酸及支持治疗后好转,排胎便2次,量少.

    作者:陈世红;李云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泼尼松治疗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骨钙蛋白的动态变化

    目的通过测定泼尼松治疗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骨钙蛋白水平,了解患儿成骨细胞的功能变化.方法实验分四组:激素治疗前组、激素足量治疗组、激素减量治疗组和对照组,测定4组血清骨钙蛋白含量.结果在应用泼尼松治疗前血清骨钙蛋白水平已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足量激素治疗后继续显著下降(P<0.001);而在激素减量治疗期间,血清骨钙蛋白水平渐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骨钙蛋白随尿排出体外,应用激素治疗后患儿成骨细胞功能受到显著抑制,导致血清骨钙蛋白水平的降低;而采取隔日应用激素维持治疗阶段对患儿的成骨细胞影响较小.

    作者:戎赞华;王秀霞;窦志艳;张会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氨肽酶抑制剂对人白血病细胞株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索氨肽酶抑制剂对体外培养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荧光显微镜、透射电检测镜、流式细胞仪观察氨肽酶抑制剂对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生长的影响.结果氨肽酶抑制剂能明显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其半数生长抑制剂量为28.8 μg/ml;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证实氨肽酶抑制剂能诱发肿瘤细胞凋亡的典型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氨肽酶抑制剂可诱发细胞凋亡;免疫组化SP法及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发现氨肽酶抑制剂能使癌基因Bcl-2表达降低、抑癌基因P53表达增强.结论氨肽酶抑制剂能诱导K562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癌基因Bcl-2表达减少、P53表达增强有关.

    作者:孟琼;张星星;肖红;陈铭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鱼金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50例

    近3年来我科采用鱼金注射液(三九万荣药业公司生产,生产批号:991013)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取得显著疗效,并与利巴韦林(河南华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9909112)疗效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月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丰富环境早期干预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早期丰富环境干预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胎龄30~36周、出生体重1700~2450 g的10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早期丰富环境干预组(干预组)和普通环境干预组(对照组),生后即开始不同环境干预,观察对早产儿出生后2周内呼吸、心率、神经行为评分、吸吮能力、睡眠的影响及对大运动、精细运动发育过程、语言发育过程、2岁内脑性瘫痪(CP)发生率影响.结果干预组出生2周内呼吸、心率、睡眠较对照组平稳(P<0.01),吸吮能力较对照组强(P<0.01),神经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运动发育过程显著快于对照组, 2岁内C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早产儿应尽早开始早期丰富环境干预,以改善其预后.

    作者:郭亚乐;袁宝莉;李瑞林;任利芬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应用及评价

    新生儿窒息、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和持续胎儿循环(原发性及继发性)等多种疾病均可引起肺动脉高压(PH).肺动脉压力的增高可导致严重的低氧血症和心功能不全,甚至死亡.一氧化氮(NO)是一种内皮衍生舒张因子,具有舒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作用.自1992年Kinsella首次将吸入NO成功地应用于治疗新生儿持续PH以来,已尝试用于多种新生儿疾病引起的PH治疗,其临床应用和相关的基础研究也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仍有一些不同看法.

    作者:陈新民;洪新如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文献计量学分析

    采用文献计量学及引文分析的方法,以<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8~2001年共4卷24期所载全部文献为统计源,手工检索全部文献,逐一核对.应用Epi Info 6.0版统计分析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相关内容,用分析模块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文献相关研究词频分析,文献的引文量、引文来源、引文语种,中文引文文献的高被引图书及论文,归纳出4年来<实用儿科临床杂志>所发表文献的研究热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猛立;杨克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急性病毒性脑炎并心肌炎48例

    1996年 2月~2002年 5月我院儿科收治急性病毒性脑炎(病脑)并心肌炎4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志红;刘卫华;杨慧敏;张爱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盐酸小檗碱与静脉营养联合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胃炎46例

    目的探求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胃炎的新方法.方法采用禁食;胃内直接给药注入盐酸小檗碱,剂量为10 mg/(kg*次),2次/d;外周静脉注入全营养混合液.结果 46例患儿经治疗,其中36例(78 %)于d4治愈,10例于d3~5好转.结论盐酸小檗碱与静脉营养联合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胃炎疗效肯定.

