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毅;韩金祥;黄海南;梁浩;黄海燕
患者气管切开时,气道呈开放状态,易引起呼吸道感染.我们对179例气管切开患者的痰液进行培养分离,并用Vitek 32微生物鉴定仪鉴定及做药敏试验,结果如下.
作者:居会祥;王国政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BBF)是相对于单个分散的浮游状态的细菌(planktonic cells)生存形式而言的一种独特的细菌生存形式.BBF的形成,是细菌抵抗外部环境不利因素尤其是消毒剂及抗菌药物杀伤的重要机制之一.BBF的发现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7世纪Antonj van Leeuwenhoek就从他自己牙齿上刮取菌斑生物膜(plaque biofilm),用他研制的那台原始的显微镜,观察形成微生物群落的animalculi(小动物).但直到1970年才发现细菌以生物膜存在的形式.
作者:武建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读陈宏础教授<重视和加强显微镜下形态学检查>一文[临床检验杂志,2002,20(Suppl):110]后深有同感,这里谈些个人的经历和体会.
作者:黄肖耆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急性胰腺炎特别是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发病过程中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测定是提示坏死形成的重要指标,C反应蛋白(CRP)也是一种反映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标志.本实验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进行二者和细胞因子的检测,探讨二者对急性胰腺炎病情判断的应用价值.
作者:郭品娥;徐玉莲;张乐之;吴满武;沈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含有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基因DNA片段的克隆株.方法根据已报道的序列设计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基因的特异引物,用PCR方法从标本扩增出预期大小的DNA片段,并将该片段纯化后与T载体连接,转化到大肠埃希菌,筛选出含有插入片段的克隆.结果阳性克隆株经DNA序列测定,证实与已报道的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基因DNA序列,在399个碱基中仅有3个碱基不同,但编码的氨基酸完全一致.结论成功构建含有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基因的克隆,为大量制备探针和用PCR方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提供了基础.
作者:孙月庭;张方东;谭红;甘秋玲;刘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2002年我们从1例艾滋病患者血中分离培养出Penicillium marneffei(马尔尼菲青霉菌),现报道如下.
作者:易建云;蒋月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金属β-内酰胺酶(metallo-β-lactamase,M-β-L)按Bush分类,属于3型酶[1],不仅能水解各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且能水解碳青霉烯类.由于目前的ESBL菌感染的治疗以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为首选,临床上出现了一些亚胺培南耐药菌,给治疗带来困难.为建立一种快速简便检测M-β-L的方法,我们对国外介绍的检测法进行了摸索和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文怡;周毓敏;赵旺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动态观察干扰素-α(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的IL-10水平,以其预测乙肝患者对IFN-α的治疗反应.方法用ELISA分别检测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IFN-α 2b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时PBMC在植物血凝素(PHA,100 μg/ml)诱导下培养48 h后培养上清液IL-10的水平,20例健康人做对照.结果 23例干扰素应答患者PBMC IL-10水平在治疗3个月、6个月时较治疗前显著降低.27例无应答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PBMC产生IL-10的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用IFN-α治疗后,高水平IL-10持续不降低,提示慢性乙肝患者对IFN-α无应答.
作者:张宝华;王少扬;马卫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乳腺癌病人全身骨扫描显像诊断骨转移瘤的灵敏度高于CT、MRI及X线检查,但特异性相对较低,而肿瘤标志物CA15-3在诊断乳腺癌病人骨转移时有其独特的价值.本研究对52例乳腺癌病人进行骨扫描及CA15-3测定对比分析,旨在探讨CA15-3对提高骨扫描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特异性的价值.
作者:刘玉红;张鹏;胡旭东;朱传金;李浩;李国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烟曲霉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可以引起原发性皮肤曲霉菌病;也可以引起外耳道、副鼻窦以及眼的感染.肺部大面积烟曲霉菌感染的报道较少见.烟曲霉菌毒力大,且容易被忽视,以致误诊漏诊,危及患者生命.我院近收治1例肺部烟曲霉菌感染的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文博;席云;王谭枫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医学检验是将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脱落物等标本,通过目视观察、物理、化学、仪器或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并强调对检验全过程(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采取严密质量管理措施以确保检验质量,从而为临床、为病人提供有价值的实验资料.临床医师根据检验结果或数据,结合采集的详细完整病史,进行系统周密的体格检查,运用上述实验的资料,再利用在不同病因下选择的其他辅助检查(如X线、心电图、超声波、同位素、内窥镜等)所提供的结果,进行科学思维及逻辑性分析,为预防保健、疾病诊断、治疗、科研积累等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顾可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建立比色测定血清酸性α-醋酸萘酯酶总活性的方法.方法用α-醋酸萘酯为底物,在37℃、pH6.2的酸性环境中经酶水解产生α-萘酚,然后与重氮试剂固蓝B偶联反应显色测定.结果适pH 6.0~6.4,底物浓度为2 mmol/L,吸收峰波长为520 nm,线性范围0~2 500 U/L,酶促反应时间为20 min,显色反应时间为20 min,显色稳定时间为20 min,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67%和5.1%.血红蛋白1 g/L和胆红素172 μmol/L无干扰.枸橼酸钠、草酸盐、肝素、EDTA-K2常用浓度无抑制,氟化钠可抑制该酶活性.标本2~8 ℃冰箱保存7 d结果无变化.正常参考值(n=100)为(1 645±378.5)U/L(±1.96s).结论该方法简便实用,适于各级实验室开展,可作为评价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纤维化、肝脏合成功能异常的一项新的血清学指标.
