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CR熔解曲线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变异株

刘新钰;曹利;张汉荣

关键词:变异, YMDD, 熔解曲线, DNA测序, 拉米夫定
摘要:目的探讨PCR熔解曲线法检测HBV DNA聚合酶活性区YMDD变异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以DNA测序结果为标准,比较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DNA测序法和PCR熔解曲线法,对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出现HBV DNA由阴转阳的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同步进行YMDD变异株的检测.结果68例患者血清中,用DNA测序法检出YMDD变异株55例,其中YIDD变异25例(其中11例伴有L528M变异)、YVDD变异24例(其中伴有L528M变异19例)、YMDD与YVDD共生伴有L528M变异1例、YMDD与YIDD共生伴有L528M变异5例,有13例未发生YMDD变异(野生型).用PCR熔解曲线法检出YMDD变异株52例,其中YIDD变异28例、YVDD变异21例、YMDD与YVDD共生1例、YMDD与YIDD共生2例.有10例未发生YMDD变异(野生型),阴性结果6例.两法变异符合率为93.88%(46/49);检出符合率为91.18%(62/68).结论采用PCR熔解曲线法进行YMDD变异株的检测,其操作方法简便,省时,不易交叉污染,很适用于临床快速诊断和人群筛查.但该法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不如DNA测序法.
临床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肝胆疾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的检测

    我们用迈克公司总胆酸循环酶法测定试剂盒、奥地利Dialab公司AST、ALT、GGT速率法试剂盒,在日立7150生化分析仪上对101例体验正常成人(对照组)和36例肝硬化、23例原发性肝癌、34例急性肝炎、32例胆石症患者进行了血清总胆汁酸(TBA)的测定,并对1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进行了TBA的动态观察.结果见表1.

    作者:欧阳良;彭可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精神分裂症与白细胞介素-6的关系

    脑内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膜上分布着特异性的IL-6受体,血中的IL-6可通过脑内缺乏血脑屏障(BBB)的区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效应[1].为了进一步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与IL-6的关系,本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IL-6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兴彦;韩启富;张志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常州市产妇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等4种传染性疾病感染趋势的调查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也愈来愈高.为此,我们对常州市16 873名产妇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的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以了解四种传染性疾病的感染情况,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一鸣;张铭;史文中;刘勇;承晓京;宋海英;潘慧筠;魏梓文;傅云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血浆血栓素B2和6-酮-前列环素F1α检测对中老年高血压、冠心病诊治的意义

    我们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的浓度,探讨二者在中老年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血中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许苏眉;李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血浆凝血因子XⅢ抗原及活性的测定

    目的:建立血浆FⅧ抗原及活性定量测定的方法.方法对46例正常人及两个遗传性FⅧ缺陷症家系部分成员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FⅧ抗原,生物素化戊胺测定FⅧ活性,以FⅧ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结果 3例患者FⅧA:Ag均为0%,FⅧB:Ag分别为正常人的78.46%、66.43%、57.29%.46例正常人血浆FⅧ活性FⅧ:C平均值为86.34%±17.98%,范围在56.5%~165.17%之间,3例患者为0%,家系中杂合子范围为29.60%~104.86%.结论: 双抗体夹心法和生物素标记法均为简捷、灵敏而且特异的FⅧ测定方法.

    作者:段宝华;王鸿利;王学锋;胡翊群;谢爽;王振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高活力CK标本不稀释可致CK-MB偏高

    CK、CK-MB是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常用的酶学指标[1],不少实验室测定CK、CK-MB时常常忽略了高活力CK标本对CK-MB的影响.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

    作者:张洪亚;张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快速检测HBV基因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应用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检测HBV基因型并初步了解山东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状况.方法随机选择山东地区HBV DNA阳性患者共178例,其中无症状携带者(ASC)53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H)(包括轻、中、重度)87例,肝硬化(LC)38例,先通过外引物进行第一轮PCR,然后,将6对型特异性引物分到两个反应体系(MixA和MixB)中分别对第一轮扩增产物进行第二轮PCR,根据阳性结果判断出样本的基因型.结果C基因型85例(47.8%),B基因型63例(35.4%),B+C混合基因型30例(16.8%).C基因型在活动性肝病(CH及LC)中占优势,而ASC组则是以B基因型为主,差异有显著性(P<0.01).C基因组中HBeAg阳性率、HBV DNA定量及ALT水平均较B基因组为高(P<0.001或P<0.005),而抗HBe阳性率则在B基因型组显著升高(P<0.005).结论山东地区存在C、B及B+C混合基因型,并以C基因型为主.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以快捷准确地检测HBV基因型.

