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衰治疗中的应用体会(附一例分析)

李剑锋;吉强

关键词:转换酶抑制剂, 心力衰竭
摘要: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慢性心衰(CHF)治疗中的核心药物,但是在临床应用中,由于心血管医师对ACEI对肾脏的影响不了解或了解不深,往往会酿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下面我们通过对1例具体病例的分析,对这一问题加以阐述.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膜透析患者的护理指导

    腹膜透析是利用人体自身的腹膜作为透析膜进行血液净化.腹膜透析,首先通过外科手术方法,将一根导管放置在腹腔内,利用这根透析导管,将透析液灌入腹腔,血液中的毒素和多余的水分可通过渗透作用经腹膜进入到透析液中,通过定时地更换腹腔内的透析液,即可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患者经过培训可自行在家治疗.故除在患者住院期间我们做一些相应的护理工作外,真正工作的重点是对于腹透患者的培训教育和指导工作.本文主要是向大家介绍对于腹透患者需要做哪些护理指导.

    作者:廖云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血液透析治疗的急性并发症及处理

    当慢性肾衰竭患者肌酐清除率<10 ml/min;或在某些情况下,例如糖尿病肾病,虽然肌酐清除率>10 ml/min,但出现营养不良、水潴留或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合并症时,也应当开始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治疗能成功地替代肾脏行使排泄水分和代谢废物、调节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的功能,很多患者依赖血液透析长期存活.

    作者:左力;王梅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丙酸氟替卡松与盐酸班布特罗联合治疗小儿哮喘疗效观察

    哮喘是当今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患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上升.据2000年全国31省市43个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病率为0.25%~4.63%,平均1.98%.我市小儿哮喘患病率为3.96%,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全市有上万名患儿,许多患儿因未能坚持有效的治疗,病情控制不佳.本文目的在于寻找一种用药方法简单、疗效好、副作用少的哮喘防治方案.

    作者:杨一民;单敬文;林幼兰;周向红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IUD取出困难分析

    宫内节育器(IUD)避孕方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避孕方法,一次放置能长期避孕,深受广大育龄妇女的欢迎.而取环困难这一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针对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我院2002年对常规取器失败的33例妇女,采用B超指导取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本文主要分析该人群取器困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作者:柳君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中西药结合灌肠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49例临床观察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临床常见疾病,我院自1998年11月~2002年12月采用中西药合用的方法治疗轻、中度UC患者49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玉泉;屈俊堂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小儿多器官功能衰竭时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病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小儿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时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病因素.方法比较MODS患儿在合并感染、不同程度缺氧、酸中毒情况下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观察其发生率与三者的线性依从关系.结果原发病为感染性疾病的MODS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40.20%,与非感染性疾病组(21.21%)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χ2=3.92,P<0.05);MODS患儿中处于缺氧状态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38.83%,非缺氧者的发生率为18.75%,二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χ2=4.38,P<0.05),且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随着缺氧程度的加重有增加的趋势(χ2趋势 =13.45,P<0.01);MODS患儿中合并酸中毒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40.66%,非酸中毒者为18.42%,二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χ2=5.90,P<0.01),且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随着酸中毒程度的加重有增加的趋势(χ2趋势=8.44,P<0.01).结论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与感染、缺氧程度、酸中毒程度有关.

    作者:张英谦;何颜霞;胡皓夫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4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变化

    血小板活性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既往研究表明,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活性增高[1,2].我们测定了4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血小板胞浆内Ca2+、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糖蛋白(GMP-140)的表达水平及末梢血血小板的含量,以探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小板功能的变化.

    作者:韩书芝;平芬;赵景春;郑师陵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衰治疗中的应用体会(附一例分析)

    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慢性心衰(CHF)治疗中的核心药物,但是在临床应用中,由于心血管医师对ACEI对肾脏的影响不了解或了解不深,往往会酿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下面我们通过对1例具体病例的分析,对这一问题加以阐述.

    作者:李剑锋;吉强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阿昔洛韦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带状疱疹41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联合章门穴针刺拔罐放血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将4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口服阿昔洛韦7~10 d,其中一组联合章门穴针刺拔罐放血,在治疗后第4 d、11 d对两组的疗效以及两组服药天数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第4d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不同用药时间的构成比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疗效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阿昔洛韦联合章门穴针刺拔罐放血治疗带状疱疹起效较快,疗程缩短.

    作者:张建文;王秀玲;周树红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OSCE在全科医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OSCE是一种客观评估临床技能的方法.在全科医学教育中,运用 OSCE对医学人才进行临床技能考核,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科医学人才的关键.同时,也是全科医学主动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发展,为社会造就大批适用型医学人才的佳方式.

    作者:马兴国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103例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因探讨

    白细胞减少症(Leukopenia)临床多见,发病原因复杂,少数病例病因尚不明确.本文对1993年2月~2003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103例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对不明原因的白细胞减少症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分析疾病的转归.

    作者:高菊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指导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在逐年增加,尿毒症不再是不治之症,可以通过透析治疗、肾移植等方法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1].如何做好透析患者的护理指导是从事透析的护士的重要工作之一.

