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日历》栏目组
如果大家发现自己短期内血压急剧升高,血压超过230/120毫米汞柱或者只有舒张压(就是比较低的那个数)也超过120毫米汞柱,就要当心高血压危象了.高血压危象也叫高血压急症,听名字就知道,这是非常危急的一种情况.除了血压升高以外,还有一系列症状,如头晕、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有些甚至出现视物模糊、抽搐、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危及生命.
作者:王新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这些日子,如果您还不知道疫苗,那我只能在心里默念一句“不食人间烟火”啊!“假疫苗”“毒疫苗”“非法疫苗”“疫苗之殇”……这场“疫苗”风暴已然席卷整个中国,触动了全社会的神经.事情的缘起,就是3月18日被披露的那则新闻——“5.7亿元未冷藏疫苗流入24省”“300多上下线人曝光”.以此为起点,新闻配合旧事,搅动一江春水.瞬间,疫苗充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手机推送,必有疫苗;朋友圈必被疫苗刷屏;茶余饭后的话题也离不开疫苗.
作者:常晓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肝病被称为“隐形杀手”“沉默的杀手”,说的就是肝病的隐匿性,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不适的表现,不影响吃喝,不影响工作、生活.但殊不知,冰山下的危机一直在悄无声息地伤害蚕食着你的肝脏,到并发症阶段了才会有感觉,可是已经晚了,失去了好的治疗时机.因此,需要定期检查以发现肝脏损伤的情况.定期,一般轻病人或者只是乙肝携带者,可以半年左右复查一下.如果是重病人,有肝硬化并发症甚至肝癌,就需要1~3个月检查一下,或者按照医生的意见定期来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早期处理.
作者:靳雪源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生活中的糖友们,不知道您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呢?加餐后或者吃完水果后,从手指头上所测得的血糖数值会比平时餐后的血糖高很多.其实,这是由于糖友们加餐后没有洗手所导致的.如果洗完手再测一次,很可能就和您平时的血糖差不多了.这个现象也给糖友们提了一个醒:使用便携式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确实需要注意很多细节问题,才能获得血糖的“真相”,否则很容易被一些假象所蒙蔽.
作者:李文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Q我的老伴儿从30岁左右开始一直靠短效口服避孕药避孕,一直没有间断过.她今年61岁了还没有绝经.请问为什么我的老伴儿61岁还不绝经?A一般来说我国女性迟绝经年龄是55岁左右,虽然有个体差异,但是迟至60岁甚至70岁之后还来月经绝对不是正常现象,肯定与服用避孕药有关.按说到了她们的这个年龄,子宫和子宫内膜早就该萎缩了,可是由于一直坚持服用含有雌孕激素的避孕药,她们的器官和组织仍然能够对激素作出子宫内膜月月先后经历增长、萎缩和脱落的周期性反应和变化,也就是说其生理反应能力仍然存在,只要给外源性激素就行,当然这时虽有月经但是肯定没有排卵了.国外那些母亲替女儿代孕的成功案例也是这个道理吧.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Q我自己平时很注意个人卫生,怎么会得妇科疾病?A不少女性曾经遭遇到这样的困惑:自己平时很注意个人卫生,怎么会得妇科疾病?或是明明自己冲洗得干干净净,可每次过性生活时,丈夫总会说自己下身有异味,这异味到底从何而来?于是乎她们就会这样抱怨道:没有结婚时,很少去看妇科,可是自从结了婚有了性生活,为何这妇科病就多起来了?女性抱怨不无道理.因为事实上,至少有3种妇科疾病是由男性“一手导致”的.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Q我患有高血压多年,一直口服药物控制血压.近发现性功能有所下降.请问这是不是和降压药有关呢?A高血压本身可能会影响全身的大小血管,导致一些男性出现阳痿、早泄等.在女性中,高血压对性生活的影响较为罕见,极少数女性会产生性交痛或者性快感降低.除了这些,一些降压药也可能会影响性功能,比如β受体阻断剂如阿替洛尔等.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如果您患有老胃病,例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反流性胃炎等,胃黏膜保护机制就会降低,腹痛腹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就会增加.这时,您除了需要注意日常饮食之外,在使用以下药物时更需提高警惕.止痛药: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吲哚美辛口服此类药物会出现许多上消化道不良反应,包括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严重时还会引起溃疡穿孔和消化道出血.因此,胃病患者应该尽可能减少服用此类药物,如果您既往发生过消化道溃疡,或是患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或是患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或是正在使用华法林、糖皮质激素等一些药物时,服用此类药物应更加慎重.因病情必须要服用时,则应尽量选择其中较为安全的品种,例如塞来昔布、布洛芬等,且应在医师指导下调整用法用量.同时,可以联用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米索前列醇等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保护您的胃肠道.
