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3例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学与免疫学分型

刘晓红;孙培玉;刘桂娟;关向宏

关键词:形态学, 免疫学分型, 急性白血病
摘要:急性白血病(AL)由于细胞起源不同,构成了白血病的异质性,因此正确分型是准确及时治疗的前提.以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染色为基础的FAB分型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亦有其局限性.近年来免疫学分型逐步应用,使急性白血病分型准确率明显提高.免疫学分型是对形态学的补充.现将63例急性白血病形态学与免疫学分型分析如下.
临床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异质性胞核核糖核蛋白A2/B1与肺癌的早期诊断

    1988年,Tockman[3]等对肺癌高危人群痰标本进行免疫染色研究时发现,绝大多数肺癌早期患者和癌前病变患者痰标本呈IgG703D4抗原阳性,研究后发现该抗原为异质性胞核核糖核蛋白(hnRNP)A2/B1,这为肺癌早期诊断带来了一道曙光.

    作者:常珍;沈佐君;操乐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PCR熔解曲线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变异株

    目的探讨PCR熔解曲线法检测HBV DNA聚合酶活性区YMDD变异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以DNA测序结果为标准,比较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DNA测序法和PCR熔解曲线法,对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出现HBV DNA由阴转阳的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同步进行YMDD变异株的检测.结果68例患者血清中,用DNA测序法检出YMDD变异株55例,其中YIDD变异25例(其中11例伴有L528M变异)、YVDD变异24例(其中伴有L528M变异19例)、YMDD与YVDD共生伴有L528M变异1例、YMDD与YIDD共生伴有L528M变异5例,有13例未发生YMDD变异(野生型).用PCR熔解曲线法检出YMDD变异株52例,其中YIDD变异28例、YVDD变异21例、YMDD与YVDD共生1例、YMDD与YIDD共生2例.有10例未发生YMDD变异(野生型),阴性结果6例.两法变异符合率为93.88%(46/49);检出符合率为91.18%(62/68).结论采用PCR熔解曲线法进行YMDD变异株的检测,其操作方法简便,省时,不易交叉污染,很适用于临床快速诊断和人群筛查.但该法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不如DNA测序法.

    作者:刘新钰;曹利;张汉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6577例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HBV、HCV、HI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的分析

    为了减少和避免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我院对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进行HBVM,抗HCV抗体,抗HIV抗体,梅毒抗体的检测.现将6 577例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蔡昀;文怡;曾慧敏;蒋理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染色体检查对良恶性胸(腹)水的鉴别价值

    本文通过62例住院病人胸腹水的染色体检查,进一步证实了此方法在鉴别良、恶性胸(腹)水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岑岭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加热煮沸对免疫法胃液隐血试验的影响

    在应用免疫学方法检测隐血时,许多检验人员仍沿袭过去的做法,对胃液标本煮沸后再进行隐血试验.我们观察了煮沸后对结果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毓菁;顾国浩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抗凝新鲜血在血液分析仪质量控制及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抗凝新鲜血在血液分析仪室内质量控制及室间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将当天采集制作的抗凝新鲜血分发至各医院临检实验室,当天完成血液分析仪的比对.仪器校准后,进行室内、室间质控物的检测.结果各实验室血液分析仪经定值抗凝新鲜血比对及校准后,室间质评抗凝新鲜血各项目检测结果的CV、平均VIS明显减小,优秀率提高到95%以上.结论抗凝新鲜血用于质控,提高了北京市各医院临检实验室血液分析仪的检测水平,使各医院的血液分析仪有了可溯源的参考标准,提高了血常规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作者:岳育红;丛玉隆;王清涛;秦小玲;钱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民族、性别、年龄及环境对4项凝血参数影响的初步调查

