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根治术后下肢静脉栓塞的预防护理

马海青;王丽萍

关键词:乳腺癌, 静脉栓塞, 护理
摘要:近年来,乳腺癌已上升为妇女肿瘤发病率的第一位或第二位[1].乳腺癌根治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患者术后须卧床1~2天,我们发现,在患者术后48~96 h之间易合并下肢静脉栓塞,轻者一侧下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重者可在患者第1次下床活动或术后第1次排便时由于体位改变,血液中的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使患者突发猝死.故术后早期预防、精心护理十分重要.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方克联合顺铂治疗头颈部肿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方克联合顺铂治疗复发转移性头颈部肿瘤的疗效和毒性.方法 将46例复发转移性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亚叶酸钙200mg静滴d1~5,方克600mg/m2静滴d1~5,顺铂30mg/m2静滴d1-3,21d为1周期;对照组:亚叶酸钙200mg静滴d1~5,5-Fu 500mg/m2静滴4~6h d1~5,顺铂30mg/m2静滴d1~3,21d为1周期.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43%,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1年生存率为30.4%;对照组有效率为34%,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1年生存率为26.1%.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 方克联合顺铂是治疗复发转移性头颈部肿瘤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作者:孙江涛;乔志芬;邵景华;乔艳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胸水细胞c-erbB-2蛋白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胸水细胞c-erbB-2蛋白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联合检测53例肺癌所致胸水细胞c-erbB-2蛋白,同期取良性胸水22例作对照.结果 53例肺癌所致胸水细胞c-erbB-2蛋白阳性检测率(69.81%)与22例良性胸水细胞c-erbB-2蛋白阳性检测率(4.5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胸水细胞c-erbB-2蛋白,对肺癌所致的恶性胸水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甲状腺肿瘤278例诊疗体会

    1 资料与方法我院2000-2005年共诊治甲状腺肿瘤278例,男14例,女264例,发病年龄7~79岁,其中7~20岁24例,21~30岁76例,31~40岁106例,41~50岁48例,50岁以上24例.甲状腺瘤175例,单纯性甲状腺肿45例,桥本氏病4例,甲状腺癌54例(乳头状腺癌34例,滤泡状腺癌14例;髓样癌5例,鳞癌1例),均以颈前区肿块就诊.

    作者:刘新洪;魏福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配合射频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中药复方苦参注射液在射频治疗晚期食管癌中的抗癌增效作用.方法 87例晚期食管癌被随机分为:复方苦参注射液+射频治疗组(治疗组)和单纯射频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射频治疗方法相同,均为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射频治疗开始即用复方苦参注射液静滴,连续使用3~4个疗程方可评价.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为44.14%,而对照组有效率为22.2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6,P<0.05);KPS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 中药复方苦参注射液配合射频治疗晚期食管癌可提高近期疗效和生活质量,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孙健;姚萍;何晓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P16蛋白与PCNA表达在胶质瘤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P16蛋白缺失与脑胶质瘤的恶性进展、增殖能力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96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存档标本P16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P16蛋白缺失频率随脑胶质瘤级别的增高而增高(P<0.01);4对复发时级别增高的肿瘤组织均发生了P16蛋白缺失,而另3对复发时仍保持原来级别者无一发生P16蛋白缺失.同一级别的脑胶质瘤,P16蛋白缺失者的PCNA指数明显高于无P16蛋白缺失者(P<0.05).结论 P16蛋白缺失与脑胶质瘤的恶性进展及增殖能力有关,P16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作为反映脑胶质瘤预后的一个指标.

