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46例疗效观察

黄娜紫;张青青;肖少丽

关键词:小儿厌食症, 综合治疗
摘要:小儿厌食症是比较常见的疾病,若不及时治疗,会影响儿童的营养、发育及身心健康.我院社区从1999年6月~2003年12月,采用了口服锌卜康、醒脾养儿冲剂,并结合推拿穴位的方法治疗小儿功能性厌食症,效果比较明显.现报道如下.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支气管哮喘的社区治疗方案

    1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1,2]糖皮质激素与β2-受体激动剂并用可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目前市售的吸入类激素有必可酮,丙酸培氯米松气雾剂,普米克气雾剂,氟替卡松等.其正确的吸入方法为:(1)充分摇动气雾剂;(2)患者头后仰,用力深呼吸,同时将气雾剂喷嘴在两齿间咬住并用双唇含住,调整气雾剂从上颚和舌间吸入;(3)开始缓慢吸气后,立即按压气雾剂,整个过程要缓慢而深;(4)屏气10 s;(5)吸入后漱口,避免引起念珠菌感染等;(6)两次吸入时间间隔>1 min.在疗效方面,每吸入800 μg糖皮质激素相当于每日口服泼尼松2.5 mg,且副作用小.

    作者:武爱军;沈海强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46例疗效观察

    小儿厌食症是比较常见的疾病,若不及时治疗,会影响儿童的营养、发育及身心健康.我院社区从1999年6月~2003年12月,采用了口服锌卜康、醒脾养儿冲剂,并结合推拿穴位的方法治疗小儿功能性厌食症,效果比较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娜紫;张青青;肖少丽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外伤性脾破裂诊治探讨(附69例报告)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效果.方法对我院1994年9月~2003年9月收治的69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非手术患者中有1例中转手术,手术患者中有1例术后左胸腔有积液,2例刀口感染,1例形成胰瘘,均经治疗后痊愈.结论外伤性脾破裂,首先应明确诊断,积极争取选择非手术治疗或保脾手术来保证脾脏功能,尽可能减少延迟性脾破裂的发生,必要时采取全脾切除术.

    作者:丁学兵;刘迎梅;颜廷华;吴兴;孔鹏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硬膜外小剂量吗啡联合PCIA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我们采用小剂量吗啡注入硬膜外腔,术毕行曲马多持续静脉输注泵术后镇痛(PCIA),观察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副作用,旨在寻求安全、良效的术后镇痛方法.

    作者:张琦;朱慧莉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15例误诊分析

    我科自2001年8月~2003年9月收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患儿28例,因该病临床表现多样,首诊误诊15例,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5例均为我科住院患儿,男11例,女4例,年龄3~10岁,平均6岁.

    作者:张宝玺;赵晓庆;王素明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中药治疗白癜风规律初探

    白癜风(Vitiligo)作为皮肤科常见顽症,虽经中外历代医家不懈努力,迄今仍无理想治疗方法.祖国医学有关白癜风及其治疗方法的论述较多,为探索中药治疗本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现将收集的经临床验证确有疗效的内服方剂经微机分析的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冯志宏;王淼;张晓琳;刘莉;崔涛;曲黛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细胞因子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的STZ糖尿病大鼠,观测其肾脏形态、功能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同时,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等细胞因子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NC组)相比,DN组大鼠在8周、16周时肾脏肥大指数(KW/BW)、平均肾小球体积(V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肌酐清除率(CCr)均升高.16周时,DN组大鼠的KW/BW、CCr则下降.DN组肾皮质CTGF、PAI-1、FN表达水平均随病程的延长而持续增高;8周时TGF-β1 mRNA表达量与16周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肾脏TGF-β1、CTGF、PAI-1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增高对早期和中晚期糖尿病肾病的形态、功能改变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柳刚;关广聚;赵敬杰;李学刚;吴涛;傅余芹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活血通腑方对大鼠术后血FIB、FDP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活血通腑方对实验性腹腔粘连大鼠血FIB及FDP含量的影响,探讨其防治腹腔粘连的机制.方法将120只SD雄性大鼠(清洁级)随机分为实验组(活血通腑方组)、对照组(四磨汤口服液组)、模型组、假手术组4组,每组30只.分别进行胃内药物灌注,测定术后1、3、5、7、21 d时血FIB、FDP含量,观察腹腔粘连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活血通腑方组术后5、7、21 d时血FIB含量降低(P<0.01),术后3、5、7、21 d时血FDP含量升高(P<0.05);4组大鼠腹腔粘连程度评定,各分值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活血通腑方能使大鼠术后血FIB降低、FDP升高,从而防治腹腔粘连.

