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部分Rh阴性汉族人RHD基因的多态性

王毅;石翠英;何路军;刘敬闪;张虹;赵志弘

关键词:血型, RhD抗原阴性, RHD基因, 多态性
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血型研究方面的应用,不断发现RhD的多态性有着复杂的遗传背景,也发现RhD抗原阴性的群体中,部分人却携带RHD基因.我们采用PCR-SSP方法对血清学已经确定的23名RhD抗原阴性、2名RhDU型和2名RhD抗原阳性的汉族无亲缘关系的供血者进行了RHD基因检测,结果如下.
临床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PCR检测志贺菌和侵袭性大肠埃希菌的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

    目的建立一种志贺菌和侵袭性大肠埃希菌的PCR诊断方法.方法根据志贺菌和侵袭性大肠埃希菌的侵袭性质粒抗原H(ipaH)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优化各种工作条件,建立一种PCR诊断方法.结果本法特异性好,敏感性可达10 CFU,整个实验过程在6~7 h内完成.结论建立的方法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上都有优越性,可用于临床诊断.

    作者:杨春梅;王福元;刘小云;李家恒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从血液及脑脊液中同时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

    我室于2000年11月从30天龄,诊断为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血液及脑脊液同时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报道如下.

    作者:武素梅;刘波霞;马小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后丙型肝炎的复发

    丙型肝炎(HC)患者肝移植后HCV的再感染,其自然病程、转归及影响因素复杂多样[1,2].丙肝复发后,多数发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甚至肝硬化,导致移植失败[3,4].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有可能延缓病情发展.我们利用FQ-PCR检测异体肝移植患者血清中HCV RNA水平,结果如下.

    作者:段继惠;黄繁嫱;王欣;李代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可导致胰岛素测定假阴性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AS)是临床极少见的疾病,它是在遗传免疫缺陷的基础上加上某种诱因而起病[1].此病特征是空腹或餐后低血糖及胰岛素自身抗体的出现[2].我们发现一例IAS患者,经检测血糖1.39 mmol/L,胰岛素自身抗体强阳性,胰岛素水平均为<5 mIU/L,C肽>3.96 pmol/L.胰岛素测定值很低,难以解释低血糖发生的原因.作者认为可能是血液中存在的高浓度胰岛素抗体干扰了竞争法放射免疫分析,为此采取如下方法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向阳;郑景晨;史梅;王忠永;陈晓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部分Rh阴性汉族人RHD基因的多态性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血型研究方面的应用,不断发现RhD的多态性有着复杂的遗传背景,也发现RhD抗原阴性的群体中,部分人却携带RHD基因.我们采用PCR-SSP方法对血清学已经确定的23名RhD抗原阴性、2名RhDU型和2名RhD抗原阳性的汉族无亲缘关系的供血者进行了RHD基因检测,结果如下.

    作者:王毅;石翠英;何路军;刘敬闪;张虹;赵志弘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CD19和CD56与t(8;2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相关性分析

    CD19、CD56多表达在t(8;21)(q22;q22)M2白血病细胞上,而形成了一组具有特殊生物学意义的白血病亚型[1,2].我院自1995年~2000年5月共诊治了48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简称AML)M2亚型的患者,现将其分化抗原CD19、CD56的表达与t(8;21)的关系报道如下:

    作者:张文艺;刘瑞萍;王冬侠;扬淑莲;王继亮;阎金玉;李达;梁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江苏地区汉族人载脂蛋白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

    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作为高亲和力的配体,与apoE受体及LDL受体结合,介导含apoE脂蛋白的细胞吞饮和降解,在脂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动物实验证实apoE在清除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残基中起作用[1].文献报道apoE多态性与冠心病、阿尔茨海默病等存在密切联系.

    作者:孙承龙;潘闽;朱健华;王惠民;刘志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自身免疫病抗核抗体测定分析

    自身免疫性疾病共同的发病基础是自身免疫紊乱,出现自身抗体,但病理变化和免疫学改变各有特点.本文进一步对有关疾病做了抗核抗体测定,报告如下.

