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继玲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05-2012-02在我院内科住院的颈动脉斑块患者200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诊断标准: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来确定.IMT值<1.0 mm为正常,IMT 1.0~1.2 mm内膜增厚,>1.2~1.4 mm为斑块形成,IMT>1.4 mm为颈动脉狭窄.低回声为软斑块即易损斑块,强回声为硬斑块.检测部位为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共6个部位.入选标准:(1)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有软斑块;(2)管腔狭窄<70%者.排除标准:(1)有心脏瓣膜病、心房纤颤等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者;(2)急性心肌梗死者;(3)年龄>80岁.200例随机分为2组:体外反搏治疗组100例,男59例,女41例,年龄42~78(65±8)岁;对照组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45~77(65±6)岁.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牛洪体;王亚杰;赵宝顺;伊莹;宋传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1例患者中男14例,女7例;年龄43~72岁,平均64.3岁;6例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5例发生过脑梗死,所有患者均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颈动脉狭窄≥70%.
作者:孙向红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我科从2009-08开展听觉统合训练治疗孤独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选取2009-03-26-2011-03-26在我科就诊的50例孤独症儿童,全部经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按照DSM-Ⅳ标准确诊,并经头颅CT或MRI排除脑发育障碍性疾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李文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超声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05-2012-10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来我院体检的8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测量所有患者与健康者的踝臂指数、颈动脉斑块与狭窄情况,并对年龄、性别、血脂水平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踝臂指数、高LDL-C水平、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50%、高血压、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5.202、3.086、5.018、4.938、3.114、3.016、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高危因素,超声检查能够较好地了解颈动脉的病变性质,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作者:张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学习记忆训练对全脑缺血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变化.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 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训练组,采用改良Pulsinelli's 4血管闭塞法(4-VO)制作全脑缺血大鼠模型,术后1周以Y型电迷宫训练大鼠,分别在训练 7 d、14 d、21 d后应用Y型电迷宫检测比较3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差异;HE染色观察CA1区神经元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结果 训练 21 d后,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和训练组比较,Y型电迷宫全天总反应时间和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错误反应次数明显增多(P<0.05).对照组CA1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光密度值明显低于训练组(P<0.05).结论 学习记忆训练可以改善全脑缺血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提示应用学习记忆训练方法可以改善全脑缺血损伤后引起的学习记忆障碍.
作者:张军艳;栗延伟;任玉琴;谭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01-2012-10在两院住院治疗的80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均符合第4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病程48 h以内,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且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呈进展性加重,经脑CT或MRI确诊为新发的脑梗死,并排除出血性脑卒中.所有患者年龄不超80岁,无昏迷,无活动性溃疡及肺结核、出血性疾病及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或恶病质等可能引起继发性出血的各种因素.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2],对低桂哌齐特及依达拉奉无过敏反应.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42.5~78岁,平均62岁;发病6~48 h,神经功能评分(25.2±7.8)分.对照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43~79岁,平均62.5岁;发病6~48 h,神经功能评分(24.8±7.9)分.2组年龄、性别、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高永忠;吕梅;胡冰;马莲年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本课题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对56例Duchenne型(DMD)及59例Becker型(BMD)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Dys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两类亚型病症的易患因素及防治手段.
作者:王银龙;沈艳峰;王友明;魏东敏;潘秀兰;闫纪琳;单铁英;耿建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2011-01-2012-12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共收治小儿肺炎引起的中毒性脑病患儿92例,现将救治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01-2012-12我院儿童重症监护室诊断为肺炎合并急性中毒性脑病患儿92例.诊断根据患儿临床表现、体格检查、X 线胸片、血气分析、脑脊液检查、脑电图、头颅CT结果等[1].男53例, 女39例;年龄1个月~1岁59例(64.1%),>1~2岁23例(25%),>2~3 岁8例(8.7%),>3~5岁2例(2.2%).
作者:许惠敏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晕厥(syhcope)是一组综合征,常因一时性全脑供血不足导致大脑功能障碍或呈抑制状态,从而引起短暂性的意识丧失,但很快即可恢复[1],发病期患者均有与癫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有几乎相同的临床表现,易误诊为GTCS而误治,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回顾16例心因性晕厥抽搐诊断为GTCS患者的病例资料,现分析如下.
作者:陈爱军;陈建学;李红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硫辛酸在神经细胞老化过程中对细胞内源性抗氧化分子谷胱甘肽(GSH)的作用.方法 采用无血清培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建立实验性神经细胞老化模型.设立100 μmol/L硫辛酸(LA)作用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比色法测定细胞内GSH含量.结果 硫辛酸作用组5 d、10 d和15 d时细胞内GSH含量分别为306.48 μg/mgprot、240.72 μg/mgprot、152.34 μg/mgprot(同时期对照组分别为278.08 μg/mgprot、181.94 μg/mgprot、99.13 μg/mgprot);随着细胞老化进程而下降,但LA实验组的细胞内GSH含量显著高于同时期对照组.结论 硫辛酸能明显提升实验性神经细胞内GSH水平,增加细胞内源性抗氧化能力.