    全自动血凝仪的使用,为临床提供了血栓与止血的众多参数,促进了血栓与止血实验诊断水平的提高.由于这项技术出现时间短,对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报道甚少,作者对本地区518例成年健康人的凝血参数作了调查,就民族、性别、年龄及环境四个因素作了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马雅静;谷杨;程江;张蕾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肺癌患者血清胃泌素前体释放肽检测及意义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血清中胃泌素前体释放肽(ProGRP)的水平,探讨其在肺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ELISA试剂盒对78例肺癌患者血清中ProGRP含量进行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和肺良性疾病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小细胞肺癌(SCLC)血清ProG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以大于46 pg/ml为临界值,ProGRP对SCLC的阳性率为64.9%,ProGRP与NSE水平呈高度正相关(r=0.9,P<0.01).结论患者血清中ProGRP水平可作为小细胞肺癌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严枫;胡效亚;徐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肝胆疾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的检测

    我们用迈克公司总胆酸循环酶法测定试剂盒、奥地利Dialab公司AST、ALT、GGT速率法试剂盒,在日立7150生化分析仪上对101例体验正常成人(对照组)和36例肝硬化、23例原发性肝癌、34例急性肝炎、32例胆石症患者进行了血清总胆汁酸(TBA)的测定,并对1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进行了TBA的动态观察.结果见表1.

    作者:欧阳良;彭可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和生物学方法分别测定55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24例,糖尿病未并发冠心病患者31例)和32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浆PAF和血清sICM-1水平.结果糖尿病组PAF和sICAM-1水平与对照组PAF和sICAM-1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PAF和s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糖尿病未并发冠心病组(P<0.05,P<0.01);糖尿病患者PAF与sICAM-1水平呈正相关(r=0.637,P<0.01).结论血浆PAF和血清sICAM-1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其测定可能有助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的监测.

    作者:钱晖;朱伟;赵彦平;姜润秋;严丽荣;许文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地高辛标记引物酶显色法检测HBV基因多态性及应用

    目的建立地高辛标记引物酶显色法,用于DNA芯片检测HBV基因多态性,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方法用地高辛标记引物进行HBV DNA前C/C区和P区双重PCR,制备含地高辛标记的DNA样品目的片段,并将目的片段杂交于含HBVDNA核苷酸序列野生型及突变型探针的DNA芯片上,用抗地高辛抗体-碱性磷酸酶进行显色,并转印于尼龙膜上,后用光学扫描仪读取结果.结果通过一次杂交反应同时获取HBV DNA前C/C区(1 896、1 814)、BCP区(1 762、1 764)和P区(552)位点的信息.杂交温度与时间为42℃1 h、酶作用和显色时间分别为30 min和45 min时结果较理想,采用高盐浓度洗涤获满意杂交信号,批内CV均在15%左右,敏感度为2.0×103拷贝/ml.50例乙型肝炎患者突变率52.0%(26/50),以上各位点突变率分别为34.0%、22.0%、38.0%、38.0%、4.0%.结论地高辛标记引物酶显色法用于芯片检测HBV基因常见位点多态性,简便易行,试剂成本显著降低,不需特殊设备,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达;王惠民;张芹;王万相;蒋玲;郭乃洲;张冬雷;赵建龙;孙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sFas与其他细胞因子水平分析

    血清sFas通过与Fas分子竞争结合配体FasL而阻断Fas介导的细胞凋亡被认为是凋亡抑制因子.本文通过对40例再障患者血清sFas与IL-2、TNF、TPO、EPO、GM-CSF 6种细胞因子水平综合测定,分析其与外周血象及各细胞因子间的相互关系,旨在探讨sFas等细胞因子在再障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李小龙;陈晓东;王娅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用HEK-TSHR细胞检测TSAb时不同浓度PEG提取IgG对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提取IgG对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SAb)检测结果的影响,完善TSAb检测体系.方法用300g/L及200g/LPEG提取人血清IgG,刺激表达有人TSH受体的人胚肾细胞(HEK-TSHR),采用131I-cAMP药盒测上清液cAMP以确定TSAb活性.结果用2种不同浓度PEG提取IgG检测被检标本中TSAb活性存在良好的正相关;高浓度PEG组和常规浓度PEG组比较,TSAb活性及TSAb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用表达人TSH受体的人胚肾细胞检测TSAb,提取样品中IgG所选PEG浓度对TSAb检测结果无显著影响.

