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红;林正;武学清;庄广伦;郭应禄
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基于基础医学研究的进步,新生儿学科的建立及对妊高征多年治疗研究积累的经验,在妊高征的治疗方面已有很多改进,现简述如下.
作者:戴钟英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维奥欣是国产中药制剂,是从药用植物穿山龙中提取的8种水溶性甾体皂苷研制而成,我们用该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文丹;杨定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判断纤维蛋白原(Fg)、内皮素(ET-1)、P-选择素和肌钙蛋白I(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诊断价值.方法用Beckmun全自动生化仪测定Fg,放射免疫法测定ET-1,流式细胞术测定P-选择素,Access化学发光法测定cTnI,共测定23例AMI患者,21例UA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者.结果 3组被检者的Fg、ET-1、P-选择素及cTnI的含量均值间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UA组与AMI组患者的P选择素、cTnI的含量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Fg、ET-1的含量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AMI组与对照组被检者的Fg、ET-1、P-选择素,cTnI的含量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UA组与对照组被检者的Fg、ET-1、P-选择素的含量间差别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cTnI含量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P-选择素与cTnI含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r=0.404,P<0.01).判断分析发现同时测定Fg、ET-1、P-选择素及cTnI可预测患者属于AMI、UA和对照组的正确性为86.7%.结论 Fg、ET-1、P-选择素是检测血栓前状态的敏感指标,Fg、ET-1、P-选择素和cTnI同时测定可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欧阳桂芳;陈晓敏;徐薇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本文对经我院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左冠状动脉主干(左主干)病变的2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辉;崔炜;姚洪森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调查唐山市城区居民心理疾病发病状况,评估其发展趋势.方法连续4年统计唐山市二级以上医院心理门诊和急诊病例10531例,年均2633例.按不同职业分成4组,统计各组心理疾病的发病人数.结果居民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学生组为242/10万;白领组为185/10万;蓝领组为169/10万;下岗职工组为423/10万,4组居民发病率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01).下岗职工组不同年度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唐山市居民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应引起重视.
作者:戴秀华;赵宝春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导致的肺炎近年来有增多趋势,为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TNF-α与IL-8的关系,我们检测了40例MPP患儿急性期血清TNF-α及IL-8含量,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承志;邹典定;赵东赤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索一种早期、快速、非创伤性的围生期胎儿性别的诊断方法.方法应用即时定量TagMan探针DNA扩增技术,检测61例妊娠8~39周的正常孕妇游离在血浆内的无细胞胎儿DNA的SRY基因,并有针对性的对部分孕妇检测妊娠过程中及产后母体血浆中代表母体与胎儿DNA总和的β-珠蛋白基因和代表胎儿DNA的SRY基因的变化关系.结果妊娠第8周可在母体外周血浆中检测出胎儿游离DNA,其数量随妊娠时间增加而增高;30例孕妇血浆中游离DNA检则SRY基因阳性,经证实均为男性胎儿,31例SRY基因阴性,经证实均为女性胎儿,符合率为100%,分娩6个月后,SRY基因基本从母体血浆中消失.结论即时定量TagMan探针DNA扩增技术,检测游离在孕妇血浆内的无细胞胎儿DNA,能早期鉴别胎儿性别,为早期诊断某些选择性遗传性疾病开拓了一条新的途径.
作者:李晓红;林正;武学清;庄广伦;郭应禄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PIH),简称妊高征,是产科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之一,准确的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可有效减少母儿的并发症.因此,统一分类及诊断标准十分必要.
作者:孙伟杰;杨慧霞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参考有关文献,本文就孕妇和胎儿对药物的反应;影响药物胎盘转运的因素;对胎儿致畸、有害的常用药物;孕期较安全的用药选择及孕期用药注意事项等问题作一综述.以引起基层医务工作者对孕妇用药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引起重视,妊娠期合理选用药物,保证母婴健康.