    作者:曾莉;俞晶华;翟亚春;夏国守;陈海燕;周玉春;钱丽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治疗骨性关节炎药物的利与弊

    作者:张荔子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SARS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及心肌酶谱改变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下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又称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AP),对机体的损伤性大、传播速度极快、流行范围广.目前发现该病不仅引起呼吸道的严重损伤,而且对肝脏等脏器也有损害.我们对确诊为SARS的75例患者进行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现将有关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探讨SARS患者的心肌损害情况及心电图特点.

    作者:黄力;李爱国;仝小林;金明;郑敏;柳翼;毛建生;杜金行;张久亮;李春岩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晚期胃癌的治疗现状

    迄今晚期胃癌化疗作用仍属姑息性,传统的化疗方案治疗比好的支持治疗的中位生存期明显提高,随着各种新的抗癌药物的出现,晚期胃癌治疗的有效率和生存期有望进一步提高,但目前尚无标准的联合治疗方案.尤其近年来靶向治疗药物的引入有可能为胃癌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作者:王竞;王金万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腹泻致胎盘早剥一例

    1 病例简介患者,23岁,主因孕31周,腹痛10 h,腹泻3次,阴道出血1 h,于2004年6月4日23∶00急诊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3年10月25日,孕期定期产前检查,未发现异常.患者于10 h前开始腹泻,为稀便,共3次,无脓血,腹痛呈阵发性下腹坠痛,胎动较前减少,无发烧,未用药.1 h前开始阴道出血,量相当于月经量,无血块,未破水,腹痛较前加剧.入院查体:T 36.2 ℃,P 80次/min,R 20次/min,Bp 130/8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清,查体合作,步入病房,中度贫血貌,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宫高30 cm,腹围94 cm,子宫收缩不佳,无胎动及胎心.

    作者:陈云书;张翠荣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干扰素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干扰素是一种由体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生物活性蛋白,从1957年被发现后,一直是细胞因子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前沿.本文概述了干扰素的理化性质、分子结构与基因定位、干扰素受体与信号传导、生物学作用方面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应用.

    作者:张玲玲;孟祥伟;迟宝荣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顽固性高血压的诊治思路

    首先必须排除假性顽固性高血压1 白大衣性高血压及白大衣效应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中约1/4为白大衣性高血压或仅为白大衣效应.患者即使接受3种或以上降压药物治疗后血压仍居高不下,但回家后自测血压均为正常或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证实血压也是正常的.

    作者:滕沁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较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是因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皮肤、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可同时伴发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等其他过敏表现,但实验室检查则无异常发现.多见于青少年,男性略多于女性,春秋季发病较多.多数可以治愈,仅少数呈慢性反复发作.根据其病变主要累及部位的不同,临床分为单纯型、腹型、关节型、肾型、混合型.消除致病因素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李芳;姚建华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303例心包积液临床病因分析

    本文对我院1990~2003年6月收治的303例心包积液住院患者进行病因分析,以便对临床诊断有所帮助.1 资料与方法1.1 入组标准符合下列标准之一:(1)心脏超声示心包内有较明显的液性暗区.(2)心包穿刺抽出液体.

    作者:沈君妹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如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支气管的预防较治疗更为重要,与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关系密切,应尽可能让患者了解自己,了解病因,了解药物,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哮喘的发作.1 患者教育帮助患者及家属获得必要的及其想了解的有关哮喘知识,如哮喘是什么病、为什么会喘、怎样控制发作、哮喘能否根治等,通过教育让患者了解哮喘,从而进行适当的长期治疗,并树立治疗的信心,主动参与控制哮喘的发作.

    作者:李丽;刘素云;周兰杰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芍药甘草汤治疗慢性血液透析患者肌痉挛三例

    血液透析患者经常出现以下肢为中心的肌痉挛,这也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而透析患者出现肌痉挛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为止有钠丢失、微循环障碍、脑脊液的电解质变化、尿素自肌细胞的清除滞后所致肌肉水肿、肌细胞的酸碱变化等各种学说.由于肌痉挛,临床上通过静注葡萄糖酸钙或静注高涨糖等方法可得到改善,但往往不易治愈.因此,为了预防和更好地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的肌痉挛,我们试验性地应用了芍药甘草汤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珉丹;迟宝荣;朱昆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肺炎性假瘤41例误诊分析

    近年来,肺炎性假瘤发病率逐年升高,它与肺癌鉴别较困难.我院1985年5月~2003年8月收治经手术治疗且经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66例中诊断不明或误诊41例,现回顾性分析41例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陈献国;施亚明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意识模糊及行为异常1周

    病例简介患者,女,18岁,高中生.主因发作性意识模糊及行为异常1周于2004年5月20日入院.现病史 2004年5月13日早晨6∶30左右,家人发现患者未起床,呼之不应(平时每天都在此时起床准备上学),当时患者多汗、睁眼、眼神呆滞、流泪;约2 h后恢复正常,清醒后对发生的事情全然不知.经家长与学校老师联系询问,近日未发现有任何的诱发因素.

    作者:高旭光;李永杰 刊期: 2004年第22期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