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祥;翁陈华;麦隽;展爱红;蔡丽璇
儿童鼾症的主要致病因素是腭扁桃体肥大或腺样体肥大.其不仅影响儿童正常发育,而且由于长期阻塞呼吸道导致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还可影响其神经肌肉发育,出现面部发育畸形、生长发育迟缓、高血压、头痛、性格行为异常、易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等表现[1,2].
作者:高体红 刊期: 2003年第08期
1996年5月~2003年5月我科对9例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采用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伟;夏国庆;原丽;崔建军;崔彦魁;李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PHV)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14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辅助/控制或容量控制模式,并采用PHV通气策略(PaCO2<10.6 kPa,pH>7.15).其参数设定为潮气量(VT)6~8 ml/kg,呼吸频率(RR)20~30次/min,气道峰压(PIP)<3.43 kPa,吸入氧浓度(FiO2)由0.8逐渐降至0.3,吸/呼比(I:E)为1:1.5~2.0,同时监测PHV前后动脉血气(ABG)、心率(HR)、血压(BP).结果通气前PaO2为5.05±0.65 kPa,血pH值7.16±0.08,PaCO2为9.55±1.22 kPa.在采用PHV模式2~6、24、72 h后,血pH值和PaO2均明显上升(P<0.01),而PaCO2则在72 h内保持一定范围高水平后渐下降.14例均存活,无发生气压伤及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结论采用PHV配合充分氧疗,逐步降低PaCO2,提高pH至正常范围,有助于防止气压伤等并发症,是抢救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较安全、有效的机械通气方法.
作者:林明祥;翁陈华;麦隽;展爱红;蔡丽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本文就近2年门诊收治的小儿2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清红;杨鸿声;刘晓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总结心脏假性膜部间隔瘤的解剖特点,寻求手术径路.方法17例假性膜部瘤患儿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切开右房或右室和隔瓣寻求真正室间隔缺损,并行补片或直接缝合.结果全部治愈,无残余漏和三尖瓣返流发生.结论假性膜部瘤是三尖瓣隔瓣在血流冲击下与室间隔粘连后在隔瓣下形成囊腔,其下隐藏膜部或膜周流入道型缺损,切开隔瓣行室间隔修补简便、可靠,缝合切开后的三尖瓣不会引起血液返流.
作者:门小毛;单建华;刘玉威;王保收;孟庆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1996年3月~2002年12月,我院心胸外科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52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汤跃卿;赵文宇;张向立;刘群安;刘捷夫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患儿的疗效.方法对15例GHD患儿应用rhGH治疗,每晚睡前皮下注射0.1 IU/kg,疗程6个月.结果患儿身高由治疗前109.3±9.9cm增加到115.5±11.3 cm;年身高生长速度由治疗前2.8±0.6 cm/年增加到11.6±3.5 cm/年.治疗期间除少数患儿出现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注射部位有轻度反应外,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皮下注射rhGH是治疗儿童GHD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于宝生;李述庭;张永泉;陈彩霞;李芝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总结分析穿刺引流治疗婴幼儿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1996年5月~2002年5月对收治婴幼儿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28例,采用穿刺引流及压腹、应用血管扩张药、补充生理盐水等治疗.结果14例1周内积液消失,10例2周内积液消失.1个月后复查CT,26例积液均消失.3个月后复查,27例均恢复正常.1例6个月后复查CT显示仍有颅骨内板下低密度区,量约25 ml,但颅压正常,无临床表现.均随访3~12个月,平均9个月,患儿智力、体格发育均正常.结论婴幼儿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经穿刺引流,辅以脑组织复位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李彦伟;吕继锋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为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现将我院医院感染的新生儿89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振西;刘玉荣;郭东红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儿童肺隔离症(PS)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PS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手术所见。结果本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1~14岁。X线胸片均能发现肺部阴影,位于左肺下叶后基底段16例(72.73%),表现为囊性或多囊性肿块13例(59.09%),并感染表现为肺实变且边缘模糊8例(36.36%)。10例行CT高分辨率(HRCT)扫描,发现下肺后部肿块,且见有条索影与主动脉相连,提示为异常供血血管8例,病灶周围均有局限性肺气肿。多发1例,并肺囊肿2例,并食管气管瘘1例。CT血管造影(CTA)检查1例,显示异常供血血管。结论X线胸部正侧位片可发现肺部阴影,胸部CT及HRCT扫描可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袁亮;杨春华;李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儿童1型糖尿病(DM)并甲状腺自身抗体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放射免疫法(RIA)测定11例1型DM患儿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及甲状腺功能.结果11例1型DM患儿中GADA、IAA、ICA阳性率分别为27.3%、63.6%、18.2%;TgAb、TMA阳性率分别为0%、27.3%,其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2例,发生率为18.2%.伴与不伴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两组1型DM患儿GADA、IAA、ICA阳性率分别为66.7%和12.5%、100%和50%、33.3%和12.5%,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型DM有相当高TMA阳性检出率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发生率,并可能演变为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综合征(PAS),并甲状腺自身抗体异常的1型DM确实存在胰岛自身抗体高企.