    作者:王新民;王润起;翟俊忠;范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骨肉瘤截肢患者的护理

    骨肉瘤是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之一,由原始的骨间质细胞分化而来,直接或间接产生肿瘤样骨样组织和骨组织.该病传统的治疗是尽早手术截肢或关节离断,近年来主要采用联合大剂量化疗后保肢治疗即行整段切除灭活后异体骨移植或关节置换,使肢体的截肢率明显降低[1-2];但手术截肢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我院1990-2005年收治骨肉瘤行手术截肢20例,现将骨肉瘤截肢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袁菊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肺原发性黏膜相关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研究肺原发性黏膜相关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MALToma)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标记对1例肺MALToma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 显微镜观察幼稚淋巴细胞弥漫性或结节性增生,有的结节中可见萎缩的生发中心.部分区域细胞排列成片状,细胞大小一致,血管较丰富,形似类癌.免疫组化:LCA局灶(+)、CD45RO、CD5散在(+),CD45RA、CD20广泛(+),NSE、CK、Syn均(-).结论 肺原发性MALToma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原发于双肺的更为少见,本例缺乏淋巴上皮病变,组织学形态结构复杂,极易误诊.因此,早期诊断对预后关系重大.

    作者:刘自芬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置管引流后卡铂腹腔灌注化疗联合EP方案治疗妇科恶性腹水48例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置管引流后卡铂灌注化疗联合EP方案治疗妇科恶性腹水的临床近期疗效.方法 腹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充分引流后,卡铂300~500mg腹腔灌注化疗,并联合EP方案行同步全身化疗,观察对腹水的控制、KPS评分及毒副作用.结果 经1~3次卡铂腹腔灌注和2~3周期EP方案化疗后,有效率70.8%.缓解期5~12周,中位缓解期8.7周.KPS评分上升至80分以上者占60.4%,以卵巢癌疗效较好.其中消化道反应Ⅱ~Ⅲ度,骨髓抑制Ⅱ~Ⅲ度,无一例出现肾功能损害、耳毒性.结论 置管引流后卡铂腹腔灌注化疗联合EP方案治疗妇科恶性腹水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患者均能耐受,KP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生存期得到延长,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陈惠容;杨敏;蒋荣;古至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PICC在肿瘤科的应用及并发症的预防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将1根由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顶端位于上或下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入术[1],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7天~1年).该技术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我国,并在临床广泛应用[2].

    作者:任梅香;朱爱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siRNA抑制SOM基因表达的有效序列筛选

    目的 研究siRNA对胃癌细胞BGC-823生长抑素(SOM)分泌的抑制效应.方法 设计2条针对SOM基因不同位点的寡核苷酸序列,应用RiboMAXT7体外转录合成siRNA并转染胃癌细胞系BGC-823,经RT-PCR,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SOM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筛选抑制效果佳的序列.结果 转染后24 h、48 h及72 h,SOM基因的表达被抑制,抑制效率有差异.结论 体外合成siRNA可以抑制SOM基因的表达,抑制效率呈现浓度及时间依赖性.

    作者:朱晓燕;刘书漫;张钦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肿块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56例颈部肿块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表现.结果 颈动脉体瘤、神经鞘瘤、肿大淋巴结、血管瘤、脂肪瘤有不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琪;王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PHC)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对我院感染科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 HBsAg、HBsAb、HBcAb阳性者较易发生原发性肝癌.HBsAb阳性者发生原发性肝癌年龄较早,以30~59岁居多,阴性者以50~69岁居多.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发生关系密切,是发生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原学因素.因此,积极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减少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关键所在.

    作者:张志军;孙长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脑胶质瘤光动力学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

    目的 利用光敏素对43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激光光动力学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方法 脑胶质瘤切除术前24h内,静脉滴注光敏素.术中行肿瘤根治术或尽量切除肿瘤组织,并于术中行手术残腔内激光照射、留置光纤,术后24h通过光纤再次行激光照射治疗.结果 随访5~48个月,影像学CT和(或)MRI证实无瘤生存22例,肿瘤复发18例,死亡3例.无术后持久神经功能缺失.结论 在脑胶质瘤患者中采用光敏素激光光动力学治疗能明显延长患者无瘤生存期,是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有效方法.