    作者:郭辉;徐利;张景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抗-HIV抗体检测时出现拖带污染分析

    我们在抗-HIV抗体检测工作中遇到2份抗-HIV抗体强阳性血清,污染了邻近标本,造成假阳性.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柯苑;马成平;赵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常州市产妇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等4种传染性疾病感染趋势的调查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也愈来愈高.为此,我们对常州市16 873名产妇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的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以了解四种传染性疾病的感染情况,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一鸣;张铭;史文中;刘勇;承晓京;宋海英;潘慧筠;魏梓文;傅云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不同酶抑制剂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的比较和改进

    目的通过比较氯化铜(CuCl2)、氯化铁(FeCl3)、乙二胺四乙酸(EDTA)、巯基乙醇和2-巯基丙酸五种不同化合物对金属β-内酰胺酶(metallo-β-lactamase,MBL)的抑制作用,建立一种检测MBL的简便方法.方法用头孢他啶(CAZ)作为指示药物,在相邻的纸片上加抑制剂,评估出抑制作用强的MBL抑制剂.再对抑制剂浓度和两纸片间的距离进行条件优化.用建立的方法检测临床分离的86株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MBL的产生率和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2-巯基丙酸对MBL抑制作用强,将其作1:10稀释后,2-巯基丙酸自身的抑菌环消失,与CAZ纸片相距15~20 mm时,结果易观察.86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9株产MBL,无论是否产MBL,均对被检测的10种抗菌药物有极高的耐药率.结论2-巯基丙酸和头孢他啶双纸片协同试验是一种简便、敏感的检测产MBL细菌方法,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往往多重耐药.

    作者:王卫萍;邵海枫;李珍大;张小卫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临床分离的志贺菌耐药性分析

    志贺菌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腹泻病原菌.我们就2000年~2002年自我院门、急诊及住院病人中分离的志贺菌进行分析,探讨该菌的耐药情况.

    作者:戴建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Sysmex SF-3000血液分析仪常见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法

    现总结我们在使用SF-3000是五分类血液分析仪中遇到的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

    作者:尹朝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鬼臼乙叉甙对SHG-44胶质瘤细胞表达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V后粘附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SHG-44细胞表达(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V(beta-1,4-galactosyltransferase V,β-1,4-GalT V)后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分析鬼臼乙叉甙(VP16)处理表达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V的SHG-44细胞后其细胞粘附作用相关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用120 μmol/L的VP16处理转染了正义、反义β-1,4-GalT V和空载体的SHG-44细胞24h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整合蛋白β1表达变化及局部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的蛋白水平和FAK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结果在未经VP16处理的3株SHG-44细胞中,FAK的蛋白水平没有明显改变,而整合蛋白β1的蛋白表达在转正义β-1,4-GalT V的细胞中高;经VP16处理后,SHG-44细胞中整合蛋白β1的表达水平增高,FAK及其磷酸化水平下降.但整合蛋白β1,FAK及其磷酸化水平随细胞中β-1,4-GalT V表达水平不同而变化.结论VP16处理对表达不同水平的β-1,4-GalT V的SHG-44胶质瘤细胞的粘附影响有所不同,提示胶质瘤表达β-1,4-GalT V不仅与肿瘤的恶性行为有关,而且与肿瘤的化疗敏感性有关.

    作者:程纯;严美娟;沈爱国;张冬梅;邵晓轶;王惠民;顾建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血浆血栓素B2和6-酮-前列环素F1α检测对中老年高血压、冠心病诊治的意义

    我们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的浓度,探讨二者在中老年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血中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许苏眉;李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临床检验杂志

临床检验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