    作者:崔文英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急性酒精中毒合并脑出血的应急治疗

    急性酒精中毒是急诊科的常见病,本文将2000~2003年我院急救中心接诊的重度酒精中毒合并脑出血28例患者的急救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亮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胎膜早破合并早产102例分析

    胎膜早破为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亦是引起早产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情况的出现使临床处理较为复杂,且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发生率及围生儿的死亡率相当高.故恰当处理胎膜早破合并早产将是减少围生儿死亡的关键.本文对我院发生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102例产妇进行回顾性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支佩颖;王雪舟;陈爱增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49例心肺复苏患者死因分析及处理

    目的分析心肺复苏后死亡原因,探求有效、系统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00年10月~2003年12月入院时心跳停止<8 min的患者(排除致命伤和慢性消耗性疾病,无医疗价值的病例),进行有效心肺复苏,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维持有效的血压,积极治疗原发病,不失时机地除颤,昏迷患者采用亚冬眠疗法,防治并发症等.结果 49例心跳停止的患者经以上处理,存活18例,生存率为36.7%,其中10例出院后生活自理,另外8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但没有植物状态的患者.结论患者心跳停止时间<8 min,经准确、有效地心肺复苏,实施有效的系统治疗方案,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

    作者:孔芳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一体化治疗

    任何原因导致的慢性肾脏疾病,一旦进入到肾功能失代偿阶段,其病理损害常呈进行性恶化与发展,终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竭(end stage renal failure,ESRF)的患者将主要依赖肾脏替代治疗维持生命.尽管现行的透析治疗质量已有了极大的提高,但维持性透析患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据美国的一项统计结果显示,透析患者的预期寿命仅是相同年龄、性别和种族的美国人群的16%~37%.而较高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又与肾脏替代治疗前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防治措施不当明显相关.为此,人们提出了慢性肾功能衰竭一体化治疗(integrated therapy)的概念,包括尽可能早地发现进展性肾脏疾病并做出诊断、给予适宜的干预治疗以延缓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和进展、防治尿毒症并发症、尽量减少合并症的发生、完善肾脏替代治疗前的准备和适时开始透析治疗.

    作者:杨瑞芳;刘文虎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脑卒中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

    瘦素(Leptin,LP)是一种主要由脂肪细胞合成分泌的蛋白激素,是肥胖基因的表达产物,由167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6 000.LP作为一种主要的机体能量平衡的调节因子,参与机体能量的摄取、储存和释放,与机体的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等密切相关[1].国外有研究显示,LP与脑血管病的发病也有一定的关系[1,2].为了解脑血管病患者血清LP水平,我们测定了75例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清LP含量,以初步探讨LP与脑卒中的发病关系.

    作者:袁秀珠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重度颅脑损伤合并脾破裂漏诊二例

    1 病例简介患者1,男,60岁,因车祸伤致昏迷2 h入院.入院查体GCS评分5分,血压12/9 kPa(1 kPa=7.5 mm Hg).急诊行颅脑CT检查示右侧额、颞、顶叶硬膜下血肿,右小脑幕切迹疝,即刻行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术中患者血压持续下降,输血、扩容效果较差,于入院4 h死亡.死后法医验尸解剖证实脾脏破裂,腹腔积血约1 000 ml.

    作者:张伦;刘群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腰椎间盘髓核脱出误诊为椎管内肿瘤七例分析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早期首发症状多为单一神经根损害引起的腰腿痛、麻木.后期可为多根神经根损害表现,影像学所见很容易误诊为腰椎管内肿瘤,从而导致临床误诊误治.我院从1990年2月~2003年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有7例腰椎间盘髓核脱出被误诊为腰椎管内肿瘤,现分析如下.

    作者:姚章喜;付治安;杜成珍;刘秀珍;王文格;陈欣志;田再杰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与铁剂的合理应用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一个全身多系统受累的疾病,血液系统受累常见的表现就是贫血.在基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问世以前肾性贫血主要依靠输血治疗,反复输血的害处除了过敏反应、含铁血黄素沉着症以外,大的问题是导致经血液传染的传染病增加,如艾滋病、传染性肝炎等,多数透析室里5年以上透析患者中丙型肝炎患者竟占1/3,另外输血也会造成大量的血源浪费,引发许多社会问题.随着1986年EPO的问世和90年代我国国产EPO的大量生产和降价,EPO在肾科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已扩展到自体输血和肿瘤性贫血的非肾性贫血,目前全世界有数百万人应用EPO,由于EPO的安全有效、成本低廉,其应用范围还会进一步扩大.本文重点讨论EPO在肾性贫血中的应用,如何时开始治疗;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比容(Hct)的靶目标值;如何选择经济有效的EPO剂量和铁剂等造血原料.目前国际上推荐美国肾脏病基金会的肾脏疾病临床实践指南(NKF-DOQI),本文将参照NKF-DOQI关于贫血的治疗并结合我国实践做一介绍.

    作者:张凌 刊期: 2004年第16期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