作者:原利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常见病,国内外近几年研究发现非手术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手段,特别是中药应用取得了显著疗效.作者在民间验方的基础上开发的纯中药制剂腰康胶囊,治疗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瑞书;左玉潭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糖尿病是目前世界上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Zimmet 1997年发表的资料中[1]显示1994年全球的糖尿病患者总数约为1亿,到2000年可达到1.57亿,2010年将达2.16亿.并且在许多国家,糖尿病的死亡率已居肿瘤、心血管病之后的第3位.糖尿病的严重性在于它的慢性并发症,其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所以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一直是糖尿病防治中的重要一环.
作者:仝小林;段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食管癌早期症状不典型,以胸痛为突出症状者与冠心病心绞痛等心源性胸痛不易鉴别,容易导致误诊、误治.我院1995年3月~2000年12月共收治食管癌患者956例,其中17例食管源性胸痛误诊为心源性胸痛,现分析如下.
作者:马攀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疾病进展链早也是重要的一环,早期抗高血压治疗可降低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我们对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卡维地洛治疗,并观察其对左心舒张功能及总外周阻力的影响.
作者:罗玉寅;董朝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对健康的影响已引起公众的关注,我们于2001年5月对某部机关干部进行了肥胖、血脂及血糖的调查,旨在探讨肥胖与血脂紊乱和2型糖尿病(DM)之间的关系.
作者:王苏苏;王小红;张昭馥;石湘芸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深圳南山0~2岁儿童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Z评分法、NCHS标准评价儿童营养,检测血红蛋白和血Cu、Fe、Zn、Ca、Mg、P,问卷调查有关社会环境因素.结果深圳南山0~2岁儿童营养不良率为8.08%.常住儿童与暂住儿童营养不良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儿童户籍是否常、暂住,膳食结构中谷类食物量,婴儿期是否母乳喂养.儿童年龄与贫血患病率间存在一定线性依从关系(P<0.01),暂住与常住儿童贫血患病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235名儿童的血Cu、Mg值均正常,而儿童缺Ca、Zn、P、Fe的发生率分别为71.06%、54.89%、22.12%和6.8%.结论我区0~2岁儿童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暂住儿童更是高危人群.我们在重点营养干预同时,要注意改善整体儿童营养状况.
作者:郑举鹏;林艳;奚燕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我院2000~2001年应用天花粉蛋白、甲氨蝶呤(MTX)、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共251例,现对3种药物在相同的血β-HCG范围内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分析如下.
作者:田德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对不孕症患者盆腔疾病的诊治价值.方法将213例不孕症患者分为原发不孕组和继发不孕组,均住院行腹腔镜检查及输卵管通液,根据病变作相应治疗,其中182例术前行B超下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比较HSG与腹腔镜下通液检查的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的患病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腹腔镜下输卵管通液与B超下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符合率为79.77%.结论不孕症的盆腔病变大多数是慢性盆腔炎或子宫内膜异位症,B超下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可用于腹腔镜手术的术前预测.
作者:钟玲;曾飚;蒋兴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有机磷农药中毒基层医院常见,常规抢救方法是先洗胃,并同时给予注射药物、输液等,洗胃后拔除或者保留胃管,以备再次洗胃或通过胃管注入药物,常常一次洗胃并不能彻底清除胃内毒物,再次洗胃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浪费人力物力,还易引起患者方面的误解,发生医疗纠纷.为此,我们在抢救此类患者时,采取洗胃完毕后保留胃管接持续胃肠减压器的方法,效果良好.现将我院 1998~2001年收治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71例,报道如下.
作者:崔传斌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了解空中乘务员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影响空中乘务员心理健康的因素.方法采用SCL-90自评症状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调查某航空公司123名空中乘务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个性特征.结果空中乘务员这一特殊群体与全国正常成人常模相比,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有12.38%的人存在着明显的心理症状.空中乘务员的个性特征在精神质(P)和情绪性(N)两项因素上与其心理健康状况相关.不同年龄、工作年限的空中乘务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重视航空医师知识的更新,对于空中乘务员应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的检查,做好心理疾病的预防.在招收乘务员时应选择个性特征适合于空中乘务员这一职业要求的人员.
作者:马文洁;王永丽;赖红泽;孙莉;缪志澍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素沉着症(IPH)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了的少见疾病,多见于儿童,常易误诊或漏诊.现将作者在带教期间遇到的3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哲玲;丁建萍 刊期: 200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