    作者:张俊玲;吴崇厚;谭秀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单纯性肥胖症儿童糖耐量及胰岛素分泌功能测定

    目的了解单纯性肥胖症儿童胰岛素分泌功能与糖耐量减低(IGT)的发生.方法测定单纯性肥胖症儿童30例空腹及餐后血糖、胰岛素水平.如空腹血糖(FPG)<6.1 mmol/L,服糖后2 h血糖≥7.8 mmol/L并<11 mmol/L即为IGT,若服糖后2 h血糖<7.8 mmol/L为糖耐量正常(NGT).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结果葡萄糖耐量(OGTT)结果显示,单纯性肥胖症例30中,IGT 14例(48 %);肥胖儿童FPG(4.92±1.23 mmol/L)和正常儿童(4.51±0.58 mmol/L)无差异(P>0.05) ;空腹胰岛素(FINS)(30.99±27.71)μIU/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儿童(10.23±2.35)(P<0.01).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5.02±0.23)明显低于正常儿童(-3.83±0.19)(P<0.01).肥胖儿童IGT组BMI、FINS、FPG较NGT组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服糖2 h胰岛素(INS 2)及2 h血糖明显高于NGT组(P<0.01);IGT组ISI(由OGTT计算)明显低于NGT组(P<0.001).30例肥胖儿童BMI与FINS、INS2、2 h血糖明显正相关(分别为r=0.69 P<0.01;r=0.41 P<0.05;r=0.39 P<0.05),与ISI明显负相关(r=-0.38 P<0.05).结论肥胖儿童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现象,且肥胖程度越重,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越差,胰岛素抵抗现象越明显.部分肥胖儿童IGT,存在胰岛素B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等病理生理状态,且具有血管病变的多种风险因子的特点.

    作者:李洪玲;刘安民;吴金良;赵悦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头孢曲松致过敏性休克并失语1例

    患儿,男,2岁,因发热、咳嗽3 d入院.既往体健,足月顺产.半年前2次青霉素皮试均阳性.入院诊断支气管炎.给予头孢曲松1.0加入5 %葡萄糖液150 ml静滴,滴速约25滴/min.约0.5 min后患儿突然出现憋气,烦躁,面色发绀,神志不清,呼吸微弱,脉搏、血压及心率测不到,考虑为头孢曲松导致过敏性休克.

    作者:唐光波;康晓燕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误诊1例

    患儿,男,5岁.因双下肢无力1周入院,查体:神清,精神好.心、肺、腹检查无异常.颅神经检查正常,双上肢肌力正常,双下肢肌力V-级,腹壁反射、膝腱反射引出,无感觉异常.

    作者:吴景莲;宋先萍;董玉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新雪丹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儿,男,8个月,足月顺产.因流涕,服新雪丹0.6 g (广州奇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2051 ),约 10 min 后突然出现憋气,面色苍白,烦躁,立即住院.查体:神志不清,鼻扇,口唇发绀,四肢厥冷,躯干及四肢可见针头至米粒大散在红色斑丘疹.

    作者:周桂荣;黄义文;张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儿童中央-颞区放电的良性癫癎与热性惊厥的关系

    目的研究中央-颞区放电的小儿良性癫癎(BCECT)和热性惊厥的关系,探讨BCECT和热性惊厥的关系.方法通过问卷对26例BCECT患儿的家族史及热性惊厥家族史进行调查.并做VEEG、头颅CT或MRI.同时选择26例年龄相当的正常儿童做对照.结果 26例BCECT患儿的头颅CT或MRI均未发现异常,仅2例既往有热性惊厥史,与人群中热性惊厥发病率相比无差异.26例BCECT患儿的癫癎家族史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其热性惊厥家族史的发生率却明显高于对照组(0.01<P<0.05).结论 BECCT和热性惊厥有密切关系,二者在发生学上可能有同源性.

