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蔡昀;文怡;曾慧敏;蒋理
为了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血小板再生功能的改变,本文以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和网织血小板(reticulated platelets,RP)反映血小板的更新状况,分析比较血小板数量与血小板再生功能的关系,以期从血小板再生功能的改变阐述ITP的发生机制,并为ITP的诊断、预后判断提供灵敏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作者:杨晓静;姜翠英;王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本文通过62例住院病人胸腹水的染色体检查,进一步证实了此方法在鉴别良、恶性胸(腹)水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岑岭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大量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IR)、脂质代谢异常是导致冠心病(CHD)的危险因素.本文测定老年CHD患者空腹血脂指标、血糖以及糖负荷后胰岛素曲线下面积(RIAUC)和葡萄糖曲线下面积(GAUC)的变化,并对IR指标与血脂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研究IR和脂质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静;顾卫东;鞠少卿;苏建友;潘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血清sFas通过与Fas分子竞争结合配体FasL而阻断Fas介导的细胞凋亡被认为是凋亡抑制因子.本文通过对40例再障患者血清sFas与IL-2、TNF、TPO、EPO、GM-CSF 6种细胞因子水平综合测定,分析其与外周血象及各细胞因子间的相互关系,旨在探讨sFas等细胞因子在再障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李小龙;陈晓东;王娅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988年,Tockman[3]等对肺癌高危人群痰标本进行免疫染色研究时发现,绝大多数肺癌早期患者和癌前病变患者痰标本呈IgG703D4抗原阳性,研究后发现该抗原为异质性胞核核糖核蛋白(hnRNP)A2/B1,这为肺癌早期诊断带来了一道曙光.
作者:常珍;沈佐君;操乐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为了减少和避免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我院对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进行HBVM,抗HCV抗体,抗HIV抗体,梅毒抗体的检测.现将6 577例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蔡昀;文怡;曾慧敏;蒋理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合成酸性磷酸酶(ACP)的底物2,6-二氯-4-乙酰基苯基磷酸(DCAP-P),并建立以DCAP-P为底物的一种新的ACP测定方法.方法在BTS-310型半自动分析仪和TBA-40FR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研究连续监测法,建立试验参数.结果本法测定DCAP吸收峰为326 nm;ACP的Km=0.139 mmol/L;340nm时DCAP的摩尔消光系数为14 440 L·mol-1·cm-1,缓冲液浓度0.1 mol/L,适pH5.4,底物浓度2.0 mmol/L,延滞期60 s,线性反应期15 min;线性范围为0~1 188 U/L;血红蛋白<115.62 mg/L及胆红素对测定结果无影响;本法总ACP与PAP(前列腺酸性磷酸酶)的参考值范围分别为12.58~19.42U/L和2.52~9.04U/L.结论此方法重复性好,线性反应期长,线性范围广,干扰因素少,适用于自动化分析仪.
作者:丁晓琴;胡宗华;李英;谢克勤;李忠信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近年来,各种心肌损伤标志物如心肌肌钙蛋白(cTn)、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等广泛用于临床,辅助医生明确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但这些标志物只有在心肌坏死后血中浓度才升高,如何对急性胸痛患者进行早期诊断仍是临床关注的问题.心肌缺血标志物能在ACS早期可逆阶段检出,有助于对急性缺血患者进行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
作者:李志艳;徐国宾;夏铁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在应用免疫学方法检测隐血时,许多检验人员仍沿袭过去的做法,对胃液标本煮沸后再进行隐血试验.我们观察了煮沸后对结果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毓菁;顾国浩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抗凝新鲜血在血液分析仪室内质量控制及室间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将当天采集制作的抗凝新鲜血分发至各医院临检实验室,当天完成血液分析仪的比对.仪器校准后,进行室内、室间质控物的检测.结果各实验室血液分析仪经定值抗凝新鲜血比对及校准后,室间质评抗凝新鲜血各项目检测结果的CV、平均VIS明显减小,优秀率提高到95%以上.结论抗凝新鲜血用于质控,提高了北京市各医院临检实验室血液分析仪的检测水平,使各医院的血液分析仪有了可溯源的参考标准,提高了血常规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作者:岳育红;丛玉隆;王清涛;秦小玲;钱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血清中胃泌素前体释放肽(ProGRP)的水平,探讨其在肺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ELISA试剂盒对78例肺癌患者血清中ProGRP含量进行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和肺良性疾病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小细胞肺癌(SCLC)血清ProG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以大于46 pg/ml为临界值,ProGRP对SCLC的阳性率为64.9%,ProGRP与NSE水平呈高度正相关(r=0.9,P<0.01).结论患者血清中ProGRP水平可作为小细胞肺癌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严枫;胡效亚;徐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应用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检测HBV基因型并初步了解山东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状况.方法随机选择山东地区HBV DNA阳性患者共178例,其中无症状携带者(ASC)53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H)(包括轻、中、重度)87例,肝硬化(LC)38例,先通过外引物进行第一轮PCR,然后,将6对型特异性引物分到两个反应体系(MixA和MixB)中分别对第一轮扩增产物进行第二轮PCR,根据阳性结果判断出样本的基因型.结果C基因型85例(47.8%),B基因型63例(35.4%),B+C混合基因型30例(16.8%).C基因型在活动性肝病(CH及LC)中占优势,而ASC组则是以B基因型为主,差异有显著性(P<0.01).C基因组中HBeAg阳性率、HBV DNA定量及ALT水平均较B基因组为高(P<0.001或P<0.005),而抗HBe阳性率则在B基因型组显著升高(P<0.005).结论山东地区存在C、B及B+C混合基因型,并以C基因型为主.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以快捷准确地检测HBV基因型.