    作者:褚瑞海;马立宪;王刚;邵丽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血清胆碱酯酶和前白蛋白对肝脏合成功能监测的意义

    现有的肝脏功能测定项目中,多选择肝细胞破坏后所释放出的酶以及对胆汁代谢有关的一些项目如胆红素及总胆汁酸等;在选择肝脏合成功能的项目中,仅选择血清总蛋白(TP)及白蛋白(Alb)测定.我们观察到血清胆碱酯酶(chE)及前白蛋白(PA)测定,是判断肝脏合成功能更好的指标.

    作者:朱建一;闻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肺癌患者血清胃泌素前体释放肽检测及意义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血清中胃泌素前体释放肽(ProGRP)的水平,探讨其在肺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ELISA试剂盒对78例肺癌患者血清中ProGRP含量进行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和肺良性疾病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小细胞肺癌(SCLC)血清ProG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以大于46 pg/ml为临界值,ProGRP对SCLC的阳性率为64.9%,ProGRP与NSE水平呈高度正相关(r=0.9,P<0.01).结论患者血清中ProGRP水平可作为小细胞肺癌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严枫;胡效亚;徐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再生功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为了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血小板再生功能的改变,本文以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和网织血小板(reticulated platelets,RP)反映血小板的更新状况,分析比较血小板数量与血小板再生功能的关系,以期从血小板再生功能的改变阐述ITP的发生机制,并为ITP的诊断、预后判断提供灵敏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作者:杨晓静;姜翠英;王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地高辛标记引物酶显色法检测HBV基因多态性及应用

    目的建立地高辛标记引物酶显色法,用于DNA芯片检测HBV基因多态性,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方法用地高辛标记引物进行HBV DNA前C/C区和P区双重PCR,制备含地高辛标记的DNA样品目的片段,并将目的片段杂交于含HBVDNA核苷酸序列野生型及突变型探针的DNA芯片上,用抗地高辛抗体-碱性磷酸酶进行显色,并转印于尼龙膜上,后用光学扫描仪读取结果.结果通过一次杂交反应同时获取HBV DNA前C/C区(1 896、1 814)、BCP区(1 762、1 764)和P区(552)位点的信息.杂交温度与时间为42℃1 h、酶作用和显色时间分别为30 min和45 min时结果较理想,采用高盐浓度洗涤获满意杂交信号,批内CV均在15%左右,敏感度为2.0×103拷贝/ml.50例乙型肝炎患者突变率52.0%(26/50),以上各位点突变率分别为34.0%、22.0%、38.0%、38.0%、4.0%.结论地高辛标记引物酶显色法用于芯片检测HBV基因常见位点多态性,简便易行,试剂成本显著降低,不需特殊设备,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达;王惠民;张芹;王万相;蒋玲;郭乃洲;张冬雷;赵建龙;孙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Sysmex SF-3000血液分析仪常见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法

    现总结我们在使用SF-3000是五分类血液分析仪中遇到的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

    作者:尹朝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6577例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HBV、HCV、HI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的分析