作者:张毅;苗玲;苏敏;蔡琰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60超早期患者为观察组,60例早期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微创穿刺引流,随访对比2组患者疗效.结果 随访1个月GOS评分观察组优良率为58.3%(35/60),显著高与对照组的25.0%(15/60)(P<0.01);随访6个月ADL评分观察组Ⅰ级、Ⅱ级患者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而Ⅳ级、Ⅴ级患者例数则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早期给予微创穿刺引流可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争取到佳恢复时机,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张永兵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帕金森非运动症状特点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观察132例帕金森病患者,评估不同临床分期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表现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帕金森病患者在不同临床阶段均可伴发多种复杂的非运动症状,其中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81.8%,采用多重回归分析得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抑郁和睡眠障碍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普遍存在非运动性症状,其中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抑郁和睡眠障碍是导致生活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
作者:郑玉敏;刘娜;罗晓光;高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2010-01-2012-12我们对5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伴后组脑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伴后组脑神经损伤患者,年龄48~72岁,中位年龄60岁,男4例,女1例.全组选用鼻咽癌放疗后经MRI和病理诊断为鼻咽癌放疗后复发伴后组脑神经受损伤.伴随症状:单侧喉返神经受损伴声音嘶哑1例,单侧喉返神经受损有声音嘶哑并偶有呛咳2例,舌下神经受损出现舌肌萎缩、舌活动障碍,导致言语不清、吞咽困难2例.特殊治疗:行气管切开并伴经腹胃造瘘2例,鼻饲管鼻饲2例;5例患者中1例首次在我院放疗,其余4例首次放疗在外院.
作者:何爱莲;徐晓霞;曹丽 刊期: 2013年第15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18例(40%),女27例(60%);年龄18~70岁,平均44.7岁;病程3个月~7 a.临床表现:闭经泌乳15例,肢端肥大症6例,头痛25例,视力、视野改变34例,性欲减退16例.所有病人术前均常规行鞍区薄层CT扫描及MRI检查,肿瘤直径1.0~2.0 cm 10例(22.2%),>2.0~3.0 cm 30例(66.7%),>3.0 cm 5例(11.1%).
作者:暴银素;施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01-2013-01收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20例(危重症患儿不在此资料范围内),均为足月新生儿,即胎龄满37周以上,诊断均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1].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60例,男34例,女26例;胎龄37+1~41+3周;出生体质量2.6~4.3 kg;Apgar评分2~8分.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胎龄37+2~41+2周;出生体质量2.5~4.4 kg;Apgar评分2~8分.2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及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张桂香;张惠娟;娄佩军;胥琪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01-2012-06郑州大学第二临床学院NICU科收治的中、重度HIBD患儿共86例,入选标准:(1)入院时日龄不超过72 h;(2)37周≤胎龄≤42周,出生体质量≥2.5 kg;(3)头颅CT结果符合新生儿中、重度脑损伤的表现;(4)且有下列情况之一:①生后的Apgar评分1 min≤4分、5 min≤7分;②脐静脉血或生后60 min的动脉血标本pH≤7.1;③出生12 h内出现脑损伤的临床表现、无严重的先天性异常或大量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全部入选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EPO,对照组42例常规治疗.所有病例均需患儿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组患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生后的Apgar评分及病情程度(临床分型均系中、重度脑损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王艺;亢相逢;宋博今;李志洁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我们回顾性分析124例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心内科124例非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对照,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稳定性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现总结如下.
作者:焦秋霞;刘子兰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不同区域急性单纯性丘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以及脑血管造影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完成全脑血管造影急性单纯性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者,24例为丘脑膝状体动脉梗死,12例为丘脑旁正中动脉梗死,8例为丘脑结节动脉梗死,4例为脉络膜后动脉梗死.48例患者中仅13例全脑血管造影结果未见异常,同侧大脑后动脉异常13例,共26条基底动脉近端的后循环血管出现明显狭窄.丘脑膝状体动脉梗死以偏身麻木表现为主,丘脑旁正中动脉梗死以意识水平下降和眼球运动异常为主,丘脑结节动脉梗死以语言功和对侧肢体运动功能异常为主,脉络膜后动脉梗死以视野改变为主,丘脑旁正中动脉梗死和丘脑结节动脉梗死患者简易智力量表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丘脑不同动脉供血区梗死可引起不同的症候群,脑血管造影是对丘脑梗死患者血管评估的重要手段.
作者:陈克强;钟建新;刁士元;孙巧松;刘华钊;郑红丽 刊期: 2013年第15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11-2012-10住院的脑外伤患者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51~79 岁,平均64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赵霞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我院2011-06-2013-01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佰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满意疗效,并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现报告如下.
作者:文建军;李睿 刊期: 201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