作者:褚瑞海;马立宪;王刚;邵丽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建立抑癌基因APC启动子部位甲基化的检测方法,并对肺癌临床样品进行初步检测研究.方法:对肺癌组织提取的DNA及转甲基后的脐带血DNA进行化学修饰,以甲基化特异性引物进行基因扩增(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和甲基化序列分析(methlation sequencing,MS).结果:经转甲基的人脐带血DNA样品MSP检测为阳性,其序列与预期相符,未经转甲基样品为阴性.17例肺癌患者的肿瘤及其正常肺组织APC甲基化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7%(8/17)和18%(3/17),1例肺部良性肿瘤及其正常肺组织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MSP检测为阴性的9例肺癌患者肿瘤及其正常肺组织进行MS检测分析,有4例APC启动子部位存在CpG甲基化.结论:利用MSP和MS两种甲基化检测分析手段,对17例临床确诊肺癌组织的检测总阳性率可达71%(12/17).MSP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可适合于大规模肿瘤患者样本的筛查;而对于MSP检测为阴性的临床样品,可以利用MS进行进一步的确认,为临床肺癌诊断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作者:潘世扬;张寄南;魏源华;姚孝明;黄珮珺;戎国栋;王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脑内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膜上分布着特异性的IL-6受体,血中的IL-6可通过脑内缺乏血脑屏障(BBB)的区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效应[1].为了进一步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与IL-6的关系,本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IL-6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兴彦;韩启富;张志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为贯彻执行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通知精神,确保每位受血者安全,预防和杜绝因输血后感染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引起的医疗纠纷,要求受血者在输注血液制品前均接受抗HIV抗体检查.我们对15 648名本院住院拟输血患者抗HIV进行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现君;楚中华;李伟;李德鲁;孔燕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们应用HBsAg胶体金试纸条,现场对无偿献血者筛检HBsAg,并与ELISA法比较,探讨胶体金试纸条的应用价值及漏检原因.
作者:焦玉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建立酶法测定血清结合胆红素的全自动分析方法,并在肝胆疾病患者中临床应用.方法通过试剂的合理组合,分析参数和操作程序的设定,建立结合胆红素(CB)的全自动分析方法,同时对总胆红素进行自动化酶法测定.结果酶法CB测定:精密度,批内n=20,-x=6.48 μmol/L,s=0.11,CV=1.7%和n=20,-x=77.9μmol/L,s=0.42,CV=0.53%;批间n=10,-x=9.46 μmol/L,s=0.17,CV=1.83%和n=10,-x=59.7 μmol/L,s=1.43,CV=2.39%;线性范围至少可达340μmol/L;比对实验:与Beckman重氮法试剂(在Beckman CX7型生化分析仪上)比较,Y(酶法)=0.759 X1-2.82、r=0.991,与Iagnosticum RT重氮法试剂(日立7600-020型分析仪)比较,Y=0.841X2-4.39、r=0.963.临床研究显示:与重氮法直接胆红素值相比,本法测定CB值能够更灵敏地反映黄疸患者的胆红素分泌功能.结论建立的CB全自动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分析特性,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建华;蒋胜高;罗浔阳;王毓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纤维蛋白原是引起血栓形成的重要因子,被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我们测定了高脂血症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浓度,并且分析了其与各种脂质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周凌琴;王仁裕;董庆文;黄向勇;孙励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肝实质损害的患者因肝细胞严重损害,致使肝功能减退,多系统受累,血液系统亦发生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我们对45例肝硬化、肝癌患者及40例健康人进行了PT、APTT、Fib、TT、凝血因子(Ⅱ、V、Ⅶ、Ⅸ、Ⅹ)活性、AT、PLG、α2-AP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家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建立血浆FⅧ抗原及活性定量测定的方法.方法对46例正常人及两个遗传性FⅧ缺陷症家系部分成员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FⅧ抗原,生物素化戊胺测定FⅧ活性,以FⅧ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结果 3例患者FⅧA:Ag均为0%,FⅧB:Ag分别为正常人的78.46%、66.43%、57.29%.46例正常人血浆FⅧ活性FⅧ:C平均值为86.34%±17.98%,范围在56.5%~165.17%之间,3例患者为0%,家系中杂合子范围为29.60%~104.86%.结论: 双抗体夹心法和生物素标记法均为简捷、灵敏而且特异的FⅧ测定方法.
作者:段宝华;王鸿利;王学锋;胡翊群;谢爽;王振义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