作者:蔡振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患儿,男,8 d,因口吐白沫4 d,气急、阵发性发绀0.5 d入院.查体:体温35.6℃,心率90次/min,呼吸5~8次/min呈叹息样.
作者:林霞;李琴儿;江建华;王秀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对婴幼儿与儿童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进行检测,了解二者在发病早期与恢复期的不同.方法婴幼儿组和儿童组MP肺炎均在发病后1周和3周早晨取空腹血测定血清心肌酶谱及其同工酶.结果心肌酶谱在发病第1周时儿童组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均高于婴幼儿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发病后3周经治疗血清心肌酶和同工酶婴幼儿组均高于儿童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婴幼儿组中2次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均高于儿童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MP肺炎感染早期儿童组心肌损害较婴幼儿组明显.发病后3周经治疗婴幼儿心肌损害较儿童组明显且迁延.婴幼儿组病程中LDH均高于儿童组,可能与LDH敏感性高、恢复慢、特异性差及婴幼儿肺部表现较儿童严重、且缺氧也更明显有关.
作者:张坤明;魏容梅;钱汉斌;陈新;李国庆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急性偏瘫综合征是由多种疾病引起,以一侧肢体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我院1995~2002年收治42例急性偏瘫综合征,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世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本文通过观察不同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丙球)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前后血小板及相关因素变化,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庆九;刘喜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为制订合理治疗方案,避免滥用抗生素.本文对480例泌尿系感染患儿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三敏;任忠;任继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与过敏性紫癜(HSP)的发生和发展有关[1,2],D-D二聚体(D-D)与血液凝固、纤溶及机体的炎症反应等有内在联系,HSP急性期存在高黏滞血症[3],且与病变范围有一定关系,血液高凝状态程度是影响该病疗效和转归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29例HSP患儿血浆ET-1、NO、D-D水平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东辉;李志英;贺立山;潘静夫;李敬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我院1983~2002年共收治儿童发作性睡病13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5例;起病年龄5~13岁.其中2例中有分娩困难史,1例有颅外伤史,2例有发作性睡病家族史.
作者:牛锋;张世昌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素水平改变对抗癜癎药物(AEDs)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将实验组Wistar大鼠分别予以苯巴比妥、苯巴比妥加甲状腺素、苯巴比妥加丙硫氧嘧啶等处理.处理4周后用马桑内酯(CL)诱发癫癎.2.5 h后,采血测定甲状腺激素指标,并测脑星形胶质细胞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苯巴比妥组和苯巴比妥加丙硫氧嘧啶组游离甲状腺素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促甲状腺激素显著增高(P<0.01),GFAP免疫反应显著减弱(P<0.01).苯巴比妥加甲状腺素组GFAP免疫反应明显减弱(P<0.01).结论甲状腺素可使癫癎大鼠脑内GFAP表达抑制,甲状腺素水平升高可能增强苯巴比妥抗癫癎的效果.
作者:李金梅;胡孟英;周萍;王玮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65-Ab)和血、尿C肽在1型糖尿病(DM)诊治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1型DM 23例,馒头餐试验检测胰岛功能,酶免法测定血清GAD65-Ab,放免法测定血、尿C肽,进行有关临床特点分析,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型DM组GAD65-Ab阳性率显著升高[分别为34.8%和0%,各时相血C肽和24 h尿C肽分泌总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1型DM组,与GAD65-Ab阳性患儿比较,GAD65-Ab阳性患儿发生酮症多、空腹C肽水平低和较多的胰岛素使用量(P<0.05).结论检测血清GAD65-Ab和血、尿C肽对于1型DM的诊断、了解胰岛功能、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均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翁孝刚;王卫民;张清贵;王福玉;郭永年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