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支气管哮喘的八大危险因素

耿开兴;王若兵

关键词:哮喘, 危险因素
摘要:1 遗传因素哮喘是一种有明显家族遗传倾向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其中母亲方面因素较大,据统计,有哮喘史的母亲,其孩子患哮喘的危险性比其他孩子大10倍.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幽门不全梗阻致Wernicke-Korsakoff综合征一例

    1 病例简介患者,男,39岁,主因反酸、嗳气5年,加重伴恶心、呕吐3月余入院.患者近5年来反复发作反酸、嗳气及腹胀,近3个月来加重,并出现恶心、呕吐,4~5次/d,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偶有酸臭味,无呕血及黑便,3个月体重下降10 kg.患者既往体健,无嗜酒史.入院查体:Bp 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P 120次/min,营养差,中度脱水貌,精神差,表情呆滞,言语缓慢,定向力障碍,水平眼震阳性,复视,双下肢肌力Ⅳ级,腱反射减弱,步态不稳,跨阈步态,闭目难立征阳性,并有记忆力减退,尤其以近期记忆减退为著.

    作者:尹义梅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妊娠20周中央性前置胎盘大出血B超下迅速止血一例

    1 病例简介患者,女,27岁,已婚,G5P0,于2002年10月20日上午9∶00因停经20周突然阴道出血3 h,大出血1 h,伴头晕、眼花、心慌、胎动消失30 min来院就诊.

    作者:刘坚贞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硝苯地平控释片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容置疑

    作者:王振刚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晚期胃癌的治疗现状

    迄今晚期胃癌化疗作用仍属姑息性,传统的化疗方案治疗比好的支持治疗的中位生存期明显提高,随着各种新的抗癌药物的出现,晚期胃癌治疗的有效率和生存期有望进一步提高,但目前尚无标准的联合治疗方案.尤其近年来靶向治疗药物的引入有可能为胃癌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作者:王竞;王金万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胃癌的外科治疗

    外科治疗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本文回顾了外科治疗的历史演变,概述了胃癌手术适应证、根治性手术的基本原则和术式选择、姑息性手术的临床意义以及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冯强;袁兴华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胃癌的化学治疗

    本文介绍了胃癌化疗的适应证、目的、化疗方案及展望.在确诊时,可接受手术的胃癌患者大约只占50%,其中能行根治性手术者不足50%.而且,经过根治性手术,其中仍有超过50%的患者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因此,外科完整切除肿瘤后,进行辅助化疗是有指征的.迄今,胃癌的辅助化疗只有稍许好处,晚期胃癌患者可从化疗中受益.新辅助化疗通过下调原发肿瘤的分期,可增加完整切除的可能性.美国有一个大型研究(INT-0116)提示:手术后同时行放化疗,可以改善中位复发时间和总生存期.

    作者:崔成旭;杨林;王竞;王金万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支气管哮喘的八大危险因素

    1 遗传因素哮喘是一种有明显家族遗传倾向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其中母亲方面因素较大,据统计,有哮喘史的母亲,其孩子患哮喘的危险性比其他孩子大10倍.

    作者:耿开兴;王若兵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儿童孤独症16例误诊分析

    儿童孤独症是以社交障碍、语言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为特征的广泛性发育障碍,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0年3月~2003年在我院小儿神经科门诊就诊的儿童孤独症患者20例,其中16例曾误诊,误诊率达80%,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宝凤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如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支气管的预防较治疗更为重要,与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关系密切,应尽可能让患者了解自己,了解病因,了解药物,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哮喘的发作.1 患者教育帮助患者及家属获得必要的及其想了解的有关哮喘知识,如哮喘是什么病、为什么会喘、怎样控制发作、哮喘能否根治等,通过教育让患者了解哮喘,从而进行适当的长期治疗,并树立治疗的信心,主动参与控制哮喘的发作.

    作者:李丽;刘素云;周兰杰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非住院手术的临床观察

    为降低手术费用,减少或避免院内交叉感染,许多小手术可在非住院情况下完成.我院在小儿非住院手术中采用微泵静脉注射丙泊酚-氯胺酮的麻醉方法,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金林;潘学文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胃癌的放射治疗

    为了进一步提高胃癌的疗效,不断地对许多手术以外的方法进行研究.术后化疗是被研究多的方法,但过去的方案疗效并不理想,由于新药的出现,新的方案可能会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宋永文;余子豪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活血通腑方对大鼠术后血FIB、FDP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活血通腑方对实验性腹腔粘连大鼠血FIB及FDP含量的影响,探讨其防治腹腔粘连的机制.方法将120只SD雄性大鼠(清洁级)随机分为实验组(活血通腑方组)、对照组(四磨汤口服液组)、模型组、假手术组4组,每组30只.分别进行胃内药物灌注,测定术后1、3、5、7、21 d时血FIB、FDP含量,观察腹腔粘连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活血通腑方组术后5、7、21 d时血FIB含量降低(P<0.01),术后3、5、7、21 d时血FDP含量升高(P<0.05);4组大鼠腹腔粘连程度评定,各分值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活血通腑方能使大鼠术后血FIB降低、FDP升高,从而防治腹腔粘连.

    作者:曾莉;俞晶华;翟亚春;夏国守;陈海燕;周玉春;钱丽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青年人肺癌17例误诊原因分析

    肺癌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严重疾病之一.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已跃居恶性肿瘤的首位,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1].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自1985年以来,我院共收治30岁以下的青年人肺癌23例,其中误诊17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进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扫描(PET)作为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并不像CT、MRI那样显示组织的解剖形态,而是探查局部组织代谢的异常,所以非常适用于检测高代谢的组织器官,如脑、心脏及恶性肿瘤等.本文主要对PET的特点及临床应用作一介绍.

    作者:李延斌;金梅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城市围生保健实施双向会诊、转诊的探讨

    双向会诊、转诊是根据病情和人群健康的需要而进行的上下级医疗机构间、专科医院间或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间的转院诊治过程[1].现就城市妇女围生保健的双向会诊、转诊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袁智云;刘冰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肺炎性假瘤41例误诊分析

    近年来,肺炎性假瘤发病率逐年升高,它与肺癌鉴别较困难.我院1985年5月~2003年8月收治经手术治疗且经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66例中诊断不明或误诊41例,现回顾性分析41例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陈献国;施亚明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治疗骨性关节炎药物的利与弊

    作者:张荔子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中药治疗白癜风规律初探

    白癜风(Vitiligo)作为皮肤科常见顽症,虽经中外历代医家不懈努力,迄今仍无理想治疗方法.祖国医学有关白癜风及其治疗方法的论述较多,为探索中药治疗本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现将收集的经临床验证确有疗效的内服方剂经微机分析的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冯志宏;王淼;张晓琳;刘莉;崔涛;曲黛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SARS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及心肌酶谱改变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下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又称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AP),对机体的损伤性大、传播速度极快、流行范围广.目前发现该病不仅引起呼吸道的严重损伤,而且对肝脏等脏器也有损害.我们对确诊为SARS的75例患者进行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现将有关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探讨SARS患者的心肌损害情况及心电图特点.

    作者:黄力;李爱国;仝小林;金明;郑敏;柳翼;毛建生;杜金行;张久亮;李春岩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辨证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简称SLE)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组织,特别是皮肤和肾脏[1].尽管SLE的治疗近年有较大的进展,但仍处于经验阶段,远未达到理想的效果.近年来我院门诊采用中医中药治疗SLE,积累了一定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家云 刊期: 2004年第22期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