    作者:刘玉琴;居哈尔;哈丽姗;普雄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t-PSA为4.0~10.0 ng/ml时f-PSA百分率对前列腺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为了明确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百分率鉴别t-PSA在4.0~10.0 ng/ml范围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的临床价值及确定f-PSA百分率异常的截断点.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t-PSA在4.0~10.0 ng/ml范围46例PCa和71例BPH患者血清t-PSA和f-PSA,并计算f-PSA百分率,同时比较不同水平f-PSA百分率的截断点对PCa诊断的价值.结果 t-PSA在4.0~10.0 ng/ml范围内,BPH组和PCa组的f-PSA百分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t-PSA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以f-PSA百分率<15%作为PCa诊断的截断点,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实验有效率分别为84.8%,88.7%,82.9%,87.2%.结论用f-PSA百分率鉴别t-PSA在4.0~10.0ng/ml范围的PCa和BPH,具有较大的鉴别诊断意义.建议临床上以f-PSA百分率<15%作为PCa诊断的截断点,能大幅度地提高t-PSA测试的特异性和PCa的检出率,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前列腺活检.

    作者:谢克俭;潘芙蓉;管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菌株质粒谱分析

    目的研究新生儿病房中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 spectrum β-lactamase,ESBLs)细菌株的流行情况.方法对1999年1~9月新生儿病房住院患儿的痰、脓、脐分泌物、咽拭子、血流及病区常用器具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取33株2~3月流行期间的ESBLs菌进行质粒提取和质粒谱分析.结果有6组相同的质粒带,其百分率分别为45.4%、15.2%、9%、9%、12.1%、9%.新生儿病房暖箱水箱中的ESBLs菌为45.4%质粒带组,成为引起本次爆发流行株.结论调查ESBLs耐药菌株的流行在控制医院感染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岚;刘昌林;卢仲毅;龚曼子;胡怡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假高钙血症产生原因及鉴别方法

    前不久,英国Whiston医院的化学病理学家M A Al-Jubouri在因特网上的一个临床生化电子邮件专题讨论组中发出了一封邮件[1],主要内容如下:

    作者:刘泽军;魏明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胃癌标本中细胞DNA含量及CD44S的观察和分析

    分化抗原CD44是一种分布广泛的跨膜糖蛋白,参与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间质之间的特异性粘附.本研究通过对胃癌标本及其胃粘膜细胞DNA和细胞周期各时相及标准型CD44(CD44S)的变化,以期发现胃癌标本细胞DNA、CD44S与胃癌患者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指导临床诊治.

    作者:邱莲女;周永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MTT-半固体培养基测定细菌动力的研究

    目的制成一种容易测定细菌动力的半固体培养基.方法根据Difco动力试验培养基配方,降低琼脂浓度,加入MTT代替TTC.培养基组成为10.0g Tryptose,5.0g NaCl,3.5g agar,1000.0 ml蒸馏水,高压灭菌后,冷却至50℃~60℃.无菌加入1.5 ml滤器除菌的10 g/L MTT水溶液.分装无菌管.结果有动力菌株沿着穿刺线扩散,形成蓝色云雾状,而无动力菌株在穿刺线上生长只形成蓝线,蓝线周围培养基保持澄清.检测了123株菌,鞭毛染色证实94株有鞭毛、29株无鞭毛;有鞭毛的菌株中,90株菌培养10~18 h动力阳性,其余4株大肠埃希菌培养24h动力阳性,但这4株菌应用Difco动力试验培养基需诱导传代才获得阳性结果.除此4株外,还有9株用Difco动力培养基需培养48 h才阳性.结论 MTT半固体培养基为测定细菌动力适培养基.

    作者:谷海瀛;张慧云;符惠群;王旭明;莫成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酶循环法及其在酶法分析中的应用

    由于酶法测定的特异性好,检测简便,反应温和,无污染,且灵敏度较高(10~100 μmol/L),已能满足体液中大部分物质的测定,因此在临床化学测定中已广为应用.随着临床化学的发展,体液中某些微量物质的准确测定逐渐显得重要.酶循环法是利用酶的底物特异性来放大靶物质(被测物)的测定方法.此法仅循环靶物质,减少了样品中存在的其它物质对测定的干扰,因此不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或对靶物质的提取,而且该法不需要专门的设备,是一种前景广阔的测定技术.日本旭化成(Asahi Chemical)公司发展了这一技术,笔者参考旭化成公司的有关资料[1~3],将这一技术介绍给国内同道.

