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天;赵东毅;农永华
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联合醒脑静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脑内压及脑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对照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纳洛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治疗,记录2组治疗前后血浆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OP)水平的变化,对比2组入院2周颅内压变化,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记录2组术后15 d 清醒率。结果观察组治疗15 d GCS 评分为(12.08±3.8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个月后 GOS 评分为(4.01±1.3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颅内压、LOP 显著低于对照组,NO、SOD 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5 d 后观察组清醒率62.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盐酸纳洛酮联合醒脑静能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减少对脑组织的损伤。
作者:张寅;李永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因其他非神经系统疾病诱发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导致分水岭脑梗死的其他疾病的各种诱发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因其他非神经系统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诱发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寻找这几种疾病中导致分水岭脑梗死的病因及诱发因素。结果导致分水岭脑梗死主要的病理基础是颅内外大动脉的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而循环障碍、血容量不足及低血压等是重要的诱发因素。结论临床上对年老体弱、存在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在治疗可能诱发低血压及低血容量的疾病同时,应高度重视,积极预防和控制分水岭脑梗死的发生。
作者:杨志强;林秀英;石炎川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清 TNF-α和 IL-6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03—2015-11收治的10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术前和术后泵注生理盐水;观察组麻醉诱导前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结束后以0.4μg/(kg·h)右美托咪定泵注,比较2组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指标 HR 和 MAP 水平,对比2组不同时刻 IL-6和 TNF-α水平。结果诱导后,观察组 IL-6、TNF-α及 HR 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MAP 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降低机体炎性介质的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从而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预后。
作者:崔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2-03—2015-09收治的10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其中符合早期 END 诊断标准的31例(观察组),未出现早期 END 患者73例(对照组),通过收集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吸烟饮酒史、相关病史、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以及实验室血常规生化检查等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早期 END 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吸烟比重、饮酒比重、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方面无显著差异(P >0.05),但观察组入院时 NIHSS 评分、高血压比重、糖尿病比重、高脂血症比重、心房颤动比重、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颈动脉狭窄≥50%比重、粥样斑块不稳定比重分别较对照组高,C 反应蛋白较对照组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早期 END 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临床特征,患者入院 NIHSS 评分偏高,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等病症史及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C 反应蛋白等血常规检测明显异常时提示具有较大的 END 风险。此外,也要重视患者颈动脉狭窄、粥样斑块不稳定等脑血管症状,综合考虑上述相关危险因素,可为临床评估和预防早期 END 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杨怀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国产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0例,观察组200例,2组均进行常规脱水、神经营养、活血化瘀、降压、调脂、降糖及对症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国产阿托伐他汀钙20 mg/d 口服,对照组给予进口阿托伐他汀钙20 mg/d 口服,连用2周,比较2组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2组住院期间脑梗死恢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随访期间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主要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国产阿托伐他汀钙和进口阿托伐他汀钙的疗效相当,安全性相当。
作者:陈静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中分流管腹腔端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01—2015-01收治的79例脑室-腹腔分流术中分流管腹腔端的处理方法,腹部采用剑突下正中切口(长4~5 cm),腹膜切开3~5 mm,确认分流管通畅后将腹腔端置入腹腔内。结果79例分流患者术后第1天复查头 CT 见脑室较前缩小57例(72%),无明显变化20例(25%),颅内出血2例(3%)。出院1个月后骨窗压力下降15例(共23例颅骨缺损),意识障碍程度好转10例,术前头痛者均有减轻,颅内感染再次手术拔除分流管2例。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12~24个月,其中死亡5例(与分流手术无关),仍昏迷19例(术前昏迷26例),确认分流管腹腔端梗阻1例,再次入院手术。其余患者调压稳定后均病情平稳。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腹部采用剑突下小直切口,腹膜小切口,将分流管置入腹腔内的方法,效果良好。
作者:王强;叶成坤;沈志刚;凌南;朱玉辐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多奈哌齐对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5—2014-05收治的69例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根据应用多奈哌齐剂量不同分为3组各23例,A 组睡前口服2.5 mg,1次/d;B 组睡前口服5.0 mg,1次/d;C 组初始剂量为睡前口服5.0 mg,1次/d,1个月后加至10.0 mg。对比3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 MMSE、ADAS-Cog 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B 组、C 组治疗后 MMSE 评分、ADAS-Cog 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6个月后、治疗结束后 MMSE 评分、ADAS-Cog 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C 组治疗6个月后、治疗结束后 MMSE 评分、ADAS-Cog 评分均显著优于同时期 A、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多奈哌齐治疗轻中度 AD 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自理能力,安全性较高,且临床用药存在剂量效应。