    作者:刘寅;曹丽华;吴家骅;庞保东;张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小剂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血液系统肿瘤疾病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小儿急性白血病及恶性肿瘤联合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急性白血病或恶性肿瘤化疗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者,给予G-CSF 1~2 μg/(kg*d),皮下注射(sc),共3~5 d.结果小剂量G-CSF短期内可使中性粒细胞升高,有效率达83.3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剂量G-CSF可有效缩短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预防感染,且副作用小,可作为临床大剂量化疗的辅助治疗手段.

    作者:胡波;娄亚莉;罗分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儿童缺铁性贫血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及其防治进展

    缺铁性贫血(IDA)是铁缺乏症的晚期表现.铁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铁时触酶和细胞色素酶活力降低,不仅影响小儿造血系统,也可影响其智能发育,缺铁儿童即使在贫血不严重时也可有神经精神改变:烦躁不安、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反应缓慢及学习成绩下降等.

    作者:李国华;刘智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脑性瘫痪患儿围生期因素分析

    我们通过对各种围生期高危因素与脑性瘫痪(脑瘫)的相关性调查分析,探讨围生期高危因素对脑瘫的影响,以减少脑瘫发病率.

    作者:张爱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血尿患儿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与临床转归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尿患儿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程度与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对行肾穿刺患儿的肾活检标本,检测CD4+、CD8+、CD68+三种单克隆抗体在肾间质中浸润面积,并计算浸润率,应用t检验分析CD4+、CD8+、CD68+在肾间质中的浸润率大小与临床转归的关系.结果肾间质CD4+沉积,临床无好转者浸润阳性率为19.95±7.21,而临床好转为8.19±1.99,两者比较P=0.036;肾间质中CD8+沉积,临床无好转者浸润阳性率为17.44±9.57,临床好转者为7.19±4.79,两者比较P=0.022;肾间质中CD68+沉积,临床无好转者浸润阳性率为10.23±5.17,临床好转者为4.17±0.99,经t检验,P=0.049.CD4+、CD8+、CD68+在肾间质中浸润面积与浸润率大小对预后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炎性细胞在肾间质的浸润率显著影响血尿患儿预后,并决定其肾功能.

    作者:卫敏江;吴伟岚;陈敏怡;施剑敏;陈难;吴湘如;张文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成功抢救致死性高渗血症同胞2例

    例1,女,40 d,因腹泻、呕吐5 d 入院,大便蛋花汤样,10次/d;呕吐45次/d,尿少,色黄.查体:体温37.2℃,脉搏150次/min,呼吸42次/min,营养差,呻吟,呼吸浅快,面色灰,皮肤弹性差,前囟及眼窝凹陷,心肺无异常,四肢末梢凉.

    作者:郭晓清;蒲秀红;李茜;裘晓霞;邱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儿童炎症性肠病45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小儿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X线、内窥镜及病理组织学特点,以提高对IBD诊断水平.方法对45例IBD患儿按照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UC)的诊断标准及WHO对克隆病(CD)推荐的6个诊断要点及采用Harvey和Bradshow标准进行临床、X线、内窥镜和病理组织学分析.结果 UC 38例,克隆病(CD)7例.IBD以男童发病为多,腹痛、发热、消瘦、贫血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而UC组多出现腹泻、便血;腹部包块及肠外表现在CD组更常见;上消化道病变分布仅在CD出现,UC以全结肠受累为主.结论小儿IBD诊断需对临床、X线、内窥镜及病理组织学资料进行综合评价,特别是目前仍应以结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为确诊依据.

    作者:苏颖;郑华;申芳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