作者:金锐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多喝一杯水人体有三分之二是由水构成的,许多人体的基本功能都依赖于这种简单的物质才能顺利进行.很多时候,一杯普普通通的白水里似乎有一种神奇的能量,能在关键时候令头脑困顿的人清醒过来.在一些特定的时间补水将会收获你意想不到的惊喜,比如在早上刚起床就喝一大杯水,除了能有助于保持身体水分以外,同时还能促进我们人体的新陈代谢,激发身体活力,同时促进排便.如果嫌白开水多喝无味的话,不妨在里面放入一些蜂蜜、柠檬汁等进行调味,这样就是一杯极具作用的提神水了.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有一位给别人看了一辈子病的医学专家,当自己被确诊为直肠癌晚期时他悲痛地说:“我要是早对便血引起重视,就不会这样了.”事实上,两年前在他刚出现便血时如果不当痔疮去治,而及时做相应检查,及时手术,完全可以有更好的结果.
作者:王晏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近两年,医生多点执业使得一些医生或医生集团踏上了多点执业之路.众所周知,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医护不分家.放开医生却禁锢护士的“多点执业”在逻辑上本身就存在漏洞.正因如此,广东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近在公开场合透露:广东发布了一个关于医生多点执业的讨论稿,讨论稿里值得关注的是关于护士的多点执业.如果顺利通过并实施,将拉开护士多点执业的大幕.
作者:常晓 刊期: 2016年第07期
3月2日,凭借1990年《封神榜》中苏妲己一角迅速走红的傅艺伟在北京朝阳区公寓内吸食毒品被抓.经审查,她的尿检呈病毒阳性.让观众惋惜的是又一位演艺圈的公众人物加入了“吸毒大军”.回顾近年来明星涉毒的新闻,其中既有像李代沫、张默、房祖名这样的演艺圈新生代,也有像含笑、谢东、满文军等曾经红极一时的老大哥.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重庆永川区的15岁少年兰海(化名),皮肤无毛孔,嘴里只有两颗“獠牙”,畏光.由于外公外婆是近亲结婚,他和家族中的另外两人患上了一种遗传性疾病.母亲马玉旭说,兰海的幼儿时期几乎都是在医院里度过的,经常发烧,身体滚烫,还怕见光.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美好刺激的性爱令人神往,但其中一些小异常却常会引起人们的担忧.房事后出汗就要引起警惕.性爱本身是一种运动,出汗在所难免.性爱可以大量燃烧体内的卡路里,另外,由于性观念所致,性爱时一般男士更加主动,运动量更大.性生活时,因为冲动、兴奋必然会产生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肌肉挛缩、皮肤潮红、血压升高等现象,汗腺系统也同样有反应,因此有轻微出汗是正常的.近来随着天气转暖,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加大,性爱时出汗更为常见,甚至汗出较多,这些都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在《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过度使用抗生素可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根托夫特医院糖尿病中心的研究者,收集了1995年~2012年间丹麦国家健康登记中心130万人的数据,对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发现,接受多种抗生素治疗后,患有2型糖尿病的风险相应增高1.5倍.其中涉及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磺胺类、大环内酯类、呋喃妥因等.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两会声音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医养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医疗和养老两方面的资源,提供持续性的老年人照顾服务.大力推进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势在必行.解决好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模式建设问题,政府要制定合适的标准,推动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模式走上正确发展途径.同时,政府应鼓励有条件的社会医疗单位创办医疗康复相结合的养老机构,经审查批准后内设医疗机构,实现“医养合一”.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每年的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每个世界卫生日都有一个主题来作为活动的宣传,旨在引起世界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注,提高人们对卫生领域的素质和认识.而今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应对糖尿病”.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但是它的发病现状和危害又有多少人真正知道呢?在世界卫生日来临之际,本期视点就和你一起来聊一聊糖尿病这个话题.
作者:刘国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打鼾,俗称打呼噜.打鼾严重者可能伴随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而且,SAHS与心房颤动(房颤)也有关联,危害很大.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在中老年、肥胖及男性中更为多见,中年男性患病率约为24%,肥胖者40%合并SAHS.该疾病可以分为中枢型、阻塞型和混合型,以阻塞型为多见,主要由咽部扁桃体或舌体肥大、后坠,睡眠时阻塞气道引起.气流受阻达到一定时间后可导致血氧分压降低,即出现低氧血症,如同短暂的窒息.这种疾病突出的表现就是睡眠时打鼾,并且往往会出现鼾声和呼吸突然暂停,伴随患者的苏醒,继而呼吸恢复再次入眠.
作者:李晓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在武侠小说里,“缩骨功”是一种神秘的武林绝学.而今,来自江西武宁县的25岁女子潘兰云在半年内矮了13厘米,身高从1米6缩减至1米47,体重减轻14公斤,年轻的面容变得苍老.原来,潘兰云因患罕见病“退缩人综合征”致身体“逆生长”.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7期