作者:周玉贵;王传芳;陆晓云;金勇;刘昌元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笔者经过多年临床工作实践,探索出一种易于制备良好血涂片的改良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韩梅;张洁;杨洪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肾素-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AC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有关已成为共识[1-2].为了进一步探讨ACE基因多态性是否与2型糖尿病并发脑卒中有关,我们对此类患者的ACE基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武;陶志华;陈晓东;林向阳;张旭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膜微阵列技术检测细菌的可行性.方法在细菌的16S rRNA基因内设计了通用引物和特异性探针,将探针点在膜上制备微阵列,再与地高辛标记的DNA杂交,比较了随机引物标记法和PCR掺入标记法的灵敏度,探讨了硝酸纤维素膜和尼龙膜作基片的可行性,并比较了不同的固定条件和杂交条件下的杂交结果,以标准菌株DNA为样本,建立起微阵列技术.结果随机引物标记法和PCR掺入标记法的灵敏度均为0.1pg;尼龙膜较之硝酸纤维素膜可更好的结合寡核苷酸,经紫外线交联3 min,与杂交液3(5×SSC,5 g/L SDS,1%封闭剂)在55 ℃杂交结果好.标准菌株除结核杆菌、变形杆菌外,均能与其对应的特异探针杂交.结论利用膜微阵列技术检测细菌有快速、敏感、特异、无放射性污染的特点.
作者:刘毅;韩金祥;黄海南;梁浩;黄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1(sELAM-1)的检测在大肠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0例大肠癌、25例大肠良性病变及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sICAM-1和sELAM-1水平,并比较大肠癌患者术前、术后,转移、无转移sICAM-1和sELAM-1水平变化.结果大肠癌患者血清sICAM-1和sELAM-1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病变患者及正常人(P<0.01);大肠癌患者术后血清sICAM-1和sELAM-1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有转移的大肠癌患者血清sICAM-1水平高于无转移的患者(P<0.01),而sELAM-1水平相差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sICAM-1 和sELAM-1水平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大肠癌新的检测指标之一.
作者:陈瀑;张宏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一种丙型肝炎病毒型特异性PCR基因分型方法.方法对47份血液透析患者HCV RNA阳性的标本,用5′非编码区(5′-NCR)1、2、3、1b型特异性引物,进行逆转录巢式PCR扩增分型.结果 47份HCV RNA样本43例可以分型;优势株为1b亚型,1b及1b相关型占总样本数的87.23%(41/47);7例为混合感染,占可分型数的16.27%(7/43).结论本组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HCV基因型的分布可能与地区流行及医源性传播有关,其同源性有待核苷酸序列分析加以印证.
作者:李丽;张建琼;夏梅;孟继鸿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构建含人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反义cDNA(ahAT1)的腺病毒穿梭质粒,观察其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中的表达,为ahAT1抗高血压、PTCA术后再狭窄及肺动脉高压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定向克隆法将人AT1R cDNA反向插入到穿梭质粒pACCMVPLPA的CMV启动子之下,即获得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CMV.ahAT1.以脂质体包裹质粒并转染VSMC,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鉴定此质粒对VSMC表达AT1R的影响.结果 AT1R cDNA成功地反向插入到pACCMVPLPA载体,与对照组相比,pAd/CMV.ahAT1明显抑制了VSMC的AT1R表达(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反义人AT1R cDNA的腺病毒穿梭质粒,并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得到了有效表达.
作者:涂明利;王汉琴;涂远超;王家宁;黄永章;王卫民;杨桂元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一种半定量检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达IL-1α mRNA的方法.方法确定RT-PCR反应体系及扩增循环的各项参数,确定酶联夹心杂交反应所需的试剂、试剂的配制及杂交反应的温度、时间.选择适数量的PBMC进行RT-PCR并用核酸夹心杂交法检测扩增产物.结果本方法检测IL-1α mRNA的灵敏度明显高于RT-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无非特异性阳性信号出现,重复性良好,操作简便.结论本方法是一种较好的定量检测IL-1α mRNA的方法,操作简便适合临床实验室.
作者:张黎明;朱珊珊;李素珍;吕建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菌群失调所致的肠道疾病逐年上升.而应用新鲜粪便染色快速检测细菌的量及杆菌、球菌比,是及早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的一个有效依据.现将145例腹泻患者粪便染色镜检细菌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嵘;管琳;朱江;雷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