    为了减少和避免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我院对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进行HBVM,抗HCV抗体,抗HIV抗体,梅毒抗体的检测.现将6 577例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蔡昀;文怡;曾慧敏;蒋理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肝实质损害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指标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肝实质损害的患者因肝细胞严重损害,致使肝功能减退,多系统受累,血液系统亦发生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我们对45例肝硬化、肝癌患者及40例健康人进行了PT、APTT、Fib、TT、凝血因子(Ⅱ、V、Ⅶ、Ⅸ、Ⅹ)活性、AT、PLG、α2-AP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家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Cyclin A与PCNA在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 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5例B-NHL及2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cyclin A和PCN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yclin A和PCNA在B-NHL中的平均标记指数(label index,LI)明显高于反应性增生性淋巴结(生发中心以外的淋巴组织);侵袭性B-NHL中cyclin A的LI和PCNA的LI均高于惰性组;cyclin A与PCNA的表达成正相关.结论cyclin A和PCNA的高表达与B-NHL的发生发展有关,cyclin A的LI与PCNA LI可以作为衡量B-NHL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程纯;张冬梅;沈爱国;何松;严美娟;王惠民;邵晓轶;刘海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抗-HIV抗体检测时出现拖带污染分析

    我们在抗-HIV抗体检测工作中遇到2份抗-HIV抗体强阳性血清,污染了邻近标本,造成假阳性.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柯苑;马成平;赵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血清结合胆红素酶法测定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的应用

    目的建立酶法测定血清结合胆红素的全自动分析方法,并在肝胆疾病患者中临床应用.方法通过试剂的合理组合,分析参数和操作程序的设定,建立结合胆红素(CB)的全自动分析方法,同时对总胆红素进行自动化酶法测定.结果酶法CB测定:精密度,批内n=20,-x=6.48 μmol/L,s=0.11,CV=1.7%和n=20,-x=77.9μmol/L,s=0.42,CV=0.53%;批间n=10,-x=9.46 μmol/L,s=0.17,CV=1.83%和n=10,-x=59.7 μmol/L,s=1.43,CV=2.39%;线性范围至少可达340μmol/L;比对实验:与Beckman重氮法试剂(在Beckman CX7型生化分析仪上)比较,Y(酶法)=0.759 X1-2.82、r=0.991,与Iagnosticum RT重氮法试剂(日立7600-020型分析仪)比较,Y=0.841X2-4.39、r=0.963.临床研究显示:与重氮法直接胆红素值相比,本法测定CB值能够更灵敏地反映黄疸患者的胆红素分泌功能.结论建立的CB全自动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分析特性,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建华;蒋胜高;罗浔阳;王毓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与胰岛素抵抗及脂质代谢关系的研究

    大量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IR)、脂质代谢异常是导致冠心病(CHD)的危险因素.本文测定老年CHD患者空腹血脂指标、血糖以及糖负荷后胰岛素曲线下面积(RIAUC)和葡萄糖曲线下面积(GAUC)的变化,并对IR指标与血脂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研究IR和脂质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静;顾卫东;鞠少卿;苏建友;潘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肝硬化患者人类巨细胞病毒的急性或活动性感染状况调查

    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在免疫损害病人中常可导致严重甚至是致命性的伤害.而肝硬化(LC)患者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失调,继而导致病人急性或活动性hCMV感染.

    作者:龚希平;周镇先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鬼臼乙叉甙对SHG-44胶质瘤细胞表达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V后粘附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SHG-44细胞表达(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V(beta-1,4-galactosyltransferase V,β-1,4-GalT V)后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分析鬼臼乙叉甙(VP16)处理表达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V的SHG-44细胞后其细胞粘附作用相关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用120 μmol/L的VP16处理转染了正义、反义β-1,4-GalT V和空载体的SHG-44细胞24h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整合蛋白β1表达变化及局部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的蛋白水平和FAK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结果在未经VP16处理的3株SHG-44细胞中,FAK的蛋白水平没有明显改变,而整合蛋白β1的蛋白表达在转正义β-1,4-GalT V的细胞中高;经VP16处理后,SHG-44细胞中整合蛋白β1的表达水平增高,FAK及其磷酸化水平下降.但整合蛋白β1,FAK及其磷酸化水平随细胞中β-1,4-GalT V表达水平不同而变化.结论VP16处理对表达不同水平的β-1,4-GalT V的SHG-44胶质瘤细胞的粘附影响有所不同,提示胶质瘤表达β-1,4-GalT V不仅与肿瘤的恶性行为有关,而且与肿瘤的化疗敏感性有关.

    作者:程纯;严美娟;沈爱国;张冬梅;邵晓轶;王惠民;顾建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临床检验杂志

临床检验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