作者:马俊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合并心力衰竭及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例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及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治疗过程及结果,总结治疗解决方案。结果15例患者中,疗效显著12例,神经功能恢复比较理想,心力衰竭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改善,血糖控制良好;植物状态1例(治疗过程中出现新发梗死部位严重,现仍在院治疗);死亡2例(心衰加重,卧床时间长,出现多种糖尿病并发症)。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本身致残率高,合并心力衰竭的糖尿病的病死率、致残率更高。治疗过程中,以控制脑水肿为主,同时注重心衰的处理及血糖的调整,配合适宜肢体功能锻炼及合理饮食。大限度减少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作者:于林君;杨霄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2013-06—2015-03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下,选用阿托伐他汀片口报,再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均每天服用1次;实验组在服用阿托伐他汀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治疗6个月。比较2组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血脂水平较治疗前相比有所改变,TG、TC、LDL-C 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且实验组降低的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HDL-C 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MT、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减少,实验组减少的面积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治疗前,实验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降低危险,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在临床治疗中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良锋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对比标准降压与积极降压对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继发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07—2014-07连续入院治疗且经临床 CT 确诊为脑出血患者44例,随机分组,积极降压组22例实施早期积极降压治疗,目标值为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标准降压组按照2010年美国心脏病协会的指标标准实施标准降压,目标值为收缩压180 mmHg;2组降压72 h 后均行质子磁共振波普检查分析(1 H-MRS)。对比2组72 h 后血肿周围区 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较对侧镜像区的下降情况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降压后1 h、24 h 积极降压组收缩压情况明显优于标准降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血肿侧 NAA/Cr 与对侧镜像区 NAA/Cr 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 NAA/Cr 下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不同时间段 NIHSS、GCS 等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标准降压比较,积极降压对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继发神经元损伤无明显影响。
作者:岳亚男;郑晨星;秦树巧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东芝 Aquilion ONE 640层 CT 脑灌注成像(CTP)与 CT 血管成像(CTA)在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4-06—2015-12收治的28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均在发病后6 h 内实施 CT 平扫、CTP 与 CTA 检查,分析平扫及灌注 CT 表现,计算 CTP 的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各参数值,并与对侧及半暗带周边相应区灌注参数相对比;重建颈段和脑内动脉 CTA 图像,采用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病变血管情况,对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级评价。所有患者3~7 d 内行多层螺旋 CT 复查,评估 CTP 与 CTA 在超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28例患者经头颅 CT 平扫发现,11例有可疑脑缺血区,其余17例未见明显异常。行 CT 脑血管灌注成像发现,患者感兴趣区内rCBF、rCBV、rTTP(病变侧与对照侧灌注参数的相对比值)明显改变,脑梗死区较边缘区 TTP 更高,CBF、CBV 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半暗带区 CBF、TTP 与对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而 CBV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 检查发现,10例患者大脑中动脉闭塞,7例大脑中动脉狭窄,11例一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结论CTP 早期发现脑梗死患者脑组织中的缺血半暗带,CTA 检查可准确判断狭窄或闭塞血管,在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指导溶栓治疗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王振奎;张亮;冀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采用替莫唑胺辅助全脑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4-01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88例,随机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全脑放射治疗,观察组采用替莫唑胺辅助全脑放射治疗,对比2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近期治疗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中位复发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 KP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采用替莫唑胺辅助全脑放射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支卫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出血性脑卒中多发生于50岁以上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男性多于女性,是高血压死亡的主要原因[1]。