    作者:杨昌国;许叶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应用PCR-SSP进行HLA-AB基因分型及与血清学方法的比较

    目的建立HLA I类基因分型技术并应用于骨髓配型.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SSP)进行HLA-AB基因分型,并与HLA I类血清学分型(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进行比较.结果运用PCR-SSP技术共对22例需骨髓移植的病人和48例供者进行基因分型,2例病人确认了HLA完全匹配的亲缘骨髓供者,其中1例已成功进行了骨髓移植;基因分型和血清分型比较,43例结果完全一致(61.4%),血清分型错误率高达38.6%(27/70).结论 PCR-SSP分型技术具有准确性高,简便快速等优点,将取代传统的血清学方法.

    作者:戴宇东;孙启俊;张益红;孟钵;袁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EDTA·K2抗凝血对网织红细胞染色的影响

    不少医院采用EDTA*K2抗凝血进行血细胞分析,剩余血用来作网织红细胞检查.日常工作中,由于从病房采血到血细胞分析一般需要花费1小时以上,导致室温下EDTA*K2抗凝血对网织红细胞的染色及计数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且抗凝

    作者:丁小东;曹兴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P-选择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目的建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用于检测血栓形成相关疾病患者的血浆P-选择素的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抗人血小板单抗SZ-51-IgG包被,将Eu3+-N-(对-异硫氰酸苄基)-二乙烯四乙酸与另一个血小板单抗S12连接以制备Eu3+-S12示踪剂,β-二酮为发光增强剂,采用平衡饱和法建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用于分析糖尿病、高血脂、脑梗塞患者及正常人血浆中P-选择素含量的变化,并与流式细胞术(FCM)和酶标记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作比较.结果方法灵敏度为0.98 ng/ml,批内和批间CV分别为4.23%和6.67%,平均回收率为97.24%,可测范围为4.1~80 ng/ml.应用TRFIA测定22例高血脂、18例脑梗塞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浆中P-选择素含量,分别为8.08±1.4 ng/ml,12.51±3.6 ng/ml和19.04±7.9 ng/ml,显著高于正常人(3.07±1.64 ng/ml)(P<0.01).同时与ELISA和FCM方法检测血浆内P-选择素和血小板膜表面表达情况作比较,结果一致.结论 TRFIA检测血浆P-选择素的方法可靠、灵敏、方便,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何杨;赵益明;沈文红;金坚;阮长耿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标志物研究取得很大进展.血清酶学指标在AMI诊断、预后、疗效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已被公认,肌红蛋白(MB)、心肌钙蛋白T(cTnT)和心肌钙蛋白I(cTnl)在临床应用也十分广泛.近,又有一个AMI的标志蛋白-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受到重视和关注,本文对其理化性质、检测方法及在AMI诊断和心肌损伤评价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罗以勤;李芳秋;武建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与建立

    近年来,随着先进仪器的普及应用和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我国的检验医学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如何加强实验管理是进一步提高我国检验医学水平的首要问题.全面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保证质量,提高水平的关键,本文以我科近年学科建设为例,谈谈体会,供同道们参考.

    作者:丛玉隆;邓新立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外周血白细胞HLA-B2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非强直性脊椎炎与强直性脊椎炎(AS)病人外周血白细胞HLA-B27的表达,探讨各类白细胞HLA-B27表达对AS诊断价值.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20例AS和32例非A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HLA-B27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各群细胞HLA-B27表达量(以平均荧光强度表示)依次为单核细胞(65.33)、T淋巴细胞(52.55)、淋巴细胞(49.46)和粒细胞(17.02).AS组各群细胞HLA-B27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依次为单核细胞(337.51)、淋巴细胞(227.38)、T淋巴细胞(268.08)和粒细胞(98.47).对照组与AS组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HLA-B27的的表达未见交叉.结论检测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HLA-B27的表达能好地区别AS与非AS患者.

    作者:陈军浩;张葵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临床检验杂志

临床检验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