    作者:彭苹;杨志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16层螺旋CT在肝癌动门脉分流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研究肝癌APS的16层螺旋CT和DSA表现,探讨16层螺旋CT对肝癌APS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75例肝癌患者的16层螺旋CT扫描和DSA影像表现,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检出和显示肝癌APS影像学征象方面的差别并分析16层螺旋CT诊断肝癌APS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16层螺旋CT在显示肝癌APS的密度差异和解剖位置上优于DSA.以DSA作为金标准,16层螺旋CT诊断肝癌APS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8.8%、98.4%、99.1%.结论 16层螺旋CT对肝癌APS的密度差异和解剖位置显示优于DSA.16层螺旋CT诊断肝癌APS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杨立民;徐凯;顾玉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二维超声对膀胱肿瘤46例的分期及临床价值

    膀胱肿瘤是泌尿科常见的肿瘤,二维超声在膀胱肿瘤检查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嘱患者充盈膀胱后,经腹检查膀胱,我们对肿瘤分期进行了一些探讨,以提高早期膀胱肿瘤的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吴加里;吴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艾素联合艾恒治疗中晚期胃癌疗效观察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死亡率均居各种恶性肿瘤首位[1].因胃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确诊时多属中晚期,大部分已失去手术机会,需采用化疗为主的治疗措施.我院采用艾素(国产紫杉特尔)联合艾恒(国产草酸铂)治疗中晚期胃癌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申建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COX-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目的 探讨COX-2蛋白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的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酶(S-P)法检测85例NSCLC组织和20例正常肺组织中COX-2、CD34表达情况.结果 NSCLC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56.5%,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0%(P<0.05);在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75.0%)显著高于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40.0%)(P<0.05);在高、中、低分化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8%、35.7%、66.7%;在高、低分化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8%、8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结转移组的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70.0%)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37.1%)(P<0.05);COX-2阳性组MVD值(50.44±9.09)显著高于COX-2阴性组MVD值(34.60±7.24)(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两者呈正相关(r=0.876,P<0.01).结论 COX-2表达与肺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揭示了COX-2可以作为判断病情和评价预后的指标.COX-2表达与MVD呈正相关,推测其可能具有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

    作者:杨继要;孙芸;王静;安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Cyclin D1、Ki-67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索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和细胞增殖活性标记物Ki-67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中Cyclin D1和Ki-67的表达,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yclin D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阳性率为46.7%(14/30);Ki-67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阳性率为73.3%(22/30).Cyclin D1表达与有无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Ki-67表达与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有无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yclin D1和Ki-67的过表达可能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高侵袭性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邱云芬;范剑虹;张建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手术治疗骨巨细胞瘤44例分析

    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91年11月-2005年9月手术治疗的44例骨巨细胞瘤.结果 4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至14年1个月,平均10年2个月.病灶刮除植骨11例,肿瘤复发3例;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16例,肿瘤复发2例;瘤段切除灭活再植7例,肿瘤复发1例;瘤段切除关节融合3例,肿瘤复发0例;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7例,肿瘤复发0例.病灶刮除组总复发率19%,瘤段切除总复发率为6%.结论 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术和肿瘤瘤段切除术均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可靠方法.

    作者:王军义;孙石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Ⅲ期大体积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尝试

    目的 探讨以三维适形放疗(3DCRT)技术提高Ⅲ期大体积非小细胞肺癌的局控效果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3DCRT技术治疗的52例瘤体直径≥8 cm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的治疗结果.42例行根治性放疗,BED 72~112 Gy;10例行姑息性放疗,BED 48~70 Gy.结果 44例临床状况明显改善.总的肿瘤局部控制有效率(CR+PR)69.3%;根治病例为76.2%.无2级以上急性及晚期放射损伤(RTOG/EORTC分级标准).结论 3DCRT是治疗Ⅲ期大体积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提高肿瘤局控率.

    作者:夏火生;韩守云;张玉海;李苹;刘志晨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

主管: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南省抗癌协会,郑州大学,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