临床观察,脑出血病人出现年轻化倾向,45岁左右占一定比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有多种术式,如微创血肿引流术、传统骨瓣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术等,根据脑出血患者的年龄、出血量、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达到治疗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及手术实践,耳上手术入路治疗脑出血有诸多优点。我院神经外科2010-01—2014-01采用耳上手术入路治疗脑出血患者55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宗聚;尹先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沟通技巧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6例脑瘫康复护理患儿分为2组各33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沟通技巧,对比2组康复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有效率96.97%,对照组为75.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护理后 ADL 评分较护理前显著提高,观察组护理后 ADL 评分较对照组提高,观察组未发生护理纠纷事件,对照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期间采取沟通技巧,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纠纷事件的发生。
作者:任青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通迪胶囊联合自主功能训练辨治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110例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7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科西药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迪胶囊(2片,3次/d)与自主功能训练(包括协同运动、关键点控制、Bobath 握手、上肢伸肘运动、抱膝运动、桥式运动、重心移动、四点跪位及跪立位训练,下肢屈曲和行走训练,1~2次/d,10 d 为1个疗程),应用 Brunnstrom 分级和 Barthel 指数对2组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功能和 ADL 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4%,对照组为6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迪胶囊与自主功能训练辨治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能明显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作者:朱琼祥;林钊强;曾敏怡;黄春英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前后血浆 Lp-PLA2水平变化,并评估 Lp-PLA2表达差异程度与围手术期并发症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 CEA 治疗的脑卒中患者44例,检测术前1周和术后4周 Lp-PLA2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进行2 a 随访,统计围手术期并发症和脑卒中、血管再狭窄等复发情况。结果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缺血性脑卒中是否发病为应变量,相关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Lp-PLA2为自变量,得到多元回归方程:缺血性脑卒中=-2.361+0.796吸烟+0.005 Lp-PLA2。由此得出,Lp-PLA2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 <0.05)。术前1周和术后4周 Lp-PLA2蛋白表达水平显示,其中表达差异大31例,表达差异小13例,并进行2 a 随访。终发现,表达差异程度大患者出现脑卒中(P <0.05)和再狭窄(P <0.05)的几率明显降低。结论Lp-PLA2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预测因子,且 Lp-PLA2表达水平差异可作为脑卒中患者开展 CEA 围手术期风险预测标志物。
作者:刘晓佳;伍健明;张猛;何毅;张协军;张秋生;黄贤键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老年女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昆明市延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女性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年龄≥60岁)200例的临床资料,经影像学及其他病因学检查确诊。依据新版治疗急性卒中试验(NEW. TOAST)分型标准,确定患者病因分型。治疗后3个月,根据改良 Rankin 评分法(MRS)判断预后。结果收集老年女性脑梗死病因呈多样化,根据 TOAST 分型构成,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60例(30.0%),小动脉闭塞型卒中83例(41.5%),心源性脑栓塞型55例(27.5%),其他原因型卒中2例(1.0%),原因不明缺血性卒中0例。危险因素的暴露率高为血脂异常134例(67.0%),其次为高血压122例(61.0%),心脏病72例(36.0%),糖尿病70例(35.0%),吸烟、饮酒39例(19.5%),高同型半胱氨酸38例(19.0%)。NEW.TOAST 分型各组预后较差的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预后较好的是小动脉闭塞型。结论老年女性脑梗死的病因分型以小动脉闭塞型卒中所占比例高,危险因素中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的暴露率高,小动脉闭塞型预后较好。
作者:董小林;王婷;魏欢;邬刚;李妍平;李建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我国脑卒中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脑梗死是脑卒中常见原因,如治疗不及时致死致残率较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1]。我院应用第三代溶栓药物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再通率高,但在溶栓治疗时易出现出血和再灌注损伤,所以,溶栓后的观察和护理至关重要。现将我院2014-01-2015-12溶栓治疗的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与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张新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及绿色通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救时的应用,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2015-01—10急诊院前接回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微信组,应用微信平台流程进行救治;2014-01—10急诊院前接回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按常规流程进行救治。观察2组发病至溶栓时间、血管再通率、总有效率、病死率和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微信组发病至溶栓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血管再通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病死率和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信平台的建立,绿色通道的开放,可大大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血管再通率,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瓮秀云;李艳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本文对近10 a 7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服抗瘫健脑中药治疗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介绍